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34)
卷之二(商集) (34)
1. 栝蔞實(附天花粉)
入脾者,栝蔞可乘勝而長驅,入腎者,栝蔞不能入腎,勢必變生不測。今用陷胸,而食消邪散,是陷胸湯實陷食,而非陷邪也。但止陷食而不陷邪,而邪何以竟散耶?是結胸之症因得食而結,則陷胸之湯,其邪亦因陷食而散也。
或疑陷胸湯用栝蔞,不止陷胸中之邪,亦陷腹中之邪也,邪在腹中,安知不祛之入腎乎?曰:陷胸湯勢最捷,邪逢栝蔞即散,安在又入於腎乎。況邪已在腹,與在胸者有別,在胸者,居高臨下,恐有走失入腎之虞;在腹者,邪趨大腸,其勢甚便,豈返走於腎經哉。
或問栝蔞與天花粉,同為一本,何以天花粉反不似栝蔞之迅掃胸中之邪耶。曰:天花粉消痞滿,其功緩;栝蔞實消痞滿,其功捷,余前條已言,但未言其所以緩與捷也。夫栝蔞為天花粉之子,而天花粉為栝蔞之根,子懸於天下,而性實顧根,故趨於下者甚急。根藏於地中,而性實戀子,故育於上者自緩。
緩捷之故,分於此,而陷消之功,亦別於此。故宜緩者用天花粉,宜急者用栝蔞實,又何慮功效之不奏哉。
白話文:
栝蔞實(附天花粉)作用的說明:
栝蔞進入脾經,就能順利發揮效力;但若進入腎經,則效果不確定,可能產生意外。現在運用陷胸湯治療,雖然能消除積食,但實際上陷胸湯只是消除了積食,而不是直接消除邪氣。如果只是消除了積食,邪氣又該如何散去呢?這是因為結胸的症狀是由於積食引起的,所以陷胸湯能消除積食,邪氣也就隨之散去了。
有人可能懷疑,陷胸湯使用栝蔞,不僅能消除胸中的邪氣,也能消除腹中的邪氣。如果邪氣在腹部,怎麼知道它不會向下進入腎經呢?這可以這樣解釋:陷胸湯見效很快,邪氣遇到栝蔞就會立即消散,怎麼還會進入腎經呢?況且,腹部和胸部的邪氣不同,胸部的邪氣位置高,容易向下蔓延進入腎經;腹部的邪氣則會順著大腸排出,不太可能逆行進入腎經。
有人問,栝蔞和天花粉同出一源,為什麼天花粉不像栝蔞一樣能迅速消除胸中邪氣呢?這是因為天花粉消痞滿的作用較緩慢,而栝蔞實消痞滿的作用則很快,我之前已經說明過兩者的功效,但還沒解釋它們為何一緩一捷。栝蔞是天花粉的果實,天花粉是栝蔞的根莖,果實懸掛於枝頭,其特性是向下生長,因此向下移動的速度很快。根莖藏於地下,其特性是向上生長,因此向上生長的過程就較慢。
緩慢和迅速的原因就在於此,因此它們的功效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緩慢作用的就用天花粉,需要迅速作用的就用栝蔞實,這樣就不必擔心療效不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