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11)
卷之三(角集) (11)
1. 仙茅
仙茅,味辛,氣溫,有毒。入腎。治心腹冷氣,療腰膝攣痹,不能行走,男子虛損勞傷,老人失溺,無子,益肌膚,明耳目,助陽道,長精神,久服通神強記。中仙茅毒者,含大黃一片即解,不須多用大黃也。此種藥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載其能助陽也。然全然不能興陽。
白話文:
仙茅,味道辛辣,性溫,有毒。歸入腎經。治療心腹寒冷之氣,緩解腰膝僵硬疼痛、不能行走,男子虛損勞累,老人失禁,無子嗣,滋養肌膚,明目亮耳,強陽壯體,延年益壽。長期服用可聰明強記。
如果中毒,含一片大黃即可解毒,不必使用大量大黃。近年來,此藥很流行,因為《本草綱目》記載它有壯陽效果。然而,它實際上並不能壯陽。
蓋仙茅氣溫,而又入腎,且能去陰寒之氣,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陽,焉能如此。而子獨謂全不興陽者,以仙茅之性,與附子、肉桂迥異。仙茅雖溫,而無發揚之氣,長於閉精,而短於動火。閉精,則精不易泄,止溺,則氣不外走,無子者自然有子,非因其興陽善戰,而始能種玉也。子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閉其精者,用之以固守其精。
而元陽衰憊,痿弱而不舉者,不可惑於助陽之說,錯用仙茅,歸咎於藥之不靈也。
白話文:
仙茅性溫,又歸屬腎經,還能去除體內的寒氣,因此能止住老人的尿失禁情況。如果仙茅不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怎麼可能做到這些呢?你獨自認為仙茅完全不助陽,是因為仙茅的藥性與附子、肉桂完全不同。仙茅雖然溫和,但卻沒有發散上升的藥性,它的優點在於收斂精氣,缺點在於升發陽氣的作用較弱。收斂精氣,則精氣不易流失,止住尿失禁,則氣血不會外漏,因此沒有子嗣的人自然能生子,並不是因為仙茅助陽效果好,才能種植子嗣。你明確地分辨了其中的道理,讓想要收斂精氣的人使用仙茅來固守精氣。
或問仙茅閉精,而不能興陽,其說甚創,然子論之甚辨,豈亦有試之而云然乎?曰:餘論其性耳,何試為然,而余亦曾自試之矣。予平日之陽,亦未甚衰也,服仙茅半年,全然如故。余不得其意,後遇岐天師之指示,而始爽然自失也。仙茅閉精,而不興陽,實身試而有驗,乃閱歷之語,非猜度之辭也。
白話文:
有人質疑仙茅可以閉精,卻不能興陽,認為這種說法很新奇,但你論述得很清楚。莫非你試驗過,才這樣說的嗎?我回答說:我只根據仙茅的性質來論述,何必試驗才能這樣說?不過我也曾親自試驗過。我平時的陽氣本來不是很虛弱,服用仙茅半年,仍然和以前一樣。我不得其解,後來遇到岐天師的指點,才恍然大悟。仙茅閉精而不興陽,我親身試驗過,確有驗證,這不是猜測之辭,而是實踐所得的結果。
2. 附子
附子,味辛,氣溫、大熱,浮也,陽中之陽,有大毒。大者為天雄,小者為川烏。天雄過熱,不可用;川烏熱太劣,不若附子之適於用也。製法:每個用甘草五錢,煮水一碗,將附子泡透,不必去皮臍尖子,正要全用為佳。取甘草至仁,以制不仁也。無經不達,走而不守,但可為臣使,佐群藥通行諸經,以斬關奪門,而不可恃之安撫鎮靜也。
白話文:
附子,味道辛辣,性溫、大熱,能升浮,是陽中之陽,有大毒性。個頭大的叫天雄,小的叫川烏。天雄太熱,不能使用;川烏熱性太劣,不如附子適合用來治病。
製法:每 1 個附子用 5 錢甘草,用水 1 碗煮沸,將附子泡透,不用去皮、臍尖,全部用為上佳。用甘草來調和附子的毒性,讓它不至於太毒。
附子作用強勁,走而不守,只能作為配角使用,幫助其他藥物暢通經絡,起到攻堅破障的作用,但不能單靠它安撫鎮靜。
