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二(商集)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商集) (6)

1. 羌活(獨活)

羌活,味苦、辛,氣平而溫,升也,陽也,無毒。入足太陽、足少陰二經,又入足厥陰。善散風邪,利周身骨節之痛,除新舊風濕,亦止頭痛齒疼。古人謂羌活系君藥,以其撥亂反正,有旋轉之力也。而余獨以為只可充使,而並不可為臣佐。([批]說羌活不可為君臣之藥,見明論確,救世之深心也。

)蓋其味辛而氣升,而性過於散,可用之為引經,通達上下,則風去而濕消。若恃之為君臣,欲其調和氣血,燮理陰陽,必至變出非常,禍生反掌矣。故羌活止可加之於當、芎、朮、苓之內,以逐邪返正,則有神功耳。羌活與獨活,本是兩種,而各部《本草》俱言為一種者,誤。

仲景夫子用獨活,以治少陰之邪,東垣先生用羌活,以治太陽之邪,各有取義,非取緊實者謂獨活,輕虛者謂羌活也。蓋二物雖同是散邪,而升降之性各別,羌活性升,而獨活性降。至於不可為君臣,而只可充使者,則彼此同之也。

或問九味羌活湯,古人專用之以散風寒之邪,今人無不宗之,而吾子貶羌活為充使之藥,毋乃太輕乎?曰:羌活雖散風邪,而實能損正,邪隨散解,正亦隨散而俱解矣。九味羌活湯,雜而不純,余最不取。外感風邪治法,安能出仲景夫子之範圍;內傷而兼外感治法,安能出東垣先生之範圍。

余治外感,遵仲景夫子;治內傷之外感,遵東垣先生,又何風邪之不去,而必尚九味羌活湯為哉。([批]讀書窮理,深知二公之妙。)

或疑潔古老人創造九味羌活湯,以佐仲景公之不逮,是其半生學問,全在此方,而先生薄羌活,而並輕其方,竊謂先生過矣?嗟乎。潔古創造九味羌活湯者,因仲景公方法不明於天下,而東坦先生尚未創制補中益氣之湯,不得已而立此方,以治外感,實所以治內傷也。今東垣先生既立有補中益氣湯,實勝於九味羌活湯遠甚,又何必再用潔古之方哉。

至於治外感之法,莫過仲景公傷寒書之備。外感善變,豈羌活區區一方,即可以統治六經傳經之外感耶。況仲景公傷寒書,經鐸與喻嘉言之闡發而益明,故外感直用其方,斷乎無疑。若九味羌活湯,實可不用。潔古老人半生精力,徒耗於此方,雜而不純,亦何足尚,余是以輕之,豈為過哉。

或謂羌活、獨活同是散藥,羌活性升,而獨活性降,升則未免有浮動之虞,與其用羌活,不若用獨活之為安。嗟乎。有邪宜散,升可也,降亦可也。無邪可散,散藥均不可用,又何論於升降乎。況二味原自兩種,散同而升降各別,又烏可亂用之哉。

白話文:

羌活,味道苦、辛辣,藥性平和而偏溫,有上升的特性,屬於陽性,沒有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也作用於足厥陰肝經。它擅長疏散風邪,能減輕全身關節的疼痛,去除新舊的風濕,也能止頭痛和牙痛。古人認為羌活是主要的藥物,是因為它有撥亂反正,使其恢復正常運轉的能力。但我認為它只能作為輔助藥使用,而不能作為主要或次要的藥物。

(批註:認為羌活不能作為主要或次要藥物的觀點,在明朝的醫書中就有明確記載,這是為了救世濟民的深切用心。)

因為羌活味辛而藥性上升,而且過於發散,所以只能用來引導藥力,通達上下,這樣風邪就能散去,濕邪也能消除。如果把它當作主要或次要的藥物,想用它來調和氣血,協調陰陽,必然會導致異常的變化,很快就會招致禍患。所以羌活只能加在當歸、川芎、白朮、茯苓等藥物中,用來驅除邪氣,使其恢復正常,這樣才能發揮神奇的功效。羌活和獨活本來是兩種不同的藥材,但各部《本草》都說它們是一種,這是錯誤的。

