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4)
卷之二(商集) (4)
1. 五味子
五味子,味酸,氣溫,降也。陰中微陽,非陽中微陰也,無毒。此藥有南北之分,必以北者為佳,南者不可用。古人為南北各有所長,誤也。最能添益腎水,滋補肺金,尤善潤燥,非特收斂肺氣。([批]五味子收斂肺氣,正所以生腎水也。)蓋五味子入肺、腎二經,生津止渴,強陰益陽,生氣除熱,止瀉痢有神。
但不宜多用,多用反無功,少用最有效。尤不宜獨用,獨用不特無功,且有大害。必須同補藥用入湯丸之內,則調和無礙,相得益彰耳。
或問五味子乃收斂之藥,用之生脈散中,可以防暑,豈北五味亦能消暑耶?([批]生脈散,非卻暑之藥,乃防暑之藥也,論得是。)曰:五味子,非消暑藥也。凡人當夏熱之時,真氣必散,故易中暑。生脈,用人參以益氣,氣足則暑不能犯;用麥冬以清肺,肺清則暑不能侵;又佐之北五味。
以收斂其耗散之金,則肺氣更旺,何懼外暑之熱。是五味子助人參、麥冬以生肺氣,而非輔人參、麥冬以消暑邪也。
或問五味子補腎之藥,人皆用之於補肺,而吾子又言宜少用,而不宜多用,不愈示人以補肺,而不補腎乎?曰:北五味子補腎,正不必多也,其味酸而氣溫,味酸則過於收斂,氣溫則易動龍雷,不若少用之,反易生津液,而無強陽之失也。
或問五味子,古人有獨用以閉精,而吾子謂不宜獨用,不獨無功,且有大害,未知所謂大害者,何害也?夫五味子性善收斂,獨用之者,利其閉精而不泄耳。精宜安靜,不宜浮動。服五味子而能絕欲者,世無其人,保其遇色而不心動乎。心動,則精必離宮,無五味子之酸收,則精將隨小便而暗泄。
惟其不能不心動也,且有恃五味子之閉澀,搏久戰以貪歡,精不泄而內敗,變為癰疽發背而死者,多矣。所謂大害者如此,而可獨用一味,經年累月知服,以圖閉澀哉。
或為五味子滋不足之腎水,宜多用為佳,乃古人往往少用,豈能生汪洋之腎水耶?曰:天一生水,原有化生之妙,不在藥味之多也。孫真人生脈散,雖名為益肺,其實全在生腎水。蓋補腎以生腎水,難為力,補肺以生腎水,易為功。五味子助人參,以收耗散之肺金,則金氣堅凝,水源淵徹,自然肺足而腎亦足也。
又何必多用五味子始能生水哉,況五味子多用,反不能生水,何也?味酸故也。酸能生津,而過酸則收斂多,而生髮之氣少,轉奪人參之權,不能生氣於無何有之鄉,即不能生精於無何有之宮矣。此古人所以少用,勝於多用也。([批]五味子少用則止精,持論純正。)
或問北五味補腎益肺,然有時補腎而不利於肺,或補肺而不利於腎,何也?曰:腎乃肺之子,肺乃腎之母,補肺宜益於腎,補腎宜益於肺。何以有時而不利耶?此邪火之作祟。補腎,則水升以入肺,而肺且恃子之水,與邪相鬥,而肺愈不安矣。益肺,則金剛以克肝,而肝且恃母之水,與邪相爭,而腎亦不安矣。
白話文:
五味子,味道酸澀,性溫,藥性是向下沉降的。它屬於陰性中帶有一點陽性,而不是陽性中帶有一點陰性,而且沒有毒性。五味子有南北之分,一定要用北方的最好,南方的不可用。古人認為南北五味子各有優點,這是錯誤的。五味子最能增補腎水,滋養肺金,尤其擅長潤燥,不只是收斂肺氣。(批註:五味子收斂肺氣,正是為了產生腎水。)五味子進入肺、腎兩經,能夠生津止渴,強壯陰氣,增益陽氣,產生氣血,消除熱氣,止瀉痢效果很好。
但是,不宜多用,多用反而沒有效果,少量用才最有效。尤其不宜單獨使用,單獨使用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危害很大。必須和補藥一起加入湯藥或藥丸中,才能調和無礙,相得益彰。
有人問,五味子是收斂的藥物,用在生脈散中可以防暑,難道北五味子也能消暑嗎?(批註:生脈散不是消除暑氣的藥,而是預防暑氣的藥,說的對。)我說:五味子不是消暑的藥。一般人在夏天炎熱的時候,體內的真氣容易散失,所以容易中暑。生脈散用人參來補益氣血,氣足了暑氣就不能侵犯;用麥冬來清肺,肺清了暑氣就不能侵入;再加上北五味子,
