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2)

1. 心胃氣痛等

胃脘痛極,諸藥不效者(又),牙皂煅炭末,開水送服。

鐵落飲,治肝經相火之逆,為痛為厥者。(又),稱錘(一枚洗淨),煎湯煎藥,取重鎮意。

按:肝氣之病,先賢不道,而又今世得此疾者甚多,以致後人治無頭緒。曾見紹城時賢張璞山、陳勉亭、趙晴初、陳東畦,凡遇此症,不外建中湯、小柴胡湯、逍遙散、當歸四逆湯等加減,治效多多,誠足法也。有曰心痛,有曰胃氣,有曰肝氣,其實不外乎此方也。如真心痛,手足青至節者,死不治。

如真肝氣,土敗木賊者,亦不治。若專用延胡、香附等散氣破血之藥,是隻治其標,不治其本,恐難盡效。標本兼治者,散氣中加滋陰藥也,其庶幾乎。如左金丸,初治則效,久治則不效者,因治標不治本故也。鄙見如此,以待後賢筆削,則幸甚矣。

白話文:

心胃氣痛等

胃痛劇烈,各種藥物都不見效的,可以用煅燒過的皂角炭末,用開水送服。

鐵落飲,治療肝經相火逆亂,導致疼痛或厥逆的症狀。用一個洗淨的鐵錘煎湯,取其鎮痛的功效。

古代醫家對於肝氣病的闡述不足,而現代患這種疾病的人很多,導致後人治療時往往找不到方向。我曾見過紹興的幾位名醫張璞山、陳勉亭、趙晴初、陳東畦,他們遇到這種症狀,通常會加減使用建中湯、小柴胡湯、逍遙散、當歸四逆湯等,療效都很好,確實是值得借鑒的方法。有些人說是心痛,有些人說是胃氣痛,有些人說是肝氣痛,其實都逃不出這些方劑的治療範圍。但如果真是真心臟疼痛,手腳發青到關節處的,則難以治癒;如果是真正的肝氣病,導致脾土受損、肝木亢盛的,也是難以治癒的。如果單純使用延胡索、香附等散氣破血的藥物,只是治標不治本,恐怕難以收到理想效果。要標本兼治,就要在散氣的藥物中加入滋陰的藥物,這樣才能有所改善。例如左金丸,初期治療有效,但長期服用就沒效了,就是因為只治標不治本的緣故。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淺見,希望後來的醫家能加以斧正,那就太好了。

2. 胸脅腰腹

罨胸熨法,治胸下閉悶結痛(《醫級》)。香附,萊菔子(各五錢),麩皮,生薑,蔥白(各一兩),鹽(四錢),丁香(二錢),酒麴(二粒),切搗炒熱,以帕包之,乘熱熨胸下。

脅下刺痛(王暗人),小茴香(炒),枳殼(麩炒),共末,每服二錢,鹽酒湯送,效。

兩脅脹滿(丁氏),炒鹽包裹熨之。

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丹溪),白芥子(錢半),煎服。

又(丁氏),炒白芥子末(錢半),開水下,雖年老虛弱百治不效者,三服除根。

邪留脅下或水氣內結,以致痞硬作痛(《醫級》),牡蠣(四錢),鱉甲(三錢),煎服。

脅漏出水(丁氏),烏牛耳垢,敷之。

小兒脅痛(《食物》),馬糞中粟,煮粥食之。

按:馬如食草,何粟之有,須飼粟者,未能盡化,可有其粟。若疑心,勿使他知。

統治腰痛(《醫學》),川芎(錢半),當歸(三錢),煎服。

卒腰脊痛(失名),鹿角(五寸),燒赤,投浸酒內一宿,溫飲良。

腰痛如刺(《醫學》),鹿角屑(四兩,炒黃末),溫酒下二錢,加牛膝為丸,更妙。

腰痛甚(又),絲瓜根(煅末,二錢),溫酒下,無則絲瓜絡連子,亦效。

腎虛腰痛(又),小茴香末,入豬腰內,煨服。

又方,鱉甲(炒黃末),每服二錢,日兩服。

腰疼流淚屬腎虛(又),破故紙末,溫酒調下。

腰痛(《證治》),檳榔(末,二錢),溫酒送下。按:此方內傷外感俱可。

又方,日啖生栗子愈。

又方,六味湯,加炒川斷、炒杜仲各三錢,神效。

又方(樊福生),桂心(三分),參三七(五分),共杵末,溫酒沖服,已驗。

又方(丁氏),韭菜汁溫服,如腰痛兼酒濕作瀉,白朮三錢煎服。

中惡腹痛(《醫學》),艾(三錢),煎服。

陰毒腹痛(《證冶》),急飲熱酒,又用蔥白打碎,炒熱敷臍,或用布包熨臍,令汗出,痛止。若厥逆(手足並冷)六脈欲絕者,蔥白(半斤)敷排臍上,布覆,以熨斗熨之,更換為妙。

