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2)

1. 白豆蔻

白豆蔻,味辛,氣大溫,陽也,無毒。入手太陰肺經。別有清高之氣,非草豆蔻之可比也。

白話文:

白豆蔻

味道辛辣,性溫,屬陽,無毒。

歸經到肺經。

它有股特有的清香,與一般的豆蔻不同。

散胸中冷滯之氣,益心包之元陽,溫脾胃,止嘔吐翻胃,消積食目翳。但此物尤難識,鋪家多以草豆蔻充之,所以用多不效。總之,必須白者為佳,正不必問真假也。

白話文:

緩解胸中的寒氣瘀滯,增強心包的陽氣,溫暖脾胃,止嘔吐反胃,消化積食,消除眼翳。但這種藥材特別難以辨識,大部分的藥鋪都用草豆蔻來充數,所以用再多都無效。總之,以白者為佳,不必追究真假。

或問白豆蔻與砂仁相似,用砂仁,可不必用白豆蔻矣,而不知各有功效,砂仁宜用之於補藥丸中,而白豆蔻宜用之於補劑湯中。蓋砂仁性緩,而白豆蔻性急也。

白話文:

有人問,白豆蔻和砂仁很像,用砂仁代替白豆蔻就行了嗎?其實不然,兩者各有所用。砂仁適合用於滋補丸藥中,而白豆蔻適合用於滋補湯劑中。這是因為砂仁性味平和,而白豆蔻性味辛熱,能快速發揮作用。

2. 藿香

藿香,味辛、甘,氣微溫,可升可降,陽也,無毒。入肺、脾二經。定霍亂有神,止嘔吐尤效,開胃消食,去臭氣,利水腫。但亦可佐使,而不可為君臣。蓋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氣亦多,故佐氣血之藥往往取效,否則,無功耳。

白話文:

藿香,味道辛辣甘甜,性味微溫,既能昇提又能降泄,屬於陽性,沒有毒性。歸入肺經和脾經。對於霍亂有奇效,止嘔吐尤為顯著,還能開胃消食、祛除異味、利水消腫。然而,藿香只能作為佐使藥,不能作為君主藥。因為藿香驅邪非常迅速,難免會耗損氣血,因此搭配補氣血的藥物往往效果更好。否則,單獨使用藿香可能收效甚微。

或問藿香散暑氣,子未言也?不知藿香雖散暑氣,亦散真氣也。用藿香以散暑,是猶執熱以止熱,余所以不言耳。雖霍亂亦暑症之一,然用藿香以定霍亂,實取其降氣,非取其消暑,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你沒有提到藿香可以散發暑氣?不知道的是,藿香雖然可以散發暑氣,但是也會散發體內的真氣。用藿香來散發暑氣,就像用熱來止熱一樣,所以我才沒有提到。儘管霍亂也是暑症之一,但是用藿香來治療霍亂,實際上是取其降氣的作用,而不是消除暑氣的作用,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或問藿香為定喘奇方,而子何以未言?夫藿香定喘,乃言感暑氣而作喘也,非藿香於治暑之外而更定喘也。余所以只言其治霍亂逐邪,而不言其定喘。夫喘症多生於虛,誤認虛喘為實喘,下喉即便殺人。故不敢言藿香之定喘,實有微意耳。

白話文:

有人問到藿香是治療喘息的特效藥,為什麼你沒有提到呢?其實藿香治療喘息,是指因為感受暑氣而引起的喘息,並不是藿香除了治療暑熱之外,還能治療其他類型的喘息。因此,我只提到它治療霍亂和驅邪的功效,而沒有提到它的定喘作用。因為喘息症狀大多是因為虛弱所致,如果誤將虛喘當作實喘,用藿香急救,就會立刻致命。所以我不敢說藿香可以定喘,這是我留下的警惕。

3. 高良薑

良薑,味辛,氣大溫,純陽,無毒。入心與膻中、脾、胃四經。健脾開胃,消食下氣,除胃間逆冷,止霍亂轉筋,定瀉痢翻胃,祛腹痛心疼,溫中卻冷,大有殊功。倘內熱之人誤用之,必至變生不測,又不可不慎也。高良薑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朮同用為妙。否則,有愈、有不愈,以良薑不能祛濕故耳。

白話文:

生薑味道辛辣,性情溫熱,陽氣純盛,沒有毒性。它可以進入心、膻中、脾、胃四條經脈。它可以健脾開胃,消食導氣,驅除胃中寒氣,止霍亂和抽筋,定瀉痢和翻胃,緩解腹痛和心痛,溫暖中焦,驅散寒邪,功效顯著。但是,如果內有熱氣的人誤用生薑,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務必謹慎使用。高良薑可以止心痛,但必須與蒼朮一起使用才最好。否則,有時有效,有時無效,這是因為生薑不能去除濕氣。

或問良薑最能解酒毒,何子之未言也?夫良薑辛溫大熱,治客寒犯胃者實效,倘胸腹大熱者,愈增煩燒之苦矣。良薑宜於治寒,而不宜於治熱也。酒性大熱,投之解酒,不以熱濟熱乎,繆仲醇謂其能解酒毒,此子所不信也。

白話文:

有人問:良薑最能解酒毒,為什麼你的書上沒有提到?

