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四(徵集)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徵集) (17)

1.

醋,味酸、寒,氣溫,無毒。入胃、大腸,尤走肝臟。散水氣,殺邪毒,消癰腫,斂咽瘡,祛胃脘氣疼並堅積症塊,治產後血暈及傷損金瘡。

白話文:

醋味酸性,性質偏寒,但氣溫熱,無毒。主要作用於胃和大腸,尤其會進入肝臟。醋有以下功效:

  • 祛濕散水
  • 殺死毒素
  • 消散腫脹
  • 收斂咽喉潰瘍
  • 緩解胃脘疼痛和堅硬的積塊
  • 治療產後出血昏厥和外傷

按醋乃食物中必需,用之入藥絕少。然亦有不得不用之時,其功用必宜知也。故存之以備稽考矣。或問米醋可以入藥,不是米醋,亦可入藥否?夫醋必米造,始得溫熱之氣,否則,味過於酸,入肝不能收斂,及走筋而縮澀矣,故入藥必取米醋。凡吐血,與肢體肚臍出血,與毛孔標血者,用醋二升煮滾,傾在盆內,以雙足心泡之,少頃即止血。此則不必米醋,凡米醋皆可用,正取其過酸,易於斂澀而寧謐耳。

白話文:

醋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但作為藥用很少見。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也需要使用,瞭解醋的藥用功效很重要。因此,將醋的藥用作用記錄下來以便查考。有人問米醋可以入藥,那麼其他醋也可以入藥嗎?醋必須用米製成,才能獲得溫熱的特性,其他醋味道過於酸,入肝後不能收斂,反而會刺激筋脈而造成收縮,所以入藥一定要用米醋。對於吐血、四肢肚臍出血、皮膚破損出血,可用二升醋煮沸,倒入盆中,用雙腳心浸泡,片刻即可止血。這種情況下,不一定要用米醋,任何米醋都可以,主要是取其過酸的特性,能夠快速收斂止血。

2. 冬葵子

冬葵子,味甘,氣寒,性滑利,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閉。久服,堅骨長肌肉。冬葵子本非佳品,然藥籠中必備者,以其能順胎也。橫生倒產,子死腹中,必藉此以滑之也。

白話文:

冬葵子,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滑潤,沒有毒性。主治五臟六腑的寒熱,身體虛弱瘦小,五種小便不通暢,促進小便排出,治療婦女乳汁不通閉塞。長期服用,可以強健骨骼,增長肌肉。冬葵子本來不是什麼好藥,但是藥箱裡一定要備有它,因為它具有順產的作用。橫生倒產,胎兒死在腹中,一定要用它來滑胎。

或問冬葵子治難產,未見神效,何子獨取之?曰:冬葵子治難產,亦要人必用之耳。當橫生倒產之時,或卻一足下而一足不下,或於一臂伸而一臂不伸,欲開產門而兒頭未順也,不可遽用柞木枝以先啟產戶,以針利之而兒已死,疾痛不知,徒刺無益。若不用冬葵子以助其胞胎之順利,又何以救危亡於頃刻乎,然而,徒用冬葵子,不知加入人參當歸川芎之類,補氣血以生水,則胞胎乾涸。亦本能活利順生,變危為安也。

白話文:

有人問冬葵子可以治療難產,但我還沒見過神奇的效果,為什麼醫生獨獨使用它?

回答說:冬葵子治療難產,也要靠人正確使用。當產婦難產橫生,可能是一隻腳已經出來,另一隻腳卻卡住,或是一隻手伸出來,另一隻手卻伸不出來,想要打開產道,但孩子的頭卻不正,不能貿然使用柞木枝來撐開產道,因為針很鋒利,孩子可能已經死亡,痛苦到不知疼痛,刺了也沒用。如果不使用冬葵子幫助胎兒順利出生,又怎麼能在危急關頭挽救生命呢?

