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急症簡方》~ 卷四 (6)
卷四 (6)
1. 瘤核腮頦
血瘤(《玉曆良方匯錄》),治眉毛忽長奇病方。眉毛上忽生一毛,長尺余,觸著大痛,名曰血瘤,斷之則血流不止而死。陳艾(一團)放於瓦上燒煙,離長眉七寸許,熏之。能縮短病除,至來年初夏再熏,永不復發。
血瘤錯破,血流不止,(萬安橋沈友三)說,此症,將湧泉穴刺一針,血出,少頃遂止而愈。(又葉鳳川)說,一人瘤破,血流不止,遇過路醫,用大蒜頭搗貼湧泉穴(足底心),引血下行而愈。按:鼻衄不止者,此法用之神效。
又方(在下贅瘤)
眼皮生瘤(胡心淵),生雞蛋(一個)敲一孔,入川貝末(三錢),用紙封固,飯上蒸熟,每食三個,一月而愈。
又方(《醫學》),櫻桃核磨水搽之,其瘤漸消。
唇上右邊瘤,桑盆趙進財患此症,已如磁棋子大,自用艾灸七壯,結痂後,內毒如飯粒擠出而愈。即俗云飯瘤。
消瘤方(胡心淵),鐵屑(一名鐵砂),研細,醋拌放銅鍋內,煅干再拌,如此三次,研,醋調敷,便覺患處不甚適意,過一夜剝去,再敷,以平為度。
贅瘤(丁氏),蔥白搗,接茅檐水和洗。
又方,大蜘蛛絲,縛住瘤根,三四日退落。或鬼饅首(一個作四塊),新瓦焙末,香油調敷。
又方,醋浸石灰(六日取汁)頻滴之,自落。或牛口涎塗。
又奇驗方,銀硝、煤炭(等分研細),水調塗,再用舊紙窗上紙蓋之,黏住四角,瘤自漸消。血瘤傷破,出血不止者,將此藥乾摻,舊窗紙貼之,其效尤速。
粉瘤(又),蛛網包纏,日換新鮮,四五天即消。內有小白粉,撤去不痛。
瘊子(瘤也,又),拔之有絲者是,薑汁和醋搽,或牛口涎塗。
面上肉核(又),非瘡非瘤,不痛不癢,烏梅(去核,燒炭末)水調敷。
牙旁結核(又),生蘿蔔皮貼,數次愈。
頸項(前後曰項,兩側曰頸)腫核(證治),小蒜,吳茱萸(等分),搗敷即散。若項後結核,赤腫硬痛。生山藥(去皮),蓖麻子(二個,去殼),同研貼之。若頸項強硬,不得顧視。黑大豆(一升)蒸變色,囊裹枕之。
痰核(《醫鑑》),南星,淮烏(等分)為末,薑汁調如膏,敷核上立消。
小兒月內兩腮腫硬有核,或在一邊,面黃鼻黑,啼哭不乳,切勿聽俗傳割去之法(大生),蜒蚰(一條),銀硃(一錢),同研,搽患處即消。
一法,桑炭灰(少許),雄雞冠血(二三滴),鹽滷(一匙),調勻頻搽。
又方,斑蝥(三個),蠍尾(五個),棗肉(一個),麻黃(一錢),煎濃汁,和為丸白豆大三粒,貼印堂即兩眉之間,及左右兩頤,皆用膏藥蓋住,一周時起泡,毒泄下流,勿令入眼。
下頦(下巴也)脫落(玉曆),口含烏梅(一個)即上。
又方(丁氏),瘤核腮頦,烏梅貼耳垂下兩頰車穴,或蘇葉(八兩)煎湯熏之。
白話文:
【血瘤】(摘自《玉曆良方匯錄》),這是一個治療眉毛突然異常增長病症的方法。當眉毛上突然長出一根長達一尺以上的毛髮,碰到它會非常疼痛,這種情況被稱為血瘤,一旦剪斷該毛髮,就會血流不止致死。可以拿一團陳年艾草放在瓦片上燒成煙,距離長毛的眉毛約七寸遠的地方進行燻烤。這樣可以縮短病狀並治癒,到來年的初夏再次燻烤,就可以確保永遠不再復發。