張仲景先生用獨活來治療少陰經的邪氣,李東垣先生用羌活來治療太陽經的邪氣,他們各有取捨,並不是因為藥材緊實就說是獨活,輕虛就說是羌活。這兩種藥雖然都能散邪,但上升和下降的藥性各不相同,羌活性上升,而獨活性下降。至於它們都不能作為主要或次要藥物,而只能作為輔助藥使用,這一點它們是相同的。

有人問:九味羌活湯,古人專門用它來疏散風寒之邪,現在的人也都遵循這個方法,但你卻貶低羌活,認為它只能當輔助藥,是不是太輕視它了?我說:羌活雖然能疏散風邪,但實際上會損害正氣,邪氣隨著疏散而解,正氣也會跟著一起散失。九味羌活湯的藥物雜亂而不純粹,我最不喜歡用。治療外感風邪的方法,怎能超出張仲景先生的範圍?治療內傷兼外感的方法,又怎能超出李東垣先生的範圍?

我治療外感,遵循張仲景先生的方法;治療內傷兼外感,遵循李東垣先生的方法,這樣還有什麼風邪不能去除的呢?為什麼一定要推崇九味羌活湯呢?(批註:讀書深入研究,才能深刻理解兩位醫學大家的精妙之處。)

有人懷疑說,金代名醫張元素創制九味羌活湯,是為了彌補張仲景先生的不足,這凝聚了他半生的學問,全在這張方子裡,而你卻貶低羌活,輕視他的方子,我認為你太過分了?唉!張元素創制九味羌活湯,是因為張仲景先生的方法當時沒有被廣泛認知,而李東垣先生又還沒有創制補中益氣湯,所以他不得已才創立這個方子來治療外感,實際上是為了治療內傷。現在李東垣先生已經創立了補中益氣湯,它比九味羌活湯好得多,又何必再用張元素的方子呢?

至於治療外感的方法,沒有比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更完備的了。外感變化多端,難道只靠羌活這一方藥,就能治療六經傳遍的外感嗎?何況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經過程應旄和喻嘉言的闡發而更加明確,所以治療外感直接用《傷寒論》的方子,絕對沒有問題。至於九味羌活湯,實在沒有必要使用。張元素半生的精力,都耗費在這張藥方上,藥物雜亂而不純粹,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推崇的,所以我才輕視它,這難道太過分了嗎?

有人說,羌活、獨活都是發散藥,羌活性上升,而獨活性下降,上升難免有浮動的危險,與其用羌活,不如用獨活更安全。唉!有邪氣應該疏散,上升也可以,下降也可以。沒有邪氣需要疏散,所有的發散藥都不能使用,又何必討論上升還是下降呢?何況這兩種藥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藥材,發散的藥性相同,而上升和下降的藥性各不相同,又怎麼可以亂用呢?

2. 柴胡

柴胡,味苦,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升而不降,陽中陰也。無毒。入手足少陽、厥陰之四經。瀉肝膽之邪,去心下痞悶,解痰結,除煩熱,尤治瘡瘍,散諸經血凝氣聚,止偏頭風,胸脅刺痛,通達表裡邪氣,善解潮熱。傷寒門中必須之藥,不獨瘧症、鬱症之要劑也。婦人胎產前後,亦宜用之。

目病用之亦良,但可為佐使,而不可為君臣。蓋柴胡入於表裡之間,自能通達經絡,故可為佐使,而性又輕清微寒,所到之處,春風和氣,善於解紛,所以用之,無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無不宜,無論可用不可用,動即用之。如陰虛癆瘵之類,亦終日煎服,耗散真元,內熱更熾,全然不悟,不重可悲乎。

