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瑞

《春腳集》~ 卷之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4)

1. 內科隨錄

共為細末,甘草膏兌白蜜為丸,重一錢,金衣蠟皮封固。

治男婦痰嗽中風,口眼歪斜,牙關緊閉,昏暈死去,或諸風狂亂。

見鬼神自言自語,或哭登高,薑汁送下。

行人夏月中暑,卒暈死者,香茹湯送下。

喜怒哀樂,七情所傷死者,燈心湯化下。

夜夢,怔忡,不寐,神魂遊蕩,重複又臥,醒後不知人事,燈心湯金子送下。

孕婦懷胎七八九月,忽然死去,此為胎暈,人參硃砂湯送下。

孕婦胎哭有聲,胎動,蓮子心湯送下。

男婦大小人如醉,赤金薑湯送下。

小兒急慢驚風,天吊仰視,口吐痰沫,手足抽吊,薄荷燈心湯送下。

男婦交合,脫陽脫陰死者,升麻湯送下。

萬應太平丹

南星,木香,細辛,羌活,硼砂(各五錢),冰片(二錢),蟾酥(三錢),沉香,檀香,香櫞,白芷(各一兩),佛手(二兩)

上藥俱為細末,切勿火烤,擇天醫日,設香案,虔合和勻,以磁瓶收貯,勿令泄氣。

此丹專治一切風寒時疫,胸膈不開,胃氣疼痛,四時痧脹等症,嗅之立效。兼治小兒急慢驚風,痰迷厥症,用化州橘紅湯送下,腹中如響,立刻回生。治赤白痢疾,以玫瑰膏拌之,開水送立止。以上諸症,效驗如神,幸勿輕視,虔制奉送,孕婦忌服。

立止瀉痢散

茅山蒼朮(八兩,土炒),川厚朴(八兩,薑汁炒),砂仁(一兩),陳皮(八兩),炙甘草(三兩),藿香(二兩)

以上六味,研極細末。

此藥專治染受四時不正之氣,腹瀉紅白痢疾,頭痛身熱,胸脅脹滿,傷食停飲,嘔吐噁心,瘧疾邪穢,山嵐瘴氣等症,每服二錢,或三錢,用開水沖半盅溫服,其效甚速。

塘西痧藥方

凡痧脹痰厥,猝中寒暑,不省人事,及驚風險症,牙關緊急者,只以四五丸,研末吹入鼻內即蘇,再服六七丸即愈。

茅山蒼朮(三兩,色黑而小而硃砂點者為佳,米泔水浸軟,切片曬乾,為末),丁香(六兩,不拘公母,為末),明天麻(三兩六錢,切片,焙乾為末),錦文大黃(六兩,切片,曬乾),麻黃(三兩六錢,去節,細銼,曬乾),蟾酥(九錢,好燒酒化,舌舐即麻者為真),麝香(三錢,上好者),甘草(二兩四錢,去皮,微研),雄黃(三兩六錢,透明,細研,水飛),硃砂(三兩六錢,細研,水飛,為衣用)

上藥十味,各研細末用,五月五日午時,或擇天醫吉日,於淨室中虔制,以蟾酥燒酒化為丸,如藥末不能膠黏,酌和以糯米漿丸,如蘿蔔子大,用硃砂為衣。曬乾磁瓶收貯。硃砂為衣,將兩碗對合,用手拋擲,使藥丸在內磨蕩,自能堅實而光。

中暑頭痛眼黑,及絞腸腹痛,一時閉悶不省人事,及斑痧等症,先用二丸,研細吹入鼻內,再將三丸,納之舌下發麻,陰陽水或涼水送下。

白話文:

內科隨錄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甘草膏和白蜜調製成藥丸,每丸重一錢,用金箔包裹,蠟封保存。

此藥丸可治療男女痰嗽、中風、口眼歪斜、牙關緊閉、昏迷不醒,或各種風症引起的狂亂,例如自言自語、哭鬧、登高。

中暑昏迷者,用香茹湯送服。

因七情(喜怒哀樂等)所傷而亡者,用燈心湯送服。

夜間做噩夢、心神不安、失眠、魂不守舍,睡後醒來不認人者,用燈心湯加金子送服。

孕婦懷胎七八九月突然死亡(胎暈),用人參硃砂湯送服。

孕婦胎兒哭鬧或胎動不安,用蓮子心湯送服。

男女老少如醉酒般,用赤金薑湯送服。

小兒急慢驚風,頭仰視,吐口水,手足抽搐,用薄荷燈心湯送服。

男女房事後,陽氣或陰氣耗盡而亡,用升麻湯送服。

萬應太平丹

南星、木香、細辛、羌活、硼砂(各五錢)、冰片(二錢)、蟾酥(三錢)、沉香、檀香、香櫞、白芷(各一兩)、佛手(二兩)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切勿用火烘烤。擇吉日,擺設香案,虔誠地混合均勻,用磁瓶盛裝,避免泄氣。

此丹專治一切風寒時疫、胸悶、胃痛、四季痧脹等症,聞到即見效。也可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痰迷厥症,用化州橘紅湯送服,腹中如有響聲,即可迅速痊癒。治療赤白痢疾,用玫瑰膏拌服,用開水送服即可止瀉。以上諸症,療效神奇,切勿輕視,需虔誠製作服用,孕婦忌服。

立止瀉痢散

茅山蒼朮(八兩,土炒)、川厚朴(八兩,薑汁炒)、砂仁(一兩)、陳皮(八兩)、炙甘草(三兩)、藿香(二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

此藥專治染上不正之氣引起的腹瀉、紅白痢疾、頭痛發熱、胸脅脹滿、傷食停飲、嘔吐噁心、瘧疾、山嵐瘴氣等症,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用開水沖半碗溫服,療效迅速。

塘西痧藥方

凡痧脹、痰厥、中暑、昏迷不醒、驚風等症,牙關緊閉者,取四五丸藥粉研末,吹入鼻中即可蘇醒,再服六七丸即可痊癒。

茅山蒼朮(三兩,色黑、細小、有硃砂點者為佳,米泔水浸泡軟化,切片曬乾,研磨成粉)、丁香(六兩,不拘公母,研磨成粉)、明天麻(三兩六錢,切片,焙乾研磨成粉)、錦文大黃(六兩,切片,曬乾研磨成粉)、麻黃(三兩六錢,去節,切細,曬乾研磨成粉)、蟾酥(九錢,用好燒酒化開,舌頭舔舐即麻者為真)、麝香(三錢,上等貨)、甘草(二兩四錢,去皮,略研磨)、雄黃(三兩六錢,透明,細研,水飛)、硃砂(三兩六錢,細研,水飛,做藥丸外衣)

將以上十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在五月五日午時或擇吉日,在乾淨的房間內虔誠製作,用蟾酥燒酒化開做成藥丸。如果藥粉不能粘合,可用糯米漿調和,做成如蘿蔔子大小的藥丸,用硃砂做外衣。曬乾後用磁瓶盛裝。硃砂做外衣時,將兩個碗對合,用手拋擲,使藥丸在裡面滾動,使其堅實光滑。

中暑頭痛、眼花、絞腸腹痛、一時昏迷不醒、斑痧等症,先用二丸研細吹入鼻中,再將三丸含在舌下,待其發麻後,用陰陽水或涼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