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一(宮集) (5)
卷之一(宮集) (5)
1. 生地
生地,味苦甘,氣寒,沉也,陰也。入手少陰及手太陰。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亦君藥也。其功專於涼血止血,又善療金瘡,安胎氣,通經,止漏崩,俱有神功。但性寒,脾胃冷者不宜多用。夫生地既善涼血,熱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為君,而加入荊芥以歸其經,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路,又何熱之不除而血之不止哉。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頻用,可暫用而不可久用也。
白話文:
生地黃,味道苦甘,性質寒涼,歸屬下沉下降,為陰性藥物。歸經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陰肺經。具有清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的作用,也能作為主要的藥材使用。生地黃主要功效為涼血止血,還擅長治療金瘡,安穩胎氣,疏通經絡,止崩漏,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性質偏寒,脾胃虛寒的人不適合多用。生地黃既然擅長涼血,對於熱性之血妄行,例如吐血、鼻血、便血等,適合用作君藥,再加入荊芥引導藥效歸經,加入三七粉末止血,那還有什麼熱症不能消除,血癥不能止住的呢?然而生地黃雖然可以多用,但不能頻繁用,可以臨時用,但不能長期用。
當血之來也,其勢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涼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溫補之劑,不當仍以生地再進也。今人不知其故,驚生地止血之神,視為靈丹妙藥,日日煎服,久則脾胃太涼,必至泄瀉,元氣困頓,而血又重來。不悟生地用多,反疑生地用少,仍然更進,且有增其分兩,至死而不悟者,亦可悲也夫。
白話文:
當出血狀況來得太急時,不得已須大量使用生地黃,藉以涼血止血。然而當出血一停止時,便應改用溫補的藥物,而不應繼續服用生地黃。現在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只驚嘆生地黃止血的神奇效果,將它視為靈丹妙藥,每天煎服。長久下來,脾胃會變得過於寒涼,導致腹瀉,元氣耗盡,而出血又會再次發生。不明白生地黃用量過多的道理,反而懷疑生地黃用量不足,於是繼續增加用量,甚至加重分量,直到死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實在令人悲哀。
或問生地與熟地同是一物,而寒溫各別,入湯煎服,非生地變為熟地耶?曰:生地不先製為熟,則味苦,苦則涼。生地已製為熟,則味甘,甘則溫,何可同日而語。譬如一人,先未陶淑,其性剛,後加涵養,其性柔,生熟地何獨不然。
白話文:
有人問:生地黃和熟地黃不是同一種藥材嗎?為什麼它們的藥性卻有寒、溫之分?熬製湯藥時,生地黃難道不會變成熟地黃嗎?
答:生地黃如果不經過炮製,它的味道是苦的,苦味具有降火除熱的功效,所以生地黃是寒性藥物。生地黃經過炮製後變成熟地黃,它的味道變成甘的,甘味具有滋補溫養的功效,所以熟地黃是溫性藥物。兩者藥性如此不同,怎麼能混為一談呢?
就好比一個人,沒有經過陶冶教育的時候,他的性格剛直;後來經過培養教育,他的性格變得溫和。生地黃和熟地黃又怎麼會例外呢?
或問生地涼血以止血,是生地實救死妙藥也。吾見世人服生地以止血,不敢再用,改用他藥,而仍然吐血,一服生地而血又即止,安在生地之不宜久服乎?曰:服生地止血之後,改用他藥,而仍吐血者,非不用生地之故,乃改用他藥。不得其宜之故耳。夫止血之後,不可不補血,然而補血實難。
白話文:
有人問生地黃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是救命的妙藥。我看到世人用生地黃止血,不敢再用,改用其他藥物,但仍舊吐血,一服生地黃後血就止住了,這怎麼能說生地黃不宜久服呢?