良薑辛溫大熱,治療寒氣侵犯胃部的效果很好,但如果胸腹已經很熱,服用良薑只會加重煩躁發燒的痛苦。良薑適合治療寒症,不適合治療熱症。酒性大熱,用良薑解酒,不是以熱治熱嗎?繆仲醇說良薑能解酒毒,我不相信他的說法。

4. 紫蘇葉(蘇子)

紫蘇葉梗,味辛,氣微溫,無毒。入心、肺二經。發表解肌,療傷風寒,開胃下食,消脹滿,除腳氣口臭。蘇子降氣定喘,止咳逆,消膈氣,破堅症,利大小便,定霍亂嘔吐。紫蘇雖有葉與梗、子之分,而發表解肌,止喘定嘔,未嘗有異。但葉與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蓋葉、梗散多於收,而子則收多於散,亦在人臨症而酌用之耳。

白話文:

紫蘇

葉子和莖

  • 味辛,性微溫,無毒。
  • 歸心肺經。
  • 發散風邪,緩解肌肉痠痛,治療風寒感冒,開胃消食,緩解腹脹脹氣,去除腳氣口臭。

種子(蘇子)

  • 降氣平喘,止咳止嘔,消散膈氣,化解堅硬腫塊,通利大小便,止霍亂嘔吐。

葉子和莖、種子之間的區別

  • 紫蘇雖然有葉、莖、種子的區別,但發散風邪、止喘止嘔的功效並無不同。
  • 不過,葉子和莖應少用,而種子可以多用。
  • 因為葉子和莖散發作用較強,收斂作用弱,而種子收斂作用強,散發作用弱。具體用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使用。

或問蘇葉表散風邪,古人加人參同治,奏功如響,何也?曰:蘇葉不得人參,其功不大。今人一見用人參以祛邪,輒驚駭不已,宜乎醫生之不敢用,往往輕變重,而不可救。夫邪初入人體,正氣敢與邪戰,用參以助正氣,則正氣旺,而又得祛邪之便,則群邪自行解散,此用參於蘇葉之內,大有深意也。至於風寒已感三四日,則不可輕用人參,當看虛弱壯盛而用藥矣。

白話文:

有人問,蘇葉能發散風寒,古人用人參配合治療,效果立竿見影,這是為什麼?

回答:蘇葉如果沒有人參,效果不會很好。現在有人看到使用人參驅邪,就嚇得不得了,難怪醫生也不敢用,往往小病變大病,無法挽救。

邪氣剛進入人體時,正氣敢於與邪氣作戰,用人參助長正氣,則正氣旺盛,又能驅邪,那麼邪氣就會自行消散。這就是人參用於蘇葉中的深意所在。

至於風寒已經侵襲三四天,則不能輕易使用人參,應該根據體質虛弱還是強壯來用藥。

或又問蘇子定喘,有喘症用之而不效者,何也?蓋喘症有虛、有實,未可謂蘇子定喘,而概用之也。蘇子止可定實喘耳,虛喘而用蘇子,增其喘矣,豈特不效而已哉。

白話文:

有人質疑蘇子定喘散不能治療所有喘症,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喘症分為虛症和實症,不能一概而論蘇子定喘散都能治療。蘇子定喘散只能治療實喘,如果用於虛喘,反而會加重喘症,豈止是無效而已。

或疑蘇子正是治虛喘之藥,先生反謂虛喘用蘇子而愈增喘,其義何乎?蓋虛喘者,乃氣虛也。蘇子雖能定喘,而未免耗氣,氣耗則氣愈虛而喘更甚。故治虛喘者,必須大加人參、熟地之藥,而不可增入蘇子,以增其喘也。

白話文:

有人懷疑蘇子是治療虛喘的好藥,但先生卻說虛喘用蘇子反而會加重喘息,這是什麼道理呢?虛喘是因為氣虛所致。蘇子雖然能平息喘息,但它會耗氣,氣耗了,氣就更虛,喘息就更嚴重。所以治療虛喘,必須大量加入人參、熟地等補氣藥物,而不能加入蘇子,以免加重喘息。

或問蘇葉散風邪之聖藥,用之以發表中之風邪,尤為相宜,乃用之以散里中之風邪,往往不效,其必有義存焉。先生既深知《本草》之微,願備有以教我。曰:蘇葉之義,不過散表邪耳,原不深入於裡。既不能深入,又何能散在裡之風邪哉。然而以所不能深入之故,予則可宜也。

白話文:

有些人問:蘇葉是驅除風寒的聖藥,用來發散表面的風寒特別合適,但是用來驅散體內的風邪,往往沒有效果,這其中一定有道理。先生既深知《本草》的奧妙,懇請您教導我一二。

先生說:蘇葉的作用,僅僅是驅散表面的邪氣,本來就不深入體內。既然它無法深入,又怎麼能驅散體內的風邪呢?然而,正因為它無法深入,所以我認為可以使用。

蘇葉性輕而味厚,性輕則上泛,味厚則下沉,宜乎可以通達內外矣。然而,性輕而香,味厚而辛,辛香則外馳易而內入難,故但散在表之風邪,而不散在裡之風邪也。

白話文:

蘇葉藥性味道較淡、但香味較濃,由於藥性淡,所以會浮到身體表面,而味道濃鬱,因此會沉澱在身體較深的地方,所以可以將身體內外的病氣貫通。然而,藥性淡但氣味香濃,味道濃鬱但辛辣,辛辣香濃的藥性容易向外發散,但不太容易進入身體內部,所以只能驅散表面的風氣,而無法驅散內部的風氣。

或問宗奭有言:脾胃寒人,食紫蘇多滑泄。果有之乎?曰:紫蘇乃風藥也,善能平肝。土為木製,則人多滑泄。肝木既平,則脾土得養矣。況紫蘇辛溫,辛能祛濕,溫能祛寒,脾胃寒之人,宜無所忌,何致滑泄耶,惟是辛香之味,能散人真氣,暫服無礙,而久服有傷,亦當知忌也。

白話文:

有人問宗奭說:脾胃虛寒的人吃紫蘇容易腹瀉。這是真的嗎?

回答:紫蘇是一種治療風疾的藥物,可以平肝。人體的脾土屬性就像木材,如果脾虛,就會容易腹瀉。肝木平了,脾土就能得到滋養。

況且,紫蘇性辛溫,辛味可以祛濕,溫性可以散寒。脾胃虛寒的人吃紫蘇,並不會導致腹瀉。

只是,辛香之味會散發人的真氣,短時間服用沒有問題,但長期服用會傷身,這一點應該注意。

5. 防風

防風,味甘、辛,氣溫,升也,陽也,無毒。系太陽本經之藥,又通行脾、胃二經。古人曾分上、中、下以療病,其實,治風則一。蓋隨所用而聽令,從各引經之藥,無所不達,治一身之痛,療半身之風,散上下之濕,祛陰陽之火,皆能取效。但散而不收,攻而不補,可暫時少用以成功,而不可經年頻用以助虛耳。

白話文:

防風,味道甘甜、辛辣,性質溫和,能提升陽氣,無毒。它是太陽經的本經藥物,同時也能通行脾經、胃經。古人曾經將防風分為上、中、下三種以治療不同的疾病,但其實它們治療風疾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具體使用哪一種,要根據伴隨使用的其他藥物來決定。防風可以通達全身各經絡,治療全身疼痛、半側風痺,散發上下焦濕邪,清除陰火和陽火,效果顯著。但是,防風只具有散邪的作用,並不具有收斂固攝的作用,攻邪而不補虛。因此,可以短期少量使用防風以達到治療效果,但不可長期頻繁使用,否則會加重虛弱的症狀。

或問通聖散,專恃防風以散風邪,可常用乎?曰:此方暫服尚不可,烏可常哉。蓋防風散人真氣,即以之散風邪,亦未可專恃也。

白話文:

有人問通聖散,只靠防風來驅散風寒,可以長期服用嗎? 回答說:這種方劑暫時服用都不可,怎麼可以長期服用呢?因為防風會散發人體的真氣,即使用來驅散風寒,也不可以完全依靠它。

或問防風得黃耆,則不散邪而輔正,是防風亦可補之物,先生何謂攻而不補乎?夫黃耆得防風,而其功更大,未聞防風得黃耆,而其功更神,然則防風仍是攻而不補,非攻而亦補之物也。近人皆以防風為散風神藥,毋論外感與非外感俱用之,乃服而不效也。

白話文:

有人問,防風加黃耆,就可以不散邪而補益正氣,這樣看來,防風也可以補益啊?你為什麼說防風是攻而不補的藥物呢?黃耆加防風,它的功效會更大,沒聽說過防風加黃耆,它的功效更神奇的。所以說,防風仍然是攻邪而不能補益的藥物,不是既能攻邪又能補益的藥物。如今的人都把防風當作散風除邪的神奇藥物,不論是外感還是非外感都用它,結果服用了沒效果。

或疑所用之不多也,更加分兩,以致散盡真氣,不可哂乎?殊不知防風宜於無風之時,同黃耆用之,可以杜邪風之不入於皮毛,非風邪已入而可用之物也。古人名一物,必在深意,顧名而可悟矣。

白話文:

有人疑惑防風使用得不夠多,再加倍使用,致使真氣散盡,難道不令人可笑嗎?其實不知道防風適合在天氣無風時使用,與黃耆一起使用,可以阻止邪風從皮毛侵入。防風並非用於治療風邪已經入侵。古人命名一種藥物,必定有深意,只要考慮它的名字就能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