【血瘤破裂,血流不止】有人分享,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在湧泉穴(腳底心)刺一針,讓血液流出,不久後就能止血痊癒。另一人則分享,他遇到一位醫生,使用搗碎的大蒜頭貼在湧泉穴,同樣能引導血液向下流動,從而治癒。注:對於鼻子出血不止的情況,這個方法也能發揮神奇的效果。
【另有一方】(適用於下部贅瘤)
眼皮上長了瘤(胡心淵分享),取一個生雞蛋,在上面敲一個孔,加入三錢的川貝末,用紙密封好,放在飯上一起蒸熟,每次吃三個,持續一個月,瘤就會消失。
另一方(出自《醫學》),可以將櫻桃核磨成水,然後擦在瘤上,瘤會逐漸縮小。
【嘴脣右邊的瘤】,趙進財在桑盆患上了這種病,瘤已經大到像磁棋子一樣。他自己用艾灸治療七次,結痂後,內裡的毒素就像飯粒一樣被擠出來,從而治癒。這種瘤通常被稱為「飯瘤」。
【消瘤方】(胡心淵分享),取鐵屑(又名鐵砂),研磨細碎,用醋拌勻放入銅鍋中,燒幹後再拌醋,重複三次,然後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在患處,可能會感到不太舒服,但經過一夜後去除,再敷一次,直到完全消除。
【贅瘤】(丁氏分享),把蔥白搗碎,再接屋簷下的雨水洗滌。
另一方,可以用大蜘蛛的絲綁在瘤的根部,三四天後瘤就會掉落。或者用鬼饅首(一個切成四塊),在新瓦上烘焙成末,再用香油調和敷在瘤上。
另一方,將石灰浸泡在醋中六天,取出汁液頻繁地滴在瘤上,瘤會自行掉落。或者塗上牛口的唾液。
另一種奇特有效的方子,將銀硝和煤炭(等量研磨細碎),用水調和塗抹,再用舊窗戶上的紙覆蓋,粘住四角,瘤會逐漸消失。對於破裂的血瘤,血流不止的情況,可以將這種藥粉直接撒在傷口上,再用舊窗紙貼住,效果會更迅速。
【粉瘤】(另一種情況),用蛛網包紮纏繞,每天更換新的,四五天後瘤就會消失。瘤裡可能含有小白粉,取出後就不會痛了。
【瘊子】(也是瘤的一種),如果拔掉後會有絲線拉扯感,那應該是瘊子,可以使用薑汁和醋混合擦拭,或者塗上牛口的唾液。
【臉上的肉核】(另一種情況),不是瘡也不是瘤,不痛也不癢,可以將烏梅(去核,燒成炭末)用水調和敷在患處。
【牙旁結核】(另一種情況),用生蘿蔔皮貼在患處,幾次後就會好轉。
【頸項腫核】(診療方法),將小蒜和吳茱萸(等量)搗碎敷在患處,可以立即緩解。如果頸後出現結核,紅腫且硬痛,可以將生山藥(去皮)和蓖麻子(兩個,去殼)一起研磨成糊狀,貼在患處。如果頸項僵硬,無法轉動,可以將一升黑大豆蒸煮至顏色改變,裝在袋子裏當枕頭使用。
【痰核】(摘自《醫鑑》),將南星和淮烏(等量)磨成末,用薑汁調成膏狀,敷在結核上,可以立即消除。
對於新生兒在一個月內兩邊腮幫子腫硬有核,或者只在一側,面色黃,鼻子黑,哭鬧不願吃奶的情況,千萬不要聽信民間的割除方法(大生),可以將蜒蚰(一條)和銀硃(一錢)一同研磨,塗在患處即可消除。
另一方法,將少量的桑炭灰、二三滴雄雞雞冠血和一匙鹽滷調勻,頻繁塗抹在患處。
另一方,斑蝥(三個)、蠍尾(五個)、棗肉(一個)和麻黃(一錢),煎濃汁,混合成豌豆大的三粒藥丸,貼在額頭中央,以及左右兩頰,都用膏藥蓋住,一週後會出現水泡,毒素會排出,但要避免進入眼睛。
【下巴脫落】(摘自《玉曆》),可以口含一個烏梅,下巴就會恢復原位。