夫柴胡只可解鬱熱之氣,而不可釋骨髓之炎也,能入於裡以散邪,不能入於裡以補正,能提氣以升於陽。使參、耆、歸、術,共健脾而開胃,不能生津以降於陰;使麥冬、丹皮,同益肺以滋腎,能入於血室之中以去熱,不能入於命門之內以去寒。無奈世人妄用柴胡以殺人也,余所以探辨之耳。

([批]柴胡散半表半裡之邪,開手即宜用之,遠公闡發獨精,斟酌盡詳。)

或問柴胡不可用之以治陰虛之人是矣,然古人往往雜之青蒿、地骨皮、丹皮、麥冬之內,每服退熱者,又謂之何?曰:此陰虛而未甚者也。夫陰虛而火初起者,何妨少用柴胡,引諸補陰之藥,直入於肝、腎之間,轉能瀉火之速。所惡者,重加柴胡,而又久用不止耳。用藥貴通權達變,豈可拘泥之哉。

又問柴胡既能提氣,能補脾而開胃,何以亦有用之而氣上衝者,何故?此正見柴胡之不可妄用也。夫用柴胡提氣而反甚者,必氣病之有餘者也。氣之有餘,必血之不足也,而血之不足也,必陰之甚虧也。水不足以制火,而反助氣以升陽,則陰愈消亡,而火愈上達,氣安得而不上衝乎。

故用柴胡以提氣,必氣虛而下陷者始可。至於陰虛火動之人,火正炎上,又加柴胡以升提之,火愈上騰,而水益下走,不死何待乎?此陰虛火動,斷不可用柴胡,不更可信哉。([批]柴胡提氣,止宜提陽氣之虛,不宜提陰火之旺,不可不知。)

或問柴胡乃半表半裡之藥,故用之以治肝經之邪最效,然而肝經乃陰臟也,邪入於肝,已入於裡矣,又何半表半裡之是云,乃往往用柴胡而奏效如神者,何也?夫肝經與膽經為表裡,邪入於肝,未有不入於膽者,或邪從膽而入於肝,或邪已入肝,而尚留於膽,彼此正相望而相通也。柴胡乃散肝邪,而亦散膽邪之藥,故入於肝者半,而入於膽者亦半也。

所以治肝而膽之邪出,治膽而肝之邪亦出也。

或問柴胡既是半表半裡之藥,邪入於裡,用柴胡可引之以出於表,則病必輕;邪入於表,亦用柴胡,倘引之以入於裡,不病增乎?不知柴胡乃調和之藥,非引經之味也。邪入於內者,能和之而外出,豈邪入於內者,反和之而內入乎。此傷寒汗、吐、下之病,仲景夫子所以每用柴胡,以和解於半表半里之間,使反危而為安,撥亂而為治也。

又問柴胡既是調和之藥,用之於鬱症者固宜,然有時解鬱,而反動火,又是何故?此必婦女鬱於懷抱,而又欲得男子,而不可得者也。論婦女思男子而不可得之脈,肝脈必大而弦出於寸口。然其懷抱既郁,未用柴胡之前,肝脈必澀而有力,一服柴胡,而澀脈必變為大而且弦矣。

郁開而火熾,非柴胡之過,正柴胡之功,仍用柴胡,而多加白芍、山梔,則火且隨之而即散矣。

或問柴胡為傷寒要藥,何子不分別言之?曰:傷寒門中,柴胡之症甚多,何條宜先言,何條宜略言乎。雖然柴胡之症雖多,而其要在寒熱之往來,邪居於半表半裡之言盡之矣,用柴胡而顧半表半裡也,又何誤用哉。([批]傷寒用柴胡之症雖多,數言已足包括。)或問柴胡開鬱,凡男子有郁,亦可用之乎?蓋一言郁,則男婦盡在其中矣,豈治男一法,而治女又一法乎。世人治郁,多用香附,誰知柴胡開鬱,更易於香附也。