去四肢闕逆,祛五臟陰寒,暖腳膝而健筋骨,溫脾胃而通腰腎,真奪命之靈丹,回春之仙藥也。用之當,則立刻重生;用之不當,則片時可死。畏之而不敢用,因循觀望,必有失救之悲;輕之而敢於用,孟浪狂妄,又有誤殺之嘆。要在人辨寒熱陰陽,而慎用之也。夫附子,陽藥也,以陽治陰,最為相宜,以陽治陽,自然相惡。
白話文:
這味藥能去除四肢的虛弱痠痛,祛除五臟的寒氣,溫暖腳部和膝蓋,強健筋骨,溫暖脾胃,疏通腰腎,簡直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延年益壽的仙藥啊。
使用得當,就能立即起死回生;使用不當,瞬間就能致命。畏懼它不敢使用,猶豫不決,必定會錯過救治良機;輕視它而胡亂使用,魯莽狂妄,又會造成誤殺的遺憾。
關鍵在於人要辨別寒熱陰陽,然後謹慎地使用。附子是一種陽性藥物,用陽性來治療陰性,最為合適;用陽性來治療陽性,自然會相剋。
陽主熱,而陰主寒,有如冰炭,何至錯誤。惟陽似陰,而陰似陽,以假亂真,往往殺人,慘於刀刀也。我今辨陰陽寒熱之殊,使用附子者盡生人,而不再誤殺人也。陰熱之症,乃腎水之耗,而腎守之火不能下安於腎宮,上衝於咽喉口齒之間,其舌必滑者也。論理大補其真陰之水,水旺而火又不歸。
白話文:
陽氣主管熱,陰氣主管寒,就像冰和炭火一樣,怎麼會有錯呢?但是陽氣有時像陰氣,陰氣有時像陽氣,假象迷惑了真相,常常害死人,比用刀殺人還慘。我現在辨別陰陽寒熱的差異,使用附子的人一定會救活人,不會再錯殺人了。陰熱的症狀,是腎水消耗而腎中守護的火氣無法安定在腎臟中,往上衝到咽喉、嘴巴和牙齒之間,舌頭一定會很滑。照理來說,應該大補腎水,讓水旺盛,火氣就不會再上衝。
然而,徒補其水,火雖少衰,終不能一時驟降,少用附子,同肉桂入於六味地黃湯中,大劑冷服,下喉而火即消,歸下腎內,上焦之熱,盡化為清涼矣,此用附子以治陰熱之秘法也,陽熱之症,乃心火之盛,移於其熱胃中,發狂而大叫,或失神而譫語,手足反現冰冷,而胸前膈上多有發斑者,必大渴呼水,而舌苔或紅、或黃、或灰黑,必燥而峭,開裂成綾者也。論理不必從治,竟用三黃石膏直治其火,火瀉而腎水不幹,可免亡陽禍。
白話文:
然而,只補充水津,雖然可以稍微減弱火氣,但不能一下子大幅下降。少量使用附子,和肉桂一起加入六味地黃湯中,大量服用,服下後火氣就會消散,歸入腎中,上焦的熱氣就會全部轉化為清涼之氣。這是用附子治療陰熱的祕方。
陽熱之症,是因為心火旺盛,轉移到胃中而導致的。患者會發狂大叫,或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手腳卻發涼,胸前和膈上會長出紅疹,一定會口渴呼喊要喝水,舌苔可能發紅、發黃、發灰黑色,一定會乾燥粗糙,開裂得像絲綢一樣。從理論上來說,不需要從根源上治療,直接用三黃石膏湯來治療火氣即可。火氣消除後,腎水就不會枯竭,可以避免陽氣耗盡的危險。
然火過於旺盛,用大寒之藥,恐致格拒,尚不入加附子一片,重一分,入於三黃石膏湯中,以火從火,引苦寒之藥下行,而不相背,熱性過而寒性發,自能瀉火邪於頃刻矣,此用附子以治陽熱之秘法也。陰寒之病,乃寒邪直中於腎經,此傷寒之卒病也。
白話文:
但是如果火氣過於旺盛,直接使用極寒之藥,恐怕會產生抵觸,很難進入體內。因此,可以加入一片附子,分量重一點,加入三黃石膏湯中,利用火引導苦寒之藥向下行,這樣就不會相互抵觸。熱性過盛,就會引發寒性,從而能在短時間內瀉除火邪。這是利用附子治療陽熱的祕法。
至於陰寒之病,是寒邪直接侵襲腎經而引發的,這屬於傷寒的危急症狀。
腎受寒邪,命門之火自不能藏,欲遁出於軀殼之外,而寒乘勝追逐,犯於脾則腹痛,犯於肝乃脅痛,犯於心則心痛,或手足青者有之,或筋骨拘攣者有之,或嘔或吐,或瀉或利,甚則身青袋縮,死生懸於反掌,真危急存亡之秋也。
白話文:
當腎臟受寒邪侵襲時,腎氣無法固守命門之火,命門之火便想要逃離身體。這時,寒邪乘勝追擊,侵犯到脾臟就會導致腹痛;侵犯到肝臟就會導致脅痛;侵犯到心臟就會導致心痛。有些人會出現手腳發青的症狀;有些人會出現筋骨拘攣的症狀;有些人會嘔吐或腹瀉。嚴重時,身體會變成青紫色,皮膚緊縮,生死危在旦夕,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
