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一 (8)
卷一 (8)
1. 蒼耳散
鼻淵蒼耳散能疏,白芷辛夷與薄荷。為末蔥茶湯送下,升清達竅病能休。
蒼耳散,白芷(一兩),薄荷,辛夷(各五錢),蒼耳子(炒二錢五分),為末,食前蔥茶湯調下二錢。治鼻淵證濁涕不止,時時下流。乃熱灼於腦,而液下滲為涕也。經有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以膽火最易上升,而其經又絡於腦也。然病雖悉由熱致,但清者即化而為濁,病在上焦,不得不用辛香上達之品,以解散之。
白話文:
蒼耳散能疏通鼻竅,白芷、辛夷和薄荷一起研磨成粉,飯前用蔥茶湯送服兩錢,可以治療鼻淵流濁涕不止的症狀。這是因為熱氣灼傷腦部,導致液體下滲形成鼻涕。經書中記載,膽火移熱於腦部,就會導致鼻淵,這是因為膽火最容易上升,而且膽經又連通腦部。雖然鼻淵病症都是由熱氣引起,但清氣也會轉化為濁氣,由於病症在上焦,必須使用辛香上達的藥物來疏散它。
若徒以苦寒清降之品服之,不特濁不能化,即上熱亦不能遽除。故以白芷辛溫香燥、入陽明而疏邪勝濕者為君;陽明之脈,絡於腦而挾於鼻,白芷又治頭面之疾也。薄荷散風熱於上焦,辛夷宣濁邪於清竅。蒼耳之疏風散熱,能上通腦頂,外達皮膚,所以成其升散之力。引以蔥、茶調服,蔥可升清陽而上達,茶乃引熱勢以下行,其濁自降耳。
然此方總嫌其辛散之藥多,苦降之藥少,不如用藿香葉淨末,豬膽汁泛丸服之愈為妙也。
白話文:
如果只用苦寒清降的藥物服用,不僅無法化解濁氣,也無法迅速消除上焦的熱症。因此,以白芷辛溫香燥,能入陽明經疏解邪氣、勝濕的藥性作為君藥。陽明經的脈絡連通腦部,並與鼻部相連,而白芷又能治療頭面部的疾病。[薄荷散]針對風熱在上焦,辛夷則宣散濁邪於清竅。蒼耳的[疏風散]熱,能上通腦頂,外達皮膚,因此具有升散的功效。以蔥、茶調服,蔥能升清陽氣向上達,茶則引熱勢向下行,濁氣自然下降。
然而,此方整體來說,辛散之藥太多,苦降之藥太少,不如用藿香葉淨末,豬膽汁泛丸服用效果更佳。
2. 攻裡之劑
里者,表之對也。攻者,攻下之使邪從里解也。夫人之病也,不在於表,即在於里。表有經絡、營衛之不同,里有臟腑、胸腹之或異。凡六淫之邪,初客於表者,既有解表方法,列之於前矣。倘表病不除,而傳於裡者,則尤當審其寒熱、虛實而施治之。寒者當溫,熱者當清,虛者當扶正以化邪,實者可宣導而攻下。
里之寒熱、虛實既明,還須察其兼證,或挾痰、挾食、挾血之類,皆得謂之裡證。不必拘拘乎表病傳裡,方為里也。此門皆以里之屬實而可攻下者錄之,其他里之屬虛寒、屬雜病者,散見各門。
白話文:
裡是指表面的相對概念,攻是指透過攻下藥物,使邪氣從裡層解開。人體的疾病,如果不在表面,就會在裡層。表面有經絡、營衛的區別,裡層有臟腑、胸腹的差異。各種外邪,一開始停留在表面,已經有相應的解表方法,前面已經列舉過了。如果表病沒有消除,而傳到裡層,就更應該仔細辨別寒熱、虛實,再進行治療。寒症應該溫熱,熱症應該清涼,虛症應該扶正祛邪,實症可以宣導攻下。
裡層的寒熱、虛實弄清楚之後,還需要觀察是否有兼證,比如夾雜著痰、食積、血瘀等情況,這些都可以稱作裡證。不必拘泥於表病傳到裡層才算裡證。這一部分主要收錄了裡證屬於實證,可以攻下的藥方,其他的屬於虛寒或雜病的裡證,會分散在其他部分。
3. 大承氣湯(仲景)
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大承氣湯樸實黃,芒硝化入用須詳。去硝乃是小承氣,調胃硝黃甘草嘗。
大承氣湯,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實(五枚),先煎樸、實,將熟,內大黃,煮二三沸,傾碗內,和芒硝服。得利則止。治陽明病熱邪入里,轉成胃實,不大便,發熱,譫語,自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里證,以及雜病三焦大熱,脈來沉實有力者。夫六淫之入里也,無形之邪,必依有形之物,以為固結。
白話文:
大承氣湯原本是樸實無華的,加入芒硝後要特別注意劑量。去掉芒硝就成了小承氣湯,而調胃承氣湯則加入了芒硝和甘草。
大承氣湯以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為主要藥材,厚朴和枳實先煎,快熟時加入大黃,煮沸後再加入芒硝服用。只要腹瀉就停止服藥。用於治療陽明經熱邪入里,導致胃實,便秘、發熱、神志不清、自汗、不惡寒、脘腹痞滿、燥熱等症狀,以及其他病症導致的三焦熱盛,脈沉實有力者。六淫之邪入里,無形的邪氣必須依附有形的物質才會導致積聚。
