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2)
卷之三(角集) (2)
1. 益智
益智,味辛,氣溫,無毒,入肺、脾、腎三經。能補君、相二火,和中焦胃氣,逐寒邪,禁遺精溺,止嘔噦,攝涎唾,調諸氣,以安三焦。夜多小便,加鹽服之最效,但不可多用,恐動君相之火也,然能善用之,則取效甚捷。大約入於補脾之內則健脾,入於補肝之內則益肝,入於補腎之中則滋腎也。
白話文:
益智,味道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歸入肺、脾、腎三條經絡。能夠補益君火、相火這兩種火氣,調和中焦的胃氣,驅逐寒邪,禁止遺精、尿頻,停止嘔吐、呃逆,收攝口水、唾液,調暢身體各處的氣,使三焦安定。夜間小便次數多,加入鹽一起服用效果最好,但不可以過量使用,恐怕會引動君火、相火過旺。然而,如果能夠善用益智,就能夠很快見效。大約來說,如果將益智用於補脾的藥方中,就能夠健脾;用於補肝的藥方中,就能夠益肝;用於補腎的藥方中,就能夠滋腎。
2. 砂仁
砂仁,味辛、苦,氣溫,無毒。入脾、肺、膀胱,大小腸。止噦定吐,除霍亂,止噁心,安腹痛,溫脾胃,治虛勞冷瀉,消宿食,止休息痢,安胎頗良,但只可為佐使,以行滯氣,所用不可過多。用之補虛丸絕佳,能輔諸補藥,行氣血於不滯也。
或問砂仁消食之藥,入之補虛之中,似乎不宜,何以絕佳?不知補藥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藥,未免過於滋益,反恐難於開胃。入之砂仁,以蘇其脾胃之氣,則補藥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氣,更易易也。
或問砂仁香能入脾,辛能潤腎,虛氣不歸元,非用此為嚮導不濟,殆勝桂、附熱毒之害多矣。曰:此不知砂仁者也。砂仁只入脾,而不入腎,引補腎藥入於脾中則可,謂諸補藥,必借砂仁引其由脾以入腎則不可也。《神農本草》並未言其入腎,不過說主虛勞冷瀉耳。夫冷瀉有專屬於脾者,何謂脾寒俱是腎寒乎。
白話文:
砂仁,味道辛辣、帶苦,性溫和,沒有毒性。它能進入脾、肺、膀胱、大腸和小腸等經絡。可以止住打嗝和嘔吐,消除霍亂,止住噁心,緩解腹痛,溫暖脾胃,治療因虛弱引起的寒性腹瀉,幫助消化積食,止住久痢,安胎的效果也很好,但只能作為輔助藥使用,用來疏通滯氣,用量不宜過多。將它加入補虛的藥丸中效果非常好,能幫助各種補藥發揮作用,使氣血運行順暢。
有人問,砂仁是幫助消化的藥,放入補虛的藥方中,似乎不太適合,為什麼反而效果絕佳?這是因為補藥的味道厚重,如果沒有搭配幫助消化的藥,可能會過於滋補,反而難以開胃。加入砂仁,可以振奮脾胃之氣,使補藥更容易消化,進而產生精氣,效果更好。
有人又問,砂仁的香氣能進入脾,辛辣能滋潤腎,虛弱的氣無法歸元,如果不用砂仁來引導就無法改善,這樣不是比使用桂枝、附子這些有熱性的藥更好嗎?我說,這是你不了解砂仁的緣故。砂仁只進入脾,而不進入腎,它可以引導補腎的藥進入脾中,但不能說所有補藥都必須借助砂仁從脾進入腎。《神農本草經》並沒有提到砂仁能入腎,只說它能治療虛勞引起的寒性腹瀉。寒性腹瀉有專屬於脾虛寒引起的,為什麼要把所有的脾寒都歸咎於腎寒呢?
