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實脾飲(嚴氏)

實脾飲用術苓瓜,陰水肢浮色不華,甘樸木香姜附腹,棗姜草蔻並相誇。

實脾飲,白朮(土炒),茯苓,炙甘草,厚朴(姜炒),大腹皮,草豆蔻,木香,木瓜,附子,炮姜,加薑、棗煎。治肢體浮腫,色悴聲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此為陰水。夫水有陰、陽,治宜各別。陽水者,其人素稟陽盛,或酒飲蓄聚,或濕熱蘊留,久則脾胃日虛,不能運化,或發於內,或溢於外,為腫、為脹,所由來也。陰水者,純是陽虛土敗,土不制水而然。

《經》云:濕勝則地泥。故脾旺則運化行而清濁分,其清者為氣、為血、為津、為液,濁者則為汗、為溺而分消矣。則知治水當以實脾為首務也。白朮、甘草補脾之正藥,然非薑、附之大辛大熱,助火生土,何以建其溫補健運之功?而後腹皮、茯苓之行水,厚朴、木香之快氣,各奏厥功。

草豆蔻芳香而燥,治太陰獨勝之寒,宣木瓜酸澀而溫,疏脾土不平之木,祛邪匡正,標本得宜耳。

白話文:

【實脾飲(嚴氏)】

實脾飲的組方包括了白朮(經過土炒)、茯苓、炙甘草、厚朴(經過姜炒)、大腹皮、草豆蔻、木香、木瓜、附子、炮姜,煎煮時還需加入薑和棗。這款藥方主要治療的是肢體出現浮腫,面色憔悴,聲音短弱,口裡不感到渴,大小便通暢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陰水」。

在醫學上,水有陰、陽之分,治療方式應有所區別。所謂「陽水」,指的是患者本身陽氣旺盛,或者因過量飲酒,或濕熱在體內積聚,長久下來導致脾胃功能逐漸虛弱,無法正常運化,從而導致體內或體表出現腫脹。而「陰水」,則完全是因為陽氣虛弱,脾臟功能衰退,無法有效控制水分的循環所致。

根據古籍記載,濕氣過重會使大地變得泥濘。因此,脾臟功能強健,就能有效運化水濕,將清潔的成分轉化為氣、血、津、液,而混濁的部分則成為汗液和尿液,得以順利排出。由此可見,治療水濕病證,首要任務就是強健脾臟。白朮和甘草都是補益脾臟的良藥,但若無薑和附子的大辛大熱,協助提升體內陽氣,又如何能發揮溫補健脾的效果呢?接下來,大腹皮和茯苓可以幫助排水,厚朴和木香則能調理氣機,各自發揮其功效。

草豆蔻具有濃鬱的香味且性質燥烈,能治療太陰經脈寒氣過重的問題;木瓜味酸性溫,可以疏肝解鬱,調理脾臟和肝臟之間的失調。透過祛除病邪,輔助正氣,達到全面而適切的治療效果。

2. 舟車丸(河間)

舟車丸子木香輕,戟遂芫花牛與軍。陽水腫堅形氣實,前驅水陸賴青陳。

舟車丸,牽牛(四兩炒),大黃(二兩酒浸),甘遂(麵裹煨),大戟(麵裹煨),芫花(醋炒),青皮(炒),橘紅(各一兩),木香(五錢),輕粉(一錢),水丸。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口渴面赤,氣粗腹堅,大小便閉,脈來沉數有力,此為陽水。夫陽水先腫上體,陰水先腫下體,陰水脈沉遲,陽水脈沉數,固皆有脈證可辨。

然腫與脹,尤有兩途,腫則陽氣猶行,邪實者居多;脹則為木橫剋土,正氣全虛,最為難治。若見唇黑傷肝,缺盆平傷心,臍凸傷脾,足心平傷腎,背平傷肺,皆不可治也。此方用牽牛瀉氣分,大黃瀉血分,協同大戟、甘遂、芫花三味大劑攻水者,水陸並行。再以青皮、陳皮、木香通理諸氣,為之先導,而以輕粉之無竅不入者助之,故無堅不破,無水不行,宜乎有舟車之名。然非形氣俱實者,不可輕投。

白話文:

【舟車丸(河間)】

舟車丸的配方包含了輕微的木香,以及大戟、甘遂、芫花、牛蒡子和大黃等成分。這藥丸主要用於治療因體內水分過多導致的身體浮腫堅硬,且氣色顯得強壯的人。它能幫助排去體內積水,就像船隻和車輛一樣在水陸之間運輸。

具體配方為:炒制的牽牛子四兩,酒浸泡的大黃二兩,麪包裹後烤制的甘遂和大戟,醋炒的芫花,炒制的青皮,橘紅各一兩,木香五錢,輕粉一錢,用水製成丸狀。

主要治療水腫、水脹,且身體狀況和氣色都顯示健康的患者,表現出口渴、面色紅潤、呼吸急促、腹部堅硬、大小便不通暢,脈搏沉而有力的症狀,這是所謂的陽水症狀。陽水通常先從身體上半部開始腫脹,而陰水則是下半身先腫。陰水的脈象沉遲,陽水脈象沉數,都可以通過脈象和症狀來辨別。

然而,腫和脹還是有區別的。腫是因為陽氣尚存,主要是因為邪氣過盛;脹是因為肝氣過旺,剋制脾胃,導致正氣虛弱,是最難治療的情況。如果出現嘴脣發黑、胸骨平坦、肚臍凸起、腳心平坦或背部平坦等症狀,分別表示肝、心、脾、腎、肺受損,都是無法治療的。

這個藥方使用牽牛子和大黃來清除體內的氣血,結合大劑量的大戟、甘遂和芫花來排除體內的水分,就像在水陸兩地同時進行。再配合青皮、陳皮和木香調節氣機,作為開路先鋒,加上輕粉這種能夠深入所有部位的成分輔助,所以無堅不摧,無水不排,因此取名為「舟車」。但是,如果不是身體狀況和氣色都顯示健康的人,不可以輕易使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