寒犯三陰,腹痛,脈絕肢冷(《醫級》),蔥(一握),炒熱熨關元(臍下三寸)穴。

血脹腹痛(《證治》),韭菜汁,熱酒沖服,或桃仁(一錢炒研)酒下。

腹內生瘡毒藥不能治(又),皂角刺(三錢),酒煎或水煎,溫服。

腹中痛塊如刀刺(丁氏),商陸根杵碎蒸熟,以布裹兩包,更換熨痛處。

心腹冷痛(《證治》),醋浸大蒜頭,食之。醋煮亦可。

又方(丁氏),艾葉(二錢),香附(三錢),醋(三匙),丸服、煎服俱可。

心腹胸脅並痛欲死者(《醫學》),古銅錢七文,或九文,甚至二十四文,煮湯飲,即愈。

白話文:

[胸脅腰腹]

  • 熨胸療法,適用於胸部下方悶堵、結痛的情況。使用香附、萊菔子(各五錢)、麩皮、生薑、蔥白(各一兩)、鹽(四錢)、丁香(二錢)、酒麴(二粒),切碎搗爛後炒熱,用布包裹,趁熱敷於胸部下方。

  • 脡下刺痛,可用炒過的小茴香和麩炒過的枳殼,混合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湯送服,有效。

  • 兩脅脹滿,可用炒鹽包裹後熱敷。

  • 若痰在脅下或是皮膚與肌肉間,可用白芥子(錢半)煎服。

  • 另一方法,炒白芥子末(錢半),開水吞服,即使年老體弱久治不效的人,三服即可根除。

  • 邪氣滯留脅下或水氣內部結聚,導致脅部硬結疼痛,可用牡蠣(四錢)、鱉甲(三錢)煎服。

  • 脡漏出水,可用烏牛的耳垢敷塗。

  • 小孩脅痛,可食用馬糞中的粟米煮粥。

  • 治療腰痛,可用川芎(錢半)、當歸(三錢)煎服。

  • 突發腰脊痛,可用燒紅的鹿角浸泡在酒中一夜,溫飲效果佳。

  • 腰痛如針刺,可用炒黃的鹿角末(四兩)配以溫酒服用,加入牛膝製成藥丸更佳。

  • 腰痛嚴重,可用煅燒後的絲瓜根末(二錢)配以溫酒服用,若無絲瓜根,用絲瓜絡連同種子亦有效。

  • 腎虛腰痛,可將小茴香末放入豬腰中,煨烤後服用。

  • 腰痛伴隨流淚,屬於腎虛,可用破故紙末配以溫酒調服。

  • 腰痛,可用檳榔末(二錢)配以溫酒送服。此方對內傷外感均有效。

  • 連續食用生栗子可治腰痛。

  • 六味湯,加入炒川斷、炒杜仲各三錢,效果神奇。

  • 桂心(三分)、參三七(五分),共搗成末,配以溫酒沖服,經驗有效。

  • 腰痛伴隨酒濕性腹瀉,可用韭菜汁溫服,或用白朮三錢煎服。

  • 惡心引起的腹痛,可用艾(三錢)煎服。

  • 陰毒腹痛,應立即飲熱酒,同時用打碎的蔥白炒熱敷於肚臍,或用布包裹熱敷,直到出汗,痛止。若出現厥逆(手腳冰涼)且脈搏微弱,可用半斤蔥白敷在肚臍上,蓋上布,再用熨斗熨之,更換為妙。

  • 寒氣侵襲三陰,導致腹痛、脈絕肢冷,可用一把蔥炒熱後敷在關元穴(肚臍下三寸)。

  • 血脹腹痛,可用韭菜汁配以熱酒沖服,或桃仁(一錢)炒研後配以酒下。

  • 腹內長瘡,藥物難以治療,可用皁角刺(三錢)煎酒或水,溫服。

  • 腹部劇痛如刀割,可用商陸根搗碎蒸熟,以布包裹兩包,交替熱敷痛處。

  • 心腹冷痛,可用醋浸泡的大蒜頭食用,或醋煮大蒜頭。

  • 心腹胸脅疼痛欲死,可用古銅錢七至二十四枚,煮湯飲用,即可康復。

  • 蒸臍法,對於胸腹結痛難忍的情況,使用此法蒸臍。將丁香、木香、茴香、肉桂(各一錢)、香附(五錢)混合成末,加上青蔥,一起搗成餅狀,放在肚臍上,用像荔枝核大小的艾灸之,讓藥氣內通,疼痛即可緩解。此穴位可多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