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四 (15)
卷四 (15)
1. 痘兼雜症治法
咳嗽痰涎
熱症壅遏,而不得發散,則痰塞肺竅,而氣不得流通,為咳嗽痰涎喘促之症,則以三拗湯加麥冬、石膏、前胡、杏仁、桔梗、桑白皮、瓜蔞。痰盛,用元明粉。喘促而厥者,五味子湯。有汗葛根黃芩湯。痘盛時宜急治之。
諸凡熱
啼哭煩躁,悶亂譫語,發狂發驚,此痘家必有之症,皆熱蘊於心經,而不得發越故也。無分始終,俱以涼血解毒為主。宜解毒湯、梔子仁湯、白垢散、辰砂益元散、黑豆湯,元明粉隨用,大小便秘者通利之。若有數症齊發,宜急用涼藥,或急下之,不然死在旦夕。若驚發於痘盛,收斂之時,最宜急治,抱龍丸不可多用,不過一二次,須更他藥。
煩躁厥冷欲死者,吳萸湯。
噯氣
熱毒鬱於胃中,欲發而不得發,乃為噯氣,用半夏生薑湯加陳皮、茯苓,或四苓散加陳皮、竹茹利之亦可。
諸失血
舊云:血熱則妄行,蓋熱毒之氣,淫泆無歸,則血亦隨之而走泄也,始終用犀角地黃湯加黃芩、梔子、白芍、黃連。女人血不止,最宜急治。有初出時,衄血不止,用下藥而得效者。
肚腹
肚腹之症,皆由熱氣不發,凝滯於胃之間,故有作痛作脹之患,宜用三和湯或承氣湯。虛痛,桂枝芍藥湯。大抵痘家雜症,惟肚腹胸膈之疾最多,皆由飲食致傷脾胃,作熱作痰故也。小兒最不宜厚養。
渴
渴者,胃中熱也。胃中津液為熱所耗,故發渴而欲飲水也,始終宜用白虎湯加天花粉、甘葛、甘草,或益元散。有汗,白虎湯加人參。小便不利,四苓散。利者,黃芩散。
不食
因壅熱而不能食者,二和散加黃芩。胃虛不食人參養胃湯、七珍散。或去其雜症,氣和則能食矣。大小便秘者利之。
嘔吐
素有積食之氣,因痘毒之熱而逆吐故也。宜四苓散加陳皮、生薑、半夏,或竹葉石膏湯。虛嘔者,陳皮湯。有痰而吐者,二陳湯加貝母、花粉。發熱初出時見者無害,痘盛時,宜急治之。
瀉利
舊云:吐瀉皆由傷食。經云:陽氣在下,則生滲瀉,蓋積熱之氣不能上升,注而為下瀉也。瀉而渴者,四苓散、黃芩芍藥湯。不止,豆蔻丸。不渴身涼者,虛也,理中湯,或兼以風藥升提之亦可。亦有始終微瀉不止,而獲吉者,吐瀉並作,四苓散,或黃芩半夏湯。胃冷,益黃散。起脹灌膿時,宜急治也。
大便秘
大便秘者,熱氣燥結於腸胃,津液乾涸,不得潤滑然也。或因汗多,或利小便,以致涸其津液,以令便閉,四順飲、承氣湯。煩渴,手足心經腋下有汗者,熱秘也,涼膈散下之。不食嘔清水,面青,腹不脹,不裡急後重者,虛秘也,用蜜導丸。凡秘身熱,大柴胡湯。身不熱,四順飲。
起脹灌膿時,不宜久瀉,初出收斂時,暫瀉無害。見痘後常瀉水者,氣下泄也,宜用升提之藥升麻、防風、白芷、柴胡之類。數日未便,下之亦可。
白話文:
痘兼雜症治法
咳嗽痰涎:因熱邪鬱結,無法發散,導致痰堵塞肺部,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咳嗽、痰多、呼吸困難等症狀。可用三拗湯加麥冬、石膏、前胡、杏仁、桔梗、桑白皮、瓜蔞。痰液過多,可服用元明粉。呼吸困難伴有厥逆,可用五味子湯。出汗者,可用葛根黃芩湯。痘疹盛期需積極治療。