不過,只使用冬葵子是不夠的,還要加上人參、當歸、川芎等補氣血生水的藥材,不然胎兒會缺水。這樣才能順利生產,化險為夷。

3. 生薑

生薑,味辛、辣,大熱。通暢神明,闢疫癧,且助生髮之氣,能祛風邪。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神明,亦必不得之數。或用人參,或用白朮,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濟,而後神明可通,邪氣可闢也。

白話文:

生薑,味道辛辣,性大熱。可以通達神志,驅除疫病,還能幫助生髮,祛除風寒。姜能通神明,古人早就記載了。但是隻用一兩片姜,就想馬上通神明,也不一定有效果。可以加入人參、白朮、石菖蒲或丹砂等藥材,相互配合,才能通達神明,祛除邪氣。

生薑性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薑三錢,搗碎,加薄荷二錢,滾水沖服,邪即時解散,真神妙方也。

白話文:

生薑性質辛散,能夠疏散風寒。一般的傷風小病,何必再用桂枝呢?只要用生薑三錢,搗碎後加入薄荷二錢,用熱水沖泡服用,就可以立即化解風邪,真是神奇有效的方劑。

或問生薑發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薑四時皆可服,但不宜多服,多服散氣,豈特發汗哉。

或問生薑辛散,既能散氣,似不宜常服,然而多服則正氣受傷,少服則正氣無害,又不可過於避忌,坐視而不收其功也。至於偶受陰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繞腹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薑,搗碎炒熱,慰於心腹之外,以祛其內寒也。

白話文:

有人問:生薑辛辣發散,既能散發氣體,似乎不適合長期服用。然而,大量服用會傷害正氣,少量服用則無害。不可過於避諱,坐視不理,而放棄它的功效。如果偶爾受到陰寒,如手腳冰涼,腹痛繞肚不止,不妨多用生薑,搗碎炒熱,敷在心腹之外,以消除體內的寒氣。

4. 乾薑(炮姜)

乾薑味辛,炮姜味苦,皆氣溫大熱,半浮半沉,陽中陰也。解散風寒濕痹、鼻塞頭痛、發熱之邪者,乾薑也;調理痼冷沉寒、霍亂腹痛吐瀉之痰者,炮姜也。蓋乾薑治表,而炮姜溫中。其所以治表者,乾薑走而不收,能散邪於外也;其所以溫中者,炮姜止而不動,能固正於內也。雖然姜性大熱而辛散,俱能散邪補正,安在炮製而異宜。

白話文:

新鮮生薑味道辛辣,炮製過的薑味道苦澀,兩者都是溫熱的藥材,既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下去一半,屬於陽中帶陰的藥物。

治療風寒濕痹、鼻塞頭痛、發熱等表證疾病,使用新鮮生薑;調理頑固的寒證、霍亂腹痛吐瀉等裡證疾病,使用炮製過的薑。這是因為新鮮生薑作用於表,而炮製過的薑溫暖中焦。

新鮮生薑治療表證,是因為它發散而不會收斂,可以驅散外邪;炮製過的薑溫暖中焦,是因為它收斂而不會發散,可以固護正氣。

儘管薑性大熱辛散,但新鮮生薑和炮製過的薑都能散邪補正,為什麼炮製後功效不同呢?

乾薑散邪之中,未嘗無溫中之益。炮姜固正之內,未嘗無治表之功。但乾薑散多於溫,而炮姜固多於散耳。

白話文:

乾薑散寒驅邪,但也具有溫暖中焦的益處。炮製後的薑固本培元,但也有一定的散寒治表功效。只是乾薑散邪作用強於溫中,而炮薑固本作用強於散邪。

或問乾薑用之於理中湯中,佐附子以成功,豈有妙義乎?曰:無妙義,仲景夫子不用之矣。理中湯,理中焦也。雖有白朮是理中焦之藥,然氣味與附子溫熱之性尚不相同,故入用乾薑之辛熱,與附子同性,專顧中焦,則附子亦顧戀同氣而不上越,共逐中焦之寒,以成其健脾還陽之功也。

白話文:

有人問乾薑在理中湯中作為附子的佐藥,難道有什麼高深的道理嗎?

回答說: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如果真有,仲景先生就不用它了。理中湯是調理中焦的藥方。雖然有白朮是調理中焦的藥物,但是它的氣味與附子的溫熱性質不同。所以加入辛熱的乾薑,性質與附子相同,專門針對中焦,這樣附子也會戀著同類而不上越,共同驅逐中焦的寒氣,成就健脾溫陽的效果。

或問傷寒門中有姜附湯,其用乾薑之義,想亦與理中湯同意?曰:姜附湯中用人參,似與理中湯相同,而孰知別有意義。理中湯,理中焦;姜附湯,治下焦也。附子領人參直入於至陰之中,專祛腹中之寒,而軀外皮膚之寒邪,則未遑驅逐。加乾薑走而不守,如大將親搗巢穴,而偏裨旁掠於外,自然內外肅清,遠近安奠也。

白話文:

有人問,傷寒論中的姜附湯,用乾薑的道理,是否與理中湯相似?