另一方(丁氏分享),對於瘤核、腮腺或下巴的問題,可以將烏梅貼在耳垂下方的頰車穴,或者用八兩蘇葉煎湯燻蒸。
2. 風氣風毒
孫真人治三十六種風(《良方·唐太宗風藥論》),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天麻,川烏,川芎,草烏(去蘆,用甘草水一盅,煎至五分,曬乾為末),海桐皮,何首烏(不犯鐵),計十味,內九味生用,共為末,煉蜜丸(如彈大),空心細嚼,溫酒下。有汗者,避風寒。忌羊、魚、蔥、蒜、生冷、油膩等物。
摩痛風法(《醫級雜病》),治腰疼痹痛,或流或著。凡邪之結聚於形體者,以此拔之,並貼痛風。蓖麻子(去殼,一兩),川烏(五錢),南星(三錢),乳香,丁香,肉桂(各錢半),麝香(五分),先將蓖麻打爛後,入諸末拌勻,再以蔥涎、豬骨髓搗和為丸(如圓眼大),每用一丸,少加薑汁,置掌上摩痛處,自瘥。
痛風走注(又),虎骨丸,治此病痠疼麻木。虎骨(四兩),五靈脂,殭蠶,蚯蚓,白膠香,威靈仙(各一兩),川烏(二兩),胡桃肉(四兩),為末,酒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
筋骨疼痛(《醫學》),治此症,如夾版狀,痛不可忍。騾子修下蹄爪甲(煅炭研末),酒下或白湯調服,立愈。
又方,白附子,硫黃(共末等分),生薑自然汁調勻,茄蒂蘸搽。無茄蒂亦可。
遍身癢入骨髓,不可忍者(丁氏),鹽(九錢),泡湯(三碗),作三次服,每服(一碗),探而吐之(三吐)效。
身癢痛忽然肉出如錐,癢而且痛,名血攤症,不速治,則潰爛膿出(又),赤皮蔥(一大把,煅灰),淋汁洗,內服淡豆豉(末二錢),湯送數次愈。
身痛(又),身上忽現蛇形,痛不可忍,雨滴磉石上苔痕,水化噙之即消。
痹(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痛熏洗方(《醫級雜病》),治痹痛呼號,晝夜不止,此邪不得泄,用以熏洗。威靈仙,羌活,艾葉,生薑,蔥白(各兩許),蓖麻葉(三片),樟木屑(半升),紅花,乳香,延胡索(各三五錢),煎洗。如周痹者,加藥加水,以布蓋好熏之。熏後,紬帕拖水洗之。冷則再攙熱汁,以通透汗出為度,宜避風。瘥而未已,再照前法熏洗。若遍身歷節痛者,須倍藥倍水,用薦席圍住,露頭,並不可入目,仍照前法而愈。
鬼箭(《玉曆》),治箭風神方,俗名鬼箭,或頭項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病。
穿山甲(一錢,炒砂),白薇(二錢),澤蘭(三錢)
酒煎。一服即愈。
鬼箭風(丁氏)
燒酒搽患處,手拍之見青色愈。
癘風論(《東醫》),古人謂之癘風,然皆不外乎陽明一經。蓋陽明者,胃與大腸,無物不受,乃脾肺二臟之腑也。脾主肌肉,而肺主皮毛,乃腑及於臟病也。(《丹溪心法》)
治癘風(《醫學》),眉發盡落,肌膚腐潰,兼治一切惡瘡。浮萍煎湯,浴洗半日大效。
癘風毒壅(《醫級雜病》),通天再造散,治此毒蓄於內,不得疏泄。鬱金(五錢),大黃,皂角刺(各一兩),白醜(六錢半,半生半熟),共為末,每服(五錢)溫酒下,當利下惡物三五次,效。忌葷腥發氣等物,犯之再發,則不救。
