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商集) (8)

1. 甘菊花

或疑甘菊花治目,杭人多半作茶飲,而目疾未見少者,是菊花非明目之藥,而菊英仙丹亦不可信之方矣。嗟乎。菊花明目,明虛人之目,而非明有病人之目也。有病之目,即可用菊花治,亦必與發散之藥同治,而不可單恃之以去風去火也。夫人之疾病不常,而人之慎疾各異。

菊花之有益於人目者甚多,豈可因一二病目成於外感,而即疑菊花之非明目也。亦太拘矣。若菊英仙丹,純是生氣生精之神藥,非止明目已也。又烏可因杭城之病目,疑菊而並疑仙丹哉。

或疑真菊益齡,野菊泄人,有之乎?曰:有之。或曰有之,而子何以不載也?夫菊有野種、家種之分,其實皆感金水之精英而生者也。但家種味甘,補多於瀉;野菊味苦,瀉多於補。欲益精以平肝,可用家菊。欲息風以制火,當用野菊。人因《本草》之書有泄人之語,竟棄野菊不用,亦未知野菊之妙。除陽明之焰,正不可用家菊也。

白話文:

甘菊花

有人懷疑甘菊花治眼疾沒有效果,因為杭州人很多都用它泡茶喝,但眼疾卻沒有減少,所以認為菊花並非明目良藥,菊英仙丹也並不可靠。唉!菊花能明目,但只能明目於虛弱的人,而不是治療眼睛已經生病的人。眼睛有病,可以用菊花治療,但必須與其他發散風熱的藥物一起服用,不能單獨依靠菊花來去風除火。人的疾病狀況不一,人們預防疾病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菊花對眼睛有很多益處,怎麼能因為一兩個因外感而導致的眼疾,就懷疑菊花不能明目呢?這未免太拘泥了。至於菊英仙丹,是純粹滋養生機的良藥,功效遠不止明目而已。怎麼能因為杭州人眼疾多發,就懷疑菊花,連帶懷疑仙丹呢?

有人懷疑家菊益壽延年,野菊卻傷身,是真的嗎?是的,確實如此。有人問既然如此,為何不記載下來?菊花分為家種和野種,它們都是吸收天地精華而生長。但家菊味道甘甜,補益作用大於瀉下作用;野菊味道苦澀,瀉下作用大於補益作用。想要滋陰補腎平肝,可以用家菊;想要平息風邪,降火,就應該用野菊。人們因為《本草綱目》等典籍記載野菊有瀉下之效,就完全不用野菊,實在可惜了野菊的妙用。要清除陽明經的熱邪,就不能用家菊。

2. 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氣微寒,無毒。入脾、腎二經,兼入肺。療濕痹有神,舒筋骨拘攣,止骨中疼痛,消腫脹,利小便,開胃氣,亦治肺癰。但必須用至一、二兩,始易有功,少亦須用五錢之外,否則,力薄味單耳。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損耗真陰之氣。凡濕感在下身者,最宜用之。

視病之輕重,準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人見用藥之多,動生物議,原未知藥性,無怪其然。余今特為闡明,原世人勿再疑也。凡利水之藥,俱宜多用,但多用利水之藥,必損真陰之氣,水未利,而陰且虛矣,所以他利水之藥,不敢多用。惟薏仁利水,而又不損真陰之氣,諸利水藥所不及者也。

可以多用,而反不用,與不可多用,而反大用者,安得有利乎。故凡遇水濕之症,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無益也。([批]薏仁利水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或問薏仁味薄而氣輕,何以利水之功猶勝?蓋薏仁感土氣而生,故利氣又不損陰。所以可多用以出奇,而不必節用以畏縮也。

或問薏仁有取之釀酒者,亦可藉為利濕之需乎?夫薏仁性善利濕,似乎所釀之酒,亦可以利濕也。然用薏酒以治濕,而濕不能去,非特濕不能去,而濕且更重,其故何哉?酒性大熱,薏仁既化為酒,則薏仁之氣味亦化為熱矣,既化為熱,獨不可化為濕乎,濕熱以治濕熱,又何宜哉。此薏仁之酒,斷不可取之,以治濕熱之病也。

或問薏仁可以消瘴氣,而未言及,豈忘之耶?非忘也。薏仁只能消濕氣之瘴,而不能消嵐氣之瘴。雖嵐氣即濕氣之類,然而濕氣從下受,而嵐氣從上感,又各不同。薏仁消下部之濕,安能消上部之濕哉。([批]薏仁消下濕,而不消上濕,確論不磨。)