探其舌必滑,急用附子二三錢、人參五六錢或一二兩、白朮一二兩、乾薑二錢,同煎服之,下喉而陽回寒散矣,此陰寒用附子之法有如此,陽寒之病,平素傷其脾胃之氣,不能榮衛於一身,以致風寒但犯,發熱惡寒,喜臥而不喜語言,喜靜而不喜紛擾,與之飲食,又能知味,身雖熱,而神思甚清,脈必細微,氣必甚怯,此陽氣不足,而邪乃中之也,其舌雖干而必滑,急用理中湯加附子一錢治之,正氣足而邪自散矣。甘溫除大熱,非此之謂歟。
陽寒用附子之法,又如此。知此四治,觸類旁通,斷無誤用之失矣。
白話文:
觀察他的舌頭,一定是又濕又滑。這時必須緊急使用:
- 附子二三錢
- 人參五六錢或一兩到二兩
- 白朮一兩到二兩
- 乾薑二錢
一同煎服。藥物下嚥,陽氣就會回來、寒氣就會散去。這就是陰寒證使用附子的方法。
至於陽虛證,平時傷及脾胃之氣,氣血不能輸佈全身,所以稍微遇到風寒邪氣,就會發燒怕冷,喜歡躺在牀上,不喜歡說話,喜歡安靜不喜歡喧鬧。給他食物,他還能品嘗味道。雖然身體發熱,但神志非常清楚,脈象必定細微無力。這是因為陽氣不足,邪氣才入侵身體。
這種情況,雖然舌頭乾澀,但也必定是濕滑的。必須緊急使用理中湯加附子一錢治療,使正氣充足,邪氣自然會散去。甘溫之藥能去除大熱,難道指的不是這種情況嗎?
或問附子有毒,用之得當,可以一服即回陽,有毒者固如是乎?附子之妙,正取其有毒也。斬關而入,奪門而進,非藉其剛烈之毒氣,何能祛除陰寒之毒哉。夫天下至熱者,陽毒也,至寒者,陰毒也。人感陰寒之氣,往往至手足一身之青黑而死,正感陰毒之深也。陰毒非陽毒不能祛,而陽毒非附子不勝任。
以毒治毒,而毒不留,故一祛寒而陽回,是附子正有毒以祛毒,非無毒以治有毒也。
白話文:
有人問附子有毒,但用得好,一次服用就能回陽,毒的東西真的能這樣嗎?附子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有毒。攻堅破難、勢如破竹,不靠它剛烈毒性的氣,怎麼能驅散陰寒之毒呢?世間最熱的是陽毒,最冷的是陰毒。人感染陰寒之氣,往往手腳全身發黑而死,正是因為陰毒太深。陰毒非陽毒不能去除,而陽毒非附子不能勝任。
或問附子入之於三生飲中,救中風之垂絕,何以必生用之乎?此實有妙義存焉。夫中風,非風也,乃氣虛而痰塞於心中,故一時卒中,有似乎風之吹倒也。若作風治,十死九矣。必須用人參為君,附子為佐,加之生南星、生半夏、生薑,而後可以開其心竅,祛逐其痰涎,使死者重生也。世人皆以為人參之功也。
白話文:
有人問,在「三生飲」中加入附子,用以救治中風危重患者,為什麼一定要使用生附子呢?這其中實際上蘊含著妙用。
中風,並不是風吹所致,而是氣虛導致痰液阻塞於心臟,因而突然發病,就像被風吹倒一般。如果將其當成風來治療,那十個人中有九個會死亡。
必須使用人參作為君藥,附子作為佐藥,加上生南星、生半夏和生薑,才能打開心竅,驅除痰液,讓死者重獲新生。世人都以為人參纔是起主要作用的藥物。
苟非附子,何以推蕩而奠寧哉?然此時用熟附子,正恐未必神效,往往有緩不濟事之憂。必生用之者,取其無所牽制,則斬關突圍而入,自能破勁敵於須臾也。藥中用霸氣而成功者,此類是歟。
白話文:
如果沒有附子這味藥,那麼如何能祛除病邪、穩定病情呢?然而此時使用熟附子,恐怕不一定有顯著效果,常有來不及救治的擔憂。一定要使用生附子的原因,是因為它不受其他因素限制,能夠如斬關衝圍般快速進入體內,在頃刻間擊退強敵。在藥物中使用霸氣來取得成功的,就是這一類藥物吧。
或問參附湯之治陰寒直中,又救一時之垂絕者,何以又不用生附子耶?夫熟附子之治直中陰寒也,欲救其回陽也。陰寒入於至陰之腎中,祛命門之火出外,而不敢歸宮,真火越出,而陰寒乘勢祛逐,元陽幾無可藏之地,此時而不大用人參,則元陽飛出於軀殼之外矣。
白話文:
有人問,參附湯專治陰寒直中,且能救一時的危急,怎麼不使用生附子呢?