二世癘風(《名醫》),一人面浮油光,微腫色變,眉脫癢,二世癘風,死者三人,與醉仙散。(胡麻仁五錢,牛蒡子、蔓荊子、枸杞子炒黑色各五錢,天花粉、苦參、白蒺藜各五錢,末之,每一兩加輕粉末一錢拌勻,大人用一錢,日午臨臥兩服,茶下,類方加防風。)出涎水如盆而愈。又一人面腫色變黑,燥癢,眉發脫落,手足皮燥,厚折,痛癢無全膚,有時癢入骨髓,爬至血出,稍止復作,晝夜不眠,與醉仙丹(即上之醉仙散)照樣服,再造丸(即以上通天再造散)二藥而愈。
大麻風奇方(《醫學》),治全身腫爛,頭髮眉毛俱落,兩腳臭爛,一治一效。蝦蟆(一隻,泥裹燒熟,去泥,)以大碗盛蟆,小碗蓋住,乘熱沖酒,再烹一刻,止服酒,取汗為度。只服一次,三日全愈。
又外治法,蘄艾(半斤),白礬(四兩),楝樹皮,白椿皮(各半斤),煎湯,先熏後浴,數次即愈。
又秘方(《道法統宗》),硫黃(四兩),皂角(一斤),鋪滿罐底,置硫於上,將醋浸之,以淹沒為則,文武火(即幽猛火)煮乾,去角留黃。每日清晨,淡薑湯送下三分。其蟲旋從毛孔中出,百日全愈。
癩風眉落(丁氏),生半夏(末),羊屎(炒焦等分),生薑汁調塗。
癩風(《醫學》),浮萍(一兩),荊芥,麻黃(去根節),川芎,甘草(各五錢,共末),每服五錢,蔥白、豆豉煎送,汗出則愈。
癩(《名醫》),趙氏病癩,歷年不愈,乃齎糧送棄于山穴中,趙自怨不幸,吁嗟嘆泣。經月有仙人,下穴而哀,趙知其異人,叩陳乞命,仙人取囊中物賜之,囑其服。百餘日瘡愈肌潤,並謝恩乞方。仙人云:此是松脂(即松香),彼中極多,汝可煉服。長服者,身輕力倍,登危涉險,終日不困等語。
小兒身如鱗甲(丁氏),白殭蠶(去嘴為末),煎湯洗。
白癜風並紫癜(丁氏),白蚯蚓油,搽之。
又方,豬肝(春季豬肝有毒,勿用)淡煮吃完,(忌房事一月。)兼治紫癜風(即汗斑)。或茄子花擦之。(馮九安)黃瓜(切斷)蘸硼砂末,擦愈,或醋磨知母擦之。又生薑擦。
紫雲風(《隨山宇》),鱔血塗之。
又方(丁氏),蛇床子、夏枯草煎濃湯,洗數次。
豬頭風(丁氏),頭面皆腫,野苧麻根搗爛敷之。或外用桑枝(燒炭),淋汁,乘熱熏洗。
又方(樟頭朱東昇),烏梅肉(一個,蒸搗),斑毛(二個),搗摻膏藥上,左牽右貼,右牽左貼太陰穴,愈。
頭風(失名),香白芷(洗曬為末)蜜丸,彈子大,每嚼一丸,清茶或荊芥湯化下,名都梁丸。頭風眩暈,及胎前產後,傷風頭痛,血風頭痛,皆效。
雷頭風(《醫級雜病》),清震湯治風熱上壅,三陽熱盛,腦似雷鳴,頭額核結如疙瘩狀,名雷頭風者。升麻(四分),蒼朮(五分),荷葉(乾者八分)
又方(《證治》),羊屎(焙研),酒服(二錢)。
偏頭風,左為血虛,右為氣熱。,萆麻子(五錢),大棗(去核,十五個),共搗如泥,塗棉紙上,用箸一隻卷之,去箸納鼻中,良久,取下清涕即止。越治陶姓臥當排門縫,風吹後患頭痛數年,用此法不片時,清涕從口出不少而愈。
頭旋(丁氏),蟬蛻(一兩),微炒為末,不時酒下(一錢),開水亦可。
眩倒(《醫學》),一方頭眩昏倒極效。白果(兩個,去殼),生搗爛,空心滾水沖服。至重者,五服即安,老年更效。
真頭痛(《證治》),手足青至節,夕發旦死。蓋腦為髓海,受邪則死,灸百會穴(在前頂後頂之間),猛進大劑參附,亦有生者。
