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7)

1. 龍膽草

龍膽草,味苦澀,氣大寒,陰也,無毒。其功專於利水消濕,除黃疸,其餘治目、止痢、退熱、卻腫,皆推廣之言也。但此種過於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血又去,濕消氣又消。初起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濕黃疸用之,又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濕除痹之靈藥也。

白話文:

龍膽草,味道苦澀,性寒,屬陰,無毒。它的主要功效是利水消濕,治療黃疸,而用於治療眼睛、腹瀉、退燒、消腫的說法都是延伸的。不過,這種藥性太過於利尿,容易耗氣傷血,水分去了,血液也會跟著流失,濕氣消退了,元氣也跟著消退。對於剛發病的水濕型黃疸來說,是不得不速速服用的。對於長期的水濕型黃疸,則不宜服用過急,不能完全依賴它作為利水的靈丹妙藥或消濕除痹的特效藥。

或謂龍膽草治濕熱尤利,癉病正濕熱之病也,然用龍膽草以治黃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黃疸實不止濕熱之一種也,有不熱又成黃病者。龍膽草所能治也,龍膽草瀉濕熱,不能瀉不熱之濕也。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龍膽草對於治療濕熱病症特別有效,而黃疸是一種典型的濕熱病症。但實際上,使用龍膽草來治療黃疸卻常常無效,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黃疸不僅僅是濕熱造成的,還有一種不伴有發熱的黃疸。這種黃疸並非龍膽草所能治療的,因為龍膽草只能清除濕熱,而不能清除不伴有發熱的濕邪。

或疑龍膽草苦寒,雖為利濕熱之要藥,治黃之症,不能捨之他求,然多服損胃,黃疸之病未必全消,元氣已失用矣。曰:治濕熱與治虛火大異。濕熱乃熱結膀胱,虛火乃火炎於腎臟。熱結於膀胱,不用龍膽之苦寒,乃膀胱之熱不能下瀉。濕且流於肢體,火炎於腎臟,一用知、柏之苦寒,乃腎臟之火不能下歸,寒且留於脾胃。

白話文:

有些人質疑龍膽草性寒苦,雖然是治療濕熱的重要藥物,在治療黃疸時不可或缺,但服用過多會損傷脾胃,黃疸之症不一定會完全消除,反而會損害元氣。

對此,有人解釋說:治療濕熱和治療虛火有很大不同。濕熱是因為熱邪困結在膀胱,虛火則是腎臟虛熱。熱邪困結在膀胱,如果不使用龍膽草的苦寒之性,膀胱之熱就無法向下疏散。濕邪會流注到肢體,而虛火則在腎臟發作,如果使用知母、柏子仁等苦寒藥物,會阻礙腎臟之火向下歸位,寒邪還會留滯在脾胃。

予闢用黃柏知母之失,遇大寒之藥,不論其治病之有益無益,盡戒人之不用也,不幾因噎廢食乎。龍膽草治黃疸,余所以教人亟用,而不可緩用也。

白話文:

我認為禁止使用黃柏和知母,是因為遇到了極寒的藥物,不論它們是否有益於治病,都禁止人們使用。這豈不是因噎廢食嗎?龍膽草可以治療黃疸,我之所以教導人們要及時使用它,是因為不能延遲使用。

或問龍膽草治黃疸,何以有效、有不效?先生謂龍膽草,正治濕熱之黃疸,非濕熱者不能治,然實是濕熱,仍不效,余不得其解也?夫濕熱之不同也,久矣。濕熱入肝者,其熱易散;濕熱入於膽者,其濕難祛。蓋濕熱之邪,無不從膀胱瀉出也。膽主滲入,而不主滲出,膀胱只可瀉膽中已出之濕,不能瀉膽中已入之濕熱。故在肝者易見功,在膽者難收效耳。

白話文:

有人詢問龍膽草治療黃疸的原理,為什麼有時有效、有時無效?先生回答說,龍膽草針對的是濕熱引起的黃疸,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就不能治療。但是,即使是濕熱引起的,仍然可能無效。我對此感到不解。

濕熱有不同的類型,久治不癒的濕熱侵入肝臟,其熱邪容易散去;而侵入膽囊的濕熱,其濕邪難以祛除。這是因為濕熱之邪都要通過膀胱排出,而膽囊的功能是吸收水分,而不是排出水分,膀胱只能排出膽囊中已經排出的濕氣,不能排出膽囊中已經吸收的濕熱。因此,龍膽草對肝臟中的濕熱容易發揮作用,而對膽囊中的濕熱難以奏效。

或問龍膽草不能瀉膽中之濕熱,又用何藥以收功。子曰:瀉濕熱不用龍膽草,余未見其可也。然專用龍膽草,又苦不能去病。惟有如柴胡舒其膽中之氣,便濕熱之邪仍從外滲出,庶幾難於收功者,變為易於收功乎,龍膽草正不必多用也。

白話文:

有人問,龍膽草不能清熱利濕,還能用什麼藥治療?

