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一(宮集) (4)
卷之一(宮集) (4)
1. 蒼朮
蒼朮,氣辛,味厚,性散能發汗。入足陽明、太陰經。亦能消濕,去胸中冷氣,闢山嵐瘴氣,解瘟疫屍鬼之氣,尤善止心疼。但散多於補,不可與白朮並論。《神農經》曰:必欲長生,當服山精。此言白朮,非指蒼朮也。蒼朮可辟邪,而不可用之以補正。各本草諸書混言之,誤矣。
白話文:
蒼朮具有辛辣、甘苦的味道,性情辛散,能使人發汗。它歸屬足陽明經、太陰經。蒼朮還能祛濕,去除胸中的寒氣,驅散山間的瘴氣,解毒驅疫,治療因屍氣鬼氣引起的疾病,尤其是善於止心疼。但是它的散氣作用大於補益作用,不能與白朮相提並論。《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如果想要長生不老,就應該服用山精。」這裡說的是白朮,並不是指蒼朮。蒼朮可以驅邪,但不能用來補益身體。各本草著作中混淆這一點,是很大的錯誤。
然而蒼朮善用之,效驗如響,如人心氣疼,乃濕挾寒邪,上犯膻中也,蒼朮不能入膻中,然善走大腸而祛濕,實其專功也。故與川烏同用,引濕邪下行,使寒氣不敢上犯膻中,而心痛立定。若不用蒼朮而用白朮,則白朮引入心中,反大害矣。
白話文:
然而,蒼朮善於應用,效果立竿見影。例如,當心氣疼痛時,是濕冷之邪氣上犯膻中所致。蒼朮無法進入膻中,但它善於走通大腸,祛除濕氣,這是它的專長。因此,與川烏同用,引濕邪向下運行,使寒氣不敢上犯膻中,就能使心痛立止。如果不使用蒼朮而使用白朮,則白朮會引入心中,反而會造成很大危害。
或問蒼朮陽藥,最能辟邪,宜乎凡有邪氣,皆可盡除,何以有效有不效也?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然而氣虛亦有不同,有氣虛而兼濕痰者,有氣虛而帶燥痰者。蒼朮補氣,兼善去濕,以治氣虛濕痰而中邪者,自是神效。以治氣虛燥痰之中邪者,則蒼朮性燥,不燥以增燥乎。勢必邪得燥而更甚,又何以祛邪哉,此所以治之而不效也。
白話文:
有人問蒼朮是一種溫熱的藥物,最能驅邪,凡是遇到邪氣,都能消除,為什麼有些人用有效,有些人用無效呢?
邪氣侵襲的身體,一定是氣虛的。但是氣虛也不一樣,有氣虛兼有濕痰的,有氣虛帶有燥痰的。蒼朮補氣,又能去除濕氣,用來治療氣虛濕痰,又中邪的人,自然會顯著有效。
但是用來治療氣虛燥痰,又中邪的人,蒼朮的性質燥熱,不就會讓燥氣更嚴重嗎?這樣邪氣得到燥氣的加持,勢必會更盛,又怎麼能驅邪呢?這就是用蒼朮治療無效的原因。
或問蒼朮發汗,不及白朮遠甚,謂白朮能止汗也。嗟乎。蒼朮之妙,全在善於發汗,其功勝於白朮。凡發汗之藥,未有不散人真氣者。蒼朮發汗,雖亦散氣,終不甚也。虛人感邪,欲用風藥散之者,不若用蒼朮為更得。蓋邪出而正又不大傷,汗出而陽又不甚越也。([批]蒼朮散氣虛之邪,實勝諸風藥。)
白話文:
有人問,蒼朮發汗的作用遠不如白朮,因為白朮可以止汗。哎,蒼朮的神奇,就在於它善於發汗,它的功效比白朮好。凡是發汗的藥物,都不會不耗散人體的正氣。蒼朮發汗,雖然也會耗散氣血,但終究不會很嚴重。虛弱的人受到邪氣侵襲,想要用風藥來散發邪氣,不如使用蒼朮更合適。因為這樣既可以讓邪氣排出,又不會過分損傷正氣,而且發汗也不會過多導致陽氣外越。
或疑蒼朮之功,不及白朮遠甚,何《神農本草》不分別之耶?不知蒼朮與白朮,原是兩種,以神農首出之聖智,豈在後人下哉,是必分辨之明矣。因傳世久遠,疊遭兵火,散失不存耳。今經後人闡發甚精,其不可同治病也。既彰彰矣。又何可二術之不分用哉。
白話文:
有人質疑蒼朮的功效遠不如白朮,為何《神農本草》沒有將它們區分開來?殊不知蒼朮和白朮原本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以神農作為最早記載它們的聖賢,他的智慧怎麼會輸給後人呢?他必定曾經明確區分過這兩味藥材。只因流傳至今已久,又歷經多次戰亂,神農的藥典遺失不存。如今後人的研究已經很透徹,蒼朮和白朮不可同治一類疾病,顯而易見。因此,怎麼能說這兩種藥材可以不區分使用呢?