又方(《類方》),黑錫丹治真頭痛,每服(四十丸),姜鹽湯下。黑錫,硫黃,肉桂,附子,木香,沉香,茴香,蘆巴,陽起石,肉蔻,金鈴子
氣攻頭痛不可忍者(《證治》),萆麻子(四粒,去殼),乳香(二錢,共搗),白蜜作餅,貼太陽穴上。如痛定,急解頂上頭髮出氣,並去藥。
止痛太陽丹(又),天南星,川芎(等分為末),連須蔥白,同搗作餅,貼太陽痛處。
血虛頭疼(《醫學》),當歸,川芎(各五錢),煎服。
一方治頭疼年久不愈者(又),黃連(一兩),酒煮服即愈。按:作五次試服。
頭疼不愈(《隨息》),羊腦甘溫,治風寒入腦,頭疼久不愈者良。多食發風生熱,余病皆忌。
頭疼欲死(《各家》),硝石末,吹鼻內即愈。
面上癢(樊氏),川椒(六錢),煎湯洗。
骨槽風(張璞山傳),屋上瓦松(越陳越好)新瓦上(先煅炭),豬下巴骨,按患取骨(後煅炭),梅冰三十文,共研,麻油調敷患處,須留出瘡頭。如果對症,十餘天必效。
頭足麻木(丁氏),自頭麻木而下,至心窩即死。由足上麻,至膝即死。小兒糞(須乾者)瓦上焙至煙盡為止,每服(三錢),豆腐漿調服,或豆腐調亦可,或吳茱萸末,熱醋調敷兩足心,周時一換,以愈為度。
腰腳口眼歷節(《醫學》),一治風,腰腳疼,不可履地,兼治中風,口眼歪斜,及歷節痛風。松葉(一升,搗爛),酒(三升),浸七日,每服(一合),日兩服。或細切為末,酒下(二錢)。或蜜丸,服(三錢)亦可。
癱瘓(按:四體麻痹不仁。)偏枯(《醫級雜病》),鐵彈丸治此症,麻木瘙癢,或喎(口歪)癖牽釣,多痰疼痛,用此止痛通經。乳香,沒藥(各一兩,各去油),川烏(兩半),五靈脂(四兩),麝香(一錢),各研細,再合研,滴水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溫酒調服。
洗浴方(《醫學》),治風癱四肢不順,筋骨拘攣。歌云:椿槐桃李並茄柯,桑柘萆麻共一鍋。不論遠年與近日,一洗風疾盡消磨。
手足諸風(丁氏),四肢風痛,及一切濕腳風,漏肩風,濕氣作痛。蔥、蒜、姜各取自然汁(一小碗)熬濃,入飛羅面(二兩),牛膝(四兩),再熬成膏,用青布攤貼患處,或加鳳仙花汁(一盞)更妙。
又方(《醫學》),冷痛如虎咬者,俱宜樟木屑(一升),急流水(一斗),煎,乘熱熏之,外用草荐圍住,勿令熱氣入目,其功甚捷。
白虎歷節風毒(《證治》),陳醋(一升),蔥白(七合)煎濃汁,布浸,乘熱裹之,痛止乃已。
四肢歷節風(《醫學》),四肢疼痛如脫,醋磨硫黃敷之。
手足腫痛欲脫,,是熱毒相攻而然(《食物》)馬屎汁潰之。
又方(丁氏),豬油和羊屎塗。
手足節脫(又),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黃蘆酒浸一夜,焙乾研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手足指腫痛(丁氏),並治蛇頭,蛇背,蛇肚。初起者,鹽梅(二個,去核),蟑螂(三個,大而白頸者良),共搗敷,封之。數次消。
手足心腫(《本草》),川椒(研末),鹽(等分),醋和敷。
手足底心爛(丁氏),如蟻窩,鵝掌皮煅末摻,鴨掌皮亦可。
婦人雞爪風(《古今》),灸法,因月經得此,不時舉發,手足攣束,如雞爪狀,疼痛難伸,於左右膝骨兩旁,各有一小窩,共四穴,俗謂之鬼眼,各灸三壯,即愈。
