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9)

1. 沙參

沙參,味苦而甘,氣微寒。無毒。入肺、肝二經。治諸毒,排膿消硬,寧五臟,益肺補肝,止疝氣絞疼實神,散淫風瘙癢,除邪熱,去驚煩。可為君藥,但其功甚緩,必須多用分量為得。易老用代人參,乃過矣。說者論其能安五臟,與人參同功,又云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皆不知沙參之功用而私臆之也。夫沙參止入肺、肝二經,諸經不能俱入也。

白話文:

沙參,味道苦中帶甘,性微寒,無毒。歸入肺經和肝經。可以治療各種中毒,排出膿液、消散腫硬,安穩五臟,滋補肺肝,止疝氣和絞痛,固攝虛神,祛除皮膚瘙癢,消散熱邪,去除驚恐煩躁。可以作為君藥使用,但其功效緩慢,必須加大用量纔有效。有人年老後用沙參代替人蔘,這是錯誤的。有人說沙參可以安穩五臟,與人蔘功效相同;又有人說人蔘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這些說法都是不瞭解沙參功效而妄自臆測的。沙參只歸入肺經和肝經,不能同時歸入所有經絡。

既不能俱入,何以《本草》言其能安五臟。不知人身肺、肝病,乃五臟不安矣。沙參能滋肺氣,乃上焦寧謐,而中、下二焦安有亂動之理。沙參又能通肝氣,肝氣通,乃中、下二焦之氣又通。下氣既通,豈有逆之犯之變哉。此上焦又安其位,無浮動之病也。安五臟之義如此,古今差會其意,謂沙參能安五臟,用之以代人參,誤矣。

白話文:

既然沙參不能同時作用於所有臟腑,為什麼《本草綱目》說它能安撫五臟?不知人的肺和肝生病時,就會影響五臟平和。沙參能滋養肺氣,讓人體上部安定,中、下部怎麼會有作亂的道理。沙參又能疏通肝氣,肝氣通暢,中、下部的氣血也會通暢。下氣既通,哪會有反逆作亂的情況出現。這樣上部也安於本位,不會出現上浮的病症。安撫五臟的意思就是這樣,古今對此理解有誤,認為沙參能安撫五臟,用它代替人參,是錯誤的。

然乃沙參非補陰之物乎?沙參不補陰,何如能入肝、肺之經。沙參益肝、肺二臟之陰,非補心、脾、腎三臟之陰也,且陰陽之功用不同,人參補陽,能回陽於頃刻。沙參補陰,乃不能回陽於須臾。故人參少用,可以成功;而沙參非多用,必難取效。是沙參不可以代人參,又明矣。

白話文:

沙參難道不是滋補陰液的藥物嗎?沙參不滋補陰液,為何能進入肝經和肺經?沙參滋養肝臟和肺臟的陰液,而不是滋補心臟、脾臟和腎臟的陰液。況且,陰陽的功用不同。人參滋補陽氣,可以在瞬間提升陽氣。沙參滋補陰液,卻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陽氣。因此,少量服用人參即可見效;而沙參即使大量服用,也很難收到效果。由此可見,沙參不能代替人參,這是非常清楚的。

或問沙參益陰,何以能治疝氣?前人但言其功,未彰其義也。夫沙參治疝,此繆仲醇之言也。其所以能治之故,仲醇又未明言,余當暢其故。凡疝病,成於濕者居其六,成於房勞而得風者居其三,成於胎氣者居其一,然皆陰虛邪中之也。沙參補陰,陰足,邪自難留。況沙參又善消諸硬,疝症之不能久愈者,正以腹中有硬也。

白話文:

有人問沙參可以滋陰,為什麼能治療疝氣?前人只說它的功效,卻沒有說它的原理。沙參治療疝氣,這是繆仲醇提出來的。他為什麼能治療疝氣,仲醇並沒有說明白,我來闡述一下原因。所有疝氣,60%是由於濕氣造成的,30%是由於房事過度而受風寒所致,10%是由於胎氣產生的。但它們都是因為陰虛導致邪氣侵入所致。沙參可以補陰,陰氣充足了,邪氣就不容易滯留了。況且沙參還有消散硬塊的作用,疝氣久治不愈,正是因為腹中有硬塊。

沙參消硬,而疝無巢穴,不攻自散矣。沙參治疝之義如此,而余更有說焉。沙參治疝,必須多用以益陰,少加野杜若根佐之,乃奏功更神。有沙參補陰為君,又得杜若根攻邪為佐,乃攻補並用,又何各疝病之不盡拔其根株哉。

白話文:

沙參具有消散腫塊的效果,對於疝氣患者來說,它能讓疝氣失去藏身之所,不需要用藥物治療就能自行散去。這便是沙參治療疝氣的作用機制。

不過,我還有一些額外的見解。沙參治療疝氣時,必須大量使用以補充虛損的陰氣,並少量添加野杜若根來輔助治療,這樣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沙參補陰為君藥,野杜若根攻邪為佐藥,二者相輔相成,攻補兼施,哪種疝氣疾病拔不掉它的根源呢?