或問柴胡本散風之味,何散藥偏能益人,此予之未解也。蓋克中不克,克即是生也。柴胡入肝,而性專剋木。何以剋木而反能生木?蓋肝屬木,最喜者水也,其次則喜風。然風之寒者,又其所畏,木遇寒風則黃落,葉既凋零,而木之根必然下生而剋土矣。土一受傷,而胃氣即不能開而人病,似乎肝之不喜風也,誰知肝不喜寒風,而喜溫風也。

木一遇溫風,則萌芽即生,枝葉扶疏,而下不生根,又何至剋土乎。土不受傷,而胃氣輒開,人病頓愈。柴胡,,風藥中之溫風也,肝得之而解鬱,竟不知抑滯之氣何以消釋也,故忘其性之相制,轉若其氣之相宜。克既不克,非克即所以生之乎。克即是生,克非真克,生乃是克,生實非生。

全生於克之中,制克於生之外,是以反得其生之之益,而去其克之之損也。

或疑柴胡用之於補中益氣湯,實能提氣,何以舍補中益氣湯用之,即不見有功,意者氣得補而自升,無藉於柴胡耶?曰:柴胡提氣,必須於補氣之藥提之,始易見功,舍補氣之藥,實難奏效。蓋升提之力,得補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氣也。

或疑柴胡用之補中益氣湯中,為千古補氣方之冠,然吾以為柴胡不過用之升提氣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補中益氣湯之妙也。補中益氣湯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與升麻並論也。蓋氣虛下陷,未有不氣鬱者也。惟郁故其氣不揚,氣不揚,而氣乃下陷,徒用參、歸、耆、術以補氣,而氣鬱何以舒發乎。

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氣,又因肝氣之郁來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以舒肝,而肝不剋土,則土氣易於升騰。方中又有甘草、陳皮,以調和於胸膈之間,則補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實有奇功,而非提氣之下陷一語可了。使柴胡止提氣之下陷,何風藥不可提氣,而東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

夫東垣先生一生學問,全在此方,為後世首推,蓋不知幾經躊度精思,而後得之也,豈漫然哉。([批]闡發補中益氣之妙,□東垣自己亦不過□□。)

或問大、小柴胡湯,俱用柴胡,何以有大小之分,豈以輕重分大小乎?不知柴胡調和於半表半里,原不必分大小也,而仲景張夫子分之者,以大柴胡湯中有攻下之藥,故以大別之。實慎方之意,教人宜善用柴胡也,於柴胡何豫哉。

白話文:

柴胡,味道苦,藥性平和,稍微偏寒。它的氣味都很輕淡,向上升發而不向下沉降,屬於陽性藥材中的陰性。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手足少陽經、厥陰經這四條經脈。可以疏散肝膽的邪氣,消除胸口悶脹,化解痰結,解除煩躁發熱,特別擅長治療瘡瘍,能疏散全身經絡中凝滯的氣血,止偏頭痛,以及胸脅刺痛,能使體表和內部的邪氣通暢,擅長退潮熱。是治療傷寒的重要藥物,不只是瘧疾和鬱症的要藥。婦女在懷孕生產前後也適合使用。

對於眼疾也有療效,但只能作為輔助藥物,不能當作主要藥物。因為柴胡的作用位置在體表和內部之間,能疏通經絡,所以可以作為輔助藥物,而且它的藥性輕清微寒,所到之處就像春風一樣溫和,善於調解糾紛,所以使用它,沒有什麼不適合的。然而世人卻因為它好像什麼病都能用,不論可用不可用,動不動就用。像陰虛勞損之類的病症,也整天煎藥服用,結果反而耗損了真元,讓內熱更加嚴重,完全沒有察覺,這不是很可悲嗎?