因為熟附子治療直中陰寒,目的是讓陽氣迴轉,陰寒侵入至陰的腎臟,將命門之火逼出體外,不敢歸位。真火越出,陰寒乘機擴散,元氣幾乎無處藏身。此時若不使用大量人參,元氣就會飛出體外。
然而徒用人參,不佐之以附子,則陰寒大盛,人參何能直入於腹中,以生元陽於無何有之鄉?既用附子,而不制其猛悍之氣,則過逐陰寒,一往不顧,未必乘勝長驅,隨陰寒而盡散熱,必元陽無可歸,而氣又遽亡。故必須用熟者,同入於人參之中。既能逐陰寒之外出,又且引元陽之內歸,得附子之益,去附子之損,所謂大勇而成其大仁也。
白話文:
然而只用人參,不配上附子,那麼陰寒就會大盛,人參怎麼能夠直接進入腹中,在沒有的地方滋生元氣呢?既然用了附子,卻不控制它的猛烈之氣,那麼就會過度驅逐陰寒,一往無前,未必能乘勝追擊,隨著陰寒而把陽氣全部散盡,一定會導致元氣無處歸依,氣血又會突然喪失。因此必須用經過炮製的附子,與人參一起服用。既能夠驅逐陰寒向外排出,又能夠引導元氣向內歸攏,得到附子的好處,去除附子的缺點,這就叫做大膽卻又有仁心。
或問附子陽藥,宜隨陽藥以祛除,何以偏用之陰藥以滋補乎?蓋附子大熱之品也,入於陽藥之中者,所以救一時之急;入於陰藥之中者,所以治久滯之疴。凡陽虛之症,宜用陽藥救之,故附子可多用以出奇;陰虛之病,宜用陽藥養之,故附子可少用以濟勝。陽得陰而功速,陰得陽而功遲,各有妙用也。
白話文:
有人質疑附子是陽性藥物,應該用在陽性藥方中祛除病邪,為什麼卻偏要用在陰性藥方中滋補呢?
其實,附子雖然是大熱性藥物,在陽性藥方中使用時,可以快速應對緊急情況;在陰性藥方中使用時,則可以治療長久停滯的疾病。
對於陽虛的症狀,應使用陽性藥物來治療,因此可以大量使用附子來取得奇效;對於陰虛的疾病,應使用陽性藥物來滋養,因此可以少量使用附子來助長效用。陽性藥物結合陰性藥物可以快速發揮作用,陰性藥物結合陽性藥物則會比較慢,各有其妙用。
或疑附子之功,有以少而成功者,又是何故?夫急症宜多,而緩症宜少,此用附子之法也。但古人有用附子只一片而成功,非藉其斬關奪門之神也。蓋附子無經不達,得其氣而不必得其味,入於經而不必留於臟,轉能補氣以生氣,助補血而生血,而不至有增火增熱之虞,反成其健土關胃之效也。
白話文:
有些人會質疑「附子」的效用,認為用量這麼少怎麼會有效?原因如下:
急性病症適合用量較多,慢性病症適合用量較少,這是使用附子的原則。但是古人有隻用一片附子就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這可不是因為附子具有斬關奪門的功效。
附子的藥性可以遍佈全身,只要獲得它的藥氣,不一定需要嚐到它的味道;進入經絡也不一定會滯留在臟腑中。它能補氣生氣,助血生血,不會產生助長火熱的副作用,反而能達到健脾胃的功效。
或問附子何以必得人參以成功,豈他藥獨不可制之乎?夫人參得附子則直前,無堅不破;附子得人參則功成,血脈不傷。至於他藥,未嘗不可兼投。然終不知人參與附子,實有水乳之合也。
白話文:
有人問:為什麼使用附子一定要搭配人參才能發揮功效,難道其他藥物不能單獨抑制附子嗎?