或問蒼朮與白朮,性既各別,而神農未辨明者,必有其故。吾子謂是世久散失,似乎臆度之辭,非定論也。嗟乎。白朮止汗,蒼朮出汗,其實相反,關係甚鉅,安有此等之懸殊。以神農之聖而不亟為指示乎。吾故信其必先辨明而後乃遺失也。
白話文:
有人問蒼朮和白朮,它們的性質既然不同,但神農本草經卻沒有明確區分,必定有它的原因。你說這可能是因為記載久遠而散失,這似乎是憑空猜測,不是確定的說法。唉!白朮能止汗,蒼朮能發汗,它們的作用完全相反,關係重大,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的差別?以神農的聖明,怎麼會不詳細說明呢?我所以相信他一定是先辨明瞭它們的不同,只是後來記載才遺失了。
2. 熟地
熟地,味甘,性溫,沉也,陰中之陽,無毒。入肝腎二經。生血益精,長骨中腦中之髓。真陰之氣非此不生,虛火之焰非此不降。洵奪命之神品,延齡之妙味也。世人以其膩滯,棄而不用,亦未知其功效耳。夫腎有補而無瀉,是腎必宜補矣。然而補腎之藥,正苦無多。山茱萸、牛膝、杜仲、北五味之外,舍熟地又用何藥哉。
白話文:
熟地,味道甘甜,性質溫熱,有沉降的作用,屬於陰中之陽,沒有毒性。它能進入肝經和腎經。熟地具有補血益精、補益骨髓腦髓的作用。真正的陰氣沒有熟地就無法產生,虛火旺盛也無法用它來降火。它真是救命的聖藥,延年益壽的妙品。世人因為它黏膩滯塞,就把它棄之不用,這也是不知道它的功效。腎臟有補益而沒有瀉下的道理,因此腎臟必須補益。然而補腎的藥物,實在是很難找到。除了山茱萸、牛膝、杜仲、北五味之外,除了熟地還能用什麼藥呢?