我說:治療濕熱證,怎麼能不用龍膽草?這我從沒見過。不過,單獨使用龍膽草,會因其苦而難以根治疾病。

只要像柴胡一樣疏通膽中之氣,濕熱邪氣就會從體外滲出,這樣難以根治的疾病,也就容易根治了。因此,龍膽草並不需要大量使用。

或疑龍膽草利濕,利熱中之濕也,不識又能利寒中之濕乎?曰:今人利濕,不問寒熱,一見水症,盡用龍膽草以利濕。不知龍膽能瀉濕熱,又能瀉濕寒,但消濕熱其功速,消濕寒其功緩。速則去濕而元氣不傷,緩乃未免有傷元氣矣,蓋速乃龍膽草不必多用,而緩乃龍膽草勢不得不久用矣。故利濕熱宜用龍膽草,濕寒不宜用龍膽草。

白話文:

有人懷疑龍膽草只利於熱性的水濕,不知道它是否也能利於寒性的水濕?

現在的人利濕,不分寒熱,只要一見到水腫的症狀,就全部使用龍膽草利濕。不知道龍膽草既可以瀉除濕熱,也可以瀉除濕寒,只是消去濕熱比較快速,消去濕寒比較慢。

快速消去濕熱不會傷及元氣,慢則難免會損傷元氣,因為快速消去濕熱不需要大量使用龍膽草,而慢則龍膽草勢必要用得較久。

所以利濕熱適合使用龍膽草,濕寒不適合使用龍膽草。

2. 澤瀉

澤瀉,味甘、酸、微咸,氣寒,沉而降,陰中微陽,無毒。入太陽、少陽足經,能入腎。長於利水,去陰汗,利小便如神,除濕去渴之仙丹也。

白話文:

澤瀉:

  • 味道:甘、酸、微鹹
  • 性質:寒性,沉降
  • 藥性:陰中帶陽
  • 無毒

歸經:足太陽經、足少陽經,也能入腎

功效:

  • 利尿消腫
  • 止陰汗
  • 利小便(效果顯著)
  • 除濕解渴,堪稱仙丹

或問澤瀉,既是利水消濕之物,宜乎水去濕干,津液自少,胡為反能止渴?豈知澤瀉不獨利水消濕,原善滋陰。如腎中有水濕之氣,乃所食水穀不化精而化火,此火非命門之真火,乃濕熱之邪火。邪火不去,則真火不生,真火不生,乃真水不生也。澤瀉善瀉腎中邪火,瀉邪火,即所以補真水也。

白話文:

有人問:澤瀉是利水消濕的藥物,它應該會讓水份排出,身體乾燥,體液減少,為什麼反而能止渴?

這是因為澤瀉不僅能利水消濕,還具有滋陰的功效。比如腎臟中有水濕之氣,這是因為飲食中的水穀沒有轉化為精華,反而化為火,這種火並非命門的真火,而是濕熱的邪火。邪火不去,真火不能生,真火不生,真水也不能生。澤瀉能很好的瀉去腎臟中的邪火,瀉去邪火,也就補益了真水。

苟非補腎火,六味丸中,仲景夫子何以用澤瀉耶?夫腎有補無瀉,澤瀉補腎,非瀉腎,斷斷無差。不然,何以瀉水而口不渴,非瀉邪水耶?所以生真水之明驗乎。所以五苓散利膀胱,而津液自潤也。

白話文:

如果不補腎陽,《六味丸》中為什麼張仲景先生要使用澤瀉呢?腎臟有補養沒有瀉掉的道理,澤瀉補腎,而不是瀉腎,如果瀉掉腎氣,肯定治不好病。不然,為什麼瀉掉水液後,嘴裡不感到口渴,如果不是瀉掉了水邪呢?這是生長真水的明顯驗證。所以《五苓散》可以利尿通膀胱,而津液就會自然滋潤。

或曰澤瀉瀉中有補,敬聞命矣,然所瀉者水而非火,吾子之謂是瀉火,不亦異乎?蓋瀉火而不瀉水,是有說焉。膀胱者,太陽之腑也,原屬火,不屬水。膀胱之水不能下通,本於寒者少,由於熱者多。蓋膀胱無火乃水閉,有火又水閉也。澤瀉用之於五苓散中,雖瀉水,實瀉火也,因其為瀉火之味,所以用之出奇。

白話文:

有人說澤瀉瀉中有補,我明白了您的意思。但是,澤瀉瀉掉的是水而不是火,您說是瀉火,不覺得奇怪嗎?

