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一 (5)
卷第一百三十一 (5)
1. 發背潰後
論曰發背已潰,毒氣外泄,或有逆證難治者,蓋以腑臟之傷也,有白睛青黑而眼小,服藥而嘔,腹痛渴甚,膊項中不便,音嘶色敗者,是為五逆,其餘熱渴,利嘔,與膿潰不愈,皆以餘毒攻擊,營衛傷壞,津液未復,惟當隨證治之。
白話文:
中醫經典著作中提到,發背瘡如果已經潰爛,毒氣向外發散,或者出現了逆證(與常規治療相反的證狀),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因為發背瘡已經傷及了腑臟。
如果患者出現以下症狀,則被認為是五逆:白睛青黑而眼睛小;服用藥物後嘔吐;腹痛、口渴非常嚴重;膊項(肩部和頸部)不適;聲音嘶啞,面色萎敗。
除了五逆之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熱、口渴、大便稀溏、嘔吐不止,以及瘡口久治不愈。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餘毒侵犯,營衛受損,津液沒有恢復所導致。治療的關鍵是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治療。
治發背已潰,去膿汁,理虛勞。內補黃耆湯方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殘餘的毒素侵襲,營衛功能受損,體內的津液未能恢復所致。治療的重點在於辨識症狀的性質,再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來進行治療。
治療已經潰爛的背部發病,清除膿汁,調理虛弱的體質。使用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細銼),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熟乾地黃(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各三分),當歸(銼焙),芍藥,芎藭,桂(去粗皮),遠志(去心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細碎切)、麥門冬(去心並焙乾,各一兩)、熟乾地黃(焙乾)、人參、白茯苓(削除黑皮)、甘草(炙乾,各三分)、當歸(切片,焙乾)、芍藥、芎藭、桂枝(去粗皮)、遠志(去心,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治發背癰疽已潰,排膿生肉。當歸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粗略研磨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的量,加一杯水,加入半片拍碎的生薑,和兩個掰開的棗子同煮,等到剩五分之一的量,去掉渣滓在空腹狀態下溫熱服用,早晚各服一次。
當歸(銼焙),桂(去粗皮),人參,防風(去叉各一兩),芎藭,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甘草(炙銼),白芷,桔梗(銼炒各半兩)
白話文:
當歸(切碎、炒至微焦),桂皮(去掉粗糙的皮),人參,防風(去掉叉子,各一兩),川芎,厚朴(去掉粗糙的皮,用生薑汁炙烤),甘草(炙烤、切碎),白芷,桔梗(切碎、炒至微焦,各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晚再服。
治發背已潰,痢下不住。白石脂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溫酒調服,傍晚再服用一次。
治療背部發瘡已經潰爛,以及持續性下痢。此為白石脂湯的方子。
白石脂(炮),龍骨(炮各一兩),當歸(銼焙),桔梗(銼炒各半兩),女萎,白頭翁(各一分),黃連(去須半兩),乾薑(炮裂),甘草(炙銼各三分)
白話文:
白石脂(炒制過),龍骨(炒制過)各一兩,當歸(銼碎並焙乾),桔梗(銼碎並炒過)各半兩,女萎,白頭翁(各一分),黃連(去除鬚根)半兩,乾薑(炮製後裂開),甘草(炙過並切碎)各三分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午晚後各一服。
灸發背後服。大黃湯方
大黃,朴硝各三錢
上二味,粗搗篩,水一盞,濃煎熱服,即瀉出毒氣。
治發背先穿破,出膿水不住,傷外風冷毒焮痛。淋洗當歸湯方
白話文:
以上九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至剩五分之三,去掉渣滓,在空腹時溫服,每天中午和晚上各服一次。
在施灸治療發背後服用。大黃湯方
大黃、朴硝各三錢。
以上兩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用水一碗,濃煎後趁熱服用,立即排出體內的毒氣。
治療發背先潰破,膿水不斷流出,受外來風冷毒邪引致紅腫疼痛。淋洗當歸湯方
當歸(銼焙),甘草(炙銼),芍藥,葛根(銼),細辛(去苗葉),黃柏(去粗皮),麻黃(去根節),苦參,白芷,桂(去粗皮),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防風(去叉各一分)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以水六升,煎取三升,濾去滓,溫洗瘡上日再。
白話文:
當歸(切片後烘烤),甘草(烤焦後切碎),芍藥,葛根(切碎),細辛(去掉芽和葉),黃柏(去掉粗皮),麻黃(去掉根和節),苦參,白芷,桂皮(去掉粗皮),蜀椒(去掉眼睛並封閉嘴巴後炒熟),防風(去掉叉)各一份。
治發背癰疽已潰,積毒惡肉未去。豬蹄湯淋洗方
白話文:
治療背部生瘡,已經潰爛,毒液惡肉還未清除乾淨。豬蹄湯淋洗治療方法:
【組成】