其實,人參配合附子,附子會勇往直前,沒有堅固的地方不能攻破;附子配合人參,療效就能充分發揮,不會損傷血脈。至於其他藥物,雖然也可以同時用,但始終都不如人參和附子的結合契合,就好像水和乳一樣密不可分。
或問繆仲醇論附子之害,其言又可採否?噫。仲醇之心則仁矣,而論證尚未盡善也。如言外寒,脾陰不足,以致飲食無味,喜飲冷漿及鮮果,血虛腹痛,按之即止,火炎欲嘔,或乾霍亂,或大瘧寒熱並盛,老人精絕,陽痿,少年縱欲傷精,陰精不守,精滑,腦漏,婦人血枯無子,血枯經閉,腎虛小便餘瀝,夢寐紛紜,行履重滯,痹症,中風僵仆不語,中風口眼歪斜,中風言語蹇澀,中風半身不遂,中風痰多神昏,陰症癰疽未潰,其三十一症,皆必須附子,十補陰,三補陽,始能奪命奏功。
白話文:
有人問我關於繆仲醇提出附子危害的看法,他的說法是否可採納?唉!仲醇心懷仁慈,但他的論證還不夠完善。
他說,如果身體感受寒邪,脾陰不足,會導致飲食沒有味道,喜歡喝冷水和吃新鮮水果。此外,氣血虛弱會引發腹痛,按壓後會止痛。如果體內火熱上炎,會出現嘔吐、乾嘔或乾霍亂。大瘧疾時,寒熱會同時發作。老年人精液枯竭,陽痿。年輕人縱慾傷精,陰精不足,導致精液外溢、遺精。婦女血虛無子息,月經閉止。腎虛小便時滴瀝不盡,夢多雜亂。行走沉重、行動不便,患有痺症、中風,導致僵仆不能言語。中風後,口眼歪斜、言語蹇澀、半身不遂。中風後,痰多神昏。陰證癰疽未破潰。這三十一種病症,都需要用附子治療。十種方子補陰,三種方子補陽,才能救人於危難之中。
仲醇一概戒人勿用,庸醫執滯不通,堅信不用附子以回陽,又何以生陰以續命乎?雖仲醇過於謹慎,與其亂用殺人於頃刻,不若煩用以聽其自生。然病實可生,任其悠忽,因循失救,而奄奄坐已,又行醫之過也。鐸所以將仲醇所忌七十二症之中,摘其宜用附子者,表而出之,以亦其救病之延生,勿坐視聽死也。
白話文:
仲醇完全禁止人們使用附子,那些庸醫們固執不通,堅信不使用附子來回陽,那麼又如何產生陰氣來延續生命呢?雖然仲醇過於謹慎小心,但比起濫用附子瞬間導致病人死亡,不如多用一點,讓病人自己康復。然而,疾病確實可能惡化,如果任其發展,不適當處理而延誤救治,導致病人奄奄一息而死,也是醫生的過錯。因此,鐸從仲醇所忌諱的七十二種病症中,摘錄出適合使用附子的,表列出來,用於救治病人、延長生命,避免見到病人死亡而不作為。
或問繆仲醇之過慎,未必非全生之道,吾子以其所忌者,摘出以交之,必自萬一殺人,過不在子乎?嗟乎!仲醇之所慎者,正病所不必慎者也。豈獨不必慎,實症之不可慎者也。宜慎而不慎,與不可慎而又慎者,非至中之道也。
白話文:
有人質疑繆仲醇過於謹慎,認為這未必是養生的正道。你只挑出他避忌的部分,如果因此有人不幸死亡,責任豈不在你?唉!仲醇所謹慎的,正是病情不必謹慎的地方。這不僅是無需謹慎,甚至於病情不允許謹慎的事情。該謹慎時不謹慎,或不該謹慎時卻過度謹慎,都不是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