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小溫中丸

小溫中丸是古方,脾虛濕熱病為殃。苦參香附針砂曲,陳夏苓甘連術藏。

小溫中丸,白朮(一兩),茯苓,半夏,甘草,神麯,陳皮,針砂(醋煅各一兩),苦參,黃連(各五錢),香附(一兩五錢),醋水各半,打神麯為丸。每服七、八十丸,薑湯下。治脾虛濕熱不化,足腫、便溏、腹滿等證。此因脾虛濕從熱化,久積腹中,以致腹滿、便溏、足腫等證所由起也。

然濕熱之邪雖盛,皆由土虛而成,故治法亦不忘其本。白朮補脾燥濕,使運化有權,贊助藥力,自然邪盡化而正不傷。半夏化其濕,茯苓利其水,陳皮理其氣,甘草和其中,且皆可寓宣於補。黃連、苦參清濕中之瘀熱,針砂、神麯化積滯之陳邪。用醋水為丸者,凡欲散之,必先斂之,不使其邪有散漫之意耳。

白話文:

【小溫中丸】

小溫中丸源自古方,專門用於治療因脾臟虛弱及濕熱導致的疾病。藥方成分包括苦參、香附、針砂、神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黃連以及白朮。

具體配比為:白朮一兩,茯苓、半夏、甘草、神麯、針砂(醋煅各一兩),苦參、黃連(各五錢),香附(一兩五錢)。使用時,以醋水各半混合,攪拌神麯製成丸。每次服用約七、八十粒,以薑湯送服。

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熱無法正常代謝的情況,如腳部浮腫、大便稀溏、腹部脹滿等症狀。這些症狀多是由於脾臟虛弱,濕氣在體內轉化為熱,長期積聚在腹部,導致腹部脹滿、大便稀溏、腳部浮腫等問題。

然而,無論濕熱的邪氣多麼嚴重,都是由於脾胃功能不足造成的,所以治療方法不會忘記根本。白朮可以補充脾臟功能,減少濕氣,使身體的運化功能得到強化,幫助藥物發揮效果,這樣邪氣就能被徹底清除,而不會傷害到正常的身體機能。半夏能化解濕氣,茯苓能促進水分排出,陳皮能調理氣血,甘草能調和體內環境,這些成分都能在補身的同時起到宣洩作用。黃連和苦參能清除濕熱,針砂和神麯能化解長期積累的舊疾。之所以使用醋水製成藥丸,是因為想要散去邪氣,必須先收斂,避免邪氣散亂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