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四 (2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7)

1. 瘤核腮頦

又方(丁氏),瘤核腮頦,烏梅貼耳垂下兩頰車穴,或蘇葉(八兩)煎湯熏之。

白話文:

臉頰或下巴長腫塊,可用烏梅貼在耳垂下方和頰車穴,或用八兩蘇葉煎水熏患處。

2. 風氣風毒

孫真人治三十六種風(《良方·唐太宗風藥論》),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天麻,川烏,川芎,草烏(去蘆,用甘草水一盅,煎至五分,曬乾為末),海桐皮,何首烏(不犯鐵),計十味,內九味生用,共為末,煉蜜丸(如彈大),空心細嚼,溫酒下。有汗者,避風寒。忌羊、魚、蔥、蒜、生冷、油膩等物。

摩痛風法(《醫級雜病》),治腰疼痹痛,或流或著。凡邪之結聚於形體者,以此拔之,並貼痛風。蓖麻子(去殼,一兩),川烏(五錢),南星(三錢),乳香,丁香,肉桂(各錢半),麝香(五分),先將蓖麻打爛後,入諸末拌勻,再以蔥涎、豬骨髓搗和為丸(如圓眼大),每用一丸,少加薑汁,置掌上摩痛處,自瘥。

痛風走注(又),虎骨丸,治此病痠疼麻木。虎骨(四兩),五靈脂,殭蠶,蚯蚓,白膠香,威靈仙(各一兩),川烏(二兩),胡桃肉(四兩),為末,酒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

筋骨疼痛(《醫學》),治此症,如夾版狀,痛不可忍。騾子修下蹄爪甲(煅炭研末),酒下或白湯調服,立愈。

又方,白附子,硫黃(共末等分),生薑自然汁調勻,茄蒂蘸搽。無茄蒂亦可。

遍身癢入骨髓,不可忍者(丁氏),鹽(九錢),泡湯(三碗),作三次服,每服(一碗),探而吐之(三吐)效。

身癢痛忽然肉出如錐,癢而且痛,名血攤症,不速治,則潰爛膿出(又),赤皮蔥(一大把,煅灰),淋汁洗,內服淡豆豉(末二錢),湯送數次愈。

身痛(又),身上忽現蛇形,痛不可忍,雨滴磉石上苔痕,水化噙之即消。

痹(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痛熏洗方(《醫級雜病》),治痹痛呼號,晝夜不止,此邪不得泄,用以熏洗。威靈仙,羌活,艾葉,生薑,蔥白(各兩許),蓖麻葉(三片),樟木屑(半升),紅花,乳香,延胡索(各三五錢),煎洗。如周痹者,加藥加水,以布蓋好熏之。熏後,紬帕拖水洗之。冷則再攙熱汁,以通透汗出為度,宜避風。瘥而未已,再照前法熏洗。若遍身歷節痛者,須倍藥倍水,用薦席圍住,露頭,並不可入目,仍照前法而愈。

鬼箭(《玉曆》),治箭風神方,俗名鬼箭,或頭項手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病。

穿山甲(一錢,炒砂),白薇(二錢),澤蘭(三錢)

酒煎。一服即愈。

鬼箭風(丁氏)

燒酒搽患處,手拍之見青色愈。

癘風論(《東醫》),古人謂之癘風,然皆不外乎陽明一經。蓋陽明者,胃與大腸,無物不受,乃脾肺二臟之腑也。脾主肌肉,而肺主皮毛,乃腑及於臟病也。(《丹溪心法》)

治癘風(《醫學》),眉發盡落,肌膚腐潰,兼治一切惡瘡。浮萍煎湯,浴洗半日大效。

白話文:

風氣風毒

孫真人治療三十六種風的藥方(出自《良方·唐太宗風藥論》):

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天麻、川烏、川芎、草烏(去除蘆頭,用甘草水一盅煎至剩下一半,曬乾磨成粉末)、海桐皮、何首烏(忌接觸鐵器)。共十味藥,其中九味生用,一起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像彈珠大小),空腹細嚼,用溫酒送服。如果有出汗的情況,要注意避開風寒。禁忌食用羊肉、魚、蔥、蒜、生冷、油膩等食物。