鵝掌風(《各家》),皮膚枯厚,破裂作痛,宜用此湯,越重越效。白礬,皂礬(各四兩),柏葉(八兩),水煎,先用桐油搽抹患上,再用桐油蘸紙點著,煙焰向患處熏片時,方將前湯乘熱貯桶內,手架其上,用布蓋,以湯氣熏之,勿令泄氣,待微熱,傾入盆內,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忌下湯水,永不再發。
又方(丁氏),指掌層皮剝落,血肉外露者是,豆腐沫熱洗,或鴿屎、白雄雞屎(炒研)煎,日洗。
又方(《玉曆》),雄黃,山甲片,五倍子(去蟲,各五錢,研),蘄艾(四兩),共放瓶內,燒煙燻之,立軟。
又方(《證治》),鴿屎炒研煎湯,日日洗之。
手指縫痛(丁氏),通草屑(研末),雞子白調敷。
指頭畏寒(又),是時未冷,而指尖先作冷,名曰螺瘡,(鹽醋)調勻煎,候溫,將指頭泡入自愈。
指痛木癢(《玉曆》),凡受水濕之氣,毒聚不散,其指麻木掀痛,蜒蚰和銀硃共搗,擦之。遲則不治,必生蛇頭蛀節等症,趁初起多擦,決不生出,百試百效。
風熱臂痛(《醫學》),桑枝(一小升切炒)煎,一日服盡。
水病足腫(《本草》),青蔥煮湯,漬之。日三五次。
病後足腫(《醫學》),狗脊煎湯常洗。張璞山說:狗脊治足腫,因濕熱腫也。
中肥足潰(丁氏),農家糞澆地上,烈日曬逼之下,足踐於此,受熱氣之毒,必足趾腫痛,似潰非潰,俗名惹肥。鴨毛煎湯,和皂礬洗之。
遠行足痛(又),白糖對酒服。
腳指痛(丁氏),大腳指縫中生毛,指之痛極,桐油煎透,滴一點於毛上,即脫,忍痛少頃愈。
腳指縫白爛(《醫學》),鵝掌黃皮(燒炭),敷之。如有水出,黃丹(研飛過)摻之。
又方(《證治》),嚼茶葉敷之。或蚌粉摻之。
腳痔(陳篤軒),兒茶、桃仁共搗(捏如棗核大),夾指縫中。
又方(楊小長生),蛇殼背上一層,纏足指半日而愈,或蛇殼(煅炭)摻上,同驗。
腳底木硬(丁氏),牛皮膠用生薑汁化開,調南星末,塗上,烘物熨之。
腳癮(又),腳底紅腫熱痛,蒜和鹽搗敷。
腳心腫起(又),堅硬如鐵,不能履地,膝上毛孔,時時流水,身發寒戰,惟思酒食,草烏頭(炒研末)敷。並用韭菜子(炒三錢)煎服。
腳跟腫痛(《食物》),黃牛屎,入鹽炒熱罨之。
腳脛無頭遍腫(玉曆),大黃(研細),桐油調,搽之。若腐爛漸起,用大黃片,浸軟,扎瘡口上,即愈。
腿癢難忍,名寒毛瘡(《丁氏》),豆腐渣,炒熱敷之。用布包緊,冷則隨換,包一夜愈。
腿疼(《醫學》),芥菜子(末),松香(末,各一兩),共搗成膏,布攤貼疼處,出汗則愈。
腳腿熱腫如火炙(丁氏),舊鐵磨水塗之。一名赤遊風,或芭蕉根搗塗。
初起鶴膝風(《玉曆》),晚蠶砂(一升,炒熱),桂枝(研末),桃葉(各四兩),蒸熱,共入絹內,扎住,熨患處六七次,愈。
又方(《證治》),糟(四兩),肥皂(一個,去核),芒硝,五味子,砂糖,薑汁(各一兩),研勻,日日塗之,加入燒酒更炒。
漏肩鶴膝風(樊氏),兩症痛甚者。白芥子,生薑(各一兩),胡椒(廿四粒),俱研,麵粉頓熟,火酒調如膏,布攤貼之。要忍痛大半日,去藥即愈。
寒濕氣,漏肩風,腳腿諸般疼痛皆治(《各家》),牛皮膠,生薑汁,蔥汁,石灰(一小塊),同溶化作膏,貼患處。