回答說:服用生地黃止血後,改用其他藥物但仍吐血,不是因為不用生地黃的緣故,而是改用其他藥物的緣故,沒有選擇合適的藥物。因為止血後,不能不補血,但是補血確實很困難。
補血之藥,未有不溫者,而吐血之後,又最忌溫,恐溫熱之性引沸其血也。補血之藥,又未有不動者,而吐血之後,又最忌動,恐浮動之氣又催迫其血也。然則用生地止血,當用何藥以善其後乎?六味地黃湯加五味、麥冬,則平而不熱,靜而不動,服之則水升火降,永無再犯之憂,又安在生地之必宜服哉。
白話文:
補血的藥物,沒有不溫熱的,而吐血後最忌諱溫熱,因為擔心溫熱的性質會導致血液沸騰。補血的藥物也沒有不活動的,而吐血後又最忌諱活動,因為擔心浮動的氣血會再次催迫血液。既然如此,用生地黃來止血,應該用什麼藥物來輔助後續調理呢?六味地黃湯加入五味子和麥冬,就能夠平和不燥熱,安靜而不浮動,服用後水液上升,火熱下降,就不會再有復發的憂慮,那麼又何必一定要服用生地黃呢?
或疑生地雖涼,要亦不甚,以治虛熱之病,似應相宜,何禁用甚嚴也?不知生地之涼,不特沁入於胃,且沁入於脾,不特沁入於脾,又沁入於腎。故久服則脾腎俱傷,往往致大瘕之瀉,不可不慎用也。
白話文:
有人懷疑生地雖然涼性,但程度也不算太強,用來治療虛熱的疾病,似乎很合適,為什麼中醫古籍嚴格禁止使用呢?
其實,生地所帶來的寒涼之性,不僅會滲入胃部,更會滲入脾臟,甚至滲入腎臟。因此,長期服用生地會對脾臟和腎臟造成損傷,常會導致大便溏瀉不已,不可不謹慎使用啊!
或疑生地止血甚神,而瀉中有補,似亦與元參之類可齊驅而並駕也。然而元參尚可重用,而生地斷宜輕用也。蓋生地沉陰之性,涼血是其所長,退火是其所短,不比元參既退浮游之火,而又滋枯涸之水也。生地涼血,則血雖止而不行。生地不能退火,則火欲炎而難靜,久則火上騰而血亦隨沸矣。
白話文:
有人認為生地黃止血很神奇,而且瀉中帶補,好像可以和元參相提並論。但元參還能大量使用,而生地黃則必須謹慎使用。因為生地黃具有沉降陰氣的特性,擅長涼血,但退火則不是它的長處。元參既能退除浮淺的火熱,又能滋潤枯竭的身液。生地黃只會涼血,雖然能止血,但無法讓血流通。生地黃不能退火,那麼火就會旺盛難平,時間久了,火氣上升,血也會跟著沸騰。
或疑生地寒涼,可以止血,以血得寒而止乎。抑血得補而止乎?夫生地涼中有補,血得涼而止,亦得補而止也。蓋血非涼則無以遏其上炎之勢,非補亦無以投其既濟之歡,故生地止血建功實神者,正以涼中有補也。
白話文:
有人認為生地黃具有寒涼性質,可以止血,是因為血液受到寒冷而停滯。也有人認為生地黃具有滋補作用,可以止血,是因為血液得到滋補而停滯。其實,生地黃同時具有寒涼和滋補的特性。血液得到寒涼可以止血,得到滋補也可以止血。血液如果不寒涼,就無法遏制其向上衝的勢頭;血液如果不滋補,就無法滿足其已經充足的歡快。因此,生地黃止血的神奇功效,正是因為它既寒涼又有滋補的特性。
或疑生地清肺肝之熱,肺肝俱屬陰,補陰即不能奏功之速,自宜久服之為得,安在生地只可暫用而不可常服耶?曰:生地清肺肝之熱,亦只清一時之熱耳。肺肝之火,初起多實,久病多虛。生地清初起之熱,則熱變為寒;清久病之熱,則熱愈增熱。蓋實火得寒而勢解,虛火得寒而焰起也。故生地只可一時暫用,而斷斷不可長用耳。
白話文:
有人懷疑生地清肺肝之熱,肺肝都屬陰性,補陰不能奏效太快,適宜久服纔有效,為什麼生地只能暫時服用,不能長期服用呢?
