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四(徵集) (13)
卷之四(徵集) (13)
1. 蜀椒
蜀椒,味辛,氣溫、大熱,浮也,陽中之陽,有毒。入心、脾、腎之經。卻心腹疼痛及寒溫痹疼,殺鬼疰蠱毒並蟲魚毒蛇,除皮膚骨節死肌,療傷寒溫瘧,退兩目翳膜,驅六腑沉寒,通氣脈,開鬼門,乃調關節,堅齒髮,暖腰膝,尤縮小便,理風邪,禁咳逆之邪,治噫氣,養中和之氣,消水腫、黃疸,止腸癖、痢紅。多食乏氣失明,久服黑髮耐老。
功用實多,不只書上所載。然而少用則益,多用則轉損。入於補陰之藥,可以久服;入於補陽之劑,未可常施也。
按:蜀椒功用實勝於近處所產,以蜀椒味輕,轉有益也。土產之椒,其辛香倍於蜀產,雖功用少薄,未嘗不可用也。大約蜀椒用一兩者,土產必須一兩二錢,何必專覓蜀椒哉。
或問蜀椒可以烏須,而烏須之方似可用之也?夫蜀椒未能烏須也,取其引烏須之藥,入任、督之路耳,大約烏須藥多寒,而蜀椒性熱,相侔同用,尤能制陰寒之氣,所以易於奏功,而變黑甚速也。但熱藥宜少用,不可多用耳。
白話文:
蜀椒,味道辛辣,氣味溫熱、非常燥熱,藥性向上發散,屬於陽性藥中的極陽之物,有毒性。它能進入心經、脾經和腎經。可以消除心腹疼痛以及寒冷或溫熱引起的肢體麻痹疼痛,能殺死鬼魅引起的疾病、毒蟲和魚蛇的毒素,去除皮膚和骨頭上的壞死組織,治療傷寒和瘧疾,消除眼睛上的翳膜,驅散六腑中的寒氣,疏通氣血脈絡,打開鬼門(指汗孔),能調節關節,使牙齒和頭髮堅固,溫暖腰部和膝蓋,尤其能減少小便次數,調理風邪,禁止因風邪引起的咳嗽和氣逆,治療打嗝,調養中和之氣,消除水腫和黃疸,止住腸道疾病和痢疾。多吃會使人氣虛無力、眼睛失明,長期服用能使頭髮變黑、延緩衰老。
它的功效實際上很多,不僅僅是書上記載的那些。然而,少量使用有益,大量使用則會反而有害。把它加入到滋陰的藥方中,可以長期服用;加入到補陽的藥劑中,則不宜經常使用。
按照:蜀椒的功效實際上勝過近處所產的,因為蜀椒的藥性較為輕柔,反而更有益處。本地產的椒,它的辛辣香味比蜀椒強烈,雖然功效稍微薄弱,但也不是不能使用。大約使用一兩蜀椒的劑量,必須使用一兩二錢本地產的椒才能達到相同效果,又何必一定要尋找蜀椒呢。
有人問蜀椒可以使頭髮變黑,那麼使頭髮變黑的藥方可以使用蜀椒嗎?其實蜀椒本身並不能使頭髮變黑,它只是引導使頭髮變黑的藥物,進入到任脈和督脈而已。大體上使頭髮變黑的藥物多為寒性,而蜀椒藥性溫熱,兩者配合使用,尤其能抑制陰寒之氣,所以更容易見效,使頭髮變黑的速度也很快。但是,熱性藥物應當少量使用,不可過多使用。
2. 吳茱萸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有小毒。入肝、脾、腎之經。主咽塞氣不通,散氣膈冷氣窒塞,驅脾胃停寒,臍腹成陣絞痛,逐膀胱受濕,陰囊作疝剜痛,開腠理,解風邪,止嘔逆,除霍亂。因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
氣猛,不宜多食,令人目瞪口開。久服亦損元氣,腸虛泄者尤忌。可逆用之以祛寒,復可順用之以解熱。大約祛寒可以多用,而解熱難以多投也。
按:吳萸入四神丸中,以治腎泄,非用之以祛寒耶。然而,四神丸中用吳茱萸者,非盡去寒也,亦借其性燥以去濕耳。夫腎惡燥,而瀉久則腎正苦濕也。吳茱萸正喜其燥,以投腎之歡,入諸腎臟之逐其水而外走於膀胱,不走於大腸也。
或疑吳茱萸性熱祛寒,恐不可用之以解熱。不知從治之道,宜順而不宜逆。逆其性,致有相格之憂;順其性,始有相投之慶也。
白話文:
吳茱萸,味道辛辣、苦澀,藥性溫熱,非常燥熱,具有向上和向下兩種作用,屬於陽性中帶有陰性的藥材,帶有微小的毒性。它主要進入肝經、脾經和腎經。
主要功效是治療咽喉阻塞、氣機不順暢,能疏散胸膈部位的寒氣和氣滯造成的窒塞感,驅除脾胃的寒冷停滯,對於肚臍周圍一陣陣絞痛有效,也能夠去除膀胱的濕氣,治療陰囊疝氣引起的疼痛,還能打開毛孔、解除風邪,能止住嘔吐、消除霍亂。因為它能順應肝臟的特性,所以治療反酸水的效果極佳。對於厥陰經的頭痛,吳茱萸是引經的必要藥材。
