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二 (8)
卷二 (8)
1. 泄瀉
治腹脹吐瀉,日夜不止,諸藥不效,此氣脫也。
用益智仁一兩,濃煎湯飲之,立愈。
治老幼脾瀉久不愈神方
用飯鍋粑(四兩,為末),蓮肉(去心四兩,為末),糖(四兩)
共和勻,每服三五匙,一日三次,食遠下。
治水瀉不止
枯礬(一錢),公丁香(五分),共為末,黃酒調服。
白話文:
泄瀉
治療肚子脹痛、腹瀉不止,日夜持續,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這是元氣衰竭)。用益智仁一兩,濃煎服用,很快就能痊癒。
治療老人小孩脾虛引起的長期腹瀉的特效方:
用鍋巴四兩研磨成粉,蓮子(去心)四兩研磨成粉,白糖四兩,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到五匙,一天三次,飯後服用。
治療水瀉不止:
枯礬一錢,丁香五分,研磨成粉,用黃酒送服。
2. 痢疾
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諸證皆濕積滯,暑毒虛滑所致,或言濕熱。傷血則赤,傷氣則白,氣血俱傷則赤白兼。黃者,食積也。黑者,濕勝也。先水瀉,後膿血者,腎傳脾難愈。先血後水者,脾傳腎易愈。行血則便膿自止,調氣則後重自除。
又治氣痢方:牛乳半斤,蓽撥三錢,同煎減半,空心頓服良。唐太宗患此症,金吾長、張寶藏以此方進屢效。李時珍曰:一寒一熱能和陰陽故也。
治血痢方,日久垂危更妙。
用血餘(二錢,壯人發洗淨,炒為末),當歸(五錢,須用一兩重的炒紅置地上,以物蓋之存性),乾薑(五分,炒成炭)
三味共研末,黑砂糖調開水服,即止。
治痢疾奇效三方
痢為險惡之症,生死所關,不惟時醫治之失宜。而古今治法千家多不得其道,是以不能速收全效。今立方何以為奇,不泥成法故奇也。立論何以為妙,不膠成說故妙也。然其藥品又不外平常用而已,有識者切不可更張勿為庸醫所誤,遵而用之,百試百效也。(山陰倪涵初識)
初起煎方:川黃蓮(去蘆,一錢二分),生白芍(一錢二分),山楂肉(一錢二分),陳枳殼(去穰,八分),紫厚朴(去皮,薑汁拌炒,八分),堅檳榔(八分),厚青皮(去穰,八分),當歸(五分),生甘草(五分),地榆(五分,炒黑),紅花(酒炒,三分),桃仁(去皮尖,一錢研如粉),南木香(二分)
上咀片,如法炮製,用水二碗,空心服。渣再煎服。
此中或紅,或白,裡急後重,身熱腹痛者,俱可服。如單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紅四分,木香二分;如滯澀甚,加大黃二錢,用酒拌炒,服一二劑仍除之;若用一劑,滯澀已去,不必又用二劑矣。用大黃於年幼之人,又不可拘用二錢也。
上方用之三五日,神效。用之於旬日亦效,惟十日半月外,則當加減矣。另詳於下:
加減煎方:川黃連(酒炒六分),生用(六分),條黃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大白芍藥(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肉(一錢),廣橘紅(四分),厚青皮(四分),油厚朴(四分),堅檳榔(四分),炙甘草(三分生二分),當歸(五分),地榆(四分),桃仁粉(六分),紅花(三分),木香(二分)
上咀片,如法炮製,用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服。
如延至月餘,覺脾胃弱而虛滑者,法當補理,其法如下:
