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28)
卷之二(商集) (28)
1. 芍藥
([批]灼有至理,非同剿襲。)
或又問曰:肝虛益脾,敬聞命矣,何以心虛而必用芍藥耶?夫肝為心之母,而心為肝之子也,子母相關,補肝正所以補心,烏可棄芍藥哉。或人曰:予意不然。以心為君主之官,心虛,宜五臟兼補,何待補肝以益心哉。嗟乎!補腎可以益心,必不能捨肝木而上越;補脾可以益心,必不能外肝木而旁親;補肺可以益心,亦不能捨肝木而下降。
蓋腎交心,必先補肝,而後腎之氣始可交於心之中,否則,肝取腎之氣,而心不得腎之益矣。脾滋心,必先補肝,而後脾之氣,始足滋於心之內,否則,肝盜脾之氣,而心不得脾之益矣。肺潤心,必先補肝,而後肺之氣,始得潤於心之宮,否則,肝耗肺之氣,而心不得肺之益矣。可見腎、脾、肺三經之入心,俱必得肝氣而後入,正因其子母之相親,他臟不得而間之也。
三臟補心,既必由於肝,而肝經之藥,何能捨芍藥哉。非芍藥,不可補肝以補心,又何能捨芍藥哉。
或問芍藥平肝之藥也,乃有時用之以平肝,而肝氣愈旺,何故乎?曰:此肺氣之衰也。肺旺,則肝氣自平,金能剋木也。今肝旺之極,乃肺金之氣衰極也,不助金以生肺,反助木以生肝,則肝愈旺矣,何畏弱金之制哉。此用芍藥而不能平肝之義也。
或問芍藥不可助肝氣之旺,敬聞命矣。然有肝弱而用之,仍不效者,又是何故?此又肺氣之過旺也。肝弱補肝,自是通義。用芍藥之益肝,誰曰不宜。然而肝之所畏者,肺金也,肺氣大旺,則肝木凋零。用芍藥以生肝氣,而肺金輒來伐之,童山之萌芽,曷勝斧斤之旦旦乎。故芍藥未嘗不生肝經之木,無如其生之而不得也。
必須制肺金之有餘,而後用芍藥以益肝木之不足。樵採不入于山林,枝葉自扶蘇於樹木,此必然之勢也,又何疑於芍藥之不生肝木哉?([批]制金以生肝,實有至理。)
或問芍藥生心,能之乎?夫心乃肝之子也,肝生心,而芍藥生肝之物,獨不可生肝以生心乎,獨是生肝者,則直入於肝中,而生心者,乃旁通於心外,畢竟入肝易,而入心難也。雖然,心乃君主之宮,補心之藥不能直入於心宮,補肝氣,正所以補心氣也。母家不貧,而子舍有空乏者乎。
即有空乏,可取之於母家而有餘。然則芍藥之生心,又不必直入於心中也。或疑芍藥味酸以瀉肝,吾子謂是平肝之藥,甚則譽之為益肝之品,此僕所未明也。嗟乎?肝氣有餘則瀉之,肝氣不足則補之。平肝者,正補瀉之得宜,無使不足,無使有餘之謂也。芍藥最善平肝,是補瀉攸宜也。
余言平肝,而瀉在其中矣,又何必再言瀉哉?
或疑芍藥赤、白有分,而先生無分赤、白,又何所據而云然哉。夫芍藥之不分赤、白,非創說也,前人已先言之矣。且世人更有以酒炒之者,皆不知芍藥之妙也。夫芍藥正取其寒,以涼肝之熱,奈何以酒製,而使之溫耶。既恐白芍之涼,益宜用赤芍之溫矣,何以世又尚白而尚赤也?總之,不知芍藥之功用,而妄為好惡,不用赤而用白,不用生而用熟也,不大可哂也哉。([批]說來真可哂。
白話文:
芍藥
有人問:既然肝虛要益脾,為何心虛也要用芍藥?因為肝是心的母親,心是肝的孩子,母子相連,補肝就能補心,怎麼能捨棄芍藥呢?