吳茱萸的藥性很強烈,不適合大量食用,會讓人眼睛發直、嘴巴張開。長期服用也會損傷元氣,腸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尤其要避免。可以反向利用它的藥性來驅除寒氣,也可以順向利用來解熱。大致來說,驅寒可以多用一些,而解熱則不適合過量使用。
要注意的是:吳茱萸被用在四神丸中,用來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難道不是用來祛寒嗎?然而,四神丸中使用吳茱萸,並非完全為了祛寒,而是藉由它的燥性來去除濕氣。因為腎臟不喜歡乾燥,而長期腹瀉則會使腎臟飽受濕氣困擾。吳茱萸正好喜歡乾燥,以此來投其所好,進入腎臟將體內的水分排出到膀胱,而不是大腸。
或許有人會懷疑吳茱萸藥性溫熱,是祛寒藥,恐怕不可以用來解熱。其實這是不知道治療的原則,應該順應藥性而不是逆其藥性。逆著藥性使用,可能會產生衝突;順著藥性使用,才能有好的效果。
3. 鉤藤
鉤藤,味甘、苦,氣微寒,無毒。入肝經。治寒熱驚癇,手足瘛瘲,胎風客忤,口眼抽搐。
此物去風甚速,有風症者,必宜用之。然尤能盜氣,虛者勿投。或問鉤藤為手少陰、足厥陰要藥。少陰主火,厥陰主風,風火相搏,故寒熱驚癇之症生。但風火之生,多因於腎水之不足,以致木燥火炎,於補陰藥中少用鉤藤,則風火易散。倘全不補陰,純用鉤藤以祛風散火,則風不能息,而火且愈熾矣。
白話文:
鉤藤,味道甘甜帶苦,藥性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肝經。可以用來治療寒熱交替的驚風、癲癇,手腳抽搐,孕婦受到風邪侵襲而產生不適,以及口眼歪斜抽動等症狀。
這種藥物驅散風邪的速度很快,凡是有風邪病症的人,都應該使用它。然而,它也很容易耗散人體的氣,所以體虛的人不要使用。
或許有人會問,鉤藤是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的重要藥物。手少陰心經主火,足厥陰肝經主風,當風邪和火邪互相搏擊時,就會產生寒熱交替的驚風、癲癇等症狀。但是,風火的產生,多半是因為腎水不足,導致肝木乾燥、火氣上炎。因此,在滋陰補腎的藥方中少量使用鉤藤,風火就容易散去。如果完全不滋陰補腎,單純使用鉤藤來驅散風邪和火邪,那麼風邪無法平息,火氣反而會更加旺盛。
4. 大腹皮
大腹皮,味辛、苦,氣微溫,降也,無毒。入肺、脾、胃三經。主冷熱諸氣,通大、小二腸,止霍亂痰隔醋心,攻心腹大腸壅毒,消浮腫。亦佐使之藥。若望其一味以攻邪,則單寒力薄,必至覆亡矣。
或問大腹皮,即檳榔之外皮也,繆仲醇謂氣味所主與檳榔同。而實不同也,大腹皮之功,尤專消腫,然亦必與白朮、薏苡、茯苓、車前、桑白皮、人參同用,始有功耳。
白話文:
大腹皮,味道辛辣、苦澀,藥性稍微溫和,有下降的作用,沒有毒性。它主要歸入肺、脾、胃三經。主要治療各種冷熱引起的氣滯,能疏通大腸和小腸,可以止住霍亂、痰液阻塞、胃酸過多等症狀,能攻破心腹和大腸的壅塞毒素,消除身體浮腫。它屬於輔助用藥。如果想要單純依靠大腹皮來攻邪,因為它藥性單薄寒微,必定會導致失敗。
有人問大腹皮,就是檳榔的外皮嗎?繆仲醇認為它氣味和主治功能與檳榔相同,但其實不然。大腹皮的功效,特別專注於消腫,但也必須與白朮、薏苡仁、茯苓、車前子、桑白皮、人參等藥物一起使用,才能發揮功效。
5. 檳榔
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也,無毒。入脾、胃、大腸、肺四經。消水穀,除痰癖,止心痛,殺三蟲,治後重如神,墜諸氣極下,專破滯氣下行。若服之過多,反瀉胸中至高之氣。善消瘴氣,兩粵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損真氣,勸人調胃,而戒食檳榔。此亦有見之言,然而非通論也。
嶺南煙瘴之地,其蛇蟲毒氣,借炎蒸勢氛,吞吐于山巔水溪,而山嵐水瘴之氣,合而侵人,有立時而飽悶暈眩者。非檳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檳榔感天地至正之氣,即生於兩粵之間,原所以救兩粵之人也。況此物降而不升,雖能散氣,亦不甚升,但散邪而不散正,此兩粵之人所以長服而無傷。
