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14)
卷之三(角集) (14)
1. 兩頭尖
兩頭尖,味甘,氣溫,無毒。入脾、胃、大腸之經。尤善降氣化食,尤善化痞結癥瘕。近人錯認鼠糞為兩頭尖,誰知是草木之藥,生在隴右。土人以之治小兒食積。神效。妙在攻堅又不耗氣也。
白話文:
它兩頭尖尖,味道甘甜,性溫,無毒。可以進入脾臟、胃和大小腸經絡。特別擅長降氣消食,尤其是化解痞塊、結節和腫塊。最近有人誤把老鼠糞當成了兩頭尖,其實它是長在隴右地區的草藥。當地人用它來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效果神奇。它的妙處在於攻堅而不耗氣。
兩頭尖,治痞最神。余在通渭,親見此草。其根絕似麥冬,但色帶丹,氣亦香,考之《縣誌》,俱載之。可見兩頭尖非鼠糞也。
白話文:
這種藥材兩頭尖尖,主治痞症特別有效。我在通渭親眼見過這種草。它的根像麥冬,但是顏色帶有紅色,味道也香。查閱《縣誌》,裡面也有記載。由此可見,兩頭尖不是鼠糞。
2. 柘木枝
柘木,即柞木也。柞木,苦平。最消酒毒,一缸佳釀,只消一枝柘木入之,即變為水。尤能開產門交骨,同人參、當歸、川芎服下,少刻即骨響,而兒門大開,兒隨之而下矣。此物必須兒頭在產門邊始可用,否則,先開交骨,又變生不測矣。
白話文:
柘木就是柞木,柞木性味苦平。它能有效解酒,一缸好酒,只要放入一根柘木枝條,就能變為水。柘木還能開通產門、調整骨位,與人參、當歸、川芎一起服用,很快就能聽到骨骼響動,產門大開,孩子就會隨之娩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胎兒頭部已經抵達產門時才能使用柘木,否則,如果先開通骨位,可能會出現其他意外情況。
柘木枝,開產門交骨尤神,下喉不須一時立開,余親試而奏效者也。但服後斷須安眠,則骨開自易。三吳臨產之時,每教產婦繞室而走,走則骨堅,轉難開矣,非柘木之不效也。
白話文:
柘木枝,對於打開產門讓胎兒和骨頭交接有很好的效果。服用後不一定會立即見效,我親自試驗過是有效果的。但是服用後一定要好好休息,這樣骨頭才會更容易打開。三吳地區的人在臨產時,常常教產婦在房間裡走動,但是這樣反而會讓骨頭變硬,更加難以打開。所以這並不是柘木枝沒效,而是因為走動會影響它的效果。
或柘木枝,既是開產門交骨神藥,則交骨一開,兒即易生,又何必諄諄致戒於兒首之到門哉?不知難產之病,非交骨之不開也,兒未轉身,則兒頭斷不至門也。蓋生產必兒轉身而始產,兒不轉身,斷不即產。兒不欲產,而先開產門,則風易入也。風入,不特母病於須臾,而亦必變生於意外,非生下有臍口之驚,必產後有牽搐之苦。
故必問兒首到門,而後用柘木以開關,既慶生余,又無後患也。
白話文:
不管是柘木枝,既然是開生產門收縮骨盆的神奇藥物,那麼生產門一打開,孩子就可以輕易出生,又何必反覆叮囑孩子頭部到門口這件事呢?不知道難產的原因,並不是骨盆未打開,而是孩子沒轉身,那麼孩子的頭肯定不會到門口。因為生產必須孩子轉身才會開始,孩子不轉身,肯定不會馬上生產。孩子不願生產,卻先打開生產門,那麼風就容易進來。風進來,不光母親會在短時間內生病,而且也必然會產生意外,不是生下孩子後有驚嚇,肯定是產後會遭受抽搐的痛苦。
3. 蜀漆
蜀漆,常山之苗也。常山不可用,而苗則可取。味苦,純陰。散火邪錯逆,破癰瘕症堅,除痞結積凝,闢蠱毒鬼疰,久瘧兼治,咳逆且調。
白話文:
蜀漆,是長在常山頂峯上的植物。常山本身不能用於藥材,但是它的嫩苗卻可以。蜀漆味道苦,屬性純陰。它能驅散邪火,治療反胃,消散腫瘤和瘕症,消除積聚的痞塊,驅除蠱毒和鬼氣,治療長期瘧疾,還能調治咳嗽和反胃。
或問蜀漆,即常山之苗,子刪常山而取其苗,何謂也?蓋常山性烈而功峻,雖取效甚速,而敗壞元氣亦最深。世人往往用常山治瘧,一劑即愈,而身體狼狽,將息半載,尚未還元。設再不慎,疾一朝重犯,得免於死亡幸也。其不可輕用,亦明矣。蜀漆雖是常山之苗,不比根之猛烈。
白話文:
有人問蜀漆,就是常山的幼苗,你說用常山幼苗而不取常山根,為什麼呢?
