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心胃氣痛等

一切心疼(《名醫》),生地汁合面,勿加五味,作糕餃食,久服蟲自瀉出。

九種心腹疼(《食物》),公雞肫皮(七張,煅末),酒調服,立效。

真心痛(丁氏),桑葉杵爛,開水送服。

心氣痛甚及小腸氣痛(《證治》),蒲黃(一錢),五靈脂(去砂土,一錢),共研末,醋水煎服。

心痛氣痛(丁氏),鹽(一撮),放刀口上炭火燒紅,淬入水中,乘熱飲之。

心痛(《隨山宇》),生菜油(一懷),溫服。

又方,當歸末(三錢),酒送服。

心腹痛,不問新久,寒熱皆效(《食物》),肉桂心(六分),白芍(炒,二錢),甘草(五分),不效再服。

心腹大痛危急者(《證治》),良薑(麵炒),厚朴,五靈脂(等分),共末,醋水調服一錢,立止。

心痛(《醫學》),蜜(一小盅),酒(一碗),合煎湯,送枯礬末一錢,溫服出汗。

積年心痛立效(又),濃煮獨蒜頭,淡服,以飽為度,不再發。

蛔厥心痛(《隨山宇》),服繅絲湯一碗,止。

蛔蟲心痛,痛時口出清水者是(丁氏),米仁(一兩),煎濃汁服,蟲死俱出。或烏賊骨末(二錢),醋調服,或生地取汁,冷服。

心痛兼胃氣救急奇方(《證治》),治男婦心痛,牙關緊閉欲死者。隔年蔥白(三五莖,去皮須),杵成膏,入口,麻油送下或和服。所停蟲物,化為黃水,微利為佳,永不再發。

心胃氣痛(《醫學》),生白礬,熟白礬(等分末),麵糊丸,櫻桃大,每服三丸,白酒下。

心胃痛至死(又),良薑末(四分),米飲調下。

又方,炒鹽(一錢),生薑(二片),煎服。

心胃方(《良方》),新棉花子(炒黃末),每二錢溫酒下,連日三服,即可除根。

又方(道法),牙皂(一兩),硃砂(四錢),共末,飯黏為丸,梧子大,燒酒送下十丸。

九種心痛及腹脅積聚滯氣(《名醫》),牛膝(一兩),炒煙盡,研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九丸,熟酒下。

心脾痛(又),求神賜方,名一服散。高良薑(逐寒),香附子(散氣等分)

越按:定每服錢半,煎服不效,可再服。

寒熱胃氣等症(道法),棉花子(炒起微煙),醋噴一次,又炒又噴,計七次,炒乾末,每服三錢,白酒送下。

胃氣痛(丁氏),芝麻炒焦末,溫酒下。

又方,沙糖(半杯),白酒調服。

胃脘久痛,屢觸屢發,數服可愈(《醫級》),荔核(一錢),木香(八分,共末),開水調下。如病在血分,加五靈脂、沒藥(各一錢)。挾火嘔吐者,加梔子(二錢),吳茱萸(三分),川黃連(一錢)。挾寒者,加乾薑(四分),桂心(三分)。

白話文:

[對於心臟和胃部疼痛]

