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四(徵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徵集) (5)

1.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陽中之陰。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催生調經,除風痹、風症、內寒,消乳癰、背癰,下乳止衄,祛煩,尤利小便,乃利藥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衝者,用之可降,故可恃之以作臣使之用也。但其性過速,宜暫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

或問王不留行止可下乳,是上亦可行之物也?不知乳不能下而下之,畢竟是下行,而非上行也。上、中焦有可下者,皆可下通,非下行於下焦,而不行於上焦也。

白話文:

王不留行,味道苦中帶甘,藥性平和,屬性為陽中帶陰,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刀傷,能止血止痛,幫助生產、調理月經,能去除風濕麻痺、風症、體內寒氣,消除乳房腫痛、背部腫痛,促進乳汁分泌、止鼻血,消除煩躁,特別有利尿的功效,是屬於一種有通利作用的藥物。它的藥性很迅速,是往下走的,不會往上走。凡是病氣逆行向上衝的,使用它可以使之下降,因此可以把它當作輔助藥物來使用。但是它的藥性過於迅速,適合短時間使用,不適合長期使用,這點必須要知道。

有人問王不留行只能幫助乳汁向下分泌,難道它也是一種可以向上走的藥物嗎?其實乳汁不能順利排出而促使它向下,最終還是屬於往下走的,而不是往上走。上焦、中焦有需要往下疏通的,都可以讓它來疏通,並不是說它只是往下走到下焦,而不能到上焦。

2. 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氣平,無毒。入陽明、太陰。潰堅腫,消結核,解食毒,散滯氣。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大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之土衰也,瀉火而土愈寒矣。故用白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之權宜,而不恃之為經久也。

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無礙。凡系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試看北地婦女,當饑饉之時,三五成群,採蒲公英以充食,而人不傷者,正因其瀉火以生土也。夫飢餓之人,未有不胃火沸騰者,用之實有相宜。

不可以悟蒲公英之有益而無損乎。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錢,始可散邪補正耳。

或問蒲公英既有大功,自宜多用,以敗毒去火,但其體甚輕,不識可煎膏以入於藥籠之中乎?夫蒲公英煎膏,實可出奇,尤勝於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須百斤,石臼內搗爛,鐵鍋內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將渣瀝起不用,止用汁,盛於布袋之內瀝取清汁。每大鍋可煮十斤,十次煮完,俱取清汁,入於大鍋內,再煎至濃汁。

然後取入砂瓶內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俟其汁如蜜,將汁傾在盆內,牛皮膏化開入之,攪均為膏,曬之自干矣。大約濃汁一斤,入牛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尤妙,凡前藥內該用草一兩者,只消用二錢,尤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乾草,干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或問蒲公英只可治瘡毒,而先生謂可瀉火,豈瀉火即所以治瘡毒乎?此又不盡然也。夫瘡毒雖多成於火,而火症不盡生瘡癰。蒲公英妙在善能消瘡毒,而又善於消火,故可兩用之也。

或問蒲公英瀉火,只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餘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則盡伏,即謂蒲公英能瀉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

或問蒲公英與金銀花,同是消癰化瘍之物,二味畢竟孰勝?夫蒲公英只入陽明、太陰之二經,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論功用也。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蓋蒲公英攻多於補,非若金銀花補多於攻也。

或問《圖經》載治惡刺及狐尿剌,摘取蒲公英根莖白汁,塗之立瘥,果有之乎?曰:此思邈孫真人自言其效,不出十日全愈,此則可信者也。但愚見取蒲公英之汁,以塗瘡口之上,更須用其根葉一兩煎湯,內外合治,更易收功也。狐剌乃狐所傷,亦用莖汁塗之,而更服湯為妙耳。

白話文:

蒲公英,味道苦,性質平和,沒有毒性。它主要作用於陽明經和太陰經。能夠消除堅硬的腫塊,化解結核,解除食物中毒,疏散積滯的氣。雖然很常見,卻有很大的功效,可惜世人不知道如何利用它。

陽明經的火氣常常像野火一樣蔓延,雖然用白虎湯來瀉火,但難免會大大損傷胃氣。因為胃火旺盛,是因為胃土虛弱,瀉火會使胃土更加虛寒。所以,用白虎湯來瀉胃火,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不能長期依賴。