或疑沙參益陰,為補陰聖藥,何以仲景張公不入之於地黃丸中?夫地黃丸中之若干藥,皆併入陰之中,沙參止補肝、肺之陰,所以仲景夫子不取也。雖肺為腎之母,肝為腎之子,子母可以同治。然而既欲獨補腎,又顧母補肺,又顧子而補肝、膽,肹於子母之間,補腎功力反分紛而不全,故棄不用也。

白話文:

有人懷疑沙參能滋陰,是補陰的聖藥,為什麼仲景和張仲景不把它加入地黃丸中?地黃丸中的幾種藥物,都歸入陰類,沙參只補充肝、肺的陰,所以仲景先生不採用。雖然肺是腎的母親,肝是腎的兒子,母子可以一起調治。然而,既想單獨補腎,又考慮母親而補肺,又考慮兒子而補肝、膽,在母子之間猶豫不定,補腎的功效反而分散而不全面,所以被捨棄不用。

倘或肺氣大虛,不妨加沙參,同麥冬、五味,入之丸中,為肺腎之兩治;倘或肝氣大傷,不妨加沙參,同芍藥、當歸,入之丸中,為肝腎之雙療也。

白話文:

如果肺氣虛弱,可以加入沙參、麥冬、五味子,製成丸藥,既能治療肺部,也能治療腎臟。如果肝氣受損嚴重,可以加入沙參、芍藥、當歸,製成丸藥,既能治療肝部,也能治療腎臟。

或問沙參補五臟之陰,先生謂只補肺、肝之二臟,與前人之論大殊,何也?曰:沙參固能補五臟之陰,何以治肺、肝乃效,而治心、脾、腎則不效。安與補,各有義也。安者,寧靜之辭;補者,滋潤之謂。用沙參五臟寧靜者,連心、脾、腎言。用沙參而滋潤者,主肺、肝而言之也。用藥先不知五臟之所益,何以治病哉。

白話文:

有人問:「沙參可以滋補五臟陰氣,但先生卻說沙參只能補肺和肝,與前人的說法大相逕庭,這是為什麼呢?」

先生回答道:「沙參確實可以滋補五臟陰氣,但為什麼只對肺和肝有效,而對心、脾、腎卻不起作用?這是因為不同的臟器需要不同的滋補方式。

'安'指的是讓臟器安定的意思,'補'指的是滋潤的意思。沙參用於讓五臟安定,包括心、脾、腎。而沙參用於滋潤,則主要針對肺和肝。

如果用藥之前不知道不同臟器需要不同的滋補方式,那麼如何能治療疾病呢?」

或疑沙參補陰,不必論其補臟也。嗟乎。用藥不知臟腑,又何以用藥乎。知臟腑而用藥,尚有不能取勝之時,況不知是補何臟之藥,而昧昧從事,毋怪其用藥之無功也。

白話文:

有人懷疑沙參是否能滋補陰液,而不考慮它是否能補益五臟。唉!如果用藥時不知道要補益哪些臟腑,那麼又怎麼能用對藥呢?即使知道要補哪個臟腑而用藥,有時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更何況不知道是用來補哪個臟腑的藥,而糊裡糊塗地用呢?這樣沒有成效也不足為奇了。

2. 地慄粉

地慄粉,即荸薺,又名烏芋。切片,曬乾入藥。最消痞積,與鱉甲同用最佳,又不耗人真氣。近人未知之,余故時表出之。地慄有家種、野產之分,用藥宜野產為佳。然無野產,即揀家種之佳者,切片,連皮曬乾用之,不特消痞積,更能闢瘴氣也。

白話文:

地慄粉,就是荸薺,又叫烏芋。將荸薺切成薄片,曬乾後作為藥材。它最能消解痞氣和積食,與鱉甲一起使用效果最佳,而且不會耗損人的元氣。現在的人不瞭解它的用處,所以我經常把它推薦出來。地慄分為家種和野生的,用作藥材時,野生的效果更好。但如果沒有野生的,也可以選擇家種中品質較好的,切成薄片,連皮一起曬乾後使用,不僅可以消解痞氣和積食,還能驅除瘴氣。

