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九十四 (7)

1. 灸刺禁忌論

論曰:凡用灸刺,當先別其所宜,有偏宜刺者,若天柱素髎禾膠肩貞乳中周榮腹哀中衝陰陵泉條口犢鼻髀關申脈中門承扶等三十一穴是也,有偏宜灸者,若絡卻玉枕承靈角孫神道膏肓會陰橫骨青靈淵等一十六穴是也,其他並欲通行灸刺,亦有不宜灸刺者,皆在所禁,若神庭腦戶顱囟承泣膻中神闕氣衝五里三陽絡承筋之類,皆不可刺,腦戶風府啞門承光素髎攢竹睛明迎香頭維下關脊中心俞白環俞天牖人迎淵腋少商經渠天府陽池地五會陽關伏兔之類,皆不可灸,又有鳩尾,雖在可刺,更宜精詳之,石門雖在可刺,在婦女則為大禁,肩髃本不禁灸,亦不宜多灸,四肢雖亦可灸,在法唯宜少灸,此數者皆灸刺之先務,不可不知也,若不當灸而灸,不當刺而刺,皆有所傷,內經所謂刺禁,其法曰:刺頭中腦戶立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客主人內陷,及刺目上陷骨中脈,為內漏而聾,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膺中陷,中脈,為喘逆仰息,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刺脊間中髓,為傴,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手魚腹內陷,為腫,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溪,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膝臏出液,為跛,刺隙中大脈,令人僕,脫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刺腨腸內陷,為腫,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中五臟皆死,又有大禁二十五者。

白話文:

論述說:凡是使用灸刺療法,應先區分其所適宜的穴位,有些穴位只適合刺灸,例如天柱、素髎、禾膠、肩貞、乳中、周榮、腹哀、中衝、陰陵泉、條口、犢鼻、髀關、申脈、中門、承扶等三十一個穴位。有些穴位只適合艾灸,例如絡卻、玉枕、承靈、角孫、神道、膏肓、會陰、橫骨、青靈、淵等十六穴位。其他穴位可以同時進行灸刺療法,但也有一些穴位不適合灸刺,這些穴位都在禁灸刺的範圍內,例如神庭、腦戶、顱囟、承泣、膻中、神闕、氣衝、五里、三陽絡、承筋等,這些穴位都不能刺灸。腦戶、風府、啞門、承光、素髎、攢竹、睛明、迎香、頭維、下關、脊中、俞白、環俞、天牖、人迎、淵腋、少商、經渠、天府、陽池、地五會、陽關、伏兔等這些穴位,都不能艾灸。鳩尾穴雖然可以刺灸,但需要更加精細的判斷。石門穴雖然可以刺灸,但對於婦女來說是絕對禁止的。肩髃穴不禁忌艾灸,但也不宜過度艾灸。四肢也是可以艾灸,但根據醫理,只適合少量艾灸。這些穴位都是灸刺療法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不能不知道。如果在不適當的時候艾灸或刺灸,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內經中提到的「刺禁」有這樣的說法:刺頭部中央的腦戶穴會立即死亡;刺面部中央的溜脈穴,不幸會導致失明;刺人體內部的主動脈,或是刺眼睛上面陷骨中的脈絡,會導致內部出血而失聰;刺舌頭下面中央的脈絡過度,血就會不止地流出而導致失聲;刺缺盆穴中間,造成內部陷落氣體泄漏,會使人喘咳逆;刺乳房中央的乳房,會腫脹、根蝕;刺胸膺中間,陷中脈,會導致喘逆仰息;刺腋下脅間內陷,會使人咳嗽;刺脊間中央的脊髓,會導致足跟殘疾;刺手臂太陰脈,出血過多,會立即死亡;刺肘部中央,內陷氣血歸於該處,會導致手肘無法屈伸;刺手魚腹中央,會腫脹;刺氣街穴的中央脈絡,血不出時會腫脹;刺少腹部膀胱,導致尿液流出,使少腹脹滿;刺足少陰脈,會反覆虛弱出血,導致舌頭難以言語;刺大腿內側股動脈,血不止會死亡;刺大腿內側下三寸,內陷會導致遺溺;刺膝蓋骨會流出液體,導致跛足;刺隙中大脈,會使人昏倒、脫色;刺關節中液體流出,導致無法屈伸;刺大腿內側陷,會腫脹;刺跗上中央大脈,會出血不止,導致死亡;刺足下布絡中央脈絡,血不出時會腫脹;刺中間的五臟,都會死亡。另外還有二十五個大的禁區。