蒲公英也是瀉胃火的藥,但它的性質非常平和,既能瀉火,又不損傷胃土,可以長期服用、久服無礙。凡是因為陽明火氣引起的症狀,都可以大量服用,火氣消退後胃氣自然恢復。你看北方婦女,在饑荒的時候,三五成群地採摘蒲公英充飢,人卻不會因此生病,正是因為它能瀉火而生養胃土。饑餓的人,沒有不胃火旺盛的,用蒲公英很合適。

這難道不是說明蒲公英有益無害嗎?只是它瀉火的力道比較微弱,必須大量使用,一次要用一兩,最少也要用五錢,才能驅散邪氣,扶正身體。

有人問,既然蒲公英有這麼大的功效,應該多用,來解毒去火,但它本身很輕,不知道是否可以煎煮成膏,以便放入藥箱中備用?蒲公英煎煮成膏,效果確實更好,甚至比直接生用更好。那煎膏的方法是什麼呢?每次必須用一百斤,在石臼中搗爛,用鐵鍋加水煎煮,一鍋水煎到剩下七成時,將藥渣濾掉不用,只用藥汁,盛在布袋裡濾取清汁。每次大鍋可以煮十斤,煮十次後,將所有清汁都取出,倒入大鍋內,再次煎煮成濃稠的汁液。

然後將濃汁倒入砂瓶中盛裝,再用隔水加熱的方式蒸煮,等到汁液像蜂蜜一樣濃稠時,將汁液倒入盆中,加入融化的牛皮膠攪拌均勻,製成膏狀,曬乾即可。大約一斤濃汁加入一兩牛皮膠,就可以做成膏狀並切成片狀。一百斤蒲公英,可以取膏七斤,存放在藥箱中,用來治療瘡毒、火毒,效果非常好。凡是之前的藥方中需要用一兩草藥的,現在只需要用兩錢即可,方法更加簡便。如果沒有新鮮的蒲公英,可以用乾的,乾的就不需要一百斤,三十斤就可以熬膏取出七斤。

有人問,蒲公英只能治療瘡毒,而你說它能瀉火,難道瀉火就是用來治療瘡毒的嗎?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瘡毒雖然大多是因火而起,但火症不一定都會變成瘡癰。蒲公英的妙處在於它既能消解瘡毒,又能消解火氣,所以兩者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有人問,蒲公英瀉火,只瀉陽明經的火,不知道其他經絡的火,是否也能全部消除?我說:火氣最猛烈的,莫過於陽明經的火。陽明經的火降下來了,其他經絡的餘火自然也會跟著消散。蒲公英雖然不是其他經絡的藥,但其他經絡的火,遇到蒲公英也會被壓制下去,所以說蒲公英能瀉各經的火,也是可以的。

有人問,蒲公英和金銀花,都是消癰化瘍的藥物,這兩種藥物究竟哪一種更好?蒲公英只入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是無經不入,所以蒲公英不能和金銀花相提並論。但是,金銀花如果和蒲公英一起使用,它的功效會更大。因為蒲公英的攻邪能力大於補益能力,不像金銀花補益能力大於攻邪能力。

有人問,《圖經》記載能治療惡刺和狐尿刺,摘取蒲公英根莖的白汁塗抹,馬上就好,真的有這種效果嗎?我說:這是孫思邈真人自己說的療效,不出十天就能痊癒,這個是可以相信的。但我認為,取蒲公英的汁液塗抹在瘡口上,同時還要用它的根葉一兩煎湯服用,內外兼治,更容易見效。狐刺是被狐狸咬傷造成的,也可以用莖汁塗抹,同時配合服用湯藥效果更好。

有人問,蒲公英在北方很多,鄉下人拿它當菜吃,卻沒見他們因此不生瘡毒啊?哎,瘡毒的形成,往往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鄉下人做羹湯,能天天用蒲公英嗎?鄉下人採摘蒲公英的時間,大多在春天,而瘡毒的形成,又多在夏秋之際,又怎麼知道春天攝入的毒素,不是因為吃了蒲公英而消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