至身離粵地,即不宜長服,無邪可散,自必損傷正氣矣。
或問檳榔乃消瘴之物,似宜止治瘴氣,何以治痢必須?曰:檳榔雖可治痢,亦只宜於初起,而不宜於久痢也。痢無止法,用檳榔,所以下其積穢也,故初起之痢斷須用之。痢久則腸中無積穢之存,若仍如初痢之治法,則虛者益虛,而痢者益痢矣,是久痢斷不可用檳榔也。然吾以為初痢亦不可純用檳榔,用當歸、白芍為君,而佐之檳榔,則痢疾易痊,而正氣又復不損,實可為治痢之權衡也。
或疑檳榔去積滯,即宜獨用之,何以反佐之以當歸?當歸雖補猶滑,以助其攻也。何以更用白芍之酸收,偏能奏功哉。不知檳榔必得補以行其攻也。夫積滯之不行也。由於氣血之乾涸。倘徒用檳榔以攻其積滯,則氣血愈傷,而瘀穢愈阻而不通,故必須當歸以生氣血,則大腸自潤,有可通之機。然而,肝木克脾,木旺則火旺,火旺必爍干氣血。
當歸所生,不足以濟其所克,故必須益之芍藥以平肝,則肝不克脾,而芍藥酸中又能生血,以助當歸之潤,故同群共濟,以成檳榔之功,然則收之,正所以能其攻也。
白話文:
檳榔,味道辛辣、苦澀,性質溫熱,屬於能向下行的陰性中帶有陽性的藥物,沒有毒性。它能進入脾、胃、大腸、肺四條經脈。具有消除消化不良、去除痰積、止心痛、殺滅多種寄生蟲的功效,治療裡急後重(排便困難)的症狀非常有效,能使氣往下沉降,特別能破除停滯的氣並使其向下運行。但如果服用過量,反而會使胸腔中上升的氣向下洩散。它很能消除瘴氣,兩廣地區的人至今都像當初一樣咀嚼它。古人懷疑它會消耗人的元氣,勸人調理脾胃,並告誡不要食用檳榔。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並非普遍適用。
嶺南一帶煙霧瘴氣瀰漫的地方,蛇蟲毒氣借助炎熱潮濕的氣勢,在山頂水邊不斷釋放,而山中的霧氣和水中的瘴氣混合在一起侵入人體,有些人會立即感到胸悶頭暈。如果不是嚼食檳榔,又如何能快速解除這些不適呢?天地之道,有一種毒物,必定會生長出一種東西來制衡它。檳榔感受了天地間至正的氣息,生長在兩廣地區,原本就是用來拯救兩廣人民的。而且這種藥物向下沉降而不上升,雖然能散氣,但也不會過度上升,只散邪氣而不散正氣,這就是兩廣人長期服用而無害的原因。
但是,一旦離開兩廣地區,就不適合長期服用了,因為沒有邪氣可以驅散,自然就會損傷正氣。
有人問,檳榔是消除瘴氣的藥物,似乎應該只用來治療瘴氣,為什麼治療痢疾也必須用到呢?回答說:檳榔雖然可以治療痢疾,但也只適合在初期使用,不適合用於久痢。痢疾沒有固定的止瀉方法,使用檳榔,是為了將體內積滯的穢物排出,所以初期的痢疾必須使用它。如果痢疾拖久了,腸道中沒有積滯的穢物,如果仍舊像治療初期痢疾一樣使用檳榔,就會使虛弱的人更加虛弱,使痢疾更加嚴重,所以久痢絕對不能使用檳榔。但是,我認為初期痢疾也不能單獨使用檳榔,應該用當歸、白芍作為主要藥物,再輔以檳榔,這樣痢疾容易痊癒,而且正氣又不會受到損傷,這才是治療痢疾的權衡之法。
有人疑惑,檳榔是去除積滯的藥物,應該單獨使用才對,為什麼反而要輔以當歸呢?當歸雖然有補益作用,但又很滑利,可以用來幫助檳榔攻邪。為什麼還要使用白芍的酸味來收斂呢?這樣反而能發揮功效嗎?要知道,檳榔必須有補益的藥物來幫助它發揮攻邪的作用。積滯不能順利排出,是由於氣血乾涸的緣故。如果單純使用檳榔來攻積,就會使氣血更加損傷,而瘀滯之物更加阻礙不通。所以必須使用當歸來滋養氣血,使大腸變得潤滑,才有疏通的機會。然而,肝木會剋制脾土,木氣過旺就會導致火氣旺盛,火旺就會燒灼氣血。
當歸所生的氣血,不足以抵禦肝木的剋制,所以必須輔以白芍來平抑肝氣,這樣肝木就不會剋制脾土,而且白芍的酸味又能生養血液,來幫助當歸的潤澤,所以大家同心協力,共同完成檳榔的功效。因此,白芍的收斂,正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檳榔的攻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