3. 肉豆蔻
肉豆蔻,味苦、辛,氣溫,無毒。一名肉果。入心、脾、大腸經。療心腹脹疼,止霍亂,理脾胃虛寒,能消宿食,專溫補心包之火,故又入膻中與胃經也。但能止下寒之瀉,而不能止下熱之痢,從前《本草》,多信治血痢有功,而不言其止瀉痢。夫瀉不同,五更時痛瀉五六次,到日間反不瀉,名大瘕瀉也。
大瘕瀉者,腎瀉也。腎瀉,乃命門無火以生脾土,至五更亥子之時,正腎氣正令之會,腎火衰微,何能生土,所以作瀉。故大瘕病,必須補命門之火,火旺而土自堅矣。肉豆蔻,非補命門之藥也,然命門之火上通,心包之火不旺,而命門愈衰,故欲補命門,必須上補心包也。膻中,即心包,一物而兩名之,肉豆蔻補心包火,補心包,正所以補命門也。
況理脾胃寒虛,原其長技,命門旺,而脾胃又去其虛寒。脾胃得腎氣,自足以分清濁而去水濕,又何至五更之再瀉哉。
或問肉豆蔻開胃消食,子舍而不談,反言其能止大瘕之瀉,亦何舍近而言遠乎?曰:大瘕之瀉,正所以表肉豆蔻之開胃而消食也。凡人命門之火不旺,則下焦陰寒何能蒸腐水穀。下不能消,所以瀉也。瀉久則亡陰,陰亡則腎不能交於心包,而心包亦寒。心包寒,則火不能生胃,而胃又寒。
胃寒,則胃氣蕭索,又何能消食耶。肉豆蔻,溫補命門而通胞,兩火相生於上下,水瀉止,而脾胃之氣自開,不求其消食而自化。言止腎瀉,而開胃消食即在其中,又何必再言哉。
或問肉豆蔻暖胃而健脾,溫腎而止瀉,故入之四神丸中,以治脾腎寒虛之作瀉,然而有效、有不效者,何故?蓋腎虛作瀉,又有不是命門之寒,故服四神丸,而反多後重之症矣。夫腎虛未有不寒者,寒則瀉。不寒則何以瀉,乃飲酒過多,又加色欲,使酒濕入於腎之中,故作瀉也。倘亦以肉豆蔻治之,安能治腎寒者速效哉。
白話文:
肉豆蔻,味道苦澀辛辣,性質溫熱,沒有毒性。它又被稱為肉果。主要作用於心、脾、大腸三條經脈。能夠治療心腹脹痛,止住霍亂,調理脾胃虛寒,幫助消化積食。它特別能溫補心包的火氣,所以也能夠作用於膻中穴和胃經。肉豆蔻能止住因下焦虛寒引起的腹瀉,但不能止住因下焦濕熱引起的痢疾。以前的醫書,大多認為它治療血痢很有功效,卻沒有提到它能止瀉。
腹瀉的情況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每天清晨五更時會腹瀉五六次,到了白天反而不瀉,這種情況叫做大瘕瀉。大瘕瀉是腎虛引起的腹瀉。這是因為命門的火氣不足,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來滋養脾土。在五更亥子時分,正是腎氣運行的時間,此時腎火衰弱,無法生養脾土,所以導致腹瀉。所以治療大瘕瀉,必須要補命門的火氣,當火氣旺盛時,脾土自然就會強健。肉豆蔻並不是直接補命門的藥物,但命門的火氣向上與心包相通,如果心包的火氣不旺盛,命門的火氣就會更加衰弱,因此想要補命門,就必須先補心包。膻中穴就是心包所在,只是兩個不同的名稱。肉豆蔻溫補心包火氣,補心包其實就是補命門。
況且,肉豆蔻還能調理脾胃的虛寒,這本來就是它的長處。當命門的火氣旺盛時,脾胃的虛寒也會隨之好轉。脾胃得到腎氣的滋養,自然就能分辨食物的精華和糟粕,並將多餘的水分排出,又怎會再出現五更腹瀉的情況呢?
或許有人會問,肉豆蔻能開胃消食,你卻不談論這一點,反而說它能止住大瘕瀉,這不是捨近求遠嗎?我說:大瘕瀉的出現,正是能體現肉豆蔻開胃消食的功效。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命門火氣不足,下焦陰寒,就無法將水穀消化腐熟。下焦消化不了,就會導致腹瀉。腹瀉久了會損傷陰液,陰液損傷就會導致腎無法與心包相交,心包也會因此變得寒冷。心包寒冷,火氣就無法產生胃氣,胃也會因此變得寒冷。胃寒,胃氣就會衰弱,又怎麼能消化食物呢?肉豆蔻能溫補命門並通達心包,使上下的火氣互相生養,腹瀉自然就能止住,脾胃的功能也會自然恢復,不用刻意去消食,食物也能自然消化。說它能止腎瀉,其實開胃消食的功效也包含在其中,又何必多說呢?
或許有人會問,肉豆蔻既能溫暖胃部、健壯脾臟,又能溫補腎氣、止住腹瀉,所以被用在四神丸中,用來治療因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但是,有的情況有效,有的情況卻無效,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腎虛引起的腹瀉,也有不是因為命門虛寒造成的。所以服用四神丸後,反而會出現裡急後重的症狀。腎虛沒有不寒的,寒就會腹瀉。如果腎不寒,又怎麼會腹瀉呢?那是因為飲酒過多,又加上性慾過度,導致酒濕侵入腎臟,所以才會腹瀉。如果也用肉豆蔻來治療,又怎能對治療腎寒快速見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