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3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30)

1. 大薊、小薊

大、小薊,味甘、苦,氣涼,無毒。入肺、脾二經。破血止血甚奇,消腫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於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傷之血症也。蓋性過於涼,非胃所喜,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或問大、小薊,皆是止血聖藥,一時急症,用鮮尤佳。倘無鮮者,乾者亦可用乎?夫鮮者難遽得,勢必用乾者矣。但必須將大、小薊用水先煎取汁,然後煎補血、生血、止血之藥,同飲才妙,不比鮮者,搗汁即可用也。

或問大、小薊同是血分之品,畢竟何勝?二者較優劣。大薊不如小薊之佳。小薊用一兩者,大薊必須加五錢,其功用實未嘗殊也。

或問大、小二薊,北人以之治吐血多功,南人以之往往鮮效,何也?蓋二薊過於寒涼,北人秉性剛強,非患熱症,不易吐血;南人柔弱,不必犯熱,即能吐血也,故宜北而不宜於南。然而,北人不因熱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相宜;南人偶因熱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不相宜也。

或問大、小薊,即分大小,畢竟功效亦別,豈盡同而無異乎?曰:同者止血,異者止熱也。大薊止熱,而小薊則力不勝。故遇熱症,不妨用大薊一二錢,使熱退而不動血耳。

白話文:

大薊和小薊,味道甘甜帶苦,藥性偏涼,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脾經。它們的止血效果非常顯著,消腫止痛、治療崩漏也很有效,解毒的效果也很神奇。但主要用於剛開始發生的出血症狀,效果特別好,對於長期積累的出血症狀則效果不佳。因為藥性過於寒涼,並不是脾胃喜歡的,可以降火,但不能補脾胃。

有人問,大薊和小薊都是止血良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新鮮的最好。如果沒有新鮮的,乾的可以用嗎?新鮮的藥材不容易馬上取得,肯定要用乾的。但必須先把大薊和小薊用水煎煮取汁,然後再用這個藥汁煎煮補血、生血、止血的藥材,一起服用才好,不像新鮮的藥材,搗汁就可以直接使用。

有人問,大薊和小薊都是作用於血分的藥物,到底哪個更好?比較起來,大薊不如小薊好。小薊用一兩的量,大薊必須要加到五錢,它們的功效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有人問,大薊和小薊,北方人拿來治療吐血效果很好,南方人拿來使用卻往往效果不佳,這是為什麼?因為大薊和小薊的藥性過於寒涼,北方人體質強壯,不是因為熱症,不容易吐血;南方人體質柔弱,不一定是因為熱症,也會吐血,所以適合北方人不適合南方人。然而,北方人如果不是因為熱而吐血,服用也不一定適合;南方人如果偶爾因為熱而吐血,服用也不一定不適合。

有人問,大薊和小薊,雖然分大小,但功效也應該有所不同吧,難道完全相同沒有差異嗎?回答說:相同的是它們都有止血的作用,不同的是止熱的效果。大薊能止熱,小薊則效果不如大薊。所以遇到熱症,不妨用一兩錢的大薊,使熱退去而不引起出血。

2. 劉寄奴

劉寄奴,味苦,氣溫,無毒。入心、脾、膀胱之經。下氣,止心腹痛,下血消腫,解癰毒,滅湯火熱瘡,並治金瘡。《本草》諸書,言其能卻產後余疾,則誤之甚者也。寄奴性善走迅,入膀胱,專能逐水。凡白濁之症,用數錢,同車前子、茯苓利水之藥服之,立時通快,是走而不守,產後氣血大虧耶,有瘀血,豈可用此迅逐之乎?夫走而不守之藥,何以能止金瘡之血。蓋寄奴非能止血,能逐血也。

血欲外出,寄奴逐之,血不敢外出矣。此反治之道也。或問劉寄奴,以治金瘡得名,而子謂非治金瘡之藥,非好異乎?夫寄奴逐血以止血,與治金瘡之說,兩無妨也。然而以之治金瘡,未見捷效,以之治白濁,實得神效。吾疑劉寄奴當日治金瘡,或別有他藥,未必不借此惑世,英雄欺人,不可全信也。

白話文:

劉寄奴,味道苦,性溫和,沒有毒性。它進入心、脾、膀胱三條經脈。能降氣、止心腹疼痛、止血、消腫、解除癰瘡毒素、治療燙傷和熱瘡,也能治療刀傷。《本草》等醫書說它能治療產後遺留的疾病,這真是大錯特錯了。劉寄奴的藥性善於走竄,進入膀胱,專門能排除體內的水濕。凡是小便混濁的症狀,用幾錢劉寄奴,搭配車前子、茯苓等利水藥物一起服用,馬上就能通暢,因為它走竄而不停留,產後婦女氣血大虛,如果有瘀血,怎麼可以用這種走竄的藥物來排除呢?而且這種走竄而不停留的藥物,怎麼能止住刀傷的出血呢?其實,劉寄奴不是真的能止血,而是能讓血運行。