補理煎方:川黃連(酒炒,六分),條黃芩(酒炒,六分),大白芍(酒炒,六分),廣橘紅(四分),紫油厚朴(四分),當歸(五分),人參(五分),白朮(土炒,五分),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關於痢疾,古書將其分為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等許多種類。這些病症大多是因濕氣積聚、腸胃阻塞、暑熱毒邪或體虛滑泄所引起,也有人認為是濕熱所致。如果損傷到血分,就會出現赤痢;如果損傷到氣分,就會出現白痢;如果氣血都受到損傷,就會出現赤白相兼的痢疾。如果排出黃色黏液,多半是食物積滯;排出黑色黏液,則是體內濕氣太重。如果先拉肚子,之後才出現膿血,表示病邪從腎傳到脾,比較難治癒;如果先出血,之後才拉肚子,表示病邪從脾傳到腎,比較容易治癒。活血化瘀可以止住膿血,調理氣機可以消除裡急後重的感覺。
另外,有一個治療氣痢的藥方:用半斤的牛奶,加入三錢的蓽撥,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空腹一次喝完,效果很好。唐太宗曾經患有這種病,金吾長張寶藏用這個藥方進獻,屢次有效。李時珍認為,這是因為一寒一熱的藥性能夠調和陰陽。
還有一個治療血痢的藥方,對於病久體虛、生命垂危的患者尤其有效:
用二錢的血餘(也就是壯年人的頭髮洗淨後炒成末),五錢的當歸(必須用一兩重的當歸炒紅後放在地上,用東西蓋住保存藥性),五分的乾薑(炒成炭)。
將這三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黑砂糖調開水服下,就能立即止痢。
接下來介紹三個治療痢疾效果奇特的藥方:
痢疾是一種危險的疾病,關係到生死,不僅是現在的醫生常常治療不當,而且古代和現代的治療方法也多有偏差,所以不能快速達到痊癒的效果。現在提出的藥方為什麼說是奇特呢?因為不拘泥於既有的成規。立論的精妙之處在哪裡呢?因為不固守舊有的說法。然而,所用的藥材又不超出平常使用的範圍。有見識的人千萬不要隨意更改,不要被庸醫誤導,按照這個方法使用,百試百靈。(山陰倪涵初 筆)
初期發病時的藥方:用一錢二分的川黃連(去除蘆頭),一錢二分的生白芍,一錢二分的山楂肉,八分的陳枳殼(去除內瓤),八分的紫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拌炒),八分的堅檳榔,八分的厚青皮(去除內瓤),五分的當歸,五分的生甘草,五分的地榆(炒黑),三分的紅花(用酒炒),一錢的桃仁(去除外皮尖端,研磨成粉),二分的南木香。
以上藥材切片後,按照方法炮製,用水兩碗煎煮,空腹服用。藥渣可以再次煎煮服用。
這個藥方無論是紅痢、白痢、裡急後重、發熱腹痛,都可以服用。如果是單純的白痢,就去除地榆、桃仁,加入四分的橘紅和二分的木香;如果大便乾澀不暢,就加入二錢用酒拌炒過的大黃,服用一兩劑就能消除,如果只用一劑就已經緩解,就不用再用第二劑了。對於年幼的孩童使用大黃,也不必拘泥於二錢。
這個藥方使用三五天就能見效,使用十天也能見效,但是如果超過半個月,就需要加減藥物了。詳細的加減方法如下:
加減藥方:用六分酒炒的川黃連和六分的生川黃連,六分酒炒的條黃芩和四分的生條黃芩,六分酒炒的大白芍和四分的生大白芍,一錢的山楂肉,四分的廣橘紅,四分的厚青皮,四分的油厚朴,四分的堅檳榔,三分炙甘草和二分的生甘草,五分的當歸,四分的地榆,六分的桃仁粉,三分的紅花,二分的木香。
以上藥材切片後,按照方法炮製,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空腹服用。藥渣可以再次服用。
如果病情拖延到一個多月,覺得脾胃虛弱,應該用補益脾胃的方法來調理,方法如下:
補理藥方:用六分酒炒的川黃連,六分酒炒的條黃芩,六分酒炒的大白芍,四分的廣橘紅,四分的紫油厚朴,五分的當歸,五分的人參,五分用土炒的白朮,五分的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