因為常山根藥性強烈,功效顯著,雖然見效快,但對元氣的損害也很大。世人常使用常山根治療瘧疾,雖然一劑見效,但身體虛弱不堪,需要休息半年才能恢復。如果不小心,疾病捲土重來,能免於死亡就很幸運了。所以,常山根不可輕易使用,這是很明顯的。蜀漆雖然是常山的幼苗,但藥性不如根部強烈。
蓋苗發於春,其性輕揚,且得春氣之發生,散邪既速,而破氣亦輕,可借之以攻堅,不必慮其損內。此所以舍常山而登蜀漆也。
白話文:
春天是植物生長的時節,性質輕揚,加上得到春天的生髮之氣,祛除邪氣快速,而且破氣也較輕,可以借用它來攻堅,不用擔心會傷及身體。這就是捨棄常山,而採用蜀漆的原因。
4. 白頭翁
白頭翁,味苦,氣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無毒。一云味甘、苦,有小毒者,非。主溫瘧、陽狂、寒熱,治癥瘕積聚,逐血,愈金瘡,祛風暖腰,療血衄疝腫,並療百節骨疼痛。赤毒之痢,所必用也。
白話文:
白頭翁:
- 味道:苦
- 性質:溫和
- 升降作用:可升可降
- 分類:陰中之陽
- 無毒
- 另有說法稱其味甘、苦,有小毒,此說有誤。
功效:
- 治療寒熱交加的溫瘧
- 治療因陽氣過剩導致的神志異常(陽狂)
- 治療寒熱相交的疾病(寒熱)
- 治療癥瘕積聚(腹中包塊)
- 活血化瘀
- 治療金瘡
- 驅風暖腰
- 治療血衄(鼻出血)和疝腫
- 治療百節骨痛(全身關節疼痛)
- 赤毒痢(痢疾伴有發熱、口渴)的必用藥
或問白頭翁,人多錯認是鳥名,誰知是《本草》之藥耶。《本草》言其功效頗多,皆不足深信。惟傷寒中之下利,乃熱毒也,芩、連、梔子不足以解其毒,必用白頭翁,以化大腸之熱,而又不損脾氣之陰,逐瘀積而留津液,實有奇功也。若胃虛寒,不思食,及下利完穀不化,不由於濕毒者,俱宜忌之也。
白話文:
有人詢問白頭翁,很多人誤以為是鳥名,殊不知它是《本草綱目》記載的藥材。
《本草綱目》中提到白頭翁有很多功效,但這些功效都不太值得相信。唯獨對於傷寒導致的下痢,是由於熱毒引起,用黃芩、黃連、梔子等藥物無法解毒,必須使用白頭翁,以化解大腸的熱毒,同時不損傷脾氣的陰氣,排出瘀積,保留津液,確實有奇特的功效。
但是,如果胃部虛寒,不想進食,或是下痢時排泄物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不是因為濕熱毒引起的,都應該避免使用白頭翁。
5. 牡丹皮
牡丹皮,味辛、苦,氣微寒,陰中微陽,無毒。種分赤、白,性味卻同。入腎、肝二經,兼入心包絡。涼骨蒸之熱,止吐血、衄血、嘔血、咯血,兼消瘀血,除症堅,定神志,更善調經,止驚搐,療癰腫,排膿住痛。亦臣、佐、使之藥,而不可為君也。仲景張夫子入之八味丸中,所以治漢武帝消渴之症也。
白話文:
牡丹皮,味道辛、苦,性寒微,屬於陰寒之物,但又帶有一絲陽氣,無毒。牡丹皮分為赤色和白色,功效相同。歸入腎經、肝經,兼入心包經。它能清涼骨蒸之熱,止嘔血、鼻血、吐血、咳血等症狀,同時還能消散瘀血,消除堅硬的腫塊,安定神志。此外,它還能調經,止驚厥,治療癰腫,排膿止痛。在藥方中,牡丹皮可以作為輔助藥物,但不可以作為主藥。東漢名醫張仲景曾將牡丹皮加入八味丸中,用於治療漢武帝的糖尿病。
消渴,本是熱症,方中加入桂、附,以火治火,奇矣。蓋此火乃相火,而非火。相火者,虛火也。實火可瀉,虛火必須滋補。陽火可以水折,陰火必須火引。地黃湯中既用熟地、山藥以滋陰,不用桂、附以引火,則火不歸源,而渴終不可止。但既用桂、附以引火,而火歸於下焦,而上焦餘熱,何能頓清。
白話文:
糖尿病原本是一種熱性疾病,但藥方中加入了桂枝和附子,用火來治火,真是奇怪。其實,這種火是虛火,而不是實火。虛火是虛弱的火,不能用瀉的方法去治療,而必須用滋補的方法。陽火可以用水來滅,陰火則必須用火來引發。地黃湯中使用熟地和山藥滋陰,不使用桂枝和附子引火,這樣火就不會歸於腎臟,口渴就無法止住。但是,如果使用了桂枝和附子引火,雖然火歸於下焦,但是上焦還有餘熱,怎麼能一下子清熱呢?
