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急症簡方》~ 卷四 (8)
卷四 (8)
1. 諸瘡毒類分
驢嘴風(又),下口唇先腫,系危症,牛膝葉加鹽、酒糟,搗敷。
唇乾裂痛(《證治》),桃仁杵和豬脂敷上,又或橄欖燒研,和豬脂敷。
又方(丁氏),白荷花杵損貼之。
唇裂生瘡(《醫學》),瓦松生薑杵和,入鹽(少許)塗。
唇邊生瘡,多年不愈(丁氏),藍靛葉取汁,多洗。靛汁亦可
唇口瘡(《玉曆》),黃脂如蠟者。旋覆花(煅存性研末)麻油調搽,即愈。
鼻中生瘡(《醫學》),杏仁(去皮尖),杵如膏,人乳調塗,甚效。
鼻孔穿爛(丁氏),名鼻疳,五倍子燒存性研,黃蠟、豬油和勻敷。
又,鼻瘡膿臭,鍋底煤冷水送服(二錢)或玄參末吹之。
眉間生瘡謂之燕窩瘡(丁氏),白礬湯,或芥菜湯,或白菜杵塗,或肥皂燒灰、枯礬(等分)為末,香油和敷上。
耳蕈鼻痔極妙方(胡瀛嶠)用烏梅肉,塞半月愈。此胡升高秘方。
耳忽大痛(樊氏),如有蟲,難忍,蛇蛻燒研吹之。
又,耳塞疼痛,韭菜根杵汁滴入。(《證治》百蟲入耳,聤耳亦然。)
耳底疼痛,時流膿血(丁氏),大木鱉(一個)研末,醋調汁,滴耳內,次早愈,余垢亦自脫去,干痛,蛇蛻燒灰吹之。
耳後瘡(名鏃耳),地骨皮煎湯洗,又研末,摻瘡,如瘡干,麻油調上。
又,耳瘡腫痛,五倍子為末敷之。如干者,水調摻。
又,耳內諸膿瘡(《醫學》),柿蒂燒存性,研細,用物吹入耳內,效。
小兒甜瘡(丁氏),生於面耳口間,嚼生米塗之。
又,耳邊瘡爛,生羊血。要新鮮不見風者佳搽之。切勿洗去,愈搽愈厚乃痊。
又(樊氏),鯉魚瘟(即耳邊毒),天南星末,大黃末,飛羅面(等分),水和塗。
又耳縫濕爛綠豆,枯礬、黃丹(等分),研敷之。
又凍耳成瘡,生薑自然汁搽。
黃豆入耳(丁氏),鵝翎管截長(二寸),去其中膜衣,留少許於一頭,以有膜之頭入耳中,口吸氣即出。
羊鬚瘡(《玉曆》),此瘡生頷下,如疥瘡,多黃水者,舊綿絮胎(少許)燒灰,麻油調搽,即效。
又方,小紅棗(數枚)燒灰,香油調敷,亦效。
頸上生瘡(丁氏),大如櫻桃,有五色者,瘡破則頸皮斷,日飲黃牛乳,久則愈。
對口初起(又),不論偏正,蛇蛻(一條)煅炭末,酒調服,或嫩桃花尖(七片),用鐵物杵爛,貼之。
又方,大肥皂(一個,去子及邊),婦人篦下發垢(三錢),生山藥(三寸,乾者亦可),同許,厚敷之。或山藥,綠豆粉杵勻,醋調敷。或雞屎(雄者妙)敷數次,最能敗毒。如荔枝核末,尤妙。
對口瘡方(《各家》),豬腦子(一個),朴硝調勻,攤布上作膏藥貼之,即愈。
呂祖治發背靈寶丹(《玉曆》),栝蔞(五個,去殼取子),乳香(五塊,如棗大),共研細末,白蜜一斤,同熬成膏,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為孝子,而特降醫治也。
白話文:
諸瘡毒類分
驢嘴風:下嘴唇先腫,情況危急,用牛膝葉加鹽、酒糟搗碎敷在患處。
唇乾裂痛:用桃仁研磨後與豬脂混合敷上,或將橄欖燒成灰研磨後,與豬脂混合敷上。另有一方:用白荷花研磨後敷貼。
