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1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7)

1. 麩疹解略

疹雖胎毒,多帶天行時疫,傳染而成。其發也,與痘相似,其變也,較痘更深。蓋痘之吉凶,有形而易見,疹之吉凶,無形而難明。治失順逆,立判生死,不知毒起於脾,疹發時多有吐症,宜用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等分為末,薑湯下,每服三五分,猶當量兒大小,以定多少分兩。熱流於心,多有心慌之症(始發時心慌,用升麻葛根湯加牛蒡子研炒)。

始終之變,腎則無病,臟腑之傷,肺為尤甚(氣壅痰喘者是也,治方詳於後)。閉門問途,不如路中尋徑,揚湯止沸,不如灶底抽薪。初則發熱驚戰,亦似傷寒,升麻葛根湯,傷寒陽明胃經藥也。疹與同經,故用之。

或目流淚而不止,或鼻流涕而不幹,咳嗽太急,煩躁難當(治嗽方在升麻湯加減條下),隱隱皮膚之內,磊磊肌肉之間,一出一沒,乍隱乍現(急表症也)如錦之明,十有九全,如煤之黑,百無一生(此二語方書所載也,依此方用之無有不全活者)。毒有輕重,治有緩急,腠理郁拂,即當發散(即後加紫蘇以解肌之言也)。

腸胃秘結,即與疏通(即毒結於心,用牛黃散治之也)。先衄不必憂(未見形之先也),邪從衄解,瀉痢不必止(始終有此症者吉)。毒以痢松,未出聲啞,發表中,須加解毒清涼之劑(加減在後)。飲水不休,解毒中,更加生津止渴之藥(渴毒甚,雖飲涼水亦不妨)。出之太遲,發表為急,出之太甚,解毒為先。

毋伐天和,常視歲氣,寒風凜凜,毒氣鬱而不行,敗毒與解表共施(加紫蘇症)。火日炎炎,邪氣乘而作病,清涼與解毒並濟(毒氣太甚不能出,亦可少與牛黃散疏通之)。症雖百出,治法大同而小異,病有淺深,惟在詳審而定劑,偶有一得,敢不公世。

如疹之初起,呵欠,發熱,惡寒咳嗽,噴嚏鼻涕,頭眩,睡時有驚,醒時有戰,眼泡腫,羞明流淚,精紅必然發疹。宜服升麻葛根湯(分兩看人之大小,毒之輕重加減之):

升麻,葛根,赤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上銼生薑一片,蔥白一寸,水煎服。忌大汗。此藥不但麻疹宜用,即痘瘡初起,與傷寒瘟疫必不可少之藥。如冬月天寒,加紫蘇以解肌,喉痛加牛子不可飲酒、食蒜、油膩等物,見形之後,斑不紅者,亦宜用之,乃麻疹初起之神方也。

腹痛加黃芩、生白芍,咳嗽加桑白皮,有痰加陳皮、貝母,譫語加連翹、黃連,喉干加桔梗,渴加麥冬,天寒加防風、芥穗,身痛加羌活,咽喉腫或咳嗽痰中帶血加黃芩、黃連、山豆根、連翹、黑參。如疹既出,一日而覆沒者,乃為風寒所沖,毒氣內攻,若不急治,則胃爛而死,可再用升麻葛根湯表之!表之!如再不出者用消毒飲:

牛蒡子(炒研)四錢,芥穗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五錢,或加犀角一錢尤妙。

白話文:

麻疹雖然源於胎毒,但多半是因流行性傳染病而造成。它發病時,症狀與痘瘡相似,但病情變化比痘瘡更複雜。痘瘡的吉凶禍福有跡可循,容易判斷;麻疹的吉凶卻難以捉摸,處理不當,生死立判。要知道,麻疹的毒素源於脾胃,發病時常伴隨嘔吐,宜服用平胃散,將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等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到五分,劑量應根據兒童的體型大小調整。若熱邪侵入心臟,容易出現心慌的症狀(發病初期心慌,可用升麻葛根湯,加入研炒過的牛蒡子)。

病程發展中,腎臟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但臟腑中,肺部的損傷最為嚴重(如氣喘、痰多等症狀,治療方法在後文詳述)。閉門造車不如實地探訪,用沸水止沸不如從鍋底抽走柴火。麻疹初期會發熱、驚恐、發抖,症狀類似傷寒,升麻葛根湯是治療傷寒陽明胃經的藥方,麻疹也屬於同一經絡,因此可以使用。

有時會出現眼睛流淚不止,或鼻涕不斷的症狀,咳嗽不止,煩躁不安(治療咳嗽的藥方在升麻湯加減條下)。麻疹會隱藏在皮膚之下,或在肌肉間突起,時隱時現(這是急需發汗解表的症狀),疹子像錦緞一樣鮮豔,十有八九可以痊癒;疹子像煤炭一樣黑,則幾乎無法存活(這兩句話是醫書上記載的,按照這個方法治療,沒有不痊癒的)。毒素有輕重之分,治療應有緩急之別,如果皮膚毛孔鬱悶不通,就應該發散(就是之後加紫蘇解肌的說法)。

腸胃不通暢,就應該疏通(也就是毒素積聚在心臟,用牛黃散治療)。先出現鼻衄不用擔心(在疹子還沒出現之前),邪氣會隨著鼻血排出;出現腹瀉也不必止瀉(從頭到尾都有這種症狀是好現象)。毒素會因為腹瀉而鬆散,如果出現聲音沙啞,在發汗解表的同時,必須加入清熱解毒的藥物(加減藥物在後文)。如果口渴不停,在解毒的同時,還應該加入生津止渴的藥物(口渴嚴重,就算喝涼水也沒關係)。疹子發得太晚,要趕快發汗;疹子發得太多,要先解毒。

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要時常觀察氣候變化。寒風凜冽時,毒氣會鬱積不發,要發汗解表與解毒並用(可加紫蘇)。炎熱之日,邪氣會趁勢侵襲人體,要清涼解毒並用(如果毒氣太盛,無法排出,可以少量使用牛黃散疏通)。雖然症狀百出,治療方法大致相同,只是略有差異。病有輕重深淺,要詳細審察並決定藥劑,只要能有一點心得,哪敢不公諸於世。

麻疹初期症狀,如打呵欠、發熱、怕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頭暈、睡覺時驚醒、醒來時發抖、眼皮浮腫、怕光流淚,眼睛發紅,必然會出疹子。宜服用升麻葛根湯(用量根據體型大小、毒素輕重調整):

升麻、葛根、赤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加入切好的生薑一片、蔥白一寸,用水煎服。忌大汗。此藥不僅適用於麻疹,對於痘瘡初期以及傷寒瘟疫也是必不可少的藥物。如果冬天寒冷,可以加紫蘇解肌,喉嚨痛加牛蒡子。不要喝酒、吃蒜、油膩等食物。看到疹子之後,疹斑顏色不紅的,也適用此方,這是治療麻疹初期的神方。

腹痛加黃芩、生白芍,咳嗽加桑白皮,有痰加陳皮、貝母,說胡話加連翹、黃連,喉嚨乾加桔梗,口渴加麥冬,天冷加防風、芥穗,身體痛加羌活,咽喉腫痛或咳嗽痰中帶血加黃芩、黃連、山豆根、連翹、玄參。如果疹子發出,一天之內又消失,這是被風寒侵襲,毒素內攻,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胃爛而死,可以再次用升麻葛根湯發汗解表!發汗解表!如果疹子還是發不出來,就用消毒飲:

牛蒡子(炒研)四錢,芥穗二錢,甘草一錢,防風五錢,或加入犀角一錢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