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26)
卷之二(商集) (26)
1. 芍藥
芍藥,味苦、酸,氣平、微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有小毒。入手足太陰,又入厥陰、少陽之經。能瀉能散,能補能收,赤白相,無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則不克脾胃,而臟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熱自散,鬱氣自除,癰腫自消,堅積自化,瀉痢自去,痢痛自安矣。蓋善用之,無往不宜,不善用之,亦無大害。
無如世人畏用,恐其過於酸收,引邪入內也。此不求芍藥之功,惟求芍藥之過。所以,黃農之學,不彰於天下,而夭札之病,世世難免也,予不得不出而辨之。夫人死於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氣鬱居其半。縱色欲者,肝經之血必虧,血虧則木無血養,木必生火,以克脾胃之土矣。
脾胃一傷,則肺金受刑,何能制肝。木寡於畏,而仍來剋土,治法必須滋肝以平木。而滋肝平木之藥,舍芍藥之酸收,又何濟乎。犯氣鬱者,其平日腎經之水,原未必大足以生肝木,一時又遇拂抑,則肝氣必傷。
夫肝屬木,喜揚而不喜抑者也,今既拂抑而不舒,亦必下克於脾土,脾土求救於肺金,而肺金因肝木之旺,腎水正虧,欲顧子以生水,正不能去克肝以制木,而木氣又因拂抑之來,更添惱怒,何日是坦懷之日乎。治法必須解肝木之憂鬱,肝舒而脾胃自舒,脾胃舒,而各經皆舒也。
舍芍藥之酸,又何物可以舒肝乎。([批]宇宙有此妙文,真是雍熙世界,不愁生民夭札也。)是肝腎兩傷,必有資於芍藥,亦明矣。然而芍藥少用之,往往難於奏效。蓋肝木惡急,遽以酸收少濟之,則肝木愈急,而木旺者不能平,肝鬱者不能解。必用至五、六錢,或八錢,或一兩,大滋其肝中之血,始足以慰其心而快其意,而後虛者不虛,郁者不郁也。然則芍藥之功用,如此神奇,而可以酸收置之乎。
況芍藥功用,又不止二者也,與當歸並用,治痢甚效;與甘草並用,止痛實神;與梔子並用,脅痛可解;與蒺藜並用,目疾可明;且也與肉桂並用,則可以祛寒;與黃芩並用,則可以解熱;與參、耆並用,則可以益氣。與芎、歸、熟地並用,則可以補血。用之補則補,用之瀉則瀉,用之散則散,用之收則收,要在人善用之,烏得以酸收二字而輕置之哉。
或問芍藥有不可用之時,先生之論,似乎無不可用,得毋產後亦可用,而傷寒傳經亦可用乎?
曰:產後忌芍藥者,恐其引寒氣入腹也,斷不可輕用。即遇必用芍藥之病,只可少加數分而已。若傷寒未傳太陽之前,能用芍藥,則邪尤易出。惟傳入陽明,則斷乎不可用。至於入少陽、厥陰之經,正須用芍藥和解,豈特可用而已哉。
或問芍藥平肝氣也,肝氣不逆,何庸芍藥,吾子謂芍藥無不可用,毋乃過於好奇乎?夫人生斯世,酒、色、財、氣,四者並用,何日非使氣之日乎,氣一動,則傷肝,而氣不能平矣。氣不平,有大、小之分,大不平,則氣逆自大;小不平,則氣逆亦小。人見氣逆之小,以為吾氣未嘗不平也,誰知肝經之氣已逆乎。
白話文:
芍藥味苦酸,性平微寒,能升能降,屬陰中之陽,略帶小毒。它走肝、脾、腎經。既能瀉又能散,又能補又能收,無論赤白病症,都能應用。芍藥的主要功效在於平肝,肝平則不傷脾胃,五臟六腑就能各自安寧,大小便通暢,體內火熱能自行消散,鬱氣自然消除,癰腫自行消退,堅硬積聚能自行化解,瀉痢也能自愈,腹痛也能自行緩解。總之,善用芍藥,幾乎沒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療;即使運用不當,也不會造成大的危害。
然而,世人卻害怕使用芍藥,擔心其酸收之性過強,反而將邪氣引入體內。他們只看到芍藥的缺點,卻看不到它的功效。因此,正確使用芍藥的醫學知識未能廣泛傳播,導致許多疾病久治不愈,一代代人受其困擾,所以我不得不站出來闡明芍藥的正確使用方法。
人死於疾病,多半是縱慾過度或鬱氣所致。縱慾傷身,會導致肝血虧損,肝血不足則肝火旺盛,進而克伐脾胃。脾胃受損,肺金受制,更無法制約肝木。肝木失去約束,繼續克脾,治療就必須滋養肝臟,使肝木平和。而滋養肝臟、平肝息木的藥物,非芍藥的酸收之性莫屬。
至於鬱氣,則是因為腎水不足,無法滋養肝木,再加上外來因素的打擊,導致肝氣受損。肝屬木,喜舒展,不喜壓抑。如果肝氣受壓抑而不舒暢,就會下克脾土,脾土求救於肺金,而肺金因肝木旺盛,腎水又虧損,想滋生腎水卻無力再去制約肝木,肝木氣又因壓抑而更加惱怒,如此惡性循環,何時才能得到舒緩?治療就必須舒解肝木的鬱結,肝舒則脾胃自舒,脾胃舒則全身各經皆舒。
除了芍藥的酸味,還有什麼藥物能舒肝呢? (批:這真是妙文,如果能廣泛流傳,就能減少百姓的病痛。)所以,肝腎兩傷,就需要芍藥來治療,這很明顯。但是,芍藥用量少往往難以奏效。因為肝木怕急,如果用量少,酸收之性不足,反而會加重肝木的急躁,肝木旺盛的不能平復,肝鬱的不能解開。必須用五、六錢,甚至八錢,甚至一兩,大量滋補肝臟的血液,才能安撫肝木,使其舒暢,虛者才能不虛,鬱者才能不鬱。這樣看來,芍藥的功效如此神奇,怎麼能僅僅以“酸收”二字輕易地把它拒之千里呢?
而且,芍藥的功效遠不止於此。它與當歸同用,治療痢疾效果很好;與甘草同用,止痛效果奇佳;與梔子同用,能治療脅痛;與蒺藜同用,能明目;與肉桂同用,能祛寒;與黃芩同用,能解熱;與人參、黃耆同用,能益氣;與川芎、當歸、熟地同用,能補血。它可以補,可以瀉,可以散,可以收,關鍵在於善用它,怎麼可以用「酸收」二字就輕易否定它呢?
有人問:芍藥是不是有些時候不能用?您的論述似乎沒有說芍藥不能用於任何情況,難道產後和傷寒傳經也能用嗎?
我回答:產後忌用芍藥,是擔心它會引寒氣入腹,絕對不能輕易使用。如果遇到必須使用芍藥的病症,也只能少量使用。傷寒在未傳入太陽經之前,可以使用芍藥,邪氣更容易排出。但是,傳入陽明經之後,絕對不能使用。至於傳入少陽、厥陰經,就更需要使用芍藥來調和解表了,豈止可用而已。
有人問:芍藥是平肝氣的,如果肝氣不逆,為什麼還要用芍藥?您說芍藥無處不用,是不是太過誇張了?人活在世上,酒、色、財、氣,四樣東西都會用到,哪一天不是在耗傷氣血?一旦氣血受損,就會傷肝,肝氣不能平順。肝氣不順有大小之分,嚴重者肝氣逆亂;輕者肝氣也略有逆亂。有些人看到肝氣逆亂的症狀不嚴重,就認為肝氣一直很順暢,殊不知肝經之氣已經逆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