吾恐命門之火已歸於腎宮,心包之火仍炎於心位,熱必余焰尚存,而渴仍不止也。故方中又加入牡丹皮,調和於心、肝、腎之際,滋腎而清其肝中之木,使木不助心包之火。而牡丹皮又自能直入於膻中,以涼其熱,下火既安,而上火亦靜,火宅之中,不成為清涼之境乎。此仲景夫子制方之神,而亦牡丹皮之功,實有如是者也。
白話文:
我擔心命門之火已經回到了腎臟,而心包之火仍然在心臟部位旺盛,餘熱肯定還存在,因此口渴依然不會停止。所以方劑中又加入牡丹皮,調和心、肝、腎之間的平衡,滋養腎臟,清肝火,讓肝火不能助長心包之火。而且牡丹皮還能直接進入胸中,以涼其燥熱,心火平息,心包之火也會平靜,火宅之中,不就能變成清涼的境界了嗎?這就是仲景大師制定的方劑的奇妙之處,而牡丹皮的功效,也確實如此。
不特此也,牡丹皮在六味地黃丸中,更有奇議。腎有補無瀉,用熟地、山藥以補腎,又何必用牡丹皮以滋其骨中之髓耶。若云瀉火,則已有澤瀉矣;若云健脾,則已用茯苓矣。若云澀精,則已用山萸矣。然則何所取,而又用牡丹皮哉?不知牡丹皮,所以佐五味之不足也。補陰之藥過於寒,則陰不能生,而過於熱,則陰亦不能生。
白話文:
不僅如此,牡丹皮在六味地黃丸中的應用更令人費解。腎臟需要滋補而不是瀉下,以熟地、山藥補腎,為何還要用牡丹皮來滋補骨髓呢?如果說是瀉火,那麼已經有澤瀉了;如果說是健脾,那麼已經有茯苓了。如果說是收斂精液,那麼已經有山茱萸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用牡丹皮呢?這點殊不知牡丹皮是為了彌補其他五味不足而使用的。補陰的藥物過於寒冷,則陰氣不能生長;過於燥熱,則陰氣也難以生長。
六味丸中不寒不熱,全賴牡丹皮之力,調和於心、肝、脾、腎之中,使骨中之髓溫和,而後精閉於腎內,火瀉於膀胱,水濕化於小便,肺氣清肅,脾氣健旺,而陰愈生矣。
白話文:
在六味丸中,不熱不寒的狀態,完全仰賴牡丹皮的作用。牡丹皮可以在心、肝、脾、腎之間調節平衡,讓骨髓保持溫和,精氣貯藏在腎臟,火氣從膀胱排出,水分濕氣隨小便排出,肺氣清澈通暢,脾氣健旺,陰氣因此增長。
或問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牡丹皮治無汗之骨蒸,此前人之成說,吾子何略而不談?豈牡丹皮非治無汗之骨蒸耶,鐸所亟欲辨者也。夫地骨皮未嘗不治無汗之骨蒸,牡丹皮未嘗不治有汗之骨蒸也。元素將二藥分有汗、無汗,為骨蒸之法,余不知其何所見而分。據其論,牡丹皮牡而不牝,其色丹,象離陽中之火,能瀉,似乎牡丹皮乃陽中之陰,亦宜治有汗之骨蒸,而不宜治無汗之骨蒸矣。總之,牡丹皮乃治骨蒸之聖藥,原不必分有汗、無汗也。
白話文:
有人質疑,地骨皮治療有汗的骨蒸,牡丹皮治療無汗的骨蒸,這是前人的觀點,您為什麼簡略地不提呢?難道牡丹皮不能治療無汗的骨蒸嗎?這是王鐸亟欲辯明的地方。其實,地骨皮也不是不能治療無汗的骨蒸,牡丹皮也不是不能治療有汗的骨蒸。元素將這兩種藥物分為有汗、無汗的骨蒸之法,我不明白他根據什麼來劃分的。按照他的理論,牡丹皮是陽性的,而不是陰性的,它的顏色是丹紅色的,像離卦中代表陽火的顏色,具有瀉火的作用。這似乎說明牡丹皮是陽中的陰,也應該治療有汗的骨蒸,而不應該治療無汗的骨蒸。總之,牡丹皮是治療骨蒸的聖藥,根本不需要分有汗、無汗。