或問薏仁得地之燥氣,兼稟乎天之秋氣,似與治痿相宜,何子忘之也?亦未曾忘也。經曰: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者,胃與大腸也。二經濕熱則成痿,濕去則熱亦隨解。故治痿者,必去濕也。吾前言用薏仁至一、二兩者,正言治痿病也。天下惟痿病最難治,非多用薏仁,則水不易消,水不消,則熱不能解,故治痿病斷須多用耳。推之而凡有諸濕之症,無不宜多用。

正不可因鐸之未言,即疑而不用也。

或問薏仁功用甚薄,何不用豬苓、澤瀉,可以少用見功,而必多用薏仁,何為乎?不知利水之藥,必多耗氣,薏仁妙在利水而又不耗真氣,故可重用之耳。

白話文:

薏苡仁,味道甘甜,性質微寒,沒有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脾、腎二經,也兼入肺經。對於治療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有神奇效果,可以舒緩筋骨的拘攣,止住骨頭裡的疼痛,消除腫脹,利尿,增進食慾,也可以治療肺膿瘍。但是,必須用到一兩到二兩的劑量,才容易見效,至少也要用到五錢以上,否則效果很弱,味道也單薄。薏仁最擅長利水,而且不會損傷身體的陰氣。凡是濕氣在下半身的,最適合使用。

要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用藥的劑量,這樣才不會損傷陰陽,濕氣也容易去除。有人看到用藥量大,就產生議論,那是因為不了解藥性,也難怪。我現在特別加以說明,希望世人不要再懷疑了。凡是利水的藥,都應該多用,但是多用利水的藥,一定會損傷身體的陰氣,水還沒利出來,陰氣就已經虛了,所以其他的利水藥不敢多用。只有薏仁利水,卻不會損傷陰氣,這是其他利水藥比不上的。

可以多用的,反而不用;不可以多用的,反而大量使用,怎麼會有好處呢?所以,凡是遇到水濕的症狀,用薏仁一兩到二兩作為主藥,再搭配健脾去濕的藥材,沒有不快速見效的。如果輕視它性味平和就輕用,是沒有效果的。(註解:薏仁利水而不走氣,與茯苓的功效相同。)

有人問薏仁味道淡薄,性質輕微,為什麼利水的效果卻更強?因為薏仁是感受土氣而生長的,所以利水又不傷陰。因此可以多用來達到奇效,而不必因為害怕而節省使用。

有人問薏仁可以拿來釀酒,也可以藉由酒來利濕嗎?薏仁的特性是擅長利濕,似乎用它釀造的酒,也可以利濕。但是用薏仁酒來治療濕氣,濕氣不但不能去除,反而更嚴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酒性大熱,薏仁既然變成了酒,薏仁的性味也轉變為熱性了。既然能轉變成熱性,難道就不能轉變成濕嗎?用濕熱的藥來治療濕熱,怎麼會適宜呢?所以,薏仁酒絕對不能用來治療濕熱的疾病。

有人問薏仁可以消除瘴氣,卻沒提到,難道是忘記了嗎?不是忘記了。薏仁只能消除濕氣引起的瘴氣,而不能消除山嵐之氣引起的瘴氣。雖然山嵐之氣也屬於濕氣的一種,但是濕氣是從下部感受的,而山嵐之氣是從上部感受的,兩者並不相同。薏仁消除下部的濕氣,又怎能消除上部的濕氣呢?(註解:薏仁消除下部的濕氣,而不消除上部的濕氣,這是確實不容置疑的論點。)

有人問薏仁得到地面的乾燥之氣,又稟賦了秋天的氣息,似乎很適合治療痿症,您怎麼忘了呢?也不是忘了。醫書說:「治療痿症,獨取陽明。」陽明指的是胃和大腸。這兩條經脈有濕熱就會形成痿症,濕氣去除,熱也會跟著消解。所以治療痿症,一定要去除濕氣。我前面說用薏仁一兩到二兩,正是為了治療痿症。天下只有痿症最難治療,不用大量的薏仁,水不容易消除,水不消除,熱就不能解除,所以治療痿症一定要多用。推廣來說,凡是有濕氣的病症,都應該多用薏仁。

千萬不要因為我沒有明說,就懷疑而不用。

有人問薏仁的功效很弱,為什麼不用豬苓、澤瀉,可以少用就見效,而一定要多用薏仁呢?是因為不了解利水的藥一定會耗損氣,薏仁的妙處在於利水卻不耗損真氣,所以可以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