回答:生地清肺肝之熱,也只能清一時之熱罷了。肺肝之火,初期多為實熱,長期病變多為虛熱。生地清初期之熱,則熱會轉化為寒;清久病之熱,則熱會越加劇烈。這是因為實熱遇寒勢頭便會減弱,而虛熱遇寒則會加劇。所以生地只能暫時服用,絕對不可長期服用。
2. 當歸
當歸,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東垣謂尾破血者,誤。入心、脾、肝三臟。但其性甚動,入之補氣藥中則補氣,入之補血藥中則補血,入之升提藥中則提氣,入之降逐藥中則逐血也。而且用之寒則寒,用之熱則熱,無定功也。
白話文:
當歸,味道甘辛,性溫,既能升發又能降下,是陽中帶陰的藥物,沒有毒性。雖然有上下之分,但補血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東垣先生說當歸可以破壞血塊,這是錯誤的。當歸可以進入心、脾、肝三個臟腑。但是它的性味很動,加入補氣藥中就能補氣,加入補血藥中就能補血,加入升提藥中就能升氣,加入降逐藥中就能逐血。而且用它會隨著其他藥物的寒熱屬性而產生相應的寒熱作用,它本身沒有固定的功用。
功雖無定,然要不可謂非君藥。如痢疾也,非君之以當歸,則腸中之積穢不能去;如跌傷也,非君之以當歸,則骨中之瘀血不能消;大便燥結,非君之以當歸,則硬糞不能下;產後虧損,非君之以當歸,則血暈不能除。肝中血燥,當歸少用,難以解紛;心中血枯,當歸少用,難以潤澤;脾中血乾,當歸少用,難以滋養。是當歸必宜多用,而後可以成功也。
白話文:
當歸的功效雖然沒有固定的用途,但是不能說它不是重要的藥物。比如說痢疾,用當歸來治療,才能清除腸道中的積穢;比如說跌傷,用當歸來治療,才能消散骨頭中的瘀血;大便乾燥結塊,用當歸來治療,才能讓硬便排出;產後虛弱,用當歸來治療,才能去除血暈。
如果肝臟中的血氣乾枯,用量少量的當歸,很難緩解症狀;如果心臟中的血氣枯竭,用量少量的當歸,很難滋潤;如果脾臟中的血液乾枯,用量少量的當歸,很難滋養。所以當歸一定要用量多,才能發揮功效。
倘畏其過滑而不敢多用,則功用薄而遲矣。而或者謂當歸可臣而不可君也,補血湯中讓黃耆為君,反能出奇以奪命;敗毒散中讓金銀花為君,轉能角異以散邪,似乎為臣之功勝於為君。然而當歸實君藥,而又可以為臣為佐使者也。用之彼而彼效,用之此而此效,充之五臟六腑,皆可相資,亦在人之用之耳。
白話文:
如果擔心當歸太滑而不敢多用,那麼它的功效就會變弱,見效也會變慢。有的人認為當歸只能作為臣藥,不能作為君藥。在補血湯中,讓黃耆當君藥,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救命的功效;在敗毒散中,讓金銀花當君藥,反而能獨樹一幟地驅散邪氣。這似乎說明臣藥的功效比君藥還要好。但實際上,當歸的確是君藥,但它也可以作為臣藥或佐使藥。無論用在哪裡都能發揮功效,關鍵在於使用的人。
用之當,而攻補並可奏功;用之不當,而氣血兩無有效。用之當,而上下均能療治;用之不當,而陰陽各鮮成功。又何論於可君而不可臣,可臣而不可佐使哉。
白話文:
適切運用時,補瀉同時有效;不當運用時,氣血兩敗俱傷。適切運用時,上下都能治療;不當運用時,陰陽均難奏效。更何況論及可為君藥卻不可為臣藥,可為臣藥卻不可為佐使呢?
或問當歸補血,而補氣湯中何以必用,豈當歸非血分之藥乎?曰:當歸原非獨補血也,實亦氣分之藥,因其味辛而氣少散,恐其耗氣,故言補血,而不言補氣耳。其實補氣者十之四,而補血者十之六,子試思產後非氣血之大虧乎。佛手散用當歸為君,川芎為佐,人以為二味乃補血之聖藥也,治產後血少者,似乎相宜,治產後氣虛者。似乎不足。
白話文:
有人問,當歸是補血藥,那為什麼在補氣湯中一定會使用當歸呢?難道當歸不是補血的藥嗎?