摩擦治療痛風的方法(出自《醫級雜病》):

治療腰痛、麻痹疼痛,疼痛可能遊走不定或固定一處。凡是邪氣在身體裡聚集的,可以用這個方法拔除,也可以貼在痛風的部位。蓖麻子(去殼,一兩)、川烏(五錢)、南星(三錢)、乳香、丁香、肉桂(各一錢半)、麝香(五分)。先將蓖麻子搗爛,加入其他藥末拌勻,再用蔥的黏液和豬骨髓搗成藥丸(像圓眼大小)。每次用一丸,稍微加點薑汁,放在手掌上摩擦疼痛處,即可痊癒。

痛風走注的治療方法(同上):

用虎骨丸,治療這種痠痛、麻木的病症。虎骨(四兩)、五靈脂、殭蠶、蚯蚓、白膠香、威靈仙(各一兩)、川烏(二兩)、胡桃肉(四兩),一起磨成粉末,用酒煮過,再用麵糊做成藥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酒送服。

筋骨疼痛的治療方法(出自《醫學》):

治療這種像被夾板夾住一樣,疼痛難忍的病症。用騾子的修剪下來的蹄甲(煅燒成炭磨成粉末),用酒或白開水調服,立刻見效。

另一個藥方:白附子、硫磺(磨成等量的粉末),用生薑的自然汁調勻,用茄子蒂蘸著塗抹。沒有茄子蒂也可以。

全身癢到骨髓,難以忍受的治療方法(丁氏的藥方):

鹽(九錢),用開水泡開(三碗),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一碗,催吐(三次)有效。

身體發癢疼痛,突然肉長出來像錐子一樣,又癢又痛,叫做血攤症,不及時治療,就會潰爛流膿(同上)。用赤皮蔥(一大把,煅燒成灰),用汁液淋洗患處,內服淡豆豉(磨成粉末,二錢),用湯水送服數次即可痊癒。

身體疼痛的治療方法(同上):

身上突然出現蛇形,疼痛難忍,就像雨水滴在磉石上的苔痕一樣,用水化開含在口中,疼痛就會消失。

痹痛(風寒濕三氣結合而成的痹症)的熏洗藥方(出自《醫級雜病》):

治療痹痛,疼痛呼號,晝夜不停,這是邪氣無法發散的緣故,用這個藥方熏洗。威靈仙、羌活、艾葉、生薑、蔥白(各二兩左右)、蓖麻葉(三片)、樟木屑(半升)、紅花、乳香、延胡索(各三五錢),煎煮後熏洗患處。如果病情是周痹(全身痹痛),就要加藥加水,用布蓋好熏蒸。熏蒸後,用粗布擦洗。如果冷了,再加入熱的藥汁,以達到通透出汗的效果為度,要注意避風。如果病情好轉但未痊癒,再按照之前的方法熏洗。如果全身關節都疼痛,就要加倍藥量和水量,用薦席圍住,露出頭部,注意不要讓藥液進入眼睛,仍然按照之前的方法即可痊癒。

鬼箭風的治療方法(出自《玉曆》):

治療箭風的奇效藥方,俗稱鬼箭風,可以治療頭、頸、手、腳、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等病症。

穿山甲(一錢,用砂子炒過)、白薇(二錢)、澤蘭(三錢),用酒煎煮服用,服用一次即可痊癒。

鬼箭風的另一個治療方法(丁氏的藥方):

用燒酒塗抹患處,用手拍打,如果出現青色瘀血,就表示有效。

癘風的論述(出自《東醫》):

古人稱之為癘風,但都離不開陽明經。因為陽明經是指胃和大腸,所有東西都要經過這裡,也是脾和肺兩個臟腑的府。脾主管肌肉,肺主管皮膚毛髮,這就是腑影響到臟的疾病。(出自《丹溪心法》)

治療癘風的藥方(出自《醫學》):

治療眉毛、頭髮掉光,皮膚潰爛,也治療各種惡瘡。用浮萍煎湯,沐浴半天,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