況山茱萸、牛膝不可為君,而杜仲又性過於溫,可以補腎火之衰,而不可補腎水之乏。此熟地之必宜用也。熟地系君藥,可由一兩以用至八兩。蓋補陰之藥與補陽之藥,用之實有不同。補陽之藥,可少用以奏功,而補陰之藥,必多用以取效。以陽主升而陰主降。陽升,少用陽藥而氣易上騰。
白話文:
而且,山茱萸、牛膝不能作為君藥(主藥),而杜仲的性質又過於溫熱,可以補腎陽的虛衰,但不能補腎陰的不足。所以,熟地是必須使用的。熟地是君藥,可以用一到八兩。
因為補陰的藥物和補陽的藥物,使用的方式確實不同。補陽的藥物,可以少用就能見效,而補陰的藥物,必須大量使用纔能有效。這是因為陽氣主升而陰氣主降。陽氣上升,少量使用補陽藥物,氣就能容易上升。
陰降,少用陰藥而味難下達。熟地至陰之藥,尤與他陰藥有殊,非多用之,奚以取勝。或謂熟地至陰之藥,但其性甚滯,多用之而膩膈生痰,萬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此正不知熟地之功力也。自神農嘗草之後,將此味失談,遂使後世不知其故。雖歷代名醫多有發明,而亦未嘗言其秘奧。
白話文:
身體虛弱時,不要過度服用陰性藥物,因為它們很難被吸收。熟地是陰性藥物中最強效的,和其他陰性藥物有很大不同,如果不大量使用,很難達到治療效果。有人說熟地是陰性藥物,但它性味很濃滯,如果大量使用,會導致腸胃不適和產生痰液,如果這些痰液加重了呼吸困難,後果不堪設想。這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熟地的功效。自神農嘗百草後,把熟地的功用都隱藏起來了,導致後人不知道它的奧妙。儘管歷代名醫都有很多發現,但都沒有講過它的祕密。
夫熟地豈特不生痰,且能消痰,豈特不滯氣,且善行氣,顧人用之何如耳。夫痰有五臟之異。痰出脾、肺者,用熟地則助其濕,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於心、肝、腎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陳消痰化痰之藥,百無成功,乃服八味湯,而痰氣之洶湧者頃刻即定,非心、肝、腎之痰用熟地之明驗乎。([批]心火鬱、肝氣逆、腎水衰,皆能生痰,非熟地不能化也。
白話文:
熟地黃不僅不會產生痰,還能消除痰,不僅不會阻滯氣機,還能有效運行氣血。使用熟地黃的效果如何,關鍵在於怎麼用。痰有來自不同臟腑之分。如果痰是由脾、肺產生,使用熟地黃會助長濕氣,似乎不太適合。然而,如果痰是由心、肝、腎產生,除了熟地黃,還有什麼可以驅散痰氣呢?因此,有些人吐痰像清水一樣,使用半夏、茯苓等消痰藥物,怎麼用都不見效,一旦服用八味地黃湯,洶湧的痰氣頃刻間平息。這不正是非來自心、肝、腎的痰,而由熟地黃化解痰氣的明證嗎?(註:心火鬱積、肝氣逆行、腎水不足,都能產生痰,非熟地黃不能化解。)
)更有一種,朝夕之間,所吐皆白沫,日輕而夜重,甚則臥不能倒。用六味湯,大加熟地、山茱萸,一邊數服,而痰即大減,再服數十劑,白沫盡消而臥亦甚安,又非熟地消痰之明驗乎。熟地消痰而不生痰,又何疑哉。至於氣之滯也,服地黃湯而消痰於頃刻,猶謂氣之不行也可乎。
白話文:
還有另一種情況,在早晚時段,患者總是嘔吐出白色的泡沫,白天較輕,晚上較重,嚴重時連倒臥都不能。使用六味湯,並大幅增加熟地黃和山茱萸的用量,連續服用數次,痰液便大幅減少。再服用數十劑,白色的泡沫便完全消失,也能安穩地入睡。這難道不是熟地消痰作用顯著的證據嗎?熟地消痰而不產生痰,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至於氣滯的情況,服用地黃湯後,痰液瞬間消散,難道還能說是氣不行嗎?
([批]熟地行氣而不滯氣,論實創開。)人生飲食,脾腎之氣行,水穀入腹,不變痰而變精。惟其脾腎之虛也,水穀入腹,不化精而化痰矣。用地黃湯而痰消者,往往多能健飯,是熟地乃開胃之聖品也。其所以能開胃者何也?胃為腎之關,腎水旺而胃中之津液自潤,故腎氣足而胃氣亦足,腎氣升而胃氣亦升也。然則熟地行氣而非滯氣,不又可共信哉。
白話文:
(批註:熟地能促進氣血運行而不造成氣滯,這是治療實熱病症的創舉。)人體在飲食後,脾氣和腎氣運行,水穀進入腸胃,不會轉化為痰液而會轉化為精氣。只有脾腎虛弱時,水穀進入腸胃,才會不能化為精氣而轉化為痰液。使用含有熟地的地黃湯來去除痰液,通常也能健胃,因此熟地是滋補胃氣的聖品。它為什麼能滋補胃氣呢?胃是腎臟的門戶,腎中水液充足,胃中津液就能自行滋潤。所以腎氣充足,胃氣也會充足;腎氣上升,胃氣也會上升。因此,熟地能促進氣血運行而不是造成氣滯,難道不值得信賴嗎?
