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一(宮集)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宮集) (3)

1. 人參

又何疑於人參之是陽而非陰哉。([批]人參補陽虛之陰,千古定論。)

或問人參不能補陽旺之陰,自是千秋絕論。然吾以為補陰之藥中,少加人參,似亦無礙,使陰得陽而易生,不識可乎,此真窺陰陽之微,而深識人參之功用也。但用參於補陰之中,不制參於補陰之內,亦有動火之虞,而制參之法何如。參之所惡者,五靈脂。五靈脂研細末,用一分,將水泡之,欲用參一錢,投之五靈脂水內,即時取起,入於諸陰藥之內,但助陰以生水,斷不助陽以生火,此又千秋不傳之秘。余得異人之授,親試有驗,公告天下,以共救陽旺陰虛之症也。

([批]此人未知用參以救陽旺陰虛者,所以寡效,今得此法,可以善用之矣。)

或問喘脹之病,往往用參而更甚,是人參氣藥,以動氣也,吾子不言治喘脹,深有卓見。嗟乎。人參定喘之神方,除脹之仙藥,如何說氣藥動氣耶。夫喘症不同,有外感之喘,有內傷之喘;有外感之脹,有內傷之脹。外感之喘,乃風邪入於肺也,用山豆根、柴胡、天花粉、桔梗、陳皮、黃芩之類即愈,固非人參所能治也。

若內傷之喘,乃平日大虧其脾胃之氣,一時氣動,挾相火而上衝於咽喉,覺臍下一裹之氣升騰,出由胸膈,直奔而作喘,欲睡不能,欲行更甚,其狀雖無抬肩作聲之象,然實較外感之症而大重。蓋病乃氣不歸原,腎氣虛絕,下無藏身之地,不得不上而相沖,看其氣若盛而實虛,非有餘之症,乃不足之症也,此時若用外感之藥,則氣更消亡,不得不用人參以挽回於垂絕。

然而少用則泛上,轉覺助喘,必須用至一二兩,則人參始能下行,生氣於無何有之鄉,氣轉其逆而喘可定也。([批]氣絕非多用參不能救,不獨救喘症也。)外感之脹,乃水邪也,按之皮肉必如泥土之可捻,用牽牛、甘遂各二錢瀉之,一利水而症愈,不必借重人參也。若內傷之脹,似水而非水,乃脾胃之氣大虛,虛脹而非實脹也。

此時若作水治,則氣脫而脹益甚,不得不用人參以健脾胃之氣。然而驟用人參,則脾胃過弱,轉不能遽受,反作飽滿之狀,久則胃氣開而脾氣亦健,漸漸加用人參,飽滿除而脹亦盡消也。誰謂人參非治喘脹者哉。([批]氣虛中滿,非參不除,先少後多,實有次第,用參必加行氣之藥,漸漸引之,使入於胃方投。)

或問人參乃升提氣分之藥,今用之以定喘,是又至陰之藥也。吾子言人參入腎,信矣,然何以舍喘之外,別不能用參以補腎,此予所未解也。曰:人參入腎,乃一時權宜,非中和之道也。大凡氣絕者,必皆宜用人參以救之,蓋氣絕非緩藥可救,而腎水非補陰之藥可以速生。人參是氣分之藥,而又兼陰分,所以陽生而陰亦生,救元陽正所以救真陰也。

白話文:

人參

有人質疑人參是補陽而非補陰的說法。其實人參補的是陽虛導致的陰虛,這是千古以來就確定的論點。

有人問人參不能補陽氣旺盛時的陰虛,這當然是錯誤的說法。但我認為,在補陰的藥方中,少量加入人參似乎沒有問題,可以讓陰氣借助陽氣而更容易滋生,不知道這樣理解可不可以?這才是真正理解陰陽微妙之處,以及深入了解人參功效的關鍵。但是,在補陰的藥方中使用人參,如果不去控制人參的用量,則可能有助長火氣的風險。那麼如何控制人參的用量呢?人參最忌諱的是五靈脂。將五靈脂研磨成細末,取一分,用清水浸泡,如果要使用一錢的人參,就放入五靈脂水中,立即取出,再加入其他補陰藥材中。這樣就能只幫助陰氣滋生水液,而不會助長陽氣生火,這是歷代醫家都不曾公開的秘方。我從一位奇人那裡學到這個方法,親自試驗過確實有效,現在公布於眾,希望一起來治療陽盛陰虛的疾病。

有人不知道如何運用人參治療陽盛陰虛,因此療效不佳,現在有了這個方法,就可以善加利用了。

有人問到喘脹病,常常用人參反而更嚴重,認為人參是氣藥,會導致氣機紊亂。你沒有提到治療喘脹,真是高見。哎,人參可是治療喘證的神方,去除脹滿的仙藥,怎麼能說它是氣藥會導致氣機紊亂呢?喘證的種類不同,有外感引起的喘,也有內傷引起的喘;有外感引起的脹,也有內傷引起的脹。外感引起的喘,是風邪侵入肺部,用山豆根、柴胡、天花粉、桔梗、陳皮、黃芩等藥就能治癒,根本不需要人參。

如果是內傷引起的喘,是平日脾胃之氣虧損嚴重,一時氣機紊亂,夾雜相火上衝咽喉,感覺腹部有一股氣往上衝,從胸膈而出,導致喘息不止,想睡覺也睡不着,想活動反而更嚴重,雖然沒有抬肩喘息的現象,但實際上比外感更嚴重。因為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氣機不歸其位,腎氣虛衰,氣無所依附,只好往上衝,雖然氣看起來很盛,其實是虛證,而非實證。此時如果用治療外感的藥物,則氣會更加虛弱,必須用人參來挽回垂危之勢。

但是少用人參則會上逆,反而加重喘息,必須用到一兩左右,人參才能下行,滋生元氣,氣機轉順,喘息才能平息。氣機衰竭,非大量使用人參不可救治,不僅僅是治療喘證。外感引起的脹滿,是水邪引起的,按壓皮膚則像泥土一樣可以捏動,用牽牛子、甘遂各二錢瀉下,排出水分,症狀就能痊癒,不需要用到人參。如果是內傷引起的脹滿,看起來像水腫但並非水腫,而是脾胃之氣虛弱,是虛脹而非實脹。

此時如果用利水的方法治療,則氣會更加虛脫,脹滿會更嚴重,必須用人參來健脾胃之氣。但是突然使用人參,脾胃過於虛弱,一時無法承受,反而會出現飽滿感,時間久了,胃氣恢復,脾氣也會健旺, gradually增加人參的用量,飽脹感消除,脹滿也自然消失。誰說人參不能治療喘脹呢?氣虛而腹部脹滿,非人參不可除,先少後多,用量是有次第的,使用人參時必須配合行氣的藥物, gradually 引導人參進入胃部。

有人問人參是升提氣分的藥物,現在用它來治療喘證,難道也是至陰的藥物嗎?你說人參入腎,確實如此,但為什麼除了治療喘證以外,不能用人參來補腎呢?我不太理解。我說:人參入腎,只是權宜之計,並非中和之道。凡是氣機衰竭的患者,都應該使用人參來救治,因為氣機衰竭非緩和的藥物所能救治,而腎水也不是用補陰的藥物就能迅速滋生。人參是氣分藥,又兼顧陰分,所以能使陽氣滋生,陰氣也同時滋生,救治元陽也就是救治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