豬蹄一具、山柰半兩、人參二錢、附子半兩、當歸、白芷各一錢、川芎、香附、茯苓各二錢、紅花、血竭各半錢、沒藥、乳香各一錢、甘草五錢、黃連、巴豆各二錢、硼砂一兩、白僵蠶、輕粉、牛蒡子各半兩。
【製法】
除硼砂、白僵蠶、輕粉三味外,其餘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湯。
【用法】
待藥汁溫熱時,將潰爛處浸泡洗滌。
【功用】
消滅瘡內積毒,去腐生肌,止痛。
豬蹄(一隻),黃耆,黃連(去須),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分),狼牙根,薔薇根(各半兩)
白話文:
豬蹄(一隻)、黃耆、黃連(去掉須)、芍藥、黃芩(去掉黑色部分,各一份)、狼牙根、薔薇根(各半兩)
上七味銼碎,先以水煮豬蹄令熟,取汁五升,下藥煎至三升,去滓放溫,淋洗瘡,候水冷,即貼蓯蓉膏,痛不止,加當歸半兩,甘草半兩,和煎洗瘡。
治發背癰疽已潰不生肉,暖肌干瘡。蓯蓉膏方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搗碎,將豬蹄用清水煮熟,取五升湯汁,放入藥材煎煮至三升,將渣滓過濾,放溫後,淋洗患處,待水冷後,貼上蓯蓉膏,若疼痛仍未停止,加當歸半兩,甘草半兩,與其他藥材一同煎煮,然後用於清洗患處。
肉蓯蓉(去皴皮),半夏(生銼),熟乾地黃(各一兩),當歸,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細辛(去苗葉),烏喙(去皮),蛇銜草,白芷,甘草,桂(去粗皮各半兩),薤白(七莖),豬脂(二斤)
白話文:
-
肉蓯蓉: 去掉粗糙的外皮。
-
半夏: 生的,切成薄片。
-
熟乾地黃: 各一兩。
-
當歸: 半兩。
-
蜀椒: 去掉辣椒眼睛和閉合的嘴,炒出汗。
-
細辛: 去掉莖和葉。
-
烏喙: 去掉皮。
-
蛇銜草: 半兩。
-
白芷: 半兩。
-
甘草: 半兩。
-
桂: 去掉粗糙的外皮,半兩。
-
薤白: 七莖。
-
豬脂: 二斤。
上一十三味,除豬脂外,銼碎,以醋半升,拌藥一宿,先熬脂令沸,次下諸藥,煎候白芷赤黑色,漉出綿濾,瓷合盛,取塗瘡上,日三次立效。
治發背潰後,毒氣未散,膿不絕。露蜂房散方
白話文:
將前面十三味藥材,除了豬脂之外,全部磨碎,再加入半升醋,將藥材浸泡一夜。先將豬脂熬煮至沸騰,然後再加入所有藥材,熬煮到白芷變成赤黑色的時候,將藥材濾出並用棉花過濾,最後將藥液裝入瓷瓶中,每天塗抹在患處三次,即可立即見效。
露蜂房(二兩燒灰),亂髮灰(一兩),蛇皮灰(三分),赤小豆(二兩炒熟),川大黃(三兩半銼研微炒),玄參(一兩半),子芩(二兩半),川芒硝(三兩半)
白話文:
露蜂房(二兩,燒成灰燼),亂髮灰(一兩),蛇皮灰(三分),赤小豆(二兩,炒熟),川大黃(三兩半,銼碎並研磨細緻,再微微炒過),玄參(一兩半),子芩(二兩半),川芒硝(三兩半)
上八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煎黃耆湯調下,不計時候。
治發背潰後,膿水不絕。托裡生肌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黃耆湯煎煮後送服,不限時間。
治療背部發疽破潰後,膿水不斷的情況。此為托裡生肌散的方子。
川芎(二兩),黃耆(二兩銼),白芷(半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丁香(半兩),當歸(一兩)
白話文:
川芎(四十五公克),黃耆(四十五公克切碎),白芷(十一公克),赤芍藥(二十二公克),桂心(六公克),人參(十一公克去除根鬚),丁香(十一公克),當歸(二十二公克)
上八味,搗篩為散,每服二錢匕,粥飲調下。
治癰腫發背惡瘡生肌後,用力勞動,努傷出血不止。麒麟竭散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稀飯湯送服。
治療癰腫、背部惡瘡生肌後,因用力勞動導致傷口努傷出血不止。此為麒麟竭散的方劑。
麒麟竭(半兩),黃連(三分),檳榔(半兩),黃柏(半兩銼),白芨(半兩),訶黎勒皮(一分)
白話文:
麒麟竭(0.6 公克),黃連(0.3 公克),檳榔(0.6 公克),黃柏(0.6 公克並切碎),白芨(0.6 公克),訶黎勒皮(0.1 公克)
上六味,搗羅為細散,雞子白調塗瘡口上,以白薄紙貼之,藥干即換,忌用力勞動。
治癰疽發背瘡腫,或已潰,或未潰。連翹飲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搗成細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在瘡口上,用白薄紙貼上,藥物乾了就更換,忌用力勞動。
連翹,山梔子仁,黃耆(銼炒),防風(去叉),升麻,羚羊角(鎊),漏蘆(去蘆頭),甘草(炙銼),大黃(銼炒),枸杞根皮(各一兩)
白話文:
連翹、山梔子仁、黃耆(切碎並炒過)、防風(去掉分叉的根部)、升麻、羚羊角(研磨成粉末)、漏蘆(去掉蘆頭)、甘草(切碎並烤過)、大黃(切碎並炒過)、枸杞根皮(各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拌令勻,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發背發腦疼痛侵潰。黑錫煎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在空腹時溫服。
用於治療背部或頭部因疼痛而潰爛的情況。此為黑錫煎的方劑。
黑錫一斤,先熔令浮,乘熱研成泥,以無灰酒一斗,煎錫至三升,瓷瓶中盛,每服一盞,調生甘草末二錢匕,日三服,甚者五七遍瘥。
白話文:
黑錫一斤,先用火熔化,趁熱研磨成泥,加入一斗無灰酒,煎煮至錫溶解液爲三升,倒入瓷瓶中盛裝。每次服用一盞,加入生甘草末二錢匕,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病情嚴重,可以服用五到七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