氣行痰消,烏能作喘,尤所不必疑者矣。([批]陰虛之人胃氣不開,用熟地反易飢而嗜食,胃中陰邪散而正氣伸,故開胃。)
白話文:
氣血運行通暢,痰液消失,怎麼可能會導致喘鳴?這根本不用懷疑。(批註:陰虛體質的人,胃氣不順暢,使用熟地反倒容易覺得飢餓而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胃中陰邪消散而正氣得以伸展的緣故,因此會開胃。)
或問熟地既是君藥,亦可單用一味以奏功乎?夫熟地雖是君藥,不可獨用之以取勝。蓋陽藥可以奇用,而陰藥必須耦用也。況熟地乃至陰之品,性又至純,非佐之偏勝之藥,斷斷不能成功,此四物湯補血所以必益之當歸、白芍、川芎也。
白話文:
有人問,既然熟地是君藥,那麼單獨使用一味藥就能奏效嗎?
確實,熟地是君藥,不可單獨使用來取得成功。因為陽性藥物可以奇數使用,而陰性藥物必須偶數使用。更何況熟地是極陰之品,性質非常純粹,如果不輔以偏勝之藥,絕對無法成功。這就是四物湯補血時,必須加入當歸、白芍、川芎的原因。
推之而與人參同用,可以補心腎之既濟;與白朮同用,可以補脾腎之有虧;與麥冬、五味同用,可以滋肺腎之將枯;與白芍同用,可以益肝腎之將絕;與肉桂同用,可以助命門之火衰。與棗仁同用,可以安膻中之火沸;與地榆同用,可以清大腸之血;與沙參同用,可以涼胃中之炎。與元參同用,可以瀉陽明之焰。
白話文:
與人參一起使用,可以滋補腎陽,平衡陰陽;與白朮一起使用,可以補益脾腎,填補虧損;與麥冬、五味子一起使用,可以滋潤肺腎,防止衰竭;與白芍一起使用,可以補益肝腎,防止衰竭;與肉桂一起使用,可以溫補命門之火,改善虛寒;與棗仁一起使用,可以平息心火過旺,消除煩躁;與地榆一起使用,可以清熱涼血,止血;與沙參一起使用,可以清涼胃熱,消炎;與元參一起使用,可以瀉去陽明之火,清熱降火。
然必用至一兩、二兩為君,而加所佐之味,或五錢或八錢,自易取勝於萬全也。倘熟地少用,其力不全,又何以取勝哉。內惟肉桂止可用一二錢,不可用至三錢之外,余則可與熟地多用而無忌者也。
白話文:
然而,必須使用一兩到兩兩的熟地黃作君藥,再添加佐藥,數量約為五錢到八錢,這樣就能輕易取得萬全的效果。如果使用較少的熟地黃,其功效就不完整,又怎麼能取得好的效果呢。唯獨肉桂只能使用一到兩錢,不可超過三錢。除了肉桂,其餘佐藥都可以與熟地黃多用,不必有所顧慮。
或問產前必用熟地以補血,不識產後亦可重用乎?曰:產後正宜重用也。產婦血大虧,不用熟地以生新血,用何藥乎?雖佛手散乃產後聖藥,然能加入熟地,則生血尤奇。凡產後血暈諸病,同人參、當歸並用,必建殊功,不特產後臍腹急痛者始可用之也。夫腎中元氣,為後天之祖,熟地稟先天之氣而生,產婦虧損血室,元氣大耗,後天之血既不能速生,正藉先天之氣以生之。用熟地以助後天,實有妙理,非泛論也。
白話文:
有人問,產前一定要用熟地補血,難道產後就不能大量使用嗎?