諸凡熱症:啼哭、煩躁、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狂、驚厥等,都是痘疹常見的熱症,皆因心經熱邪鬱積而不能宣洩所致。無論病程早晚,均應以涼血解毒為主,可用解毒湯、梔子仁湯、白垢散、辰砂益元散、黑豆湯,並可根據情況服用元明粉,大小便不通暢者需通便。若同時出現多種熱症,應立即使用涼性藥物或瀉下藥物,否則危及生命。若驚厥發生在痘疹盛期或收斂期,更需緊急治療,抱龍丸不宜多用,最多一二次,需配合其他藥物。
煩躁、厥冷、瀕死:可用吳萸湯。
噯氣:熱毒鬱積於胃中,欲發洩而不得,導致噯氣,可用半夏生薑湯加陳皮、茯苓,或四苓散加陳皮、竹茹。
諸失血:舊說:血熱則妄行,熱毒之氣流竄無處歸宿,則血液也會隨之而出血不止。無論病程早晚,均可用犀角地黃湯加黃芩、梔子、白芍、黃連。婦女出血不止,需緊急治療。有些患者在痘疹初起時,鼻出血不止,服用瀉下藥物可見效。
肚腹疼痛脹滿:痘疹期間的腹痛腹脹,皆因熱邪不發,滯留於胃部所致。可用三和湯或承氣湯。虛弱引起的疼痛,可用桂枝芍藥湯。痘疹期間,以腹部及胸膈疾病最多,大多是飲食不當損傷脾胃,導致積熱積痰所致。小兒不宜過度滋補。
口渴:口渴是胃中熱盛所致,胃中津液被熱邪消耗,故口渴欲飲。無論病程早晚,均可用白虎湯加天花粉、甘葛、甘草,或益元散。出汗者,白虎湯加人參。小便不利,可用四苓散。小便通暢者,可用黃芩散。
不食:因熱邪鬱結而不能進食,可用二和散加黃芩。胃虛不食,可用人參養胃湯、七珍散。或先治療其他症狀,氣機調和後即可進食。大小便不通者需通便。
嘔吐:原有積食,因痘毒熱邪而逆氣嘔吐,可用四苓散加陳皮、生薑、半夏,或竹葉石膏湯。虛弱引起的嘔吐,可用陳皮湯。有痰液伴隨嘔吐,可用二陳湯加貝母、花粉。發熱初期出現嘔吐無妨,痘疹盛期需積極治療。
瀉痢:舊說:吐瀉皆因飲食傷脾胃所致。經書上說:陽氣下陷,則會出現滲洩,積熱之氣不能上升,則下注而導致瀉痢。瀉痢伴隨口渴,可用四苓散、黃芩芍藥湯。瀉痢不止,可用豆蔻丸。不渴且身體寒冷,是虛寒,可用理中湯,或配合風藥升提。也有些患者從始至終都有輕微瀉痢,卻能痊癒。吐瀉同時出現,可用四苓湯,或黃芩半夏湯。胃寒,可用益黃散。起痘、膿皰形成期,需積極治療。
大便秘結:大便秘結是熱邪燥結腸胃,津液枯竭,無法潤滑腸道所致。可能是汗出過多或小便不利,導致津液耗損,引起便秘。可用四順飲、承氣湯。煩渴,手足心、經脈、腋下出汗者,是熱秘,可用涼膈散瀉下。不食、嘔吐清水、面色蒼白、腹部不脹、無裡急後重者,是虛秘,可用蜜導丸。凡便秘伴隨發熱,可用大柴胡湯。不發熱者,可用四順飲。
起痘、膿皰形成期不宜久瀉,痘疹初起及收斂期,暫時瀉下無妨。痘疹後經常瀉水,是氣虛下陷,宜用升提藥物,如升麻、防風、白芷、柴胡等。數日未解便,也可使用瀉下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