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1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8)

1. 麩疹解略

如再表不出,及消毒不解者,此毒已甚也,必腹痛,氣喘,腸痛,用二仙丹:

黃芩(去朽),生白芍(各等分)

水煎溫服。

若一日、二日,或三日已完,毒氣未盡,發喘氣壅,睡臥不安,此毒入心肺,至危之症也。鼻燥者,猶可治。稍遲恐毒入太深,鼻中流血,則心肺為火爍爛,無能為矣。故有是症者,急用牛黃散救之。牛黃散:

牽牛(用黑白頭一次末),大黃(生用)

上等分為末,溫水調服,涼水亦妙。

一歲以下,及氣弱者,用五七分。三歲可用錢半,量兒大小強弱加減之。如二十歲及氣壯者,三四錢亦可。此起死回生之藥,但得此藥下咽,無有不生者,余之著書,專為此藥,不可視為尋常而忽之也。然亦須有喘症而後投之,恐投之太早,毒氣尚在半表半裡之間,其為害不可不知也。

如毒氣太重,服牛黃散之後,猶然餘毒未除,痰嗽未淨,此時再不必用牛黃散下之,只當以解毒湯徐解其毒可也。白虎解毒湯:

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梔子(九分),甘草(五分)

上用水煎服。譫語加赤芍,小便閉加木通,下痢加赤芍、生地、牡丹皮,渴加麥冬、犀角汁,嗽加桑白皮、瓜蔞霜,有痰加陳皮、貝母,腹脹、氣喘、身熱加大黃。如疹已出,泄瀉不止,宜用四苓散:

豬苓,澤瀉(各一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

上用水煎服。

如疹已出,寒熱往來,似瘧者,宜用柴胡四苓散(又名柴苓散):

柴胡,黃芩,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土炒,各八分),甘草(四分),用蔥三寸煎服。

如疹已出,大小便下血,二便秘澀,熱渴赤痛,宜用犀角解毒湯:

犀角(一錢,生用如無以升麻代之),生地黃(一錢),赤芍,黃連,枯芩黃,黃柏,梔子(各五分),水煎服。

如疹前後有潮熱不退等症,併為血虛、血熱,可服四物湯:

當歸,川芎,地黃(血虛用熟,血熱用生),白芍(各等分)

水煎服。發渴加麥冬、犀角汁;嗽加瓜蔞霜;有痰加貝母、陳皮(去白)。如麻疹既出之時,雖不進飲食者,但得麻疹淡紅,色潤澤,亦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內蘊實熱,自不能食,如退後不食者,用生地四物湯加神麯、砂仁一二劑,決能食矣。如胃氣虛者,少減地黃分兩。

如麻疹既出,已過三日,不能沒者,乃內虛有熱,宜以四物湯進之。

如孕婦出疹,當以四物湯倍加白朮、條芩、艾葉,以安胎清熱為主,則胎決無危,而疹易出矣。如胎氣上衝,急用艾葉、條苓煎湯,磨檳榔服,更以四物湯大進之。

如疹後痢下赤白,宜用:黃連、桔梗、木通、澤瀉、甘草、燈心、赤芍、條芩、厚朴(薑製)、杏仁各等分。如下墜,加枳殼(麩炒)。銼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麩疹解略

若疹子持續不出,且治療無效,表示毒邪已深,必將腹痛、氣喘、腸痛。此時應服用二仙丹:黃芩(去除朽爛部分)、生白芍(各等量),水煎溫服。

如果服用一至三日後,毒氣仍未盡除,出現氣喘、呼吸困難、睡臥不安等症狀,表示毒邪已入侵心肺,屬於危急情況。若鼻腔乾燥,尚可治療;但若稍有延遲,毒邪深入,鼻腔流血,則心肺將被燒灼潰爛,便無藥可救了。因此,出現此症狀,應立即服用牛黃散急救。牛黃散配方:牽牛(黑白籽均可,研末)、大黃(生用),等量混合研末,溫水調服,冷水亦可。一歲以下嬰幼兒及體虛者,用五到七分;三歲兒童可用半錢,需根據年齡、體質增減藥量;二十歲以上體壯者,可服用三到四錢。此藥能起死回生,只要服下,必能痊癒。我撰寫此書,特別著重此藥方,不可視為尋常藥方而忽略之。但必須在出現喘症時才服用,若過早服用,毒邪尚在表裡之間徘徊,其危害不可不知。

若毒邪過重,服用牛黃散後,餘毒未清,仍有咳嗽痰多等症狀,此時不必再服用牛黃散,應改用白虎解毒湯緩解毒邪:石膏、知母、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梔子(九分)、甘草(五分),水煎服。若出現神志不清,加赤芍;小便不通,加木通;腹瀉,加赤芍、生地、牡丹皮;口渴,加麥冬、犀角汁;咳嗽,加桑白皮、瓜蔞霜;痰多,加陳皮、貝母;腹脹、氣喘、發熱,加大黃。如果疹子已出,但腹瀉不止,宜用四苓散:豬苓、澤瀉(各一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五分),水煎服。

如果疹子已出,寒熱交替,類似瘧疾,宜用柴胡四苓散(又名柴苓散):柴胡、黃芩、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土炒,各八分)、甘草(四分),用三寸蔥煎服。

如果疹子已出,大小便出血,大便秘結,口渴、發熱、小便赤痛,宜用犀角解毒湯:犀角(一錢,生用,若無可用升麻替代)、生地黃(一錢)、赤芍、黃連、枯芩黃、黃柏、梔子(各五分),水煎服。

如果疹子前後持續發熱不退,伴隨血虛、血熱症狀,可服用四物湯:當歸、川芎、地黃(血虛用熟地,血熱用生地)、白芍(各等量),水煎服。口渴加麥冬、犀角汁;咳嗽加瓜蔞霜;痰多加貝母、陳皮(去白)。如果麻疹已出,即使不吃東西,只要疹子顏色淡紅,濕潤光澤,也不必擔心。這是因為熱毒未解,體內蘊藏實熱,自然不想進食。若疹退後仍不想進食,可用生地四物湯加神麴、砂仁一至二劑,即可恢復食慾。若胃氣虛弱,可減少地黃用量。

如果麻疹已出三日以上,仍未消退,表示體內虛弱且伴隨熱症,宜服用四物湯。

孕婦出疹,應服用加倍白朮、黃芩、艾葉的四物湯,以安胎清熱為主,則胎兒安然無恙,疹子也容易消退。若胎氣上逆,應急用艾葉、茯苓煎湯,研磨檳榔同服,再大量服用四物湯。

麻疹後出現赤白痢疾,宜服用:黃連、桔梗、木通、澤瀉、甘草、燈芯草、赤芍、黃芩、厚朴(薑製)、杏仁(各等量)。若有下墜感,加枳殼(麩炒)。研磨成末,一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