其實,只瀉火而不瀉水是有道理的。膀胱是太陽經的腑,本來屬火,不屬水。膀胱的水不能往下流,大多數是因為熱,而不是因為寒。因為膀胱沒有火,所以水閉;有火,也水閉。

澤瀉用在五苓散中,雖然瀉水,實際上是瀉火,因為它的味道是瀉火的,所以用起來效果顯著。

不然,二苓、白朮瀉水有餘,又何必借重澤瀉乎。此瀉火之確有至理,人未之思耳。

白話文:

否則,即使使用二苓、白朮也能清除過多的水分,又何必依賴澤瀉呢?這種清熱的方法確有其道理,只是人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或問澤瀉利多補少,而子必曰補,想因仲景張公用之於六味丸中,故曰澤瀉利中有補。不獨六味丸中為然,即五苓散中用之,何獨不然,凡小便不利之人,未有口不渴者,一利小便而口渴解。五苓散,利小便也。利小便口渴解者,口中生津液也。五苓利小便之水,去則無水以潤口,宜其渴矣,乃不渴,而反生津液,非利中有補之明驗乎?且小便之所以不利者,以膀胱之有邪火。膀胱有火,乃熱干津液而口渴。

白話文:

有人問澤瀉是利水多還是補益少,你卻肯定地說它補益。我猜你可能是因為仲景和張仲景在六味丸中使用澤瀉,所以說澤瀉利水中有補益。不僅是六味丸,五苓散中也用到了澤瀉,為什麼同樣不例外呢?所有小便不利的人,沒有不口渴的。只要利尿,口渴就能解除。五苓散能利尿。利尿後口渴解除,是因為口中生津液。五苓散利尿的水分,排出後就沒有水分滋潤口腔,所以應該感到口渴,但卻不渴,反而生津液,這難道不是利水中有補益的明證嗎?而且小便不利的根本原因是膀胱中有邪火。膀胱有火,就會熱燥津液導致口渴。

澤瀉在五苓散中,逐邪火而存真水,火去乃水自升,水升乃津液自潤,津液潤,而灌注於腎宮。誰謂澤瀉有瀉而無補乎。

白話文:

澤瀉在五苓散中,能驅逐邪熱保全真陰,邪熱消除水分自然上升,水分上升津液自然滋潤。津液滋潤,就會灌溉腎臟。誰說澤瀉只有瀉的功效,沒有滋補的作用呢?

或問澤瀉用於六味丸中,乃瀉中有補,不識用於八味丸中何意?曰:有深意也。夫腎中無火,故用八味地黃丸,於水中補火也。然而火性炎上,不用藥以引其下行,乃龍雷之火未必不隨火而沸騰。而用下行之藥,但有瀉無補,又恐補火,而火仍隨水而下泄,又復徒然。使下行,但有補無瀉,又恐補火,而火不隨水而下泄,乃補火大旺,必有強陽不倒之虞。

白話文:

有人問:澤瀉在六味丸中使用,有瀉火之效,但同時又有滋補之功。那在八味丸中使用,又是什麼用意呢?

答:其中有深意。腎中陽氣不足,所以使用八味地黃丸,在滋補腎陰的同時,也溫補腎陽。但是,腎陽屬火,火性向上,如果不使用藥物將它引導向下運行,就像龍雷之火一樣,恐怕會隨著腎陰而上沖。如果只使用瀉火之藥,沒有滋補之功,恐怕會導致補火無力,腎陽仍然隨腎陰而下泄,白白流失。而如果只使用滋補之藥,沒有瀉火之效,恐怕會導致腎陽過旺,出現強陽不倒的情況。

妙在澤瀉性既利水,而瀉中又復有補,引火下行,瀉火之有餘,而不損火之不足,輔桂、附以成其既濟之功,誰謂仲景公用澤瀉於八味丸中,竟漫無妙義哉。

白話文:

澤瀉的妙處在於既能利水,又能滋補瀉火,引火下行,去除多餘的虛火,而不損傷正常的火氣。配上桂枝和附子,就能達到滋補和瀉火的最佳效果。誰說仲景在八味丸中使用澤瀉沒有精妙的道理呢?

或問澤瀉舉世皆以為瀉,先生獨言瀉中有補,且各盡宣其異義,不識八味、六味、五苓之外,更有何說以廣鄙見乎?夫澤瀉之義,於三方可悟其微,三方最未盡其妙。澤瀉不特瀉火之有餘,而且瀉水之有餘;不特不損火之不足,而且不損水之不足。此瀉中有補,前文盡宣。然而,功不止此。

白話文:

有人問澤瀉,大家都認為它能利尿通便,但您說它有瀉中有補的作用。請仔細說明這個觀點的不同之處。除了「八味丸」、「六味丸」、「五苓散」等方劑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用澤瀉的說法,可以擴展我的見識嗎?

