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3)

1. 痘疹醫方

煎熱,入蟾酥三釐服。

四聖散,六十九,治痘出不快,或欲倒斂。

紫草,木通,黃耆,甘草(各等分)

快斑散,七十,治痘出不快。

紫草,人參,白芍(各一錢),蟬退(二錢),木通(錢半),甘草(五分)

解毒方,七十一,治熱毒痘發出麻疹皆妙。

防風,羌活,白芷,蟬退(各一錢),麻黃,柴胡(各二錢),川芎(錢半),蔥姜引

通天散,七十二,治麻痘不出。

熟地,白芍,紅花,川芎(各一錢),知母,陳皮,桂枝,人參(各八分),當歸,紫草(各錢半),木香(二分),甘草(六分),棗糯(米引),荔殼(十個)

異功散,七十三,補氣和中健脾,止虛瀉,催膿汁。

人參,白朮,雲苓,陳皮,甘草

水煎服。

化毒湯,七十四,治黑點。

紫草(三錢),升麻(二錢),甘草(一錢),糯米(一撮)

蟬退散,七十五,治抓破。

蟬退,地骨皮(各一兩)

為末,每服少許,白湯下。

二神散,七十六,治痘不升膿,身冷色白嘔吐,手足涼。

丁香(九個),乾薑(一錢)

為末,每服五分,被蓋令溫。

蟬退散,七十七,治痘蘊熱及風毒驚癇夜啼。

蟬退(二十個)

水一鍾,煎三五次溫服。加乾薑尤妙。

象牙散,七十八,治小便不利,痘不收斂。

人參,白朮,黃耆(各一錢),茯苓(錢半),何首烏(一錢)

棗、糯米引,煎半鍾,送象牙末錢半(火煅),生草七分。

甘桔湯,七十九,治咽喉痛。

桔梗,甘草(各等分)

生肌散,八十

地骨皮,黃連,倍子,黃柏,甘草,枯礬(各等分)

為末,摻患處。

白芷升麻散,八十一,治痘癰。

白芷,升麻,桔梗,甘草,黃耆,茯苓,紅花,連翹,當歸,羌活,黃柏(各等分)

穀精草散,八十二,治痘眼生翳。

穀精草,蟬退,綠豆殼,天花粉

菊花散,八十三,治眼症。

當歸,柴胡,連翹,黃芩,天冬,麥冬,白芍,地黃(各一錢),菊花(二錢),甘草(五分)

承氣散,八十四,利大便。

大黃,枳實,芒硝(各二錢)

二陳湯,八十五,治痰涎。

陳皮(二錢),半夏(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

抱龍丸,八十六,治熱盛發驚,痘隨壅盛。

牛膽,天南星(臘月取牛膽汁拌作餅陰乾為末,無牛膽以天南星末,秋冬浸五日,夏浸一日曬乾),雄黃(錢半),辰砂(三錢),天竺黃(三錢)

以上共為末,濃煎甘草湯為丸如皂子大,燈心薄荷湯下。

大柴胡湯,八十七,治身熱大便秘。

柴胡,赤芍,枳殼,黃芩,大黃

通煎溫服。

蜜導丸,八十八,治大便秘。

煉蜜滴水成點而硬,捻如小指大,長三寸納穀道中,或入皂末更妙。

麻黃桂枝湯,八十九,治煩熱無汗。

麻黃(二錢半),桂枝(八分),甘草(五分),杏仁(錢半),石膏(二錢)

白話文:

痘疹醫方

  1. 煎熱藥湯,加入三釐的蟾酥服用。

  2. 四聖散(方劑69):治療痘疹出疹不快,或將要內陷。組成:紫草、木通、黃耆、甘草(各等分)。

  3. 快斑散(方劑70):治療痘疹出疹不快。組成:紫草、人參、白芍(各一錢)、蟬蛻(二錢)、木通(一錢半)、甘草(五分)。

  4. 解毒方(方劑71):治療熱毒引起的痘疹和麻疹,效果極佳。組成:防風、羌活、白芷、蟬蛻(各一錢)、麻黃、柴胡(各二錢)、川芎(一錢半),以蔥姜引藥。

  5. 通天散(方劑72):治療麻痘不出。組成:熟地黃、白芍、紅花、川芎(各一錢)、知母、陳皮、桂枝、人參(各八分)、當歸、紫草(各一錢半)、木香(二分)、甘草(六分),以棗米(糯米)引藥,再加荔枝殼十個。

  6. 異功散(方劑73):補益氣血,和中健脾,止瀉,催促膿液排出。組成: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水煎服。

  7. 化毒湯(方劑74):治療痘疹出現黑點。組成:紫草(三錢)、升麻(二錢)、甘草(一錢)、糯米(少許)。

  8. 蟬蛻散(方劑75):治療抓破痘疹。組成:蟬蛻、地骨皮(各一兩),研末,每次服用少許,用白開水送服。

  9. 二神散(方劑76):治療痘疹不化膿,伴有畏寒、面色蒼白、嘔吐、手足冰冷等症狀。組成:丁香(九個)、乾薑(一錢),研末,每次服用五分,服用後蓋被取暖。

10.蟬蛻散(方劑77):治療痘疹蘊熱及風毒引起的驚癇、夜啼。組成:蟬蛻(二十個),水煎服,煎三次到五次,溫服。加入乾薑效果更佳。

11.象牙散(方劑78):治療小便不利,痘疹不收斂。組成:人參、白朮、黃耆(各一錢)、茯苓(一錢半)、何首烏(一錢),以棗、糯米引藥,煎至半碗,服用時加入煅燒過的象牙末半錢及生地七分。

12.甘桔湯(方劑79):治療咽喉疼痛。組成:桔梗、甘草(各等分)。

13.生肌散(方劑80):組成:地骨皮、黃連、五倍子、黃柏、甘草、枯礬(各等分),研末,外敷患處。

14.白芷升麻散(方劑81):治療痘癰。組成:白芷、升麻、桔梗、甘草、黃耆、茯苓、紅花、連翹、當歸、羌活、黃柏(各等分)。

15.穀精草散(方劑82):治療痘疹引起的眼睛生翳。組成:穀精草、蟬蛻、綠豆殼、天花粉。

16.菊花散(方劑83):治療眼疾。組成:當歸、柴胡、連翹、黃芩、天冬、麥冬、白芍、生地黃(各一錢)、菊花(二錢)、甘草(五分)。

17.承氣散(方劑84):通便。組成:大黃、枳實、芒硝(各二錢)。

18.二陳湯(方劑85):治療痰涎。組成:陳皮(二錢)、半夏(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

19.抱龍丸(方劑86):治療熱盛發驚,痘疹病情加重。組成:牛膽汁(無牛膽可用天南星代替,臘月取牛膽汁拌藥製成餅,陰乾研末;天南星秋冬浸泡五日,夏季浸泡一日曬乾)、雄黃(一錢半)、硃砂(三錢)、天竺黃(三錢),共研為末,用濃煎甘草湯做成如皂角大小的丸劑,用燈心草和薄荷湯送服。

20.大柴胡湯(方劑87):治療身熱便秘。組成:柴胡、赤芍、枳殼、黃芩、大黃,水煎溫服。

21.蜜導丸(方劑88):治療便秘。方法:將煉蜜滴水成點狀凝固,捻成小指粗細,長三寸的條狀,塞入肛門。也可加入皂角末效果更好。

22.麻黃桂枝湯(方劑89):治療煩熱無汗。組成:麻黃(二錢半)、桂枝(八分)、甘草(五分)、杏仁(一錢半)、石膏(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