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五(羽集)

2. 橘皮(陳皮、青皮)

橘皮,味辛、苦,氣溫,沉也,陰中之陽,無毒。陳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也。入少陽三焦、膽腑,又入厥陰肝臟、太陰脾臟。

青皮,消堅闢,消瘟瘧滯氣,尤脅下鬱怒痛甚者須投,卻疝疏肝,消食寬胃。橘紅名陳皮,氣味相同,而功用少緩,和中消痰,寬脅利膈,用之補,則佐補以健脾;用之攻,則尚攻以損肺。宜於補藥同行,忌於攻劑共用。倘欲一味出奇,未有不倒戈而自敗者也。

或問陳皮留白為補,去白為攻,然乎?此齊東之語也。陳皮與青皮,同為消痰利氣之藥,但青皮味厚於陳皮,不可謂陳皮是補而青皮是瀉也。

或問陳皮即橘紅也,子何以取陳皮而不取橘紅?夫陳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則寬中消,若去白而用紅,與青皮何異哉,此世所以「留白為補,去白為攻」之誤也。其實,留白非補,和解則有之耳。

或問世人竟尚法制陳皮,不知吾子亦有奇方否?曰:陳皮製之得法,實可消痰,兼生津液,更能順氣以化飲食。市上貿易者非佳,惟姑蘇尤勝。然又過於多制,惟取生津,而不能順氣。余有方更妙,用陳皮一斤,切,不可去白,清水淨洗,去其陳穢即取起。用生薑一兩,煎湯一碗,拌陳皮曬乾。

又用白芥子一兩,煮湯一碗,拌陳皮曬乾,飯鍋蒸熟,又曬乾。又用甘草、薄荷一兩三錢,煎湯,拌陳皮,又曬乾,又蒸熟曬乾。又用五味子三錢、百合一兩,煎湯二碗,拌勻又蒸曬。又用青鹽五錢、白礬二錢,滾水半碗拌勻,又蒸熟曬乾。又用人參三錢,煎湯二碗,拌勻蒸熟曬乾。

又用麥門冬、橄欖各一兩煎湯,照前曬乾,收藏於磁器內。此方含在口中,津液自生,飲食自化,氣自平而痰自消,咳嗽頓除矣。修合時,切忌行經婦人矣。

或問陳皮用之於補中益氣湯中,前人雖有發明,然非定論,不識先生之可發其奇否?夫補中益氣湯中用陳皮也,實有妙義,非取其能寬中也。氣陷至陰,得升麻、柴胡以提之矣。然提出於至陰之上,而參、耆、歸、術,未免盡助其陽,而反不能遽受。得陳皮,以分消於其間,則補不絕補,而氣轉得益。東垣以益氣名湯者,謂陳皮而非謂參、耆、歸、術也。

白話文:

橘皮,味道辛辣、苦澀,性溫,氣是往下沉的,屬於陰中帶陽的藥材,沒有毒性。陳皮主要治療往上衝的氣,青皮則主要治療往下陷的氣,這也顯示出它們藥效強弱的不同。它們能進入少陽的三焦、膽腑,也能進入厥陰的肝臟、太陰的脾臟。

青皮,能消散堅硬的腫塊,消除瘟疫瘧疾引起的氣滯,特別適合治療脅下因鬱悶生氣而疼痛的人,還可以治療疝氣、疏通肝氣、幫助消化、寬暢胃部。橘紅,也就是陳皮,氣味和陳皮相同,但藥效較為緩和,能調和脾胃、化痰、寬暢脅部、疏通胸膈,用來補益時,可以幫助補藥健脾;用來攻散時,會損傷肺氣。適合與補藥一起使用,忌諱與攻伐藥物一起使用。如果想單獨使用某一種藥物來達到奇效,往往會適得其反,導致失敗。

有人問,陳皮留著白色的部分是補,去掉白色的部分是攻,是這樣嗎?這是胡說八道。陳皮和青皮,都是化痰理氣的藥材,但青皮的藥性比陳皮更強烈,不能說陳皮是補而青皮是瀉。

有人問,陳皮就是橘紅,你為什麼選用陳皮而不選用橘紅呢?陳皮的妙處,全在於使用白色的部分,使用白色的部分就能寬中和胃、幫助消化,如果去掉白色的部分而只用紅色的部分,和青皮有什麼區別呢?這就是世人誤解“留白為補,去白為攻”的原因。其實,留著白色的部分不是為了補益,而是有調和的作用。

有人問,世人大多都講究炮製陳皮的方法,不知道你是否有特別的秘方呢?我回答說:陳皮炮製得當,確實可以化痰,同時產生津液,更能順暢氣機以幫助消化。市面上販賣的陳皮品質不佳,只有姑蘇的陳皮比較好。但姑蘇的陳皮也過於講究炮製,雖然能產生津液,卻不能順暢氣機。我有一個更為精妙的方法,用陳皮一斤,切開,不要去掉白色的部分,用清水洗淨,去除陳舊的污垢就撈起。用生薑一兩,煎成一碗湯,拌和陳皮,然後曬乾。