或問仲景張公制八味丸,經吾子之闡發奇矣,不知更有異聞乎?曰:醫道何盡,請於前論而再窮其義。夫火有上、下之分。下火非補不能歸,其在上之火,非涼不能息。補其在下之火,則火安而上不炎;涼其在上之火,則火靜而下亦戢。雖然牡丹皮補腎水,而不補腎火,似乎下火之炎上,不能使其歸於下也。
白話文:
有人提問仲景張仲景發明的八味丸,經過你的解釋後讓人驚奇,不知還有其他獨特的見解嗎?
我回答說:醫學之道博大精深,請針對前面討論的內容,再深入探討其含義。
火有上下之分。下火如果不加以滋補,就不能歸於腎臟;上火如果不加以清涼,就不能熄滅。滋補下火,就能讓下火安定,不再向上蔓延;清涼上火,就能讓上火平靜,而下火也會隨之下降。
雖然牡丹皮可以滋補腎水,但不能滋補腎火,這似乎無法讓下火的上炎歸於腎臟。
然而,牡丹皮雖不能補腎中之火,實能補腎中之水,補水之不足,即能制火之有餘。火有所制,自然不敢沸騰,然後用附子、肉桂,引其下伏,則火藏於至陰之腎矣。牡丹皮亦補腎以益心,而不能補腎以克心者也,似乎上火趨下,不能使其靜於上也。然牡丹皮雖不能補腎水克心,實能補腎水以益心氣之不足。
白話文:
雖然牡丹皮無法補益腎臟中的火氣,但可以補益腎臟中的水液。補水不足,就能控制火氣過盛。火氣得到控制後,自然不敢過度旺盛。然後再使用附子、肉桂,引導火氣往下行,這樣火氣就會藏匿在至陰的腎臟中。牡丹皮也可以益補腎臟,進而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但它無法直接補益腎臟以剋制心臟。這就像把火氣趕到身體下部,而無法讓心臟火氣平靜下來一樣。不過,雖然牡丹皮無法通過補益腎水來剋制心火,但它可以補益腎水以彌補心氣不足。
即能制心氣之有餘,必有所養,自然常能寧定。然後用附子、肉桂導其上通,則暗交於至陰之心矣。此前論所未及者,而闡發其奇又如此矣。
白話文:
能夠控制心氣過盛的人,一定有所依賴,自然常常能夠保持安寧。然後使用附子、肉桂引導心氣向上流通,就能夠暗中交流於至陰的心臟。這是我之前論述中沒有提及的,但闡發出它的奇特之處也正是如此。
或又問仲景張公八味丸,已發異論,不識六味丸亦有異論乎?曰:六味丸中,別有微義也。牡丹皮用之於六味丸中,豈獨涼骨中之髓,以生陰水哉。夫獨陰不生,獨陽不長。六味丸中,乃純陰之藥也,苟不用陰中微陽之藥,入於群陰之內,雖以水濟火,似亦為陰虛者之所喜,然而孤陰無陽,僅能制火之有餘,不能生水之不足。
白話文:
有人再問仲景和張仲景的八味丸,已經有不同的看法,不知道六味丸是否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回答說:六味丸中有更深層的道理。牡丹皮用在六味丸中,不只是為了清涼骨髓中的熱性,滋長陰水。只有陰性是不會生長的,只有陽性也不會長存。六味丸中的藥物都是純陰性的,如果不加入陰中帶有微陽的藥物,只放在這些陰性藥物中,即使用水來救火,似乎也很討陰虛體質者的歡心,但孤陰無陽,只能剋制過多的火性,不能生出不足的水分。
