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八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八十一 (8)

1. 小兒聤耳(百蟲入耳附)

論曰腎氣通於耳,心寄竅於耳,疏通不窒。則其聽為聰,小兒心臟熱實,貫沖耳脈開竅者,塞結而為腫,或生膿汁,故謂之聤耳,或因沐浴水入耳內,停積不化,亦為聤耳,久不治,則致聾聵。

白話文:

古人說:腎臟之氣與耳朵相通,心臟的神志寄託於耳朵,如果耳氣順暢,不阻塞,那麼聽力就會靈敏。小兒心臟火熱旺盛,直衝於耳脈,導致耳脈開竅處閉塞而不通,化膿成膿汁,因此叫做耳瘡,或者由於洗澡時水流入耳中,停積不散,也形成耳瘡,長久不治,就會導致耳聾。

治小兒聤耳,汁出不止。礬石散

白礬(熬令汁枯),龍骨鉛丹(炒各半兩),麝香,竹蚛末(各一分)

白話文:

白礬(熬煮至汁液熬乾)、龍骨、硃砂(先將各個半兩炒過)、麝香、竹蟲末(各取一分)

上五味,同搗研細,先用綿杖子拭乾耳內,以藥少許摻之。

治小兒聤耳出膿汁,疼痛不可忍者。竹蚛散

竹蚛糞(一兩),白礬(熬令枯半兩),雄黃(二錢),麝香(一字)

上四味,同研勻細,先用綿裹杖子,拭乾耳中,次以藥少許摻之。

治小兒聤耳膿血,塞耳,赤石脂散

赤石脂,白礬(熬令汁枯),黃連(去須),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分)

白話文:

赤石脂、白礬(煎煮至汁液枯竭)、黃連(去除鬚根)、烏賊魚骨(去除外殼,各取一份)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取少許,綿裹塞耳中,大人可用一錢匕。一方,無赤石脂,有龍骨。

治小兒聤耳,夜明砂散

夜明砂(二錢),麝香(一字)

上二味,同研極細,先以綿杖子拭去膿,用藥半錢匕,摻入耳中。

治小兒聤耳出膿。螵蛸散

桑螵蛸(須桑上者微炙末之)

上一味,入麝香少許同研,先用物拭膿淨,然後摻藥。

治小兒耳聾膿出,久不瘥者。紅白散

白礬(熬令汁枯),染胭脂

上二味等分,研為細末,先以綿杖子纏去膿極干,用藥半錢匕摻之,不過三兩次。

治小兒水入耳內,膿出疼痛,日夜不止。如聖散

箭簳內蚛末(如有蟲子同研令細用三錢),膩粉,麝香(各一錢研)

上三味,同研細,先以綿杖子拭耳干,取藥三剜耳子,深摻入耳,以綿塞定,如覺刺扎。即是惡物要出,去綿側耳令出,甚者三度,瘥,大人亦可用。

白話文:

將這三味藥一起研磨成細末,先用棉花棒擦拭耳朵,使其乾燥,然後取藥品的三分之一,深插入耳朵,再用棉花塞住,如果感覺刺痛,就是有不好的東西要出來,將棉花取下,讓它流出來,嚴重的可以重複這個步驟三次即可痊癒,大人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治聤耳有膿水。狼牙散

狼牙,白蘞竹蛀屑(各一分)

上三味,搗研細,每用少許,摻耳內。

治聤耳膿水不絕。礬脂散

白礬(熬令汁枯),松脂,木香,花胭脂(各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用綿拭膿後,滿耳填藥。

治小兒聤耳汁。方

黃連(去須三分),龍骨(燒研半兩),烏賊魚骨(去甲一枚炙)

上三味,搗研為末,麻油調少許,日三四度,點耳中。

治小兒聤耳,汁出漬外生瘡。雄黃散

雄黃(研一兩),黃芩(去黑心),曾青(研各半兩)

上三味,搗研為散,以少許摻外瘡,更用綿裹一大豆許,塞耳中,日再換之。

治小兒蚰蜒入耳。胡麻枕耳方

胡麻(不拘多少)

上一味,先熬後搗,貯以葛囊,枕之即出。

治小兒飛蟲入耳。雄黃油

雄黃(一分)

上一味研細,以麻油調抹耳中。

治小兒蟲入耳。桃心塞耳方

桃心葉(二七葉焙),胡麻子(一升炒)

上二味,先以桃葉塞耳中,其蟲必出。如不出,以胡麻子炒令香,以葛袋盛枕頭。耳中蟲自出。

白話文:

這兩味藥,先用桃葉塞住耳朵,耳朵中的蟲子必定會爬出來。如果蟲子沒有爬出來,可以用胡麻子炒至香,用葛布袋裝起來當枕頭。這樣,耳朵中的蟲子就會爬出來。

治蟻子入耳方

炙肉

上一味,安在耳邊,蟻子自出。

又方

上一味,搗絞取汁,滴耳中。

又方

藍青

上一味,搗絞取汁,滴耳中。

又方

上一味。取涎滴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