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一(宮集)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宮集) (16)

1. 熟地

或問熟地補腎中之水,何必又用山藥、山萸以相佐。蓋腎水非得酸不能生,山茱萸味酸而性又溫,佐熟地實有水乳之合。然而山茱萸味過於酸,非得熟地之甘溫,山茱萸亦不能獨生腎水也。配合相宜,如夫婦之好合,以成既濟之功也。

或問熟地入於八味地黃丸中,何獨為君?蓋八味丸補腎中之火也。然火不可以獨補,必須於水中補之。補火既須補水,則補水之藥必宜為君矣。方中諸藥,惟熟地乃補水之聖藥,故以之為君。有君則有臣,而山藥、山茱佐之。有臣則有佐使,而丹皮、澤瀉、茯苓從之。至於桂、附,反似賓客之象。

蓋桂附欲補火而無能自主,不得不推讓熟地為君,補水以補火也。或問熟地可獨用以治病乎?熟地亦可以獨用者也。凡遇心腎不交之病,只消熟地二兩,煎湯飢服,而心腎交於眉睫。人以為熟地乃腎經之藥,誰知其能上通於心乎。夫心腎不交之病,多是心火太過而腎水大虧也。

用熟地以滋其腎中之枯乾,腎得水之滋,而腎之津即上濟於心,心得腎之濟,而心之氣即下交於腎,又何黃連、肉桂之多事哉。

或問熟地既可單用以成功,凡遇心腎不交之病,竟用熟地一味為丸,朝夕吞服之得乎?此則又不宜也。熟地單用,只可偶爾出奇,要必須輔之以茯神、山藥,佐之以山茱、棗仁,始可久用以成功耳。

或問熟地宜多用以奏功,抑宜少用以取效乎?熟地宜多不宜少也。然而用之得宜,雖重用數兩不見多;用之失宜,雖止用數錢未見少。用之於腎水大虧之日,多用猶覺少;用之於脾土大崩之時,少用亦覺多;用之於腎火沸騰之病,用多而殊欠其多;用之於胃土喘脹之症,用少而殊憎其少。全在用之得宜,而多與不多,不必計也。

或疑熟地膩滯,補陰過多,終有相礙,未可單用一味以取勝,然前人亦有用一味以成功者何也?愚謂熟地單用以出奇,實偶然權宜之法,不若佐之他味,使兩味以建功之更勝。如治心腎之虧也,加入龍眼肉;如肝腎之虧也,加入白芍;如治肺腎之虧也,加入麥冬。如治脾腎之虧也,加入人參,或加白芍。

既無膩膈,更多捷效,是在人之權變耳。([批]又開無數法門。)

或疑腎虛者,宜用熟地,以陰補陰也,何以補胃者亦用之,補膽者亦用之耶?此固古人權宜之法,然亦至當之法也。夫胃為腎之關門,腎虛則胃亦虛,補腎正所以補胃也。膽雖附於肝,而膽之汁必得腎之液滲入,始無枯涸之憂。腎虛則膽亦虛,補腎正所以補膽也。倘見胃之虛而徒用補胃之藥,則香燥之品,愈爍其腎水之干;見膽之虛而只用補膽之味,則酸澀之劑,愈耗其腎水之竭。腎水既虛,而胃膽愈弱矣。

惟用熟地以補腎,而胃與膽取給於腎而有餘,自然燥者不燥,而枯者不枯,誰謂陽症不宜補陰哉。或疑熟地至陰之藥,多用之以滋腎宜也。然何以至陽之病,古人亦用以奏效,豈熟地亦陽分藥乎?熟地非陽分藥也。非陽分之藥而偏用之以治陽病者,陽得陰而平也。陽非陰不伏,用熟地以攝至陽之氣,則水升火降,陰陽有既濟之美矣。

白話文:

熟地

有人問,熟地補腎水,為什麼還要加山藥、山茱萸輔佐?因為腎水必須依靠酸味才能滋生,山茱萸味酸性溫,與熟地配合得恰到好處。但山茱萸味太酸,若沒有熟地甘溫的特性,山茱萸也無法單獨滋生腎水。它們互相配合,就像夫妻般和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有人問,熟地在八味地黃丸中為什麼是君藥?因為八味丸主要補腎中之火,但火不能單獨補,必須在水中補。補火需要補水,所以補水的藥就必須是君藥。方中諸藥,只有熟地是補水的聖藥,所以它是君藥。有君藥就有臣藥,山藥、山茱萸輔佐;有臣藥就有佐使藥,丹皮、澤瀉、茯苓配合;桂枝、附子則像賓客一樣。

桂枝、附子想補火卻力不從心,不得不讓熟地為君,透過補水來補火。有人問,熟地可以單獨使用治療疾病嗎?熟地確實可以單獨使用。凡是遇到心腎不交的病症,只要用熟地二兩煎湯空腹服用,就能很快使心腎相通。人們以為熟地只是腎經的藥物,卻不知道它能上達於心。心腎不交的病症,大多是心火過盛,腎水虧損所致。

用熟地滋養腎臟的虧虛,腎臟得到水的滋潤,腎液就會上達於心,心臟得到腎液的滋養,心氣就會下降到腎臟,又何必用黃連、肉桂這些藥物呢?

有人問,熟地單獨使用就能成功治療心腎不交,那用熟地一味做成丸藥,早晚服用可以嗎?這就不適宜了。熟地單獨使用,只能偶爾應急,必須輔以茯神、山藥,佐以山茱萸、棗仁,才能長期服用並取得療效。

有人問,熟地應該多用還是少用才能見效?熟地宜多不宜少。但是用得恰當,即使大量使用也不會太多;用得不當,即使少量使用也會顯得多。在腎水嚴重虧損時,多用都覺得少;在脾土嚴重受損時,少用都覺得多;在腎火旺盛時,多用反而顯得不夠;在胃土氣虛喘脹時,少用反而顯得太多。關鍵在於用藥得當,用得多與不多,不必計較。

有人懷疑熟地黏膩滯澀,過度補陰會有妨礙,不能單獨使用一味藥就能奏效,但古人也有單獨使用一味藥而成功的例子,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熟地單獨使用只是權宜之計,偶然為之,不如配合其他藥物,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例如治療心腎虧虛,可以加入龍眼肉;治療肝腎虧虛,可以加入白芍;治療肺腎虧虛,可以加入麥冬;治療脾腎虧虛,可以加入人參或白芍。

這樣既不會感到膩滯,療效也更快,關鍵在於臨機應變。

有人懷疑腎虛的人應該用熟地,陰虛補陰,為什麼補胃的也用它,補膽的也用它呢?這是古人的權宜之法,也是最恰當的方法。胃是腎的關門,腎虛則胃也虛,補腎就是補胃。膽雖然附於肝,但膽汁必須依靠腎液的滋潤,才能避免枯竭。腎虛則膽也虛,補腎就是補膽。如果只用補胃的藥物,香燥的藥物會更損傷腎水;如果只用補膽的藥物,酸澀的藥物會更耗損腎水。腎水既虛,胃膽就更弱了。

只有用熟地補腎,胃和膽從腎臟獲得滋養而有所剩餘,自然乾燥的就不會更乾燥,枯竭的就不會更枯竭,誰說陽證不能用陰補呢?有人懷疑熟地是至陰的藥物,多用來滋養腎臟是對的。但是為什麼陽證的病症,古人也能用它來取得療效呢?難道熟地也是陽性藥物嗎?熟地不是陽性藥物。不是陽性藥物卻用它來治療陽證,是因為陽氣得到陰氣的調和。陽氣如果不依賴陰氣就無法伏藏,用熟地來收攝過盛的陽氣,就能使水上升火下降,陰陽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