即五里穴也,所謂迎之五里中道而止是也,其次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逆氣,故曰大醉無刺,已刺無醉,大怒無刺,已刺無怒,以至大勞新飽大飢大渴大警大恐,皆在切禁,若誤犯之,各有可救之理,具如後云。

白話文:

即五里穴也,所謂迎之五里中道而止是也,其次:不可在酒醉後針刺,否則會使人氣亂。不可在大怒後針刺,否則會使人逆氣。所以說大醉後不可針刺,已針刺後不可再醉。大怒後不可針刺,已針刺後不可再怒。至於大勞累、新飽、大飢餓、大口渴、大吃驚、大恐懼,皆為針刺禁忌。若不小心犯了這些禁忌,則各有可救之理,詳如後面所述。

2. 誤傷禁穴救針法

腦後喑門穴,不可傷,傷即令人啞,宜針人中無突二穴,可二分。

風府一穴,在喑門上入髮際一寸五分,針只可一寸以下,過度即令人啞,亦針人中無突穴救之。

兩腋外紋頭尖處上曲池穴,不可傷,傷即令人手臂不舉,宜針大椎相夾腦骨縫四穴,深半寸。

瞼池上下四穴,針只可深一米許,過深令人血灌黑睛,視物不見,不可治也。

眼小眥後一寸,太陽穴,不可傷,傷即令人目枯,不可治也。

兩目大眥二穴,只可背睛斜飛,不得直針,直即傷睛致瞎,不可治也。

囟會一穴,只可針五分,過即令人頭旋目暗,急針百會及風府二穴救之。

承泣二穴,只可針三分,深即令人目陷,陷即不治。

正營不可傷,傷即令人神魂失次,宜針大椎兩邊相去三寸,後心一穴,可入五分。

承筋不可傷,傷即令人手腳攣縮,凡針筋皮,須重手按開而取正穴,如傷即治手虎口,及手腕上下。

白話文:

腦後喑門穴不能傷,傷了會讓人啞巴,要針人中穴,兩旁無突起的兩個穴位,針深二分。風府穴在喑門穴上方,髮際線內一寸五分,針深不能超過一寸,超過會讓人啞巴,也要針人中穴無突起處救治。兩腋外側,紋路頭部尖端上方的曲池穴不能傷,傷了會讓人手臂抬不起來,要針大椎穴,靠近腦骨縫的四個穴位,深半寸。眼瞼池上下四個穴位,針深只能一米左右,太深會讓人血灌黑眼球,看不見東西,就治不了了。眼角外側後方一寸,太陽穴不能傷,傷了會讓人眼睛乾枯,就治不了了。兩眼角的兩個穴位,只能斜着針,不能直着針,直着針會傷到眼球,致盲,就治不了了。頭頂囟會穴,只能針五分,超過會讓人頭暈目眩,要趕緊針百會穴和風府穴救治。承泣穴只能針三分,太深會讓人眼球凹陷,凹陷了就治不了了。正營穴不能傷,傷了會讓人神魂失常,要針大椎穴兩邊相距三寸,後心穴,針深五分。承筋穴不能傷,傷了會讓人手腳蜷縮,針刺筋骨皮肉,要用力按開再取穴,如果傷了就要針虎口,以及手腕上下。