回答說:產後正是應該大量使用的時候。產婦血氣大虧,不用熟地生新血,能用什麼藥呢?雖然佛手散是產後聖藥,但是如果加入熟地,生血效果會更加奇特。凡是產後氣血不足等症狀,搭配人參、當歸一起使用,必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只是產後臍腹急痛的人才可以使用。
腎中的元氣,是後天生命的根本,熟地吸取先天的氣而生,產婦的血室受損,元氣大耗,後天的血液不能快速生成,正需要藉助先天的氣來生成。使用熟地來幫助後天,確實有道理,並不是隨便說的。
或問熟地膩膈生痰,世人以薑汁、砂仁制之可乎?顧熟地何嘗膩膈也。熟地味甘而性溫,味甘為脾胃所喜,性溫為脾胃所宜,脾胃既不相忤,又何所忌而膩膈哉。況熟地乃陰分之藥,不留胃中,即留腎中。胃為腎之關門,胃見腎經之味,有不引導至腎者乎,膩膈之說,起於不知醫理之人,而不可惑深知醫理之士也。雖薑汁開胃,砂仁蘇脾,無礙於熟地,而終不可謂熟地之膩膈生痰耳。
([批]自膩膈生痰之說出,世人畏熟地而不敢用,今得遠公闡發,可以破惑矣。)
白話文:
有人問,熟地黃容易滯膈生痰,世人用薑汁、砂仁來剋制,是否可行?但是熟地黃哪裏會滯膈呢?熟地黃味道甘甜而性質溫和,甘味為脾胃所喜,溫和的性質也適合脾胃,脾胃既不相互抵觸,又忌諱什麼而滯膈呢?而且熟地黃是滋陰的藥物,並不會停留在胃中,而是會進入腎中。胃是腎的關門,胃碰到腎經的味道,難道不會引導它到腎中嗎?這滯膈的說法,是醫理不精通的人說出來的,不能讓真正懂醫理的人迷惑。即使薑汁可以開胃,砂仁可以醒脾,對熟地黃也沒有影響,但也不能說熟地黃會滯膈生痰。
或謂熟地既不膩膈,何以六味地黃丸中加茯苓、山藥、澤瀉,非因其膩隔而用之乎?是以茯苓、山藥、澤瀉,為制熟地之品,亦何其輕視茯苓、山藥、澤瀉哉。腎宜補而不宜瀉,既用熟地以補腎,豈可復用利藥以瀉腎,況又用利藥以制補腎之藥,使之有瀉而無補乎,是熟地之不宜制也明矣。熟地既不宜制,用茯苓、山藥、澤瀉之三味,非因制熟地也,亦明矣。
白話文:
有人說熟地黃不黏膩,那麼為何六味地黃丸中要加入茯苓、山藥和澤瀉呢?難道不是因為熟地黃黏膩才用它們嗎?因此茯苓、山藥和澤瀉被認為是制衡熟地黃的藥物,這豈不是太過輕視茯苓、山藥和澤瀉了嗎?腎臟需要進補,不宜瀉下。既然用熟地黃來補腎,怎麼還能再用瀉藥來瀉腎呢?更何況還要用瀉藥來制衡補腎的藥物,這不是讓它既不能補,又能瀉嗎?由此可見,熟地黃是不宜制衡的。既然熟地黃不適合制衡,那麼使用茯苓、山藥和澤瀉這三味藥,顯然也不是為了制衡熟地黃。
熟地既不宜制,用茯苓、山藥、澤瀉之三味,非因熟地之膩膈也,抑又明矣。然則用三味之意謂何?因熟地但能滋陰而不能去濕,但能補水而不能生陽,用三味以助其成功,非用三味而掣其手足也。
白話文:
熟地本身不宜過量使用,用茯苓、山藥和澤瀉這三味藥,並非因為熟地有肥膩滯胃的缺點,而是另有深意。那麼,使用這三味藥的用意是什麼呢?因為熟地只能滋陰而不能祛濕,只能補水而不能生陽,所以用這三味藥來幫助它完成任務,而不是用這三味藥來阻礙它的作用。
或問熟地既不膩膈,何以生痰,前人言之,豈無見而云然乎?曰:熟地實消痰聖藥,而世反沒其功,此余所以堅欲辨之也。凡痰之生也,起於腎氣之虛,而痰之成也,因於胃氣之弱。腎氣不虛,則胃氣亦不弱。腎不虛則痰無從生,胃不弱則痰無由成也。然則欲痰之不成,必須補胃,而欲痰之不生,必須補腎。
白話文:
有人問:熟地既不傷胃,怎麼會產生痰?前人這樣說,難道沒有根據嗎?