柴胡只能疏解鬱結的熱氣,不能消除骨髓深處的炎症,能進入體內疏散邪氣,但不能進入體內補養正氣,能提氣向上升發陽氣。即使和人參、黃耆、當歸、白朮一起用來健脾開胃,也不能生津液來滋潤陰氣;即使和麥冬、牡丹皮一起用來潤肺滋腎,能進入血室來去除熱邪,但不能進入命門來驅除寒氣。無奈世人胡亂使用柴胡,甚至因此害死人,我才會探究並辨別這些道理。

(批註:柴胡能疏散半表半裡的邪氣,應該在剛開始發病時就用,遠公的闡述非常精闢,考慮得很詳盡。)

有人問,柴胡不能用來治療陰虛的人,這是對的。但是,古人常常把它和青蒿、地骨皮、丹皮、麥冬一起使用,每次服用都能退熱,這又該怎麼解釋?回答是:這是陰虛但還不嚴重的情況。陰虛而且火氣剛開始旺盛的人,不妨少量使用柴胡,引導其他滋陰藥物,直接進入肝腎,反而能快速瀉火。最怕的是大量使用柴胡,而且長期不停地服用。用藥貴在懂得變通,怎麼可以拘泥不化呢?

又有人問,柴胡既然能提氣,又能補脾開胃,為什麼有時使用反而會導致氣上衝呢?這是為什麼?這正是說明柴胡不能亂用。用柴胡提氣反而更嚴重,一定是氣本身就過剩。氣過剩,一定是血不足,而血不足,一定是陰虛非常嚴重。水不足以制約火,反而助長氣來升發陽氣,那麼陰氣會更加消亡,火氣會更加上炎,氣怎麼可能不上衝呢?

所以,用柴胡來提氣,必須是氣虛下陷的人才適合。至於陰虛火旺的人,火氣正往上竄,又用柴胡來升提,火氣會更加上騰,而水液會更加往下走,這樣不是等死嗎?所以說陰虛火旺的人,絕對不能用柴胡,這不是更可信嗎?(批註:柴胡提氣,只適合提昇虛弱的陽氣,不適合提昇旺盛的陰火,必須要知道這一點。)

有人問,柴胡是半表半裡的藥物,所以用它來治療肝經的邪氣最有效。然而肝經是陰臟,邪氣進入肝,就已經進入內部了,為什麼說是半表半裡呢?而且為什麼使用柴胡常常能產生神奇的療效呢?回答是:肝經和膽經互為表裡,邪氣進入肝,沒有不進入膽的,或者邪氣從膽進入肝,或者邪氣已經進入肝,但還留在膽,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繫相通的。柴胡是疏散肝邪,也是疏散膽邪的藥物,所以進入肝和膽的量各佔一半。

因此治療肝病,膽的邪氣也會隨之排出;治療膽病,肝的邪氣也會隨之排出。

有人問,柴胡既然是半表半裡的藥物,如果邪氣進入內部,用柴胡可以引導它從體表排出,病情一定會減輕;如果邪氣進入體表,也用柴胡,萬一引導它進入內部,病情不是會加重嗎?回答是:要知道柴胡是調和的藥物,不是引導經絡的藥物。邪氣在內部,柴胡能使它調和而往外走,難道邪氣在內部,反而會調和它讓它進入更深的地方嗎?這是傷寒用汗、吐、下等方法治療後,仲景先生才經常使用柴胡,在半表半裡之間調和,使病情由危轉安,由亂轉治。

又有人問,柴胡既然是調和的藥物,用來治療鬱症當然合適,但有時解鬱反而會引動火氣,這是怎麼回事?回答是:這必定是婦女心中有鬱結,而且又想要得到男子,但求而不得的情況。論婦女思慕男子而求不得的脈象,肝脈一定會大而且弦,從寸口顯現出來。然而,她們既然心中有鬱結,在使用柴胡之前,肝脈一定會澀而且有力,服用柴胡後,澀脈一定會變為大而且弦。

鬱結被打開,火氣也隨之旺盛,這不是柴胡的過錯,正是柴胡的功效,仍然可以使用柴胡,但要多加白芍、山梔子,那麼火氣就會隨之消散。

有人問,柴胡是治療傷寒的重要藥物,為什麼你不分別說明呢?回答是:傷寒病症中,柴胡的適用症狀很多,哪一條應該先說,哪一條應該略說呢?雖然柴胡的適用症狀很多,但它的重點在於寒熱往來,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這句話就已經說盡了,用柴胡要考慮到半表半裡的病位,又怎麼會用錯呢?(批註:傷寒使用柴胡的症狀雖然多,但幾句話就足以概括了。)有人問,柴胡能開鬱,那麼男子有鬱結,也可以使用嗎?回答是:說到鬱結,男女都在其中了,難道治療男子是一種方法,治療女子又是另一種方法嗎?世人治療鬱症,大多使用香附,殊不知柴胡開鬱,比香附更容易發揮功效。