當血想要外流時,劉寄奴會讓它運行,血就不敢外流了。這是一種反向治療的方法。有人問,劉寄奴因治療刀傷而得名,你卻說它不是治療刀傷的藥物,難道是喜歡標新立異嗎?其實劉寄奴讓血運行而達到止血的效果,與治療刀傷的說法,兩者並沒有衝突。然而,用它來治療刀傷,效果並不快,用它來治療白濁,效果卻非常顯著。我懷疑劉寄奴以前治療刀傷,或許是搭配其他藥物,未必不是藉此迷惑世人,有些英雄欺騙人,不可完全相信。

3. 延胡索

延胡索,味辛、苦,氣溫,無毒。入肺、脾二經,又入肝足厥陰。調月水氣滯血凝,止產後血暈,跌撲損傷,下血崩淋,心腹卒痛,小腸脹疼,皆能主治。及氣血中佐使之品,可偶用見長者也。產後亦宜少用,非曰用之於補氣、補血之內,便可肆然多用耳。

或問延胡索乃婦人所宜用,而子曰宜慎用者,何也?延胡索,破氣、破血之藥也。無氣之滯,無血之瘀,用之能安然無恙乎。用之於補血、補氣之內,補血而不能救其破血之傷,補氣而不能救其破氣之損,況全無補劑,其傷損之大,更何如哉。

白話文:

延胡索,味道辛辣、苦澀,藥性溫和,沒有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脾經,也能進入肝經。它能調理女性月經不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血瘀,能止住產後血暈,治療跌打損傷,下血崩淋,心腹突然疼痛,小腸脹痛等症狀。它屬於氣血方面的輔助藥物,在必要時可以少量使用。產後婦女也應當少量使用,不是說在補氣、補血的藥方裡就可以隨意多用。

有人問,延胡索是適合婦女使用的藥物,為什麼你說要謹慎使用呢?延胡索是破氣、破血的藥物。如果沒有氣滯、沒有血瘀的情況,使用它能平安無事嗎?即使在補血、補氣的藥方中使用它,補血也無法彌補它破血的傷害,補氣也無法彌補它破氣的損害,更何況如果完全沒有補藥,造成的傷害就更大了。

4. 鬱金

鬱金,味苦,氣寒,純陰。無毒。入心、肺、肝三經。血家要藥。又能開鬱通滯氣,故治郁需之,然而,終不可輕用也。因其氣味寒涼,有損胃中生氣,郁未必開,而胃氣先弱,殊失養生之道矣。至於破血、禁血、止血,亦一時權宜之用,病去即已,而不可恃之為家常日用也。

或問鬱金解鬱,自然不宜多用,但入之補劑之內,不知可常服乎?夫鬱金解鬱,全恃補劑,無補劑則鬱不能開,多補劑則鬱且使閉。故鬱金可暫用於補之中,而不可久用於補之內。或問《範石湖文集》云:嶺南有采生之害,於飲食中行厭勝法,致魚肉生入腹而死脹,鬱金可解毒得生。有之乎?此李巽岩侍即欺人語,不足信也。

夫採生,即蠱毒也。鬱金並非解毒之藥,何能消之哉。

或問鬱金為血家要藥,而朱丹溪又有治血則誤之語,何也?夫鬱金乃入血分之氣藥,其治諸血症,正因血之上行,皆屬於內熱火炎。鬱金能降氣,而火自降矣,況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氣,則血自安經而不妄動也。丹溪之論,唯真正陰虛火動,以致嘔血、咳血,非關氣分之拂逆者,則宜忌之耳。

白話文:

鬱金,味道苦,藥性寒涼,屬於純陰的藥材,沒有毒性。它主要進入心經、肺經和肝經這三條經脈,是治療血症的重要藥物。鬱金能夠疏通鬱結之氣,所以可以用來治療鬱悶,但終究不可以輕易使用。因為它藥性寒涼,會損傷胃的生氣,可能鬱悶沒能解開,反而先使胃氣虛弱,這就偏離了養生的道理了。至於它能破血、止血,也只是暫時應急的用法,病好了就要停止,不能當成日常保健的藥物。

有人問,鬱金既然能解鬱,自然不適合多用,但是加入補藥裡一起服用,不知道是否可以長期服用呢?鬱金之所以能解鬱,完全是依靠補藥的功效,沒有補藥的輔助就無法疏通鬱結,補藥過多反而會使鬱結更加閉塞。所以鬱金可以暫時加入補藥中使用,但不可以長期和補藥一起服用。

有人問,《範石湖文集》中說:嶺南一帶有採生害人的習俗,在食物中施法術,使魚肉進入肚子後膨脹而死,用鬱金可以解毒使其活過來。有這回事嗎?這只是李巽岩等人的騙人說法,不可相信。

所謂採生,其實就是蠱毒。鬱金並不是解毒的藥,怎麼可能消除蠱毒呢?

有人問,鬱金是治療血症的重要藥物,但是朱丹溪又有治療血症反而會用錯藥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鬱金屬於進入血分的氣藥,它能治療各種血症,正是因為血的向上運行,都是屬於體內熱氣上炎。鬱金能夠降氣,熱氣自然就下降了,況且藥性又進入血分,所以能夠降低火氣,那麼血就能夠安分守己而不會亂動了。朱丹溪的說法,只是針對真正的陰虛火旺,導致嘔血、咳血的情況,與氣機不順所造成的血症無關,這種情況才應該禁用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