回答說:姜附湯中使用人參,看似與理中湯相似,但實際上另有深意。理中湯調理中焦;姜附湯治療下焦。附子引導人參直達極寒之處,專門祛除腹中的寒氣,而體表皮膚的寒邪還沒有顧及到。再加入乾薑,它走而不守,就像大將親自攻入巢穴,而偏將輔佐在旁抄掠外圍,自然可以裡外肅清,徹底安穩。

倘只用附子、人參,未嘗不可奏功,然而攻彼失此,仲景夫子所以必加入乾薑,使同隊而並逐也。

或問四逆湯亦用乾薑,其義豈有異乎?夫四逆湯之用乾薑,又非前二條之意。四逆湯,乃救逆也。救氣之逆,必須同群共濟,故用附子、肉桂為君,必用乾薑為副,否則,氣逆而不能遽轉矣。

白話文:

有人問,四逆湯也用乾薑,它的意義和前面兩條用乾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嗎?四逆湯用乾薑,與前面兩條所說的不同。四逆湯是治療氣逆的。救治氣逆,必須共同協調作用,所以以附子、肉桂為主藥,一定要用乾薑作為輔助藥,否則,氣逆的狀態就不能迅速好轉。

或問乾薑用之白通湯中以通脈,吾懼其散氣,則脈隨氣而散矣,又何以通脈哉?嗟乎!脈非氣通,又用何物以通之。乾薑原非通脈之藥,正取其通氣耳,氣通則脈通矣。夫脈之不通者,乃寒凝而不通,非氣絕而不通也。用乾薑以散寒,寒氣散,脈氣有不通乎。或問乾薑既能通氣,用乾薑足矣,何以又用蔥耶?曰:蔥性亦散氣者也。

白話文:

有人問,乾薑用在白通湯中是用來暢通經脈的,但我擔心它會散發氣血,這樣一來,經脈也會隨著氣血而散逸,那麼又如何暢通經脈呢?

唉!經脈如果不通,不靠氣血暢通,還能靠什麼來暢通呢?乾薑原本就不是暢通經脈的藥物,它真正的作用在於暢通氣血,氣血暢通了,經脈自然也就暢通了。那些經脈不通暢的情況,都是因為寒氣凝結而造成的,而不是氣血斷絕而造成的。用乾薑來驅散寒氣,寒氣散了,經脈氣血自然就能暢通。

有人又問,乾薑既然能暢通氣血,只用乾薑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用蔥呢?

回答說:蔥的性質也是散氣的。

單用乾薑,恐通氣有餘而通脈則不足,單用蔥,恐通脈有餘,而通氣又不足。合而用之,氣通又不傷脈,脈通又不傷氣,兩相濟而成功,何傷氣之足憂乎。

白話文:

如果只用乾薑,可能會過度通氣,但通脈效果不足;如果只用蔥,可能會過度通脈,但通氣效果又不足。將兩者結合使用,既能通氣又不傷脈,又能通脈又不傷氣,兩者相輔相成而取得成功,有什麼好擔心氣不足的呢?

或問乾薑炒熟入於健脾藥中,謂能補脾以生氣,然乎?曰:乾薑溫熱,原有益於脾氣,何在炒熟始能補土以生氣。但乾薑性走,脾氣不獨受其惠。一經炮製,則乾薑守而不走,獨留於脾中,諸經不得而奪之,自然較生用更效也。

白話文:

有人問,乾薑炒熟後加入健脾藥中,傳聞能補脾生氣,這是真的嗎?

回答道:乾薑性溫熱,原本就有益於脾氣,為什麼要炒熟後才能補土生氣?但是乾薑具有走竄的性質,脾氣不能獨自享用它的好處。經過炮製後,乾薑就不會走竄,而獨自分佈在脾中,其他經絡不能奪取,自然比生用更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