  • 所有心痛(出自名醫): 將生地黃搾汁與麵粉混合,不添加任何調味料,製成糕餃食用,長期服用後,寄生蟲會自行排出。

  • 九種心腹疼痛(出自食物): 取公雞的雞胗皮七張,燒成灰末,以酒調服,立即見效。

  • 真心痛(丁氏): 桑葉搗碎,以熱水送服。

  • 心氣痛嚴重及小腸氣痛(出自證治): 蒲黃和五靈脂各一錢,共同研成粉末,以醋水煎服。

  • 心痛和氣痛(丁氏): 在刀刃上放一小撮鹽,以炭火燒至發紅,然後投入水中,趁熱飲用。

  • 心痛(出自隨山宇): 生菜油一杯,溫暖後服用。

另一個方法,當歸末三錢,以酒送服。

  • 不論新舊的心腹痛,冷熱皆有效(出自食物): 肉桂心六分,炒白芍二錢,甘草五分,如無效可再次服用。

  • 心腹劇烈疼痛的緊急情況(出自證治): 良薑、厚朴、五靈脂等份,共研成末,以醋水調服一錢,立即停止疼痛。

  • 心痛(出自醫學): 蜂蜜一小盅,酒一碗,混合煎湯,送服枯礬末一錢,溫暖後服用,使身體出汗。

  • 多年心痛立刻見效(另): 濃煮單蒜頭,淡服,以飽為度,不再復發。

  • 蠕蟲引起的絞痛(出自隨山宇): 服用繅絲湯一碗,止痛。

  • 蠕蟲引起的心痛,痛時口出清水(丁氏): 米仁一兩,煎濃汁服用,蟲死俱出。或烏賊骨末二錢,醋調服,或生地取汁,冷服。

  • 心痛兼胃氣的救急奇方(出自證治): 治療男女心痛,牙關緊閉欲死者。隔年蔥白三五莖,去皮去鬚,搗成膏狀,入口,麻油送下或混合服用。所停蟲物,化為黃水,微微排泄最佳,永遠不會再發。

  • 心胃氣痛(出自醫學): 生白礬和熟白礬等份,麵糊丸,大小如櫻桃,每次服三丸,以白酒送下。

  • 心胃痛至死(另): 良薑末四分,以米湯調服。

另一個方法,炒鹽一錢,生薑二片,煎服。

  • 心胃方(出自良方): 新棉花籽炒黃末,每次二錢溫酒送下,連續三天服用,即可根除。

另一個方法(道法): 牙皁一兩,硃砂四錢,共研末,飯黏為丸,大小如梧桐子,燒酒送下十丸。

  • 九種心痛及腹部積聚滯氣(出自名醫): 牛膝一兩,炒至煙盡,研末,以醋糊丸,大小如梧桐子。

每次服九丸,以熱酒送下。

  • 心脾痛(另): 求神賜方,名為一服散。高良薑(驅寒),香附子(散氣等分)

越按: 定量每次服用錢半,煎服無效,可再次服用。

  • 寒熱胃氣等症(道法): 棉花籽炒至微煙,醋噴一次,再炒再噴,共計七次,炒乾後磨成粉末,每次服三錢,以白酒送下。

  • 胃氣痛(丁氏): 芝麻炒焦末,溫酒送下。

另一個方法,砂糖半杯,白酒調服。

  • 胃脘久痛,屢觸屢發,多次服用可痊癒(出自醫級): 荔核一錢,木香八分,共研末,熱水調服。如病在血液部分,加五靈脂、沒藥各一錢。伴有火氣嘔吐者,加梔子二錢,吳茱萸三分,川黃連一錢。伴有寒氣者,加乾薑四分,桂心三分。

  • 胃脘痛極,各種藥物都無效者(另): 牙皁煅炭末,熱水送服。

  • 鐵落飲,治療肝經相火逆流,導致疼痛或昏厥者(另): 取錘子一枚清洗乾淨,煎湯煎藥,取其重鎮之意。

按: 肝氣病,前賢未曾提及,但現在患此病的人很多,導致後人治療無從下手。曾見紹城時賢張璞山、陳勉亭、趙晴初、陳東畦,凡遇到這種症狀,不外乎建中湯、小柴胡湯、逍遙散、當歸四逆湯等加減,治療效果多多,確實值得借鑒。有說心痛,有說胃氣,有說肝氣,實際上不外乎這個方法。如真心痛,手足青至節者,死亡無法治療。

如真肝氣,土敗木賊者,也不能治療。如果專門使用延胡、香附等散氣破血的藥物,只是治療其表面,不治療其根本,恐怕難以完全有效。標本兼治,即在散氣中加入滋陰藥物,這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法。如左金丸,初次治療有效,長時間治療無效,因為只治療表面不治療根本。我的看法如此,等待後賢修改,那就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