回答說:當歸原本就不是單純補血的藥,它也是補氣的藥。因為當歸的味道辛辣,氣味容易散發,擔心它會耗氣,所以說它補血而不說補氣。實際上,當歸補氣佔了十分之四,補血佔十分之六。你試想,產後不正是氣血大傷的時候嗎?
佛手散以當歸為主藥,川芎為輔藥,人們認為這兩味藥是補血的聖藥。用來治療產後血虛,似乎很合適。但是,如果治療產後氣虛,似乎就不夠了。
乃何以一用佛手散而氣血兩旺,非當歸補血而又補氣,烏能至此,是當歸亦為氣分之藥,不可信哉。或問當歸性動而滑,用之於燥結之病宜也,用之下利之症,恐非所宜,何以痢症必用之耶?夫痢疾與水瀉不同。水瀉者,脾瀉也。痢疾者,腎瀉也。脾瀉最忌滑,腎瀉最忌澀。
白話文:
為什麼用佛手散就會氣血兩旺呢?難道是當歸不只補血,還補氣嗎?怎麼可能這樣呢?其實當歸也是一種補氣的藥物,不要懷疑啊。
有些人會問,當歸性溫而滑,用在燥結的疾病上適合,但用在下痢的疾病上,恐怕不太適合吧?為什麼痢疾一定要用當歸?痢疾和水瀉是不一樣的。水瀉是由脾虛造成的,而痢疾是由腎虛造成的。脾虛最忌諱用滑性的藥物,而腎虛最忌諱用收澀性的藥物。
而腎瀉之所以忌澀者何故?蓋腎水得邪火之侵,腎欲利而火阻之,腎欲留而火迫之,故有後重之苦。夫腎水無多,宜補而不宜瀉也。若下多亡陰,腎水竭而愈加艱澀矣。故必用當歸以下潤其大腸。大腸潤而腎水不必來滋大腸,則腎氣可安。腎氣安而大腸又有所養,火自不敢阻迫於腎矣,自然火散而痢亦安,此當歸所以宜於下痢而必用之也。([批]水瀉忌滑,痢疾喜滑,當歸潤滑,正其所宜。
)
白話文:
為什麼腎虛腹瀉不宜使用收澀藥物呢?原因是腎中水液受到邪熱的侵襲,腎想要利尿排泄,但邪熱阻礙,腎想要收斂,但邪熱逼迫,因此出現排便裡急後重的痛苦。腎中水液本來就不多,應該滋補而不是瀉下。如果瀉下太多,就會傷及陰液,腎水枯竭,便祕的情況會更加嚴重。所以必須使用當歸等藥物來潤澤大腸。大腸得到潤澤,腎水就不必再流向大腸滋養,腎氣就能安穩。腎氣安穩,大腸又得到了滋養,邪熱就不敢再阻礙腎臟,自然邪熱消散,腹瀉也會痊癒,這就是當歸適合用於腹瀉,並且必須使用的道理。([批註]水瀉忌用滑潤藥物,痢疾喜用滑潤藥物,當歸具有潤滑作用,正好符合治病需要。)
或問當歸既是君主之藥,各藥宜佐當歸以用之矣,何以時為偏裨之將反易成功,得毋非君主之藥乎?士鐸曰:當歸性動,性動則無不可共試以奏功也。所以入之攻則攻,入之補則補。然而當歸雖為偏裨之將,其氣象自有不可為臣之意,倘駕御不得其方,未必不變勝而為負,反治而為亂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當歸既然是君主之藥,各個藥物都應該輔佐當歸使用,怎麼有時當偏將反而更容易成功,難道不是君主之藥嗎?」士鐸回答道:「當歸藥性活潑,藥性活潑就沒有什麼不能配合的藥物來發揮功效。所以加入攻陷的藥方就攻陷,加入補益的藥方就補益。但是,儘管當歸作為偏將,它的氣勢卻有不可臣服之意,如果運用不當,未必不會變成將勝利變成失敗,將治療變成混亂。」
或問當歸不宜少用,亦可少用以成功乎?曰:用藥止問當與不當,不必問多與不多也。大約當歸宜多用者,在重病以救危,宜少用者,在輕病以杜變。不敢多用,固非療病之奇,不肯少用,亦非養病之善也。
白話文:
有人問,當歸是不是不適合用量少,也可用量少來治療疾病嗎?回答說:用藥只問該不該用,不必問用量多不多。一般來說,當歸適用於用量大的情況,是為了搶救重病患者;適用於用量小的情況,是為了預防輕病演變成重病。不敢用量大,固然不是治病的良方;不肯用量小,也不是養病的良策。
或問當歸滑藥也,有時用之而不滑者何故?凡藥所以救病也。腸胃素滑者,忌用當歸,此論其常也。倘變生意外,內火沸騰,外火凌逼,不用潤滑之當歸,又何以滋其枯槁哉。當是時,吾猶恐當歸之潤滑,尚不足以救其焦涸也,烏可謂平日畏滑而不敢用哉。
白話文:
有人問,當歸會滑腸啊,為什麼有時用它卻不滑腸?任何藥物都是用來治病的。腸胃本來就滑利的人,不適合用當歸,這是平常的道理。但如果情況發生意外,體內有熱火沸騰、體外有火熱逼迫,不使用滋潤滑腸的當歸,怎麼能緩解身體乾枯呢?在這種時候,我甚至擔心當歸的滋潤滑腸作用還不夠,怎麼會因為平日怕滑腸就不敢使用呢?
或問當歸專補血而又能補氣,則是氣血雙補之藥矣。曰:當歸是生氣生血之聖藥,非但補也。血非氣不生,氣非血不長。當歸生氣而又生血者,正其氣血之兩生,所以生血之中而又生氣,生氣之中而又生血也。苟單生氣,則胎產之門,何以用芎、歸之散,生血於氣之中。苟單生血,則止血之症,何以用歸、耆之湯,生氣於血之內。
惟其生氣而即生血,血得氣而自旺,惟其生血而即生氣,氣得血而更盛也。
白話文:
有人問:「當歸專門補血,但是也能補氣,這樣就是既補氣又補血的藥物吧?」
回答:「當歸是滋生氣血的聖藥,不只是單純地補而已。血液沒有氣就無法產生,氣沒有血液就無法滋養。當歸之所以能滋生氣血,是因為正氣血都能滋生,所以滋生血液的同時也能滋生氣,滋生氣的同時又能滋生血液。如果只滋生氣,那麼為什麼使用當歸和川芎的散劑來治療胎產,滋生血液於氣之中?如果只滋生血液,那麼為什麼使用當歸和黃耆的湯劑來止血,滋生氣於血液之中?」
或問當歸氣味辛溫,雖能活血補血,然終是行走之性,每致滑腸。繆仲醇謂與胃不相宜,一切脾胃惡食與食不消,並禁用之,即在產後、胎前亦不得入,是亦有見之言也。嗟嗟!此似是而非,不可不亟辨也。當歸辛溫,辛能開胃,溫能暖胃,何所見而謂胃不相宜耶。夫胃之惡食,乃傷食而不能受也。
白話文:
有人問當歸性味辛、溫,雖然能活血、補血,但畢竟有通便的性質,往往會導致腹瀉。繆仲醇認為當歸不適合胃,一切脾胃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人都不宜服用,即使是產後、懷孕期間也不能使用,這也是有道理的。然而,唉呀!這話看似有道理,但也必須及時分辨。當歸性味辛、溫,辛能開胃,溫能暖胃,怎麼能說它不適合胃呢?胃的消化不良,是因為過度飲食而無法消化。
辛以散之,則食易化。食不消者,乃脾氣寒也。脾寒則食停積而不能化矣,溫以暖之,則食易消。至於產前產後,苟患前症,尤宜多用,則胃氣開而脾氣健,始可進飲進食,產前無墮產之憂,產後無退母之怯。試問不用當歸以救產後之重危,又用何物以救之。豈必用人參而後可乎。
白話文:
使用辛味藥物可以促進消化,幫助食物分解。如果食物無法消化,是因為脾氣虛寒。脾寒導致食物積滯不能消化,使用溫補藥物可以溫暖脾胃,幫助食物消化。對於產前產後婦女,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更應該多使用辛溫藥物,這樣可以健胃益脾,讓產婦能進食進水,產前避免流產,產後避免產後餘悸。試問除了使用當歸來治療產後重危,還有什麼藥物可以救治?難道一定要使用人參纔能有效嗎?