我回答道:熟地實際上是化痰聖藥,但是人們卻忽略了它的功效,這是我堅持要辯明的原因。
痰液的產生源於腎氣虛弱,而痰液的形成是因為胃氣虛弱。腎氣不虛,那麼胃氣也不會虛弱。腎不虛,痰自然不會產生;胃不虛,痰自然不會形成。
因此,想要化痰,必須補益胃氣;想要預防痰液產生,必須補益腎氣。
腎氣足而胃氣亦足,腎無痰而胃亦無痰。熟地雖是補腎之藥,實亦補胃之藥也。胃中津液原本於腎,補腎以生胃中之津液,是真水升於胃矣。真水升於胃,則胃中邪水自然難存,積滯化而痰涎消,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熟地消痰不信然乎,而可謂其膩膈而生痰乎。
白話文:
當腎氣充盈,胃氣也會充足;當腎臟沒有痰濕,胃部也不會產生痰濕。雖然熟地黃是一味補腎的藥物,但它實際上也是一味補胃的藥物。胃中的津液本來源於腎臟,補腎就可以生出胃中的津液,這纔是真正的水液上升到胃中。真正的水液升到胃中,胃中的病理性水液自然就不容易存在了,積滯消散,痰涎就會消失,有一種不知不覺的效果。難道熟地黃化痰不可信嗎?怎麼能說它會膩滯胃氣而生痰呢?
或問熟地補腎中之水,何必又用山藥、山萸以相佐。蓋腎水非得酸不能生,山茱萸味酸而性又溫,佐熟地實有水乳之合。然而山茱萸味過於酸,非得熟地之甘溫,山茱萸亦不能獨生腎水也。配合相宜,如夫婦之好合,以成既濟之功也。
白話文:
有人問:熟地可以補腎中的水液,為什麼還要用山藥、山茱萸來配合呢?
答:腎中的水液一定要得到酸味才能滋生出來。山茱萸味酸,性溫,用它來配合熟地,就像水乳交融一樣。但是山茱萸味道太酸,不能單獨滋生腎水。必須加上熟地的甘溫,山茱萸才能發揮滋生腎水的功效。
將熟地、山藥、山茱萸搭配使用,就像夫妻和睦相處一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或問熟地入於八味地黃丸中,何獨為君?蓋八味丸補腎中之火也。然火不可以獨補,必須於水中補之。補火既須補水,則補水之藥必宜為君矣。方中諸藥,惟熟地乃補水之聖藥,故以之為君。有君則有臣,而山藥、山茱佐之。有臣則有佐使,而丹皮、澤瀉、茯苓從之。至於桂、附,反似賓客之象。
白話文:
有人問,熟地放在八味地黃丸中,為什麼特別是君藥?
