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9)

1. 痰飲喘哮

痰飲,控涎丹,甘遂(麵裹煨),白芥子,治痰(稠則為痰)涎(稀則為飲)凝閉,以致胸背、手足、腰脅牽痛,吐逆厥冷,薑湯下五分。

(《名醫》),仲景云:氣虛有飲,用腎氣丸。即六味丸。歌訣: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按:時人多是陰虛陽盛,方中惟山萸肉照歌減半。補而逐之。誠開後學之矇瞶,濟無窮之夭枉。每服三錢,開水下。

胸脅飲(氣積聚疼痛《醫級》),甘遂(五分),半夏,白芍(各二錢),甘草(四分),煎,和蜜服。

痰嗽不已而見血(又),百合(蒸焙乾末),款冬花(炙末),蜜丸圓眼大,臨臥細嚼。

(《名醫》),橘紅(一斤),甘草,鹽(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乾,搗末,隨時點服。

久嗽,生薑(五兩),飴糖(八兩),煎熟,食盡愈。

三十年嗽(《千金方》),百部熬,入蜜,不時取服。

久咳嗽(《名醫》),喉中作聲不得眠,白前為末,溫酒調服一錢,可多服。

小兒蝦蟆咳(香橋陶祖培),聞得葉柴梗之子,如地力大者,俗名孵雞娘,煎湯服,無不愈。嗅法(《醫鑑》),治咳逆服藥無效者,好硫黃,乳香(等分),酒煎透,急令患人嗅之。或天黃(一錢),酒一盞煎透,嗅其熱氣即止。

,黑錫丹(《時方歌括》),黑錫,硫黃(各三兩,同炒,結砂研至無聲為度),葫蘆巴,沉香,熟附子,肉桂(各半兩),小茴香,破故紙,肉豆蔻,金鈴子(去核),木香(各一兩),研末,酒煎,麵糊為丸,桐子大,陰乾,以布袋擦令光瑩,每服四十丸,薑湯下。治脾元久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或上攻頭目,及奔豚上氣,兩脅膨脹,並陰陽氣不升降,五種水氣,腳氣上攻,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等症。

肺虛發喘少氣,並治大小人,難以布息。(《醫鑑》),參桃飲,人參(二錢),胡桃(二個,去殼不去皮),生薑(五片),大棗(二枚),食後臨臥時,煎服。按:此慎勿將實喘為虛喘。

實喘,旋覆代赭石湯,人參(三分),半夏(二錢),甘草(四分),生薑(一片),大棗(二枚),代赭石,旋覆花(各三錢),按:初喘痰多為實,久喘痰少為虛。

小兒痰壅喘急(《醫鑑》),巴豆(一枚,去殼),杵作丸,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中,痰即墜下。

小兒痰喘(《名醫》),觀音賜方,人參(寸許),胡桃(一枚,去殼不去衣),煎服愈。

哮喘(丁氏),每早吃米仁粥一碗。

咸哮冷哮,每早食豆腐漿,愈。

年深哮喘(《本草》),雞子數枚敲損,浸尿缸中三四日,煮食,薑汁竹油湯送,能去風痰。

小兒咸哮喘嗽(《名醫》),烏賊骨末,白糖和服,愈。

白話文:

痰飲喘哮相關治療方式如下:

  1. 控涎丹,主要成分包含甘遂(麵裹煨)與白芥子,適用於稠厚的痰或稀薄的涎凝閉導致的胸背、手足、腰脅牽痛,以及吐逆厥冷等症狀,服用方法為薑湯送下五分。

  2. 氣虛有飲的情況,使用腎氣丸,即是六味丸,成分比例為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對於陰虛陽盛的情況,方中僅山萸肉照歌減半,目的是補而逐之。

  3. 對於胸脅飲導致的氣積聚疼痛,使用甘遂(五分),半夏,白芍(各二錢),甘草(四分)煎煮,加入蜂蜜服用。

  4. 若痰嗽不止且見血,可用蒸焙乾的百合與炙末的款冬花,混合蜜丸,睡前細嚼。

  5. 痰的治療,用一斤的橘紅,四兩的甘草和鹽,加五碗水慢火煮乾,搗成粉末,隨時服用。

  6. 長期咳嗽,可食用五兩生薑與八兩飴糖煮熟食用,直至吃完。

  7. 三十年以上的咳嗽,百部熬製後加入蜂蜜,隨時服用。

  8. 長期咳嗽,喉嚨有聲音影響睡眠,白前磨成粉末,溫酒調服一錢,可增加服用量。

  9. 小孩的哮喘咳嗽,可用一種俗稱孵雞孃的植物煎湯服用,或使用嗅法,即用好硫磺和乳香等分,酒煎透後讓患者嗅其氣味。

  10. 喘的治療,使用黑錫丹,主要成分包括黑錫,硫磺,葫蘆巴,沉香,熟附子,肉桂,小茴香,破故紙,肉豆蔻,金鈴子,木香等,研末後用酒煎,麵糊製成丸,每服四十丸,薑湯送下。

  11. 肺虛導致的喘息短促,人參,胡桃,生薑,大棗組成的參桃飲,飯後睡前服用。

  12. 實喘的治療,旋覆代赭石湯,成分包括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代赭石,旋覆花。

  13. 小孩的痰壅喘急,可用巴豆一粒去殼,搗成丸,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痰即會墜下。

  14. 小孩的痰喘,人參寸許,胡桃一枚去殼不去衣,煎服。

  15. 哮喘的治療,每天早上食用一碗米仁粥,或每天早上食用豆腐漿。

  16. 年深哮喘,雞蛋數枚敲損,浸尿缸中三四日,煮食,薑汁竹油湯送下,能去風痰。

  17. 小孩的鹹哮喘嗽,可用烏賊骨末,白糖和服。

  18. 小孩的鹹哮喘,甜瓜蒂七枚研細,冷水調,澄清服用,痰涎喘定,次日再服,三次即可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