來收斂它耗散的肺金,這樣肺氣就更旺盛,還怕什麼外來的暑熱呢?這是五味子幫助人參、麥冬來產生肺氣,而不是輔助人參、麥冬來消除暑邪。
有人問,五味子是補腎的藥,人們都用它來補肺,而你又說要少用,不宜多用,這不是更讓人覺得應該補肺而不補腎嗎?我說:北五味子補腎,確實不必多用,它的味道酸澀,性溫熱,味道酸澀就容易過於收斂,性溫熱就容易使陽氣過動,不如少用一些,反而容易產生津液,而沒有助長陽氣的過失。
有人問,古人有單獨使用五味子來閉藏精氣的,而你說不宜單獨使用,單獨使用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危害很大,不知道你說的危害是什麼?我說:五味子的藥性擅長收斂,單獨使用它的人,是看中它能閉藏精氣不外泄。精氣應該安靜,不應該浮動。服用五味子就能夠斷絕慾望的人,世上沒有這樣的人,誰敢保證他遇到美色而不動心呢?心動了,精氣必定離開精宮,如果沒有五味子的酸澀收斂,精氣就會隨著小便而暗中泄出。
正是因為不能避免心動,而且有人仗著五味子的閉澀作用,就貪圖歡樂,長時間交合,精液雖然沒有泄出,但體內已經虛敗,轉變成癰疽發背而死的,有很多這樣的人。這就是我所說的危害,怎麼能單獨使用一種藥,長年累月地服用,來達到閉藏精液的目的呢?
有人認為五味子可以滋補不足的腎水,應該多用才好,但是古人往往都少量使用,難道這樣就能產生充沛的腎水嗎?我說:天一生水,自有化生的奧妙,不在於藥物用量的多少。孫真人(孫思邈)的生脈散,雖然名為益肺,實際上完全是為了產生腎水。用補腎的方法來產生腎水,很難奏效,用補肺的方法來產生腎水,容易成功。五味子幫助人參,來收斂耗散的肺金,這樣肺氣就能堅固凝聚,水源就會深遠通徹,自然肺氣充足,腎氣也充足了。
又何必多用五味子才能產生腎水呢?況且五味子多用,反而不能產生腎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味道酸澀。酸味能夠產生津液,但是過於酸澀就會過度收斂,而產生氣血的能力就少,反而奪走了人參的作用,不能夠在虛無之中產生氣血,也就不能夠在虛無之中產生精氣了。這就是古人少用五味子,勝過多用的原因。(批註:五味子少量使用才能固精,這種說法很純正。)
有人問,北五味子補腎益肺,但是有時補腎卻不利於肺,有時補肺卻不利於腎,這是為什麼呢?我說:腎是肺的兒子,肺是腎的母親,補肺應該有益於腎,補腎應該有益於肺。為什麼有時會不利呢?這是邪火在作祟。補腎,就會使水液上升進入肺部,而肺部又仗著兒子的水液,和邪氣相鬥,肺部就更加不安了。補肺,就會使金氣剛強而克制肝木,而肝木又仗著母親的水液,和邪氣相爭,腎部也會不安。
這樣說來,五味子的補腎益肺,應該在沒有邪氣的時候使用,才能起到補益作用。(批註:五味子適合補養沒有邪氣的肺腎,這種說法更為獨到。)
有人懷疑,精氣不足,應該用味道來補養,難道不是用五味子的味道嗎?唉!你說的真好啊,實際上泄露了天地間的奧秘。精氣不足應該補養,五味子的味道可以補養。世人看到五味子不可多用,就懷疑五味子不能產生腎水。誰知道這種藥物補水,妙就妙在不必多用。古人說:精氣不足,用味道來補養,人參、羊肉就是這樣。誰知道人參、五味子更加勝過這些呢?(批註:又補充了《內經》的不足,妙極。)
有人問,五味子除了生精斂氣之外,還有什麼病可以兼治嗎?我說:五味子能夠收斂耗散的肺金,滋養枯竭的腎水,除了這兩種主要功效之外,原本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了。但是你既然想知道它在這些功效之外的作用,我還有一個方法來擴展它的功效。把五味子炒焦,研磨成粉末,敷在瘡瘍潰爛,皮肉將要脫落的地方,可以保全原樣,不至於全部脫落。(批註: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