故胃者土也,萬物所歸,是以熱邪一入於胃,無所復傳,即挾胃中之滓穢,互相團結,而成可下之證。然此方須上、中、下三焦痞滿燥實全見者,方可用之。以大黃之走下焦血分,盪滌邪熱者為君;又恐其直下之性,除其下而遺其上,故必以酒洗之。但大黃雖能攻積推陳,不能軟堅潤燥,所有胃中堅結之燥屎,仍不能除,故必以芒硝鹹寒潤下之品,軟堅潤燥,乃克有成。枳實、厚朴苦降,破上、中二焦之氣,以承順之,為硝、黃之先導,而後痞滿燥結全消耳。
此之謂大承氣湯也。
小承氣湯,大黃(四兩),厚朴(二兩薑汁炒),枳實(二枚麩炒),治陽明病譫語潮熱,不大便,胃有實熱,痞滿而喘,邪盛於上、中二焦,無燥屎堅結者。故但以大黃蕩胃實,枳、樸泄痞滿,則上、中之邪,自可蠲除,無須芒硝之鹹寒,復傷其下焦之陰血耳。
白話文:
胃是脾土,萬物皆歸於它。因此,熱邪一旦進入胃,就無處可去,會與胃裡的糟粕結合,形成可以瀉下的病症。但這個方子必須上焦、中焦、下焦都出現痞滿、燥熱、實證才可以用。用大黃走下焦血分,清除邪熱作為君藥;但擔心它直接往下,只治下焦而遺漏上焦,所以必須用酒洗去它。不過大黃雖然能攻積推陳,卻不能軟堅潤燥,所以胃裡的堅硬乾燥的糞便還是無法清除,所以必須用芒硝這種鹹寒潤下的藥材,軟堅潤燥才能成功。枳實、厚朴苦降,破除上焦、中焦的氣機,引導硝、黃下行,然後痞滿燥結才能完全消失。
這就是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用大黃四兩、厚朴二兩(薑汁炒)、枳實二枚(麩炒),治療陽明病神志不清、潮熱、大便不通、胃裡有實熱、痞滿喘息,邪氣盛於上焦、中焦,沒有燥屎堅結的病症。所以只要用大黃蕩滌胃裡的實熱,枳實、厚朴泄除痞滿,上焦、中焦的邪氣自然會消除,不需要用芒硝的鹹寒,避免損傷下焦的陰血。
調胃承氣湯,大黃(酒浸),芒硝(各一兩),炙甘草(五錢),治陽明病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滿腹拒按,中、下焦燥實之證。故但以大黃除熱蕩實,芒硝潤下軟堅。加炙甘草者,緩其急而和其中;不用枳、樸者,恐傷上焦氣分。大黃用酒浸者,欲減其苦寒速下之性,而微下之,令胃和則愈耳。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用大黃(用酒浸泡)、芒硝(各一兩)、炙甘草(五錢)組成,主要治療陽明病症,患者不畏寒反而怕熱,口渴便秘,肚子脹滿按壓疼痛,中焦和下焦都呈現燥熱實證。因此以大黃清熱瀉實,芒硝潤腸軟堅。添加炙甘草可以緩解藥性、調和藥性。不使用枳實、厚朴,是因為擔心傷及上焦的氣分。大黃用酒浸泡,目的是減輕其苦寒速瀉的特性,使藥效緩和些,以達到胃氣調和、疾病痊癒的效果。
4. 大陷胸湯(仲景)
大陷胸湯黃與硝,因加甘遂力為超。水邪熱陷相團結,病發於陽誤下高。
大陷胸湯,大黃(二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為末),先煮大黃,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內甘遂末。溫服。治太陽病表邪不解,而反下之,熱陷於裡。其人表有水飲停胸,以致水熱互結心下,滿而硬痛,手不可近,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成結胸胃實之證。以甘遂之行水,直達所結之處,而破其澼囊;大黃盪滌邪熱,芒硝咸潤軟堅。
三者皆峻下之品,非表邪盡除,內有水熱互結者,不可用之。
白話文:
大陷胸湯以大黃和芒硝為主要藥材,再加入甘遂增強藥力。當水邪和熱邪共同入侵身體,導致陽氣虛弱,病症向下發展,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時,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
5. 小陷胸湯(仲景)
小陷胸湯治結胸,熱痰互結在膻中。黃連半夏瓜蔞子,先哲名方妙義通。
小陷胸湯,黃連(一兩),半夏(半升),瓜蔞(一枚),治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痰熱互結之證。前方因水熱互結,而成胃實不大便,硬滿而痛不可近者。故非大下不除,此則因痰熱互結,未成胃實。觀其脈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溫、散結豁痰,瓜蔞之甘寒潤燥滌垢,黃連之苦寒降火泄熱。此方以之治傷寒亦可,以之治雜病亦可。
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熱者,皆可兼而用之。
白話文:
小陷胸湯可以用來治療結胸,也就是熱痰互相交結在胸部中央的症狀。黃連、半夏、瓜蔞,這些藥材組合在一起,是古時候醫家智慧的結晶,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