再用白芥子一兩,煮成一碗湯,拌和陳皮,然後曬乾,放入飯鍋蒸熟,再曬乾。再用甘草、薄荷各一兩三錢,煎成湯,拌和陳皮,然後曬乾,再蒸熟曬乾。再用五味子三錢、百合一兩,煎成兩碗湯,拌勻陳皮,然後蒸曬。再用青鹽五錢、白礬二錢,用半碗滾水拌勻,然後蒸熟曬乾。再用人參三錢,煎成兩碗湯,拌勻陳皮,然後蒸熟曬乾。

再用麥門冬、橄欖各一兩,煎成湯,依照之前的方法曬乾,最後收藏在磁器中。這個方子含在口中,津液自然產生,飲食自然消化,氣機自然平和,痰液自然消除,咳嗽也能立即停止。炮製這個方子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經期婦女接觸。

有人問,陳皮在補中益氣湯中使用,前人雖然有所闡述,但並非定論,不知道先生你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呢?我認為,補中益氣湯中使用陳皮,確實有其精妙之處,並不是只取它寬中和胃的功效。氣虛下陷至陰分,用升麻、柴胡來提升它。然而,將氣提升到至陰分之上,參、黃耆、當歸、白朮這些補藥,難免會助長陽氣,反而不能迅速發揮作用。有了陳皮,在其中調和,就能使補藥的功效不斷發揮,氣機也能得到更好的調整。東垣把這個方子命名為“益氣”湯,實際上說的是陳皮的作用,而不是參、黃耆、當歸、白朮這些補藥的作用。

3. 桃核仁

桃仁,味苦、甘,氣平,苦重於甘,陰中陽也,無毒。入手足厥陰經。主瘀血血閉,血結血燥,癥瘕邪氣,殺小蟲,除卒暴,通潤大便,活血通經止痛。苦以破滯血,甘以生新血。花味苦,三月三日採,陰乾者佳,然亦不必拘泥。總以布單盛之自落者俱可用,花摘者,轉無功效也。

殺鬼疰,令人好顏色,除水腫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漬酒服之,能除百病也。桃仁,即能花所結之子,而攻補實殊,其故何也?蓋桃花,仙種也。仙者陽之極,鬼乃陰象,陽能闢陰,故能卻鬼。桃花得仙人之氣而生,隨風飄墮,其氣發揚,故利益之功多。桃仁則不然,花辨已謝,其氣已盡,樹中津液全注精於桃肉,所存之仁,無非陰氣耶。

少有微陽,僅可自守以傳種,又何能變攻為補乎,故一木而彼此不同。從來《本草》不言,而余獨發異議者,實之本岐天師之教我也。桃花瓣自落者佳,然制之不得法,亦徒然也。布單盛貯,須於日下曬乾。然而一日不能幹也,必須夜間用扇煽干為佳。蓋花瓣得風則香,得火則死,故不可火焙。

若夜間天自有風,不必扇煽,第二日再曬,無不幹者。干則用砂瓶盛貯,俟泡酒時入之佳絕也。或問桃仁用之於承氣湯中,瀉腸中之血乎,抑瀉脾中之邪也?顧桃仁瀉血,何待問哉。但謂瀉血而不瀉邪,則是又不可。夫血之所以瘀者,邪瘀之也。血之所結者,邪結之也。瀉血即所以瀉邪,瀉邪即所以瀉血,原不可分視之也。

況用之於承氣湯中,純是散邪之藥,謂其散血而不散邪,得乎?獨是桃仁長於散血,而短於散邪,用之於承氣湯中,畢竟散瘀結之血是其專功也。

或疑桃仁散血而不散邪,何以邪結之症用之,奏功如響?不知瘀血之症,邪結之也。桃仁攻堅而散血,則邪無巢穴,何以能聚,故血散而邪亦散。其實,桃仁散血而不能散邪也。

白話文:

桃核仁,味道苦中帶甘,性平,苦味比甘味重,屬於陰中帶陽,沒有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主要治療瘀血、血閉、血結、血燥,以及腹部腫塊、邪氣,能殺死體內寄生蟲,消除突發急症,使大便通暢,活血通經止痛。苦味可以破除瘀滯的血,甘味可以產生新的血液。桃花味道也是苦的,最好在三月初三採摘,陰乾後效果最好,但也不必太過拘泥於時間。只要用布單收集自然掉落的花瓣都可以使用,若是摘採的花朵,反而沒有功效。

桃花可以殺死鬼魅和疰病,使人氣色紅潤,消除水腫、石淋,促進大小便,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用桃花泡酒服用,可以去除各種疾病。桃仁是桃花所結的果實,但是攻伐和補益的效果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桃花屬於仙種。仙代表陽氣的極致,鬼則代表陰象,陽氣可以驅散陰氣,所以桃花可以驅除鬼魅。桃花帶有仙人的陽氣而生,隨著風飄落,其陽氣發散,所以益處很多。而桃仁則不同,花瓣凋謝後,陽氣已經散盡,樹木的精華都集中到桃肉中,桃核中的仁,所含的都是陰氣。