膽池不可傷,傷即令人目暗(即乳下二穴是),宜治肝俞,肺俞不可傷,傷即令人身心顫掉,宜針後心囟門穴救之。

白話文:

膽池不可損傷,損傷則使人視力模糊(乳房下兩個穴位),應治療肝俞穴;肺俞不可損傷,損傷則使人身心顫抖,應針灸後心囟門穴以救治。

肺募不可傷,傷即令人鼻塞不聞香臭,白汗透流,宜治囟門,及心下一寸,深可一寸半。

地戶湧泉不可傷,傷即令人百神俱散,宜治人中百會三里分白穴。

手心不可傷,傷即令人悶倒,眼直上,宜治前後心,可五分,又治神庭穴。

白話文:

肺部要小心保護,受傷就會導致鼻塞、聞不到香味和臭味,還會流出白色汗水,應該治療頭頂的囟門以及心窩下一寸的地方,深度約一寸半。

腳底的地戶穴和湧泉穴也要注意,受傷就會讓人精神渙散,應該治療人中、百會、三里和分白穴。

手掌心也要小心,受傷容易讓人昏倒,眼睛直視前方,應該治療心臟的前後部位,深度約五分,也可以針灸神庭穴。

大腋不可傷,傷即令人心氣促,宜治肺俞穴,陰後神田不可傷,傷即令人精神散亂,屎尿不禁。

白話文:

腋下不可以受傷,受傷會令人呼吸短促,應治療肺俞穴。陰後神田(肛門附近)不可以受傷,受傷會令人神志恍惚,大小便失禁。

耳後宛處不可傷,傷即令人口頰喎斜,宜治人中承漿二穴。

水曹不可傷,傷即令人尿血不止,宜治臍上一寸,及百會。

白話文:

耳朵後方的凹陷處不能受傷,受傷後會讓人臉部歪斜,應該治療人中和承漿兩個穴位。

水道不能受傷,受傷後會讓人不停尿血,應該治療肚臍上方一寸的位置,以及百會穴。

章門不可傷,傷即令人氣絕,宜治後心囟會,腦戶不可傷,傷即令人命絕,亦宜治後心囟會,神庭不可傷,傷即令人命絕,宜治百會,至骨胸前諸穴,不可傷,傷即令人悶倒,宜治人中,命室不可傷,傷即令人命絕,宜治人中百會承漿。

白話文:

章門穴不可損傷,損傷就會讓人昏厥,應治療後心囟會穴。腦戶不可損傷,損傷就會讓人喪命,也應治療後心囟會穴。神庭不可損傷,損傷就會讓人喪命,應治療百會穴。至於前胸諸穴,不可損傷,損傷就會讓人昏倒,應治療人中穴。命室不可損傷,損傷就會讓人喪命,應治療人中、百會、承漿穴。

頤下不可傷,傷即令人舌根不轉,宜治耳後宛宛處五分,過之亦傷也,委中不可傷,傷即令人腳攣,行履不遂,宜治三里分白穴。

白話文:

下巴下面不能受傷,受傷即會使人舌根不靈活,應治療耳朵後方凹陷處五分的地方,超過這個範圍也會造成受傷。小腿肚不能受傷,受傷即會使人腳抽筋,走路不順暢,應治療膝下三寸、小腿外側的穴位。

外踝上一寸,不可傷,傷即令人悶絕,宜治分白穴。

命泉不可傷,傷即令人行不得,宜治三里,乳首不可傷,傷即令人命絕,不可治也。

白氣不可傷,傷即令人失音,宜治無突。

白話文:

外踝上方一寸處,不能受傷,受傷會讓人感到憋悶,應該治療分白穴。

命泉穴不能受傷,受傷會讓人無法行走,應該治療三里穴。乳房部位不能受傷,受傷會致命,無法救治。

白氣穴不能受傷,受傷會讓人失去聲音,應該治療無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