治腳氣腫痛,鶴膝風,不能動履(《醫學》),生薑自然汁(一碗),入牛皮膠(一兩)熬成膏,入乳香、沒藥(各一錢),攪勻,用絹攤貼患處,次日將水入藥碗內,去水,又攤又貼。
腳氣論(《證治》),夫腳氣者,古謂之緩風,又謂之厥,是古今異名也。有乾溼之分,其腳腫者,名濕腳氣;不腫者,名乾腳氣。屬風寒暑,流注而然。
又(《本草》),腫而痛者,為濕腳氣,宜清熱利濕搜風;痛而不腫,攣縮枯細者,名乾腳氣,宜養血潤燥舒筋。
腳氣作痛貼引法(《醫學》),蓖麻仁(七粒),同蘇合香丸,搗貼足心,痛即止。
洗腳氣方(又),川椒,荊芥穗(各一兩),獨活,羌活,木瓜(各五錢),白芷(三錢),煎去渣,溫洗後,拭乾,仍用川椒炒熱,包裹熨患處,或鹽炒亦可熨。
又方,川椒(一兩),蔥(一握),生薑(二兩),煎湯洗之。
腳氣腫痛(《醫級雜病》),敷腳氣方,白芥子、白芷(等分),薑汁調敷。
又方(丁氏),石膏(生熟各一錢),青黛,赤石脂(各一錢),梅冰(少許),共研,香油調敷。
乾腳氣痛(又),乾木瓜(一個,切片),白礬(一兩),煎,乘熱熏洗數次。
寒濕腳氣(《食物》),可吃牛皮膠(一塊),麵炒成珠,研末,每服(一錢),溫酒下,其痛立止。
手足不舉(《名醫》),孫少府治一人病此,諸醫以為風,針手足,不效。孫曰:此腳氣也。用檳榔(三錢),生薑(三片),紫蘇(七片),陳皮(三錢),數服愈。按:此乃腳氣上衝手也。
雞鳴散(《醫級雜病》),治男女腳氣第一方,如感風濕流腳,痛不可忍,及浮腫者,宜先與此方。檳榔(七個),橘紅,木瓜(各一兩),吳茱萸,蘇葉(各三錢),桔梗(五錢),共末,每服(五錢),加生薑(一片),宜五更空心服,服後宜食乾物壓之。天明當下黑水,此寒濕之毒邪下泄也。
腳氣上衝(《醫學》),腹脹滿悶,威靈仙末,溫酒調下(二錢),痛減一分,則藥亦減一分。
腳氣入腎(又),小便悶痛,氣喘面黑欲絕者。牛膝(二兩),當歸(一兩),桂心(八錢),小茴香,木瓜(各七錢),朴硝(五錢),煎。(按:作十劑服。)
腳氣衝心(又),白礬(三兩),煎湯,浸洗兩足,自愈。
腳氣暴死方(《名醫》),腳氣作發,惡寒發熱,兩足腫大,心煩體痛,垂死者。杉木節(四兩),檳榔,大腹皮,青橘葉(各二兩半),切細,長流水煎,分作三服,一日服盡。如大便利下黃水,其病除根。未愈,數日後再服一劑,以愈為度。外用杉木、橘葉煎湯洗。查此症非風邪,乃氣逆也。檳榔行至高之氣,腹皮行胸膈之氣,杉節行肢節之氣,橘葉行肝氣,氣行則病去,藥不大劑,恐不勝其邪氣也。
足久不履地(又),威靈仙末,空心溫酒和服(二錢),可加至六七錢,忌茶麵。
背腿腰間一點痛不可忍(王暗人),芫花根末,醋調敷之。如貼不住,以帛束之,更宜產後。
肩背筋骨痛方(《醫學》),槐子,核桃,細茶葉,脂麻(各五錢),煎服神效。
腎臟風(失名),遠志(一兩),煎湯洗。
陰囊濕癢抓破(又),蛇床子煎湯洗。
囊癢(各家),大蒜殼、陳荷葉煎洗,或皮硝煎洗,妙極。
腎漏(樊氏),石灰散治此症,陰囊先腫後穿破,出黃水,瘡如魚口,能致命。
五倍子(同石灰炒黃色去灰),攤地上出火毒,研細,不犯銅鐵器,乾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