桃仁僅有少許微弱的陽氣,只能用來自己守護,以傳播種子,又怎麼能將攻伐之性轉化為補益之性呢?所以同一棵樹上的花和果實功效大不相同。這些道理從前的《本草》書籍都沒有提及,而我提出不同的看法,實在是遵從岐天師的教誨。自然掉落的桃花瓣最好,但是如果製作方法不正確,也只是徒勞無功。用布單盛裝花瓣後,必須放在太陽下曬乾。但是一天曬不乾,必須在晚上用扇子扇乾才好。因為花瓣遇風則香,遇火則會失去功效,所以不能用火烘烤。

如果晚上自然有風,就不用扇扇子,第二天再曬,一定可以曬乾。曬乾後用砂瓶盛裝,等泡酒時再加入,效果最好。有人問,桃仁在承氣湯中,到底是瀉腸中的血,還是瀉脾中的邪氣呢?要知道,桃仁的作用本就是瀉血,何必多問?但若說只瀉血不瀉邪,那就又說不通了。血之所以瘀滯,是因為邪氣使它瘀滯;血之所以凝結,是因為邪氣使它凝結。瀉血的同時,也是在瀉邪,瀉邪的同時,也是在瀉血,本就不能分開看待。

何況在承氣湯中,桃仁本就是散邪的藥,如果說它只散血而不散邪,說得過去嗎?只是桃仁的長處在於散血,而短處在於散邪,用在承氣湯中,畢竟散除瘀滯的血才是它的專長。

有人疑惑,桃仁既然只能散血而不能散邪,為什麼用它來治療邪氣凝結的病症,卻能有很好的效果?要知道,瘀血的病症,本就是因為邪氣凝結所導致的。桃仁攻破堅硬的結塊,並散開瘀血,邪氣就沒有藏身之處,又怎麼能聚集呢?所以血散開了,邪氣也就散開了。事實上,桃仁的作用是散血,而不是散邪。

4. 杏仁

杏仁,味甘、苦,氣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有小毒。專入太陰肺經。乃利下之劑,除胸中氣逆喘促,止咳嗽,墜痰,潤大腸,氣閉便難,逐痹散結。研納女人陰戶,又治發癢蟲疽。雖與桃仁同是利氣下血之藥,其中亦有分別。東垣分杏仁治氣、桃仁治血,似乎明晰,而不知杏仁未嘗不治血,桃仁未嘗不治氣也,如大便閉結,氣閉者,桃仁亦能開;血閉者,杏仁亦能下。惟真陽真陰虛者,二物俱不能通。

所謂其陽與陰者,乃腎中之真火真水,非氣血之謂也。真火衰,則大腸冰凍,非桂、附不能溫。真水竭,則大腸枯槁,非熟地、山茱不能生。桃、杏之仁,又何能潤澤而下降,況加陳皮以耗散其氣血乎。

或問杏仁利氣而不下血,而子以為未嘗不可血,古人亦曾見之乎?嗟乎。杏仁下血,仲景夫子用杏仁湯非乎。蓋消血於利氣之中,實有神功耳。

白話文:

杏仁,味道甘甜帶苦,性質溫和,藥性可升可降,屬於陰中帶陽的藥材,帶有微小毒性。主要歸屬於肺經。杏仁是一種有助於向下疏通的藥物,能夠消除胸悶氣逆、喘促,止咳,使痰液下降,潤滑大腸,對於氣機鬱結、排便困難,以及驅散麻痺、消散結塊都有效果。將杏仁研磨後放入女性陰道,可以治療陰道搔癢和蟲疽。雖然杏仁和桃仁都是有助於疏通氣機、活血通經的藥物,但它們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李東垣將杏仁用於治療氣滯,桃仁用於治療血瘀,似乎很明確,但其實杏仁也能治療血瘀,桃仁也能治療氣滯。例如,大便秘結,如果是氣機鬱結引起的,桃仁也能疏通;如果是血瘀引起的,杏仁也能使其下降通暢。但對於真正陽虛和陰虛的人,這兩種藥物都無法使其通暢。

這裡所說的「陽」和「陰」,指的是腎中的真火和真水,並非氣和血。如果真火衰弱,則大腸會像冰凍一樣,必須使用桂枝、附子才能溫暖;如果真水枯竭,則大腸會像枯槁一樣,必須使用熟地黃、山茱萸才能滋潤。桃仁和杏仁又怎能潤滑並使其下降呢?更何況再加入陳皮這種耗散氣血的藥物呢?

有人問,杏仁不是只疏通氣機而不活血嗎?你卻認為杏仁也能活血,古人有這樣的看法嗎?唉!杏仁活血,張仲景在杏仁湯中不是也使用了嗎?它是在疏通氣機的同時消散血瘀,確實具有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