丹皮雖亦是陰藥,入於腎經,但性帶微陽,入於六味丸,使陽氣通於陰之中,而性亦微寒,但助陰以生水,而不助陽以動火。此仲景夫子立方之本意,鐸實有以窺其微而盡發之也。
白話文:
丹皮雖然也是一種陰性藥材,作用於腎經,但它的藥性中帶有輕微的陽氣,加入六味丸中,可以讓陽氣在陰中流通。同時,它也具備輕微的寒性,可以幫助陰氣生水,而不會助長陽氣引動火氣。這是仲景先生創立六味丸配方時的本意,我是實實在在地根據他的思路加以理解和闡發的。
或問牡丹皮陰中微陽,又入於群陰之內,恐陽氣更微,雖各藥亦有兼於陽者,畢竟陰重而陽微也。不知他藥如茯苓、澤瀉、山藥之類,入於群陰之中,全忘乎其為陽矣。惟牡丹皮雖在陰藥之中,而陽之氣不絕,子試將六味丸嗅之,牡丹皮之氣未嘗全消,不可以悟其微陽之獨存,不為群陰所奪之明驗乎。
白話文:
有人詢問:「牡丹皮性微寒偏陰,若加入其他陰性藥材,恐怕陽氣會更弱,雖然其他藥材有些性質偏陽,但陰性仍然較重,陽性較弱。」
「我不知道茯苓、澤瀉、山藥等其他藥材,加入陰性藥材中,它們的陽性會完全失去。但牡丹皮雖然屬於陰性藥材,但是它仍有陽性留存。你可以試著聞聞六味丸,牡丹皮的氣味並不會完全消失,這難道不是它獨自保留微陽,不被羣陰奪取的明證嗎?」
惟牡丹皮於群陰之中,獨全其微,且能使茯苓、澤瀉、山茱萸、熟地、山藥之陽氣不散,以助其生陰之速。故牡丹皮用之於地黃丸中,尤非無意也。
白話文:
牡丹皮雖然屬於陰性藥物,卻能獨自保留一絲陽氣,同時還能阻止茯苓、澤瀉、山茱萸、熟地、山藥等藥物的陽氣散發,從而加快滋陰的功效。因此,牡丹皮在「地黃丸」中的應用並非偶然。
或問牡丹皮能退骨蒸之虛熱,是亦地骨皮之流亞也,乃先生譽地骨皮之解骨蒸,而不及牡丹皮,豈別有意歟?夫牡丹皮之解骨蒸,雖同於地骨皮而微有異者,非解有汗與無汗也。牡丹皮之解骨蒸,解骨中之髓熱也;地骨皮之解骨蒸,解骨中之血熱也。骨中不止髓,髓之外必有血以裹之。
白話文:
有人問:牡丹皮也能退除骨蒸潮熱的虛熱,它是不是也和地骨皮類似呢?先生您稱讚地骨皮能緩解骨蒸,卻沒提到牡丹皮,難道是有所保留嗎?
牡丹皮緩解骨蒸雖然和地骨皮相似,但還是有些微的不同,不是指有汗和沒汗的差別。牡丹皮緩解骨蒸,是緩解骨髓中的熱;地骨皮緩解骨蒸,是緩解骨中血熱。骨中不只有髓,髓的外面一定有血包裹著。
骨中之髓熱,必耗其骨中之血矣;骨外之血熱,必爍其骨中之髓矣。故治骨蒸者,二味必須兼用,不可以有汗用地骨皮、無汗用牡丹皮也。此等論,實前人所未談,言之必驚世人,然予實聞之吾師,非鑿空而論也。髓中有血,斯亦何奇。余嘗見人骨折者,骨中流血,與髓俱出,非明驗乎。
獨是地骨皮涼骨中之血,牡丹皮涼骨中之髓,無人證吾言耳。
白話文:
骨髓中的熱會損耗骨中的血液;骨外面的血熱會灼傷骨髓。所以治療骨蒸,必須同時使用地骨皮和牡丹皮。不能只有出汗時才用地骨皮,沒有出汗時才用牡丹皮。這種說法,是前人沒有提過的,說出來一定會讓世人驚訝,但我確實從我的老師那裡聽來的,並不是空穴來風。骨髓裏有血,有什麼好奇怪的。我曾經見過有人骨折,骨中流出血,和骨髓一起流出,這難道不是明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