因為八味丸是補腎中之火的。但火不能單獨補,必須在水中補。補火既然需要補水,那麼補水的藥物就應該做君藥。方劑中的諸多藥物中,只有熟地是補水的聖藥,所以把它作為君藥。有了君藥,就有臣藥,而山藥、山茱萸輔助它。有了臣藥,就有佐使,而丹皮、澤瀉、茯苓跟從。至於桂枝、附子,倒像是賓客的地位。
蓋桂附欲補火而無能自主,不得不推讓熟地為君,補水以補火也。或問熟地可獨用以治病乎?熟地亦可以獨用者也。凡遇心腎不交之病,只消熟地二兩,煎湯飢服,而心腎交於眉睫。人以為熟地乃腎經之藥,誰知其能上通於心乎。夫心腎不交之病,多是心火太過而腎水大虧也。
白話文:
桂枝和附子雖然想補火,但沒有能力自行發揮作用,不得不依靠熟地作君藥,用補水來補火。有人問,熟地可以單獨用來治病嗎?熟地也可以單獨使用。只要遇到心腎不交的疾病,只用兩錢熟地,煎湯後空腹服用,就能讓心腎快速交合。人們以為熟地是腎經的藥物,卻不知道它也能通達心經。心腎不交的疾病,大多是心火過旺而腎水不足所致。
用熟地以滋其腎中之枯乾,腎得水之滋,而腎之津即上濟於心,心得腎之濟,而心之氣即下交於腎,又何黃連、肉桂之多事哉。
白話文:
使用熟地來滋補腎臟內部的乾枯,腎臟獲得水液的滋養,腎液就會上行滋潤心臟。心臟得到腎液的滋養,心氣就會下降與腎相交。這樣一來,還需要使用黃連、肉桂等藥材做什麼呢?
或問熟地既可單用以成功,凡遇心腎不交之病,竟用熟地一味為丸,朝夕吞服之得乎?此則又不宜也。熟地單用,只可偶爾出奇,要必須輔之以茯神、山藥,佐之以山茱、棗仁,始可久用以成功耳。
白話文:
有人問,既然熟地單獨使用就能奏效,凡是遇到心腎不通順的疾病,只用熟地一味藥做成丸劑,早晚服用,這樣可以嗎?這樣做是不適當的。熟地單獨使用,只能偶爾用來出奇制勝,要長期使用並取得成功,必須輔助使用茯神、山藥,佐以山茱萸、棗仁。
或問熟地宜多用以奏功,抑宜少用以取效乎?熟地宜多不宜少也。然而用之得宜,雖重用數兩不見多;用之失宜,雖止用數錢未見少。用之於腎水大虧之日,多用猶覺少;用之於脾土大崩之時,少用亦覺多;用之於腎火沸騰之病,用多而殊欠其多;用之於胃土喘脹之症,用少而殊憎其少。全在用之得宜,而多與不多,不必計也。
白話文:
有人問,熟地用量多少才能見效呢?是得多用還是少用?熟地應該是多用而不是少用。然而,用得合適,即使用上幾兩也不算多;用得不恰當,即使只用幾錢也嫌多。用於腎陰嚴重虧虛時,用得很多都不夠用;用於脾氣嚴重虛衰時,用得少也嫌多;用於腎火旺盛的疾病時,用再多也不嫌多;用於胃氣上逆、脹滿的症狀時,用得再少也覺得嫌多。關鍵在於用得是否得當,至於用多用少,不必刻意計較。
或疑熟地膩滯,補陰過多,終有相礙,未可單用一味以取勝,然前人亦有用一味以成功者何也?愚謂熟地單用以出奇,實偶然權宜之法,不若佐之他味,使兩味以建功之更勝。如治心腎之虧也,加入龍眼肉;如肝腎之虧也,加入白芍;如治肺腎之虧也,加入麥冬。如治脾腎之虧也,加入人參,或加白芍。
既無膩膈,更多捷效,是在人之權變耳。([批]又開無數法門。)
白話文:
有人擔心熟地黃滋膩滯塞,過度補陰會相互妨礙,不能單獨使用一種藥材來達到效果。但古人也有用一種藥材而成功的案例,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單獨使用熟地黃是出於奇招,實際上這是一種權宜之計,不如搭配其他藥材使用,使兩種藥材共同發揮作用,效果會更好。
