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九十一 (7)

1.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之經,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頰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於氣口,虛者人迎反小於氣口也。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末端,沿著手的外側,向上經過手腕,到達肘後中間,繼續向上沿著手臂骨下緣,從肘內側兩筋之間出來,向上沿著肩胛的外後緣,到達肩部,繞過肩胛骨,交匯於肩上,進入缺盆穴,聯絡心臟,沿著咽喉向下經過膈肌到達胃,屬於小腸。它的支脈從缺盆穴沿著頸部向上經過臉頰,到達眼睛的外眼角,再進入耳中。另一支脈從臉頰上部斜向經過顴骨,到達眼睛的內眼角。如果這條經絡發生病變,就會出現咽喉疼痛、下巴腫脹,不能回頭看,肩部像被拔掉一樣,肩胛骨像斷裂一樣疼痛。這條經絡主要治療液所生病,如耳聾、眼睛發黃、臉頰腫脹、頸部、臉頰、肩部、肩胛骨、肘部、手臂外後緣疼痛等。如果這條經絡氣血旺盛,人迎穴會比氣口穴大一倍以上;如果氣血虛弱,人迎穴反而比氣口穴小。

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髃,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的別脈,名叫支正,它位於手腕上五寸的地方,內部注入少陰心經,它的別脈向上通到肘部,絡屬於肩部和髃穴,這條經脈實的話,關節鬆弛,肘部失去功能,虛的話則會生疣,小的像手指痂疥一樣,取穴在它和本經分開的地方。

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足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循臂陰,入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頭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者,治在燔針劫刺,其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仲夏痹也。

白話文:

手太陽的筋,起於小指的上方,結於腕,往上沿著手臂內側至肘內方的銳骨之後,彈撥此處,應響於小指上方,然後進入結於腋下,它的支脈,向後走腋後側,往上繞過肩胛骨,沿著頸部從足太陽經之前走出,結於耳後完骨,它的支脈,進入耳中,直行的,從耳的上方而出,向下結於頷,往上屬於眼睛的外眥。如果此筋發生病變,小指疼痛,支脈沿著肘內側銳骨後側疼痛,由手臂內側往腋下,腋下疼痛,腋後側疼痛,繞過肩胛骨到頸部而有疼痛感,應於耳中鳴響,疼痛引至頷,眼睛閉著很久纔看得見東西。頭筋急促,就會得筋瘻頸腫的病症,寒熱在頸部,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如果腫脹,重複地用銳利的針刺入。沿著本經和支脈,從上顎的牙牀彎曲,沿著耳朵前面,屬於眼睛的外眥,上面的頷骨,結於額角。它的病症,在它所經過的地方,支筋轉筋,治療方法是採用燔針劫刺。以病症的徵象來判斷穴位,以疼痛的地方作為腧穴,這個病症的名稱是仲夏痹。

小腸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

白話文:

小腸有病的人,會出現下腹疼痛、腰背疼痛,甚至牽連到睪丸疼痛。在腹瀉之後,耳前會覺得發熱,像是受寒一樣。如果只有單邊肩膀覺得很熱,或者是小指和中指之間覺得發熱,並且脈搏沉陷的話,這就是小腸病的徵兆。

邪在小腸者,連睪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動肝肺,散於肓,結於臍,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與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上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經以調之。

白話文:

邪氣在小腸,它連接著睾丸,屬於脊椎,貫穿肝臟和肺臟,絡屬於心臟,邪氣盛則導致厥逆,向上衝擊腸胃,震動肝臟和肺臟,散佈到肓膜,積結在臍中,所以取肓原穴以散之,刺太陰經以與之相通,取厥陰經以下之,取巨虛穴上下的廉泉穴以去除之,按其邪氣經過的經絡以調節之。

手太陽之經,從手走頭,長五尺,左右共一丈,凡三十八穴。

少澤二穴(一名少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前谷二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後谿二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陽谷二穴(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中),養老二穴(在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中),支正二穴(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小海二穴(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肩貞二穴(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臑俞二穴(在挾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天宗二穴(在秉風后大骨下陷中),秉風二穴(在天髎外肩上小髎骨後舉臂有空),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肩外俞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肩中俞二穴(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天窗二穴(一名窗籠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陷中),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頰後),顴髎二穴(在面顴骨下廉兌骨端陷中),聽宮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小豆是)

白話文:

少澤兩個穴道(別稱少吉,位於小指尖端離指甲下方一分陷入的地方),前谷兩個穴道(位於小指外側第一個關節前的凹陷處),後谿兩個穴道(位於小指外側第一個關節後的凹陷處),腕骨兩個穴道(位於手外側手腕骨前面隆起的下方,也就是手掌橫紋以上的1.5寸處),陽谷兩個穴道(位於手外側、手腕中央的凸起處),養老兩個穴道(位於腳踝骨上空,向後一寸處的凹陷處),支正兩個穴道(位於腕後五寸處,在少陰經的別線上),小海兩個穴道(位於肘內側大骨外側,離肘端五分處的凹陷處),肩貞兩個穴道(位於肩彎曲處,肩胛骨的兩個骨頭之間),臑俞兩個穴道(位於肩膀外側,髎穴後方,肩胛骨下方,背部肌肉的凹陷處),天宗兩個穴道(位於秉風穴後方,大骨下方的凹陷處),秉風兩個穴道(位於天髎穴的外側,肩胛骨的上方,小髎穴的後面,舉起手臂後有空的地方),曲垣兩個穴道(位於肩中央,肩胛骨彎曲的凹陷處),肩外俞兩個穴道(位於肩胛骨上側,距離脊椎三寸的地方),肩中俞兩個穴道(位於肩胛骨內側,距離脊椎二寸的地方),天窗兩個穴道(別名為窗籠,位於頸部大筋前面,曲頰下方,扶突穴後面,動脈凹陷的地方),天容兩個穴道(位於耳朵下面,曲頰的後面),顴髎兩個穴道(位於臉部顴骨下方,顴骨突出的末端凹陷處),聽宮兩個穴道(位於耳朵裡面,像痘痘一樣突起,大約像小豆子一樣大)。

少澤二穴,金也,一名少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手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口乾心煩,臂痛瘛瘲,咳嗽,頸項急不可顧,目生膚翳覆瞳子,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少澤穴和二穴,屬於金行經絡,又叫做少吉穴。位於手部小指末端指甲旁一分陷中部位,是手太陽小腸經脈氣血流出的原穴。用於治療瘧疾寒熱、汗不排出、喉嚨腫痛、舌頭僵硬,口乾心煩,手臂疼痛僵硬、咳嗽,頸項僵硬不能轉動,眼睛長皮膜遮住瞳孔。可以用艾灸一個壯,針刺深度為一分。

前谷二穴,水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之前陷中,手太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頷腫喉痹,咳嗽衄血,頸項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舉,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前谷、二穴,屬水,位於無名指外側第一個關節之前的凹陷處,手太陽經脈流經的地方,為滎穴。主治熱病不出汗,瘧疾癲癇耳鳴,腮腺腫脹喉嚨疼痛,咳嗽吐血,頸部疼痛,鼻塞不通,眼睛中白翳,手臂不能舉起,可灸一壯,針刺深度一分。

後谿二穴,木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手太陽脈之所注也,為俞。治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頸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肘攣急,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後谿穴,是屬木穴位,在手小指外側第一個關節之後的凹陷中,是手太陽經的俞穴。對於治療瘧疾寒熱、眼睛發紅生翳障、鼻子出血、耳朵聾,胸悶、頸項僵硬,無法回頭看、癲癇、手肘痙攣急痛等疾病有效。可以灸一壯,針刺深度為一分。

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目冷淚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瘧頭痛煩悶,驚風瘛瘲五指掣,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三呼。

白話文:

腕骨二穴,位於手外側腕部的前面,在骨頭下陷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經過的地方,是原穴。治療熱病,汗不出,肋骨下疼痛不休,頸部和下顎腫脹,寒熱交替,耳鳴,眼睛怕冷流淚,生翳,發狂恐懼,半身不遂,手臂和肘部不能屈伸,瘧疾引起的頭痛和煩悶,驚風,癲癇,五指抽搐,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二分,留針三呼(約六十秒)。

陽谷二穴,火也,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手太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癲疾狂走,熱病汗不出,脅痛頸頷腫,寒熱,耳聾耳鳴,齒齲痛,臂腕外側痛不舉,妄言左右顧,瘛瘲目眩,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二呼。

白話文:

陽谷穴、尺澤穴,都是屬火的經穴,位於手的外側,手腕中兌骨下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脈循行的地方,為經穴。可以治療癲狂、奔走,熱病不出汗,脅痛、頸部頷腫,寒熱、耳聾耳鳴,牙齒蛀痛,手臂外側疼痛不能舉起,胡言亂語、左右張望,狂躁、眩暈等症狀。可以灸三壯,針刺二分,留針二呼。

養老二穴,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中,手太陽郄。治肩欲折,臂如拔,手臂疼不能自上下,目視不明,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養老二穴:

位置:在手踝骨上一空處,手腕後一寸處的凹陷中,是手太陽小腸經的郄穴。

功效:

  1. 治療肩部疼痛,疼痛劇烈,如同要斷裂一般。

  2. 治療手臂疼痛,疼痛劇烈,如同被拔出一般。

  3. 治療手臂疼痛,無法自由上下移動。

  4. 治療視力模糊。

治療方法:

  1. 可以灸三壯。

  2. 針刺,深度為三分。

支正二穴,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治寒熱頷腫肘攣,頭痛目眩,風虛驚恐,狂惕生疣目眩,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支正穴與二間穴,位於手腕後方五寸處,屬於少陰經的別走穴,主治寒熱引起的頷部腫大、手肘攣縮、頭痛目眩、風虛引起的驚恐、狂躁惕厲、生出疣贅、目眩等症狀。可以用灸法,艾灸三壯;針刺時,針尖刺入二分。

小海二穴,土也,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頭取之,手太陽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腫,少腹痛,四肢不舉,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小海和二間穴,屬土,位於肘關節內側骨頭的外側,距離肘端五分、凹陷處,屈肘,手向上舉起,在手太陽經的循行路線上,為合穴。主治寒熱引起的牙齦腫痛,風眩和頸項疼痛,瘡瘍腫痛、發冷,肘腋腫,小腹疼痛,四肢不能抬起,可以用灸法,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二分。

肩貞二穴,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治風痹,手臂不舉,肩中熱痛,針入五分。

臑俞二穴,在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手足太陽陽維蹺脈之會。治寒熱肩腫,引胛中痛,臂酸無力,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臑俞穴和俞穴兩個穴位,分別位於肩髎穴的後面,肩胛骨的下緣,肩胛骨的後外側,在肩胛骨和上臂之間,是手足太陽經、陽維脈和督脈的交會穴。可以治療肩部冷熱疼痛,肩胛骨中部疼痛,手臂痠痛無力。針灸時針刺的深度為 0.8 寸,灸法灸三壯。

天宗二穴,在秉風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陽脈氣所發。治肩胛痛,臂肘外後廉痛,頰頷腫,可灸三壯,針入五分,留六呼。

白話文:

天宗穴有兩個穴位,位於秉風穴後面的大骨凹陷處,手太陽經的氣血在此發出。此穴位可以治療肩胛疼痛、手臂肘部外側後面的疼痛、臉頰和下巴腫脹。此穴位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五分,留針六次呼吸的時間。

秉風二穴,在肩上小髃後,舉臂有空,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之會。治肩痛不能舉,可灸五壯,針入五分。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應手痛。治肩痛周痹氣注,肩髆拘急疼悶,可灸三壯,針入五分。

肩外俞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治肩胛痛,熱而寒至肘,可灸三壯,針入六分。

肩中俞二穴,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中。治寒熱目視不明,咳嗽上氣唾血,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十壯。

天窗二穴,一名窗籠,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手太陽脈氣所發。治耳鳴聾無所聞,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肩痛引項,不得回顧,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天窗穴,別名窗籠,位於頸部大筋前,曲頰下,扶突穴後,動脈處的陷中。它是手太陽小腸經氣血起始的部位。治療耳鳴耳聾、頰腫、喉中疼痛、突然失聲不能說話、肩痛牽引頸項,不能回頭。可以用灸法,灸三壯;針刺,刺入三分。

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頰後,手太陽脈氣所發。治喉痹寒熱,咽中如鯁,針入一寸,可灸三壯。

顴髎二穴,在面頄骨下廉兌骨端陷中,手少陽太陽之會。治口喎,面赤目黃,眼瞤動不止,䪼腫齒痛,針入二分。

白話文:

顴髎穴這兩個穴位,位於顴骨下方,兌骨端陷之中,是手少陽經與太陽經的交會穴。主治口齒歪斜、面部發紅、眼睛發黃、眼皮不停地跳動、腮幫腫痛、牙痛,針刺深度為二分。

聽宮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太陽三脈之會。治耳聾,如物填塞無所聞,耳中䐜䐜,心腹滿,臂痛失聲,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聽宮二穴,位於耳中,珠子的大小如赤小豆,是手足少陽與太陽三條經脈的交會處。可以治療耳聾,如感覺有東西堵塞耳朵,聽不見聲音,耳朵內轟隆作響,心腹脹滿,手臂疼痛,不能發聲,用針刺入三分,可以灸三壯。

凡此手太陽之脈,多血少氣,刺當出血惡氣,其經從手走頭,逆取為迎,順取為隨,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此治手太陽之法也。

白話文:

所有手太陽的經絡,大多血多氣少,刺(針灸)時血液應該流出,惡劣之氣應該宣洩,經絡從手走向頭部。逆著經絡取穴叫做「迎」,順著經絡取穴叫做「隨」,盛實的就瀉它,虛弱的就把它補起來,熱的就趕快瀉它,寒的就暫且留著它,陷下去的就用灸法。不盛也不虛,就按照經絡取穴,這就是治療手太陽經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