有人問,柴胡本來是散風的藥味,為什麼散藥反而能使人受益呢,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回答是:剋制之中不一定是剋制,剋制其實也是一種生長。柴胡進入肝臟,藥性專門剋制木氣。為什麼剋制木氣反而能使木氣生長呢?因為肝屬木,最喜歡的是水,其次則喜歡風。然而寒冷的風,又是它所畏懼的,木遇到寒風就會枯黃掉落,葉子既然凋零,木的根一定會向下生長而剋制土。土一旦受傷,胃氣就不能正常運作,人就會生病。似乎肝不喜歡風,但要知道,肝不喜歡的是寒風,而喜歡溫風。

木一旦遇到溫風,就會萌發新芽,枝葉茂盛,而不向下生根,又怎麼會剋制土呢?土不受傷,胃氣就能正常運作,人病就會立刻好轉。柴胡,是風藥中的溫風,肝臟得到它就能解鬱,竟然不知道那種滯礙之氣是如何消散的,所以人們會忘記它的藥性是相剋的,反而覺得它的藥性很適合。剋制既然不是真正的剋制,其實就是生長,生長也不是真正的生長,完全是在剋制之中生長,在生長之外制約剋制,所以反而能獲得生長的益處,去除剋制的損害。

有人懷疑,柴胡用在補中益氣湯中,確實能提氣,為什麼離開補中益氣湯使用,就看不出效果,是不是因為氣得到補益就自己上升,不需要柴胡的幫助呢?回答是:柴胡提氣,必須在補氣藥物的輔助下,才容易見效,離開補氣藥物,就很難發揮作用。因為升提的力量,得到補益就更強大,並不是柴胡不能提氣。

有人懷疑,柴胡用在補中益氣湯中,被認為是千古補氣第一方,然而我認為柴胡不過是用來升提下陷的氣而已,有什麼可奇怪的?這真是不知道補中益氣湯的奧妙啊。補中益氣湯的奧妙,全在於使用柴胡,不能和升麻相提並論。因為氣虛下陷,沒有不伴隨氣鬱的。正因為有鬱結,所以氣才無法上升,氣不上升,氣才會下陷。單純使用人參、當歸、黃耆、白朮來補氣,而氣鬱又怎麼能舒發呢?

即使有升麻來提昇,但脾胃之氣又會因為肝氣鬱結來剋制,怎麼可能升發呢?只有搭配柴胡一起使用來疏肝,肝不剋制土,那麼脾胃之氣才能容易升騰。方中還有甘草、陳皮,用來調和胸膈之間的氣機,那麼補益的力量就更強大,所以能發揮神奇的功效。所以說柴胡確實有奇妙的功效,而不是一句提氣下陷就能說完的。如果柴胡只是提昇下陷的氣,那麼哪種風藥不能提氣呢?為什麼東垣先生一定要使用柴胡,來輔助升麻的不足呢?

東垣先生一生的學問,全都體現在這個方子中,被後世推崇為首選,可見他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得到這個方子的,絕不是隨意而為。(批註:闡述了補中益氣湯的精妙之處,即使東垣本人也不過如此。)

有人問,大柴胡湯、小柴胡湯都使用柴胡,為什麼有大小之分,難道是以用藥的輕重來區分大小嗎?回答是:要知道柴胡是調和半表半裡的藥物,本來不需要分大小的,仲景先生之所以這樣區分,是因為大柴胡湯中有攻下的藥物,所以用大來區分。其實這是為了謹慎用藥,教人要善用柴胡,和柴胡本身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