例如:
- 治療心腎虧虛:加入龍眼肉
- 治療肝腎虧虛:加入白芍
- 治療肺腎虧虛:加入麥冬
- 治療脾腎虧虛:加入人參或白芍
或疑腎虛者,宜用熟地,以陰補陰也,何以補胃者亦用之,補膽者亦用之耶?此固古人權宜之法,然亦至當之法也。夫胃為腎之關門,腎虛則胃亦虛,補腎正所以補胃也。膽雖附於肝,而膽之汁必得腎之液滲入,始無枯涸之憂。腎虛則膽亦虛,補腎正所以補膽也。倘見胃之虛而徒用補胃之藥,則香燥之品,愈爍其腎水之干;見膽之虛而只用補膽之味,則酸澀之劑,愈耗其腎水之竭。腎水既虛,而胃膽愈弱矣。
白話文:
有的人懷疑腎虛的人應該用熟地來滋陰。但為什麼補胃也用它,補膽也用它呢?這是古人的權宜之計,但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胃是腎的門戶,腎虛則胃也虛,補腎也就是補胃。膽雖然附屬於肝,但膽汁必須有腎液滲入,才會源源不斷。腎虛則膽也虛,補腎也就是補膽。
如果只看到胃虛,就只用補胃的藥,那麼溫熱燥烈的藥物會更加耗損腎水;如果只看到膽虛,就只用補膽的藥,那麼酸澀的藥物會更加耗損腎水。腎水虛弱,胃和膽就會更虛弱。
惟用熟地以補腎,而胃與膽取給於腎而有餘,自然燥者不燥,而枯者不枯,誰謂陽症不宜補陰哉。或疑熟地至陰之藥,多用之以滋腎宜也。然何以至陽之病,古人亦用以奏效,豈熟地亦陽分藥乎?熟地非陽分藥也。非陽分之藥而偏用之以治陽病者,陽得陰而平也。陽非陰不伏,用熟地以攝至陽之氣,則水升火降,陰陽有既濟之美矣。
白話文:
只用熟地來補腎,這樣胃和膽得到腎的滋養而有餘,自然乾燥的不再乾燥,枯竭的不再枯竭。誰說陽症不宜補陰呢?有人質疑熟地是至陰之藥,大量使用滋補腎臟很合適。但是,為什麼古人用來治療至陽之病也見效,難道熟地也是陽分藥嗎?熟地不是陽分藥。不是陽分藥卻偏偏用來治療陽病,是因為陽氣得到陰氣的滋養而平復。如果沒有陰氣,陽氣無法得到平息。使用熟地收攝至陽之氣,就會水升火降,陰陽達到既濟的平衡狀態。
或疑熟地滋陰而不能開胃,孰知熟地正開胃之神藥也。胃為腎之關門,腎中枯槁,全藉胃之關門,搬運水穀以濟其困乏,豈有腎中所喜之物,而胃反拒絕之理。況腎虛無水,則胃中無非火氣,亦望真陰之水以急救其乾涸也。然則熟地正胃之所喜,不獨腎之所喜也。安有所喜者投之,不亟為開關以延入者乎,所以腎虛之人。
白話文:
有人懷疑熟地黃能滋養陰液,卻不能開胃。其實熟地黃正是開胃的靈丹妙藥。
胃是腎的門戶,腎中如果乾枯,就要依靠胃這個門戶,運送食物和水穀來滋養腎水。難道有腎臟喜歡的東西,而胃卻排斥的道理嗎?
況且腎虛會導致水液不足,胃中就會充滿火熱之氣,也會渴望真陰之水來迅速解渴。因此,熟地黃不僅是腎臟喜愛的,也是胃所喜愛的。
只要投其所好,胃就不會急忙關閉門戶,拒絕水穀進入。所以,腎虛的人吃熟地黃,胃也會打開門戶,讓水穀滋養腎臟。
必用熟地以開胃耳。至於腎水不虧,胃中無火,一旦遽用熟地,未免少加脹悶,是不善用熟地也。誰謂熟地盡閉胃之物哉。
白話文:
使用熟地黃一定是要先打開胃口。如果腎水不足、胃中沒有火氣,突然使用熟地黃,可能會導致胃脹和腹悶。所以,不擅於使用熟地黃。誰說熟地黃只能閉塞胃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