夫人參止可治富貴之家,而不可療貧寒之婦,天下安得皆用人參以盡救之哉。此當歸之不可不用,而不可誤聽仲醇之言,因循坐視,束手而不相救也,如畏其滑腸,則佐之白朮、山藥之味,何不可者。
白話文:
人參這種藥只能治療富貴人家的病,不能治療貧窮女人的病。天下哪能人人用得起人參來治病?因此,當歸這種藥不可不用,不能聽信仲淳的說法,聽之任之,袖手旁觀,不施以援手。如果擔心它會引起滑腸,那麼就搭配使用白朮、山藥等藥物,這樣有何不可?
或疑當歸滑腸,產婦血燥,自是相宜。然產婦亦有素常腸滑者,產後亦可用當歸乎?曰:產後不用當歸補血,實無第二味可以相代。即平素滑腸,時當產後,腸亦不滑,正不必顧忌也。或過慮其滑,即前條所謂佐之白朮、山藥,則萬無一失矣。
白話文:
有些人擔心當歸會讓產婦的腸胃變滑,但產後血氣不足,用當歸補血是很適合的。但是有一些產婦本身腸胃就容易滑動,產後還能用當歸嗎?
答案是:產後如果不使用當歸補血,沒有其他藥材可以代替。就算產婦以前腸胃容易滑動,但在產後,腸胃通常不會滑動,所以不用特別擔心。如果過度擔心腸胃滑動,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方法,加入白朮或山藥,這樣就可以完全避免這個問題。
或疑當歸乃補血之聖藥,凡見血症自宜用之,然而用之有效有不效者,豈當歸非補血之品乎?當歸補血,何必再疑,用之有效有不效,非當歸之故,乃用而不得其法之故也。夫血症有兼氣虛者,有不兼氣虛而血虛者,有氣血雙虛而兼火者,原不可一概用當歸而單治之也。血症而兼氣虛,吾治血而兼補其氣,則氣行而血自歸經;血症而氣血雙虛,吾平補氣血,而血亦歸經。
血症氣血雙虛而兼火作祟,吾補其氣血而帶清其火,則氣血旺而火自消,又何至血症之有效有不效哉。
白話文:
有人懷疑當歸是補血的良藥,凡是看到血癥就應該使用,可是實際使用有效果的也有沒效果的,難道當歸不是補血的藥材嗎?當歸補血,何必再懷疑,使用有效果沒效果,並不是當歸的問題,而是使用的方法不對。血癥有氣虛兼併的,有不兼併氣虛而血虛的,有氣血雙虛兼併火氣的,不能一概而論只用當歸治療。血癥兼併氣虛,我治療血癥同時補氣,那麼氣運行血就能歸經;血癥而氣血雙虛,我調和補益氣血,那麼血也能歸經。
或問繆仲醇謂疔腫癰疽之未潰者,忌用當歸,亦何所見而云然耶?夫仲醇之謂不可用者,恐當歸性動,引毒直走胃中,不由外發,致傷胃氣故耳。殊不知引毒外散,不若引毒內消之為速。用當歸於敗毒化毒藥中,正取其性動,則引藥內消,直趨大便而出,奏功實神。故已潰者斷宜大用,使之活血以生肌,即未潰者尤宜急用,使之去毒而逐穢也。
白話文:
有人詢問繆仲醇,他說疔瘡癰疽未破潰之前,忌用當歸,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繆仲醇認為不能用當歸,可能是擔心當歸活血化瘀,會把毒氣引到胃裡,無法從外部排出,進而損傷胃氣。
但是,不知道的是,把毒氣引到外面排散,不如把它引到體內化解來得快。在解毒藥物中使用當歸,正是取其活血化瘀的特性,讓藥物內部化解,直接從大便排出,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已經破潰的創口適合大量使用當歸,幫助活血生肌。未破潰的創口更應該及時使用,幫助排出毒氣和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