唇裂生瘡:用瓦松和生薑搗碎混合,加少量鹽塗抹。
唇邊生瘡多年不愈:取藍靛葉汁多次清洗患處。藍靛汁也可使用。
唇口瘡:用黃色的像蠟一樣的油脂。將旋覆花煅燒至存性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即可痊癒。
鼻中生瘡:將杏仁去皮尖,研磨成膏狀,用人奶調和後塗抹,效果很好。
鼻孔穿爛(鼻疳):將五倍子燒成灰研磨,與黃蠟、豬油混合均勻後敷上。另法:鼻瘡有膿且臭,可用鍋底煤灰用冷水送服(二錢),或將玄參末吹入鼻孔。
眉間生瘡(燕窩瘡):用白礬湯、芥菜湯或白菜搗碎塗抹,或將肥皂燒成灰與枯礬等量混合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後敷上。
耳蕈鼻痔:用烏梅肉塞入患處,半個月即可痊癒。(胡升高秘方)
耳忽大痛:如有蟲子感,難以忍受,將蛇蛻燒成灰研磨後吹入耳中。
耳塞疼痛:將韭菜根搗碎取汁滴入耳中。(百蟲入耳,聤耳亦然)
耳底疼痛,時流膿血:將一個大木鱉研磨成粉,用醋調和後滴入耳中,第二天早上即可痊癒,餘垢也會自行脫落。若疼痛乾燥,則將蛇蛻燒成灰吹入耳中。
耳後瘡(鏃耳):用地骨皮煎湯清洗,也可研磨成粉末敷於瘡上。如果瘡已乾燥,則用麻油調和後敷上。
耳瘡腫痛: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敷上。如果瘡已乾燥,則用水調和後敷上。
耳內諸膿瘡:將柿蒂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工具吹入耳內,效果很好。
小兒甜瘡:生於面耳口間,將生米嚼碎塗抹。
耳邊瘡爛:用新鮮的生羊血塗抹,切勿洗去,塗抹得愈厚愈好,直至痊癒。
鯉魚瘟(耳邊毒):將天南星末、大黃末、飛羅面等量混合,用水調和後塗抹。
耳縫濕爛:將綠豆、枯礬、黃丹等量混合,研磨後敷上。
凍耳成瘡:用生薑汁塗抹。
黃豆入耳:用鵝翎管截成兩寸長,去除中間的膜衣,留少許在其中一端,將有膜的一端放入耳中,用嘴吸氣即可取出。
羊鬚瘡:此瘡生於頷下,類似疥瘡,流黃水較多,將舊棉絮少許燒成灰,用麻油調和後塗抹,效果很好。另法:將小紅棗燒成灰,用香油調和後敷上,也十分有效。
頸上生瘡:如櫻桃大小,有五種顏色,瘡破則頸皮斷裂,每日飲用黃牛乳,久之則癒。
對口瘡初起:無論位置,將一條蛇蛻煅燒成炭末,用酒調和後服用,或將七片嫩桃花尖用鐵器搗爛後敷貼。
另法:將一個大肥皂(去子及邊)、婦人篦下發垢三錢、三寸長生山藥(乾者亦可)混合均勻,厚敷患處。或將山藥、綠豆粉研磨均勻,用醋調和後敷上。或用雄雞糞敷數次,最能解毒。荔枝核末效果也很好。
對口瘡:將一個豬腦與朴硝調勻,攤在布上做成膏藥貼上,即可痊癒。
呂祖治發背靈寶丹:將五個栝蔞(去殼取子)、五塊乳香(如棗大)研磨成細末,與一斤白蜜一起熬成膏,每次服用三錢,溫酒送服。(孝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