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

回本書目錄

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

1. 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

陳遠公曰:繆仲醇因陶隱居十劑中增入寒熱二劑,闢其虛寒虛熱之不可用也,另增入升降二劑。雖亦有見,而終非至當不移之法。夫升即宣之義,降即瀉之義也。況通之中未嘗無升,通則氣自升矣;補之中未嘗無升,補則氣自升矣。推而輕重滑澀燥濕,無不有升之義在也。況通之內何常非降,通則氣自降矣;補之內何常非降,補則氣自降矣。

白話文:

陳遠公說:繆仲醇在陶隱居的十劑方劑中加入了寒劑和熱劑,認為這兩劑不能用於虛寒和虛熱,同時又加入了升劑和降劑。雖然有一定道理,但終究不是最合理且不變通的方法。

所謂升,就是宣通的意思,降就是瀉下的意思。通用的方劑中並非沒有升劑,通則氣自然會上升;補益的方劑中也並非沒有升劑,補則氣自然會上升。推而廣之,輕重滑澀、燥濕等性質都包含著升的原理。

同理,通用的方劑中也並非沒有降劑,通則氣自然會下降;補益的方劑中也並非沒有降劑,補則氣自然會下降。

推而輕重滑澀燥濕,無不有降之義在也。是十劑無劑不可升陽,何必再立升之名,無劑不可降陰,何必重多降之目。夫人陽不交於陰則病,陰不交於陽則亦病。十劑方法,無非使陽交陰而陰交陽也。陽既交,陰則陽自降矣。陰既交陽,則陰自升矣。陽降則火自安於下,何必愁火空難制;陰升則水自潤於上,何必虞水涸難濟。

此升降二劑所以宜刪,而前聖立方實無可議也。

白話文:

探討藥物性質輕重、滑澀、燥濕等特點時,會發現它們都具有降逆之義。十劑方劑中沒有哪一劑不能升陽,為何還要特別標明「升」字?同樣地,沒有哪一劑不能降陰,為何要重複使用「降」字?人體之所以生病,是因為陽氣與陰氣不能交合;陰氣與陽氣不能交合,也會生病。十劑方劑的方法,無非就是讓陽氣交合陰氣,陰氣交合陽氣。陽氣交合後,陰氣自然會下降。陰氣交合陽氣後,陰氣自然會上升。陽氣下降,則火氣自然會安於下部,無需擔心火氣上沖難以控制;陰氣上升,則水液自然會滋潤上部,無需擔憂水液不足難以濟世。

或問升降二劑經吾子之快論,覺十劑無非升降也,但不識於吾子所論之外,更可闡其微乎?曰:升降不外陰陽,而陰陽之道何能以一言盡。有升陽而陽升者,有升陽而陽反降者,有降陰而陰降者,有降陰而陰愈不降者,又不可不知也。然而升降之法,實包於十劑之中。有十劑之法,則可變通而甚神,舍十劑之法,而止執升降之二劑,未免拘滯而不化,此升降之二劑所以可刪耳。

白話文:

有人問:「升降兩劑的經文經過你的精妙論述,感覺所有十劑法方都是升降法,但不知道除了你所論述的內容外,還能進一步闡述其精妙之處嗎?」

回答說:「升降不超出陰陽的範疇,而陰陽之道又豈能用一句話說盡。有讓陽氣升騰而陽氣真正升騰的,也有讓陽氣升騰而陽氣反而下降的,有讓陰氣下降而陰氣真正下降的,也有讓陰氣下降而陰氣反而更不下降的,這些也必須知道。然而升降的方法,實際上都包含在十劑法方中。有了十劑法方的方法,就能靈活變化而產生神妙的效果。捨棄十劑法方的方法,而只固執於升降兩劑,未免拘泥而不靈活,這也是升降兩劑可以刪除的原因。」

或疑執升降二劑,不可盡升降陰陽也,豈增入之全非耶。曰:升降可增,則前人早增之矣,何待仲醇乎。正以陰陽之道無窮,升降之法難盡,通十劑以為升降,可以盡症之變,倘徒執升降之二劑,又何以變通哉。([批]升降一言破的,何必執升降以為升降。)

白話文:

可能有人疑問只用「升降」兩劑藥方,無法完全調和陰陽,難道那些新增的藥物完全無效嗎?

回答是:如果「升降」可加強,那麼前人早就這麼做了,何必等到仲醇呢?這是因為陰陽之道變化無窮,升降之法難以盡述,把十劑藥方當作「升降」,可以應對病情的所有變化。如果僅執著於「升降」這兩種劑型,又如何靈活應變呢?(點評:一句「升降」,就點破要害,何必執著於「升降」就是升降之法呢?)

或疑可升可降,十劑中未嘗言也,何不另標升降之名,使世人一覽而知升降哉。曰:有升有降者,病之常也;宜升宜降者,醫之術也。切人之脈,即知陰陽之升降矣。陰陽既知,升降何難辨哉。使必覽劑而後知之,無論全用十劑,不可升降人之陰陽,即單執升降二劑,又何能治陰陽之升降哉。夫十劑之中,皆可升可降之劑也。

人知陰陽,即知升降矣。何必另標升降之多事哉。

白話文:

有人疑問藥方既能升補也能降瀉,十劑藥方中卻不曾提及,為什麼不另外標示升降之名,讓世人一看就知道藥方的升降呢?

回答是:疾病具有升降的特性,採取升補或降瀉的治療方式則是醫生的技術。診斷病人的脈象,就能瞭解陰陽的升降。既然知道陰陽的狀態,判斷升降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一定要看到藥方纔能知道升降,那麼無論是全部使用十劑藥方,還是單獨使用升降兩劑,都不能治療陰陽的升降問題。要知道,十劑藥方都可以升補或降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