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腳集》~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皮膚部
水煎服。外用生蔥搗爛炒熱,貼患處,冷則易之。
治濕痰流注神驗方
用薑黃母子(是大薑黃身上小釘子是也。)
為末,用小紅棗去核,將末入內填平,再用絲綿紮緊,塞鼻孔內,男左女右,再隨量飲醉,蓋暖出汗,不拘已潰未潰,皆效。
治結核症方,不拘周身何處,皮里肉外,如豆如榛,或如貫珠者。皆以此方治之。
薄荷,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炒梔,丹皮,甘草(各等分)
在上部,加升麻、紫蘇。在下部,加牛膝。
水煎,日服一劑,連服二三十劑,更好。
治皮膚起疙瘩搔癢方,如血風瘡症,服之亦效。
黃芩(二錢),防風(二錢),荊芥(二錢),元參(五錢),沙參(三錢),連翹(三錢),紫蘇(八分)
水煎服。
又,治皮膚搔癢非常。
當歸(二錢,洗),白芍(二錢),生地(三錢),川芎(一錢五分),天冬(三錢),麥冬(五錢,去心),白蒺藜(三錢,去刺),殭蠶(二錢,炒),蟬蛻(二錢,去足),蒡子(一錢,炒研),威靈仙(一錢)
引用桑嫩枝二三錢,水煎服。外用蒼耳、地膚子、浮萍,水熬湯浴之。
又治皮膚疼痛方
桑白皮(二錢),乾葛(一錢),柴胡(一錢),枯芩(一錢),元參(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天冬(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木通(四分),甘草(四分)
引用蔥白三寸,生薑三片,水煎服。取微汗。
治,遍身紅紫斑點,色若葡萄。
羚羊角(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元參(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牛蒡子(一錢五分,炒研)
水煎服。
治,皮膚枯燥,如魚鱗狀者。
用牛骨髓,真酥油合煉一處,每日空心熱酒調二三錢。
治赤白遊風方,皮膚間或赤暈如霞,或白暈如綿,遊走不定,有時瘙癢,得風則遊行,遇怒亦流動。
大熟地(八錢),山萸(四錢),山藥(四錢),丹皮(三錢),塊苓(三錢),澤瀉(三錢),五味子(一錢五分),紫背浮萍(四錢)
水煎服。
治疥如神方
巴豆一兩,微炒去殼,合麻油蓖子三兩,同搗極爛,用磁罐收貯。遇有患疥者,必須長過一月之後,臨睡時用兩手中指,各挑藥一指頭肚互相塗在兩手心,內封將兩心背擦勻。已不見藥形,只有藥味耳。然後將周身用此藥手細細摸擦之。切忌頭脖以上及小便處,與婦女兩乳處,不可見此藥。
男子忌兩處,婦女忌三處,千萬不可著手。擦完將手用白布包裹嚴密再睡,次早先用水洗淨手,再另用水淨面,如此摸擦三晚,將周身俱表出如痱子形即愈矣。
仙拈散,治男女遠年風濕,血風皮蛀,寒濕浸淫,流水發癢,搔之疼痛,兩腿肌膚黑腫,似潰未潰,或時熱烘麻木等症。
白話文:
[皮膚部]
治濕痰流注神驗方: 將薑黃母子(即大薑黃上的小芽)磨成粉末,填入去核的小紅棗中壓平,用絲線紮緊塞入鼻孔(男左女右),然後適量飲酒至醉,蓋被取汗,無論是否已潰爛都有效。
治結核症方: 此方適用於周身任何部位,皮裡肉外,大小如豆如榛,或如串珠狀的結核。薄荷、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炒梔子、丹皮、甘草等量,上半身症狀者加升麻、紫蘇;下半身症狀者加牛膝。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二十至三十劑效果更佳。
治皮膚起疙瘩搔癢方: 此方也適用於血風瘡。黃芩二錢、防風二錢、荊芥二錢、元參五錢、沙參三錢、連翹三錢、紫蘇八分,水煎服。
又一治皮膚搔癢方: 適用於極度搔癢的皮膚病。當歸二錢(洗淨)、白芍二錢、生地三錢、川芎一錢五分、天冬三錢、麥冬五錢(去心)、白蒺藜三錢(去刺)、殭蠶二錢(炒)、蟬蛻二錢(去足)、牛蒡子一錢(炒研)、威靈仙一錢,桑嫩枝二三錢,水煎服。另可用蒼耳、地膚子、浮萍水煎熬湯沐浴。
治皮膚疼痛方: 桑白皮二錢、乾葛一錢、柴胡一錢、炒黃芩一錢、元參一錢、地骨皮一錢五分、天冬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木通四分、甘草四分,蔥白三寸、生薑三片,水煎服,至微微出汗。
治遍身紅紫斑點方: 斑點顏色如葡萄。羚羊角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元參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牛蒡子一錢五分(炒研),水煎服。
治皮膚乾燥如魚鱗狀方: 用牛骨髓和酥油煉合,每日空腹用熱酒調服二三錢。
治赤白遊風方: 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白色斑塊遊走不定,有時瘙癢,遇風或怒則加重。大熟地八錢、山茱萸四錢、山藥四錢、丹皮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五味子一錢五分、紫背浮萍四錢,水煎服。
治疥瘡如神方: 巴豆一兩微炒去殼,與麻油、蓖麻子三兩一同搗爛,用磁罐盛裝保存。患疥瘡超過一個月者,睡前用中指各取藥少許塗於雙手心,搓勻至看不見藥形,僅剩藥味。然後用藥手輕輕擦拭全身,忌擦頭部、頸部以上、小便處及女性乳房。男性忌擦兩處,女性忌擦三處。擦完用白布包裹雙手睡覺,次日清晨先用水洗淨雙手,再洗臉。如此連續擦拭三晚,全身疥瘡會像痱子一樣脫落痊癒。
仙拈散: 治療男女多年風濕、血風皮損、寒濕浸淫、流水瘙癢、搔癢疼痛、腿部皮膚黑腫似潰未潰、時有熱烘麻木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