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痢疾

上咀片,如法炮製,用水煎,空心服。渣再煎。

以上三方,如婦人有胎者,去桃仁、紅花、檳榔。以上三方,隨用輒效。如有不效者,必初時投參朮等補劑大早,補塞邪氣在內,久而正氣已虛,邪氣益盛,纏綿不已,欲補而澀之,則助邪,欲清而疏之,則愈滑,遂至於不可救藥。雖有奇方,無如之何,則初投溫補者,殺之也。

微理妙諭

古今治痢皆曰熱則清之,寒則溫之。初起熱盛則下之,有表症則汗之,小便赤澀則分利之,此五者,舉世信用如規矩準繩,不可易。不知五者,惟清熱一法無忌,余則犯四大忌不可用,今詳於後:

曰忌溫補:痢之為病,由於濕熱蘊積,膠滯於腸,胃中而發也。宜清邪熱導滯氣,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參朮等溫補之藥,則熱愈熱,氣愈滯而血亦凝,久之正氣虛,邪氣盛,不可療矣,此投溫補之禍為最烈也。

曰忌大下:痢因邪熱膠滯腸胃而成,與溝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利疏通則愈。若用承氣湯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爛之水,壅塞必不可去,無不岸崩堤塌矣。治痢而大下之,膠滯必不可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而已,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曰忌發汗:痢有頭痛目眩,身發寒熱者,此非外感,乃內毒熏蒸,自內達外,雖有表症實非表邪也。若發汗,則正氣既耗,邪氣益肆,且風劑燥熱,愈助熱邪,表虛於外,邪熾於內,鮮不斃矣。

曰忌分利:利小便者,治水瀉之良法也。以之治痢,則大乖矣。痢因邪熱交滯,津液枯澀而成,若用五苓等劑,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而滯澀愈甚。遂至纏綿不已,則分利之為害也。若清熱導滯,則痢自愈,而小便自請,又安用分利為哉。

治久痢大效(月令)

五日取鯉魚枕骨,燒灰服之,良。

淳于丸,專治痢疾。

大黃(八兩),白芍(四兩),車前子(四兩),蘿蔔子(八兩)

俱生用為末,水打為丸,每服二錢,滾水送下,虛弱及老人,以人參一分,煎湯送下。

忍冬散,治痢神效。

金銀花入銅鍋內,焙枯,存性,五錢。紅痢,以白蜜水調服。白痢,以砂糖水調服。一服即愈。否則亦必漸出黑糞,次日霍然,真神方也。

太和丸

紅丹(二兩,飛淨),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巴豆仁(四十粒,去衣油),乳香,沒藥(去油,各一錢)

共為細末,黃蠟一兩一錢,化開攪藥末,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

紅痢甘草湯下,白痢薑湯下,紅白痢甘草薑湯下,水瀉米湯下,裡急後重白湯下。如人小或虛弱人,須減少用,孕婦忌服。

熱痢方,治便腹痛,或如魚腦五色者。

乾絲瓜一枚,連皮煅研,空心酒服一錢。

一方:煨食之。

馬前散,治痢疾。

木鱉、母丁香各五個,麝一分,研末,米湯調作膏,納臍中,以膏藥貼上護住。噤口痢亦效。

白話文:

痢疾

服用藥物方法如同炮製書籍記載的方式,用水煎煮,空腹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

以上三種藥方,如果婦女懷孕,則需去除桃仁、紅花、檳榔。以上三種藥方,使用後立即見效。如果沒有效果,一定是開始時服用人參、白朮等補藥,補藥反而堵塞了體內的邪氣,時間久了正氣虛弱,邪氣更盛,病情纏綿不癒。想要補益卻反而阻滯,會助長邪氣;想要清瀉卻反而過度滑利,導致病情無法挽回。即使有奇效的藥方,也無能為力,這是因為一開始就服用溫補藥物所致。

古今治療痢疾都說,熱證則清瀉,寒證則溫補。初期熱盛則瀉下,有表症則發汗,小便赤澀則利尿,這五種方法,世人普遍使用,如同規矩準繩,不可更改。然而不知道的是,只有清熱的方法沒有禁忌,其餘四種方法都有很大的禁忌,不可輕易使用,詳細說明如下:

忌諱溫補:痢疾是因為濕熱積聚,阻塞腸胃而引起的。應該清瀉邪熱,疏通滯氣,運行瘀血,疾病自然就會痊癒。如果使用人參、白朮等溫補藥物,則會加重熱症,氣機更為滯塞,血液也會凝滯,時間久了正氣虛弱,邪氣旺盛,無法治療,這是溫補藥物最大的危害。

忌諱大瀉:痢疾是由於邪熱阻塞腸胃引起的,就像溝渠阻塞一樣,只有磨利疏通才能痊癒。如果使用承氣湯大量瀉下,就像想要清除阻塞的溝渠,卻注入渾濁的水,阻塞肯定無法清除,甚至還會造成堤岸崩塌。治療痢疾而大量瀉下,阻塞肯定無法清除,只會損傷胃氣和元氣。正氣受損,邪氣就無法清除,體質強壯的人或許還能承受,體質虛弱的人則非常危險。

忌諱發汗:痢疾患者有頭痛頭暈、寒熱交替的情況,這並不是外感,而是內毒熏蒸,由內而外,雖然有表證,但實際上並非表邪。如果發汗,則正氣消耗,邪氣更加猖獗,而且風劑燥熱,更會助長熱邪,外邪耗損正氣,內邪更加旺盛,很少有不致死的。

忌諱利尿:利尿是小便不利水瀉的良方。用它治療痢疾,則完全錯誤了。痢疾是因為邪熱交阻,津液枯竭而引起的。如果使用五苓散等利尿藥物,則津液更加枯竭,阻塞更加嚴重。病情就會纏綿不癒,這就是利尿的危害。如果清瀉熱邪,疏通阻塞,則痢疾自然痊癒,小便也會自然暢通,又何必使用利尿藥物呢?

治療久痢特效方法(來自月令)

取鯉魚腦骨,燒成灰服用,效果很好。

淳于丸,專治痢疾。

大黃(八兩)、白芍(四兩)、車前子(四兩)、蘿蔔子(八兩)

都用生品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成丸藥,每次服用二錢,用滾水送服。虛弱和老年人,可以用人參一分煎湯送服。

忍冬散,治療痢疾非常有效。

金銀花放入銅鍋中焙乾,保留藥性,五錢。紅痢用白蜜水調服,白痢用砂糖水調服。一服即癒,否則也會逐漸排出黑色大便,第二天病情就會痊癒,確實是神效的藥方。

太和丸

紅丹(二兩,提煉乾淨)、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巴豆仁(四十粒,去衣油)、乳香、沒藥(去油,各一錢)

一起研磨成細粉,黃蠟一兩一錢,熔化後攪拌藥粉,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

紅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薑湯送服,紅白痢用甘草薑湯送服,水瀉用米湯送服,裡急後重用白開水送服。如果體型瘦小或虛弱的人,需要減少用量,孕婦禁止服用。

熱痢方,治療大便腹痛,或大便像魚腦一樣五顏六色的。

乾絲瓜一個,連皮煅燒研磨,空腹用酒送服一錢。

另一種方法:煨熟食用。

馬前散,治療痢疾。

木鱉子、母丁香各五個,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成膏狀,放入肚臍中,用膏藥貼上保護。噤口痢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