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雞鳴錄》~ 頭面七竅病第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頭面七竅病第十一 (4)

1. 頭面七竅病第十一

脫頦,生南星末薑汁調塗兩耳前牙⿰骨穴處

牙疼,龍骨,生黃柏,生黃芩(各五錢),生梔子仁(三錢),以後三味,銅鍋內熬出汁去渣,煮龍骨幹研末,再用鉛粉五錢、麝香三分並龍骨末研細粉,放碗內,加黃蠟一兩,坐滾水內頓化拌勻,以連四紙鋪火爐蓋上,將藥刷在紙上,剪為狹條,名玉帶膏,臥時貼痛處即愈,次早取出,有黑色可驗。

牙硝(一錢),明礬,雄黃(各三分),冰片(一分),共研細,以半分擦患處,流涎自愈。

冰片,生石膏(各二分),青黛(一分),共研末搽。(以上治火證),川椒,生石膏(各一錢),蓽茇(二錢),青鹽(八分),共研細點,名椒石散。

馬牙硝,蓬砂(各三錢),明雄黃(二錢),冰片(一分半),麝香(五釐)共研細收儲,以少許抹患處。

瓜硝珠黃散(一兩,方見下卷咽喉方法),紫雪(一錢),飛辰砂(二錢),杜蟾酥(五分),冰片(三分),共研細收儲,凡風火牙痛,諸藥不效者,以此摻膏藥中,貼痛處頰上立愈。(以上治風火證。)橄欖炙炭研末搽。

松脂烘軟塞鼻孔內,蟲黏脂上,梅樹上蛓蝥窠(鹽泥包煅),冰片,麝香(各四分),牛黃(二分),紫雪(二錢),蟾酥丸(二十粒),共研細,摻膏藥中,貼之。(以上治蟲痛。)

牙疳,石菖蒲根磨,涼水常漱浣。

牙宣,元明粉研摻。

五倍子燒炭擦。

炒蒲黃研搽。

重舌木舌,白直殭蠶為末吹之。吐痰愈。

辰砂(七錢),雄黃(一錢五分),蓬砂(三錢),研末,鮮薄荷汁調敷,兼治發頤,名朱黃散。

舌出不收,巴豆仁(一粒,杵碎),綿包塞鼻孔內。

舌咬傷出血不止,黃麻皮燒存性,研敷。

舌尖咬去,蟹殼燒存性,研極細摻,漸長完全。

咽腫齦爛,朴硝(三錢),蓬砂(二錢),硃砂(一錢五分),乳香,沒藥(皆去油,各三分),共研吹搽,名小靈丹。

誤吞竹絲,銀杏肉(去衣)生嚼十二枚,咽汁自消。

錢卡咽喉,生大蒜塞鼻中,自然吐出,如已下咽,用麵筋置新瓦上,煅作炭研細,開水調溫服,從大便下。倘未下咽,服此亦從口出也。

白話文:

頭面七竅病第十一

下巴脫臼,取生南星研末,用薑汁調勻,塗抹在兩耳前牙齒骨骼穴位處。

牙痛,取龍骨、生黃柏、生黃芩(各五錢)、生梔子仁(三錢),後三味藥材用銅鍋熬汁去渣,將龍骨煮乾研成細末,再與鉛粉五錢、麝香三分一起研細,加入黃蠟一兩,隔水加熱融化拌勻,用四層紙鋪在火爐上,將藥膏塗在紙上,剪成細條,名為玉帶膏,睡覺時貼在疼痛處,即可痊癒,次日早晨取下,會有黑色藥跡殘留,可驗其效。

另法:取牙硝(一錢)、明礬、雄黃(各三分)、冰片(一分),研成細末,取半份塗抹患處,流涎則自愈。

又法:取冰片、生石膏(各二分)、青黛(一分),研末塗搽。(以上治療火邪引起的牙痛)

又法:取川椒、生石膏(各一錢)、蓽茇(二錢)、青鹽(八分),研成細末點敷,名為椒石散。

又法:取馬牙硝、蓬砂(各三錢)、明雄黃(二錢)、冰片(一分半)、麝香(五釐),研成細末備用,取少許塗抹患處。

又法:取瓜硝珠黃散(一兩,配方見下卷咽喉部分)、紫雪(一錢)、飛辰砂(二錢)、杜蟾酥(五分)、冰片(三分),研成細末備用,凡風火牙痛,其他藥物無效者,將此藥摻入膏藥中,貼在疼痛的頰部,即可痊癒。(以上治療風火引起的牙痛)

又法:取橄欖炙烤成炭,研末塗搽。

鼻孔內有蟲,取松脂烘軟後塞入鼻孔內,蟲子會粘在松脂上。

又法:取梅樹上蛓蝥窠(用鹽泥包好煅燒)、冰片、麝香(各四分)、牛黃(二分)、紫雪(二錢)、蟾酥丸(二十粒),研成細末,摻入膏藥中貼敷。(以上治療蟲痛)

牙疳,取石菖蒲根磨成汁,用涼水經常漱口清洗。

牙宣,取元明粉研末塗敷。

又法:取五倍子燒成炭後擦拭。

又法:取蒲黃炒制後研末塗搽。

舌頭腫大僵硬,取白僵蠶研末吹入口中,吐出痰液即可痊癒。

又法:取辰砂(七錢)、雄黃(一錢五分)、蓬砂(三錢),研末,用鮮薄荷汁調勻敷貼,也可治療腮腺炎,名為朱黃散。

舌頭伸出不能收回,取巴豆仁(一粒,搗碎),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鼻孔內。

舌頭咬傷出血不止,取黃麻皮燒成灰,研末敷貼。

舌尖咬掉,取蟹殼燒成灰,研成極細的粉末塗敷,使其逐漸長回。

咽喉腫痛,牙齦潰爛,取朴硝(三錢)、蓬砂(二錢)、硃砂(一錢五分)、乳香、沒藥(都需去油,各三分),研成細末吹搽,名為小靈丹。

誤吞竹絲,取銀杏肉(去皮)生嚼十二枚,吞下其汁液,竹絲自然會消解。

錢幣卡在咽喉,取生大蒜塞入鼻中,錢幣會自然吐出。如果已經下咽,取麵筋放在新的瓦片上,煅燒成炭後研成細末,用溫開水調服,錢幣會從大便排出。如果錢幣還未下咽,服用此藥,錢幣也會從口中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