或問荸薺,吳越人喜啖,而吳越人最多痞積,似乎荸薺非攻消之品也,且其味甘甜,宜帶補性。不知荸薺獨用,乃消腎氣者,瀉無補。與鱉甲、神麯、白朮茯苓枳殼之類並投,乃能健脾去積,有補兼攻。所以單食乃無功,而同用乃有益也。

白話文:

有人問到荸薺,吳越人喜歡吃,但吳越人大多有痞積(胸悶腹脹),好像荸薺不是消積的食品,而且它味道甘甜,應該有補益作用。

不知道的是,荸薺單獨食用,反而會瀉腎氣,瀉而無補。如果與鱉甲、神麯、白朮、茯苓、枳殼等藥物一起服用,才能健脾去積,既有補益又能消積。所以單獨吃荸薺沒有效果,而與其他藥物一起用纔有益處。

3. 丹參

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專調經脈,理骨筋痠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症堅,止血崩帶下。腳痹軟能健,眼赤腫可消。闢精魅鬼祟,養正祛邪,治腸鳴亦效。僅可佐使,非君臣之藥,用之補則補、用之攻乃攻,藥籠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產之前後,大約產前可多加,產後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敗少也。

白話文:

丹參,味道苦,性微寒,無毒。歸入心經和脾經。專門調理經脈,治療骨筋痠痛,生出新血,清除惡血,打下死胎,保住活胎,化解積聚的症狀,止血崩或帶下。能強健腳氣虛軟,消散眼睛紅腫。避開精魅鬼祟,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治療腸鳴也有效果。它只能擔任佐使的角色,不是君臣藥。用來補就能補,用來攻就能攻。藥籠中必備。它的功效主要集中在懷孕前後。大致來說,懷孕前可以多用,懷孕後宜少用。這樣自然就能多成功,少失敗。

或問丹參世所共用,吾子又亟稱之,吾恐損胃傷脾不少也。是言何變余之深也。雖然余譽丹參,一乃曰僅可佐使,再乃曰產後多用取敗,非戒之辭乎。可用而用,非教人不可用而又用也。

白話文:

有人問:「丹參是大家常用的藥物,你卻強力推薦,我擔心它會損傷胃和脾臟,怎麼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呢?」

我承認我讚譽丹參,但一是說它只能作為輔助藥物,二是說產後使用它大多會失敗。這難道不是告誡嗎?可以用的時候用,並不是教人不能用的時候還用。

4. 白薇

白薇,味苦、咸,氣平、大寒,無毒。入心、脾二經。主中風身熱腹滿,忽忽不知人事。療溫瘧,寒熱痠疼洒洒,發作有時。狂惑鬼邪堪卻,傷中淋露可除。利氣益精,下水滲濕。此佐使要藥,非君臣主藥也。用之必須用參、苓、柴、術,始可奏功。然又不可出二錢之外,以其大寒損胃也。

白話文:

白薇,味道苦、鹹,性質偏寒,性情平和,無毒。歸屬於心經和脾經。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中風引起的身熱腹脹,神智不清。還能治療寒熱交錯發作的瘧疾,以及忽冷忽熱、痠痛、發作時間規律的症狀。

白薇還能驅除狂躁、癲癇、鬼邪,緩解瘀血阻塞和淋漓出汗。

它還有利氣益精,利尿祛濕的作用。白薇是輔助用藥,不是君臣主藥。

使用時必須搭配黨參、茯苓、柴胡、白術,才能發揮好的療效。但每次用量應控制在二錢以內,因為白薇性寒,用量過大會損傷脾胃。

或問白薇卻邪定神,是有益於正氣之藥,多用何傷?夫邪病多熱,白薇寒以解熱而卻邪,非補正消邪也。大寒之物,多乃損胃,所以戒之也。

白話文:

有人問白薇能夠退邪定神,是補益正氣的藥物,多吃也不會受傷嗎?

實際上,邪病大多有熱性,白薇性寒,能清熱解毒,驅除邪氣,並不是補益正氣和消除邪氣的藥物。大寒之物,容易損傷胃氣,因此要多加註意。

或問白薇功用止此乎?夫白薇功用不止此,而其尤效者,善能殺蟲。用之於補陰之中,乃能殺勞瘵之蟲也。用之健脾開胃之中,乃能殺寸白蛔蟲也。以火焚之,可以闢蠅斷蝨;以酒敷之,可以愈疥而斂瘡也。

白話文:

有人問白薇的作用只有這些嗎?白薇的作用遠不止這些,它最厲害的作用是能殺蟲。在補陰的藥物中,它能殺勞瘵導致的蟲子。在健脾開胃的藥物中,它能殺寸白蛔蟲。用火燒它,可以驅趕蒼蠅和殺死蝨子;用酒敷在身上,可以治癒疥瘡並收斂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