澤瀉的功效,可以在「三方」這三個經典方劑中體會到它的奧妙,但「三方」並未完全闡述其精髓。澤瀉不僅能瀉火去濕,還能利尿通便;不僅不會損傷腎陽,還能滋補腎陰。這便是瀉中有補的道理,前面已經詳細說明瞭。然而,澤瀉的功效不止這些。

澤瀉更能入於水之中,以補火之不足;入於火之中,以瀉水之有餘。虛寒之人,夜多遺溺,此火之不足也,勢必用益智仁山茱萸五味子之類,補以收澀其遺矣。然徒用酸收之味,不加鹹甘之品於其中,乃愈澀而愈遺,澤瀉正鹹甘之味也。入於益智、山茱萸、五味子之內,遺溺頓痊。

白話文:

澤瀉既能進入水裡,補充不足的火氣,也能進入火裡,清除過多的水份。體質虛寒的人,常常半夜會遺尿,這是因為火氣不足造成的。所以一定要用益智仁、山茱萸、五味子等補虛藥物,來補充並收斂遺尿。然而,如果只用酸性收斂的藥物,不加入鹹味和甘味的藥物,就會越收斂越遺尿,而澤瀉正好是鹹甘味的。將澤瀉加入益智仁、山茱萸、五味子這些藥物中,就能立刻治好遺尿。

若非利中補火,不更助其遺乎?虛熱之人,口必大渴,此水之不足也,勢必用元參、生地黃沙參地骨皮甘菊之類瀉火,滋潤其渴矣。然徒用苦寒之味,不加甘鹹之品於其中,乃愈止而愈渴。澤瀉正甘鹹之味也,入之於元參、生地、沙參、地骨皮、菊花之內,口渴自愈。

白話文:

如果不使用甘潤滋養的藥物來補強虛火,豈不是更會加重遺精的症狀嗎?有虛熱症狀的人,一定會口渴異常,這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所致。因此,必須使用元參、生地黃、沙參、地骨皮、甘菊之類的瀉火藥物,滋潤補水以緩解口渴。然而,如果只使用苦寒的藥物,而不加入甘鹹的藥物,就會越服越止渴,口渴的症狀反而會加重。澤瀉具有甘鹹的特性,可以加入元參、生地、沙參、地骨皮、菊花等藥物中一起服用,就能治癒口渴。

若非利中補水,不益增其渴乎?此澤瀉之微義又如此矣。

或疑澤瀉有功有過,但言其功,而不言其過,恐非持論之平。不知澤瀉利水,單用乃有功有過,共用乃少過多功。蓋單用可以瀉水盛之人,不可以瀉水虛之子,瀉水盛乃有功,瀉水虛乃有過也。共用宜於補劑,不宜於攻劑,補虛乃多功,攻實乃少過也。有過有功,是人之不善用也,與澤瀉何過哉。

白話文:

有人認為澤瀉既有益處也有弊端,但只說它的益處而不說它的弊端,恐怕不符合公平的論述。不知道澤瀉利水,單獨使用確實有益處也有弊端,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就會減少弊端而增加益處。因為單獨使用可以治療水腫的人,不能治療水虛的人,治療水腫就有益處,治療水虛就有弊端。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應該搭配補益的藥物,不適合搭配攻實的藥物,補虛就有益處,攻實就弊端較少。有益處也有弊端,是人不會使用的原因,與澤瀉本身無關。

或問扁鵲公云多服澤瀉,病人服是澤瀉,過於利水,非補陰之藥矣?此非扁鵲公之言,乃後人記而傳之者也。澤瀉用之六味、八味諸腎藥中,但補而無瀉,多服、久服,正得大益,又安能損目哉。惟腎氣乏絕,陽衰流精,腎氣不固,精滑目痛,不可單服澤瀉,以虛其虛,若入於群補腎藥中,又正無害也。

白話文:

有人問扁鵲,說經常服用澤瀉,病人服用了澤瀉後,利尿過多,這不是補陰的藥啊?這並不是扁鵲的話,是後人記錄傳下來的。澤瀉用在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補腎藥中,只起到補腎的作用而不會利尿,多吃、久吃,反而大有益處,怎麼可能會損害眼睛呢?只有腎氣衰竭、陽氣虛弱、腎氣不固、精液滑脫、眼睛疼痛時,纔不能單獨服用澤瀉,以免加重虛症。如果把它加入到補腎藥中,那就沒有害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