也有人說:我不這麼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心虛應該五臟一起補,為何非要透過補肝來益心呢?唉!補腎可以益心,但一定不能越過肝木直接補;補脾可以益心,但一定不能繞過肝木直接補;補肺可以益心,也不能越過肝木直接補。
因為腎氣要與心相通,必須先補肝,然後腎氣才能進入心臟,否則,肝會奪取腎氣,心就無法得到腎的滋養了。脾氣要滋養心臟,必須先補肝,然後脾氣才能充足地滋養心臟,否則,肝會盜取脾氣,心就無法得到脾的滋養了。肺氣要潤澤心臟,必須先補肝,然後肺氣才能潤澤心宮,否則,肝會耗損肺氣,心就無法得到肺的滋養了。可見,腎、脾、肺三經的氣血進入心臟,都必須先有肝氣才能進入,這就是母子相親的道理,其他臟腑無法插手干預。
補益心的三臟,都必須先從肝入手,而肝經的藥物,怎麼能捨棄芍藥呢?沒有芍藥,就不能補肝進而補心,又怎麼能捨棄芍藥呢?
有人問:芍藥是平肝的藥,為何有時用它來平肝,肝氣反而更旺盛?這是因為肺氣虛弱。肺氣旺盛,肝氣自然平和,因為金能克木。現在肝氣極度旺盛,是因為肺金之氣極度衰弱,不去補益金來生肺,反而助長木來生肝,那麼肝氣就會更旺盛,又怎能害怕金的克制呢?這就是使用芍藥而不能平肝的原因。
有人問:芍藥不能助長肝氣過旺,我明白了。但是,有些人肝弱用它卻無效,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肺氣過旺。肝弱補肝,這是正確的道理。用芍藥益肝,誰說不應該呢?然而,肝害怕的是肺金,肺氣過旺,肝木就會凋零。用芍藥來生發肝氣,而肺金又來克制它,如同新生幼苗,怎能抵擋斧頭的砍伐呢?所以,芍藥確實能生發肝經之木,只是生發出來卻無法存活。
必須先抑制肺金過旺,然後再用芍藥來補益肝木不足。如果不進入山林砍柴,樹木的枝葉自然繁茂,這是必然的道理,又何必懷疑芍藥不能生發肝木呢?
有人問:芍藥能生心嗎?心是肝的孩子,肝生心,而芍藥是生肝的藥物,難道不能透過生肝來生心嗎?直接生肝的藥物,可以直接進入肝臟,而生心的藥物,則旁通於心外,畢竟進入肝臟容易,而進入心臟難。雖然,心是君主之宮,補心的藥物不能直接進入心宮,補肝氣,正是為了補心氣。母親家不貧窮,孩子家怎會有缺乏呢?
即使有缺乏,也可以從母親家取來而有餘。那麼,芍藥生心,也不必直接進入心臟。有人疑惑芍藥味酸能瀉肝,你卻說它是平肝的藥,甚至稱讚它是益肝之品,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唉!肝氣有餘就瀉之,肝氣不足就補之。平肝,就是指補瀉得當,不讓肝氣不足,也不讓肝氣過盛。芍藥最善於平肝,就是因為它補瀉得宜。
我說平肝,其中就包含了瀉,又何必再說瀉呢?
有人疑惑芍藥有赤白之分,而先生不分赤白,根據是什麼?芍藥不分赤白,不是我的創見,前人已經說過了。而且,世人還有用酒炒芍藥的,都不懂芍藥的妙用。芍藥正是取其寒涼,來治療肝熱,為何用酒炮製,反而使其溫熱呢?既然擔心白芍寒涼,更應該用赤芍溫熱,為何世人又偏愛白芍而不用赤芍呢?總之,不懂芍藥的功用,就妄加好惡,不用赤芍而用白芍,不用生芍而用熟芍,實在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