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三 (4)

1. 熨烙

論曰血氣得溫則宣流,得寒則凝泣,肝藏血,上注於目,若肝經虛寒,則目多昏暗淚出之候,古方用溫熨之法,蓋欲發散血氣,使之宣流爾,若翳膜頑厚,熨法所不能去者,又宜烙之。

白話文:

古書中說,血氣得到溫熱就會流通,遇到寒冷就會凝結積聚;肝臟貯藏著血,向上灌注到眼睛,如果肝經虛弱寒冷,眼睛就會經常昏花暗淡、淚水不止;古代的方子採用溫熨的方法,意在散發血氣,使之流通而已,如果翳膜過於厚重,溫熨的方法無法去除,那麼就需要用烙針治療。

熨烙法

治目赤腫,貼熨地黃膏

生地黃粟米飯澱(極酸者)

上二味等分,爛研如膏,勻攤於薄絹上,方圓二寸許,貼熨目上,干即易之。

治目淚出,或有膿出者,馬齒熨方

馬齒子,人莧子(各半合)

上二味,搗羅為末,入銅器中,於飯上蒸熟,以綿裹熨大眥頭,膿水出處,仍乘熱熨之,令透睛,每熨三五十度,膿水自絕。

白話文:

將上述的兩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放入銅器中,在飯上蒸熟。用棉花包住藥粉,熨在眼睛腫脹的地方。讓膿水流出來,趁熱繼續熨,讓藥力滲透到眼睛裡面。每次熨三、五十次,直到膿水不再流出為止。

治熱病後失明,或生白膜極厚者,燒針烙法。

上取平頭針,可翳大小者,燒赤,當翳中烙之,須輕下手,若烙後翳已破,即少敷除翳藥。

治目昏暗,中指熨法

上東向坐,不息再過,以兩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熨目眥佳。

治目暗,掌心熨法

上雞鳴時,以兩手相摩極熱,熨目三遍,仍以指甲掐兩眥頭,覺有神光,妙。

治目赤癢澀,及一切目疾,湯器熨方

上盛熱湯滿器,銅器尤佳,用以熨目,乃閉目勿開,亦勿以手揉目,次掬器中湯淋目,候稍冷即止,一日三四次為之,若無目疾者,亦可間用此法。

白話文:

在盛滿熱水的器具上,如果是銅器效果會更好,用來熨燙眼睛,然後閉上眼睛不要睜開,也不要用手揉眼睛。接著將器具中的水潑到眼睛上,等到稍涼就停止熨燙。一天熨燙三四次,即便沒有眼疾的人,也可以偶爾使用這種方法。

治逆順翳法

凡五臟虛勞,風熱上衝於肝,從上生向下,名曰逆翳。從下生向上,名曰順翳,此疾宜用熨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