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三 (8)
卷三 (8)
1. 豬苓湯(仲景)
獵苓湯法在陽明,滑石阿膠澤二苓。膀胱腑邪初入胃,宣通達下又存陰。
豬苓湯,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治太陽病裡熱不解,熱傳陽明,渴欲飲水,小便不利,恐津液內亡,轉成胃實之證。以及濕熱傷陰,須補陰利濕,並用為治者。夫太陽、陽明,其位最近,且論傳變之次第,亦皆太陽傳入陽明。陽明者,胃也。胃者,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
但陽明一經,最慮者亡津液,津液一傷,即成胃實不大便之證,故仲景治陽明,處處以存陰救陰為務。如此之證,熱在膀胱,久而不解,則熱傷津液,於是渴欲飲水,傳胃之象已形,而小便仍不利,膀胱之邪,依然不化。若不先治其本,則熱勢終不得除。故以二苓、澤瀉分消膀胱之水,使熱勢下趨;滑石甘寒,內清六腑之熱,外徹肌表之邪,通行上下、表裡之濕。
恐單治其濕,以致陰愈耗而熱愈熾,故加阿膠養陰熄風,以存津液,又為治陰虛濕熱之一法也。
白話文:
【豬苓湯(仲景)】
豬苓湯的使用原則是在陽明病的治療上,主要成分包括豬苓、茯苓、澤瀉、滑石和阿膠,各自用量一兩。此方針對的是太陽病裡的熱症未能得到解決,導致熱症轉移到陽明,病人感到口渴想喝水,小便不暢,擔心身體的津液流失,可能轉變成胃部實證的情況。此外,對於濕熱傷害陰氣,需要補充陰氣同時排濕的病症,也能適用此方。
太陽和陽明這兩個臟腑位置相鄰,根據疾病傳變的順序,通常都是由太陽病轉入陽明病。陽明,指的是胃。胃,屬土性,是所有物質的歸宿,不會再傳到其他臟腑。
然而,陽明經的最大顧慮是津液的流失,一旦津液受損,就會形成胃實且大便不通的症狀,因此,張仲景在治療陽明病時,總是特別強調保存和滋補陰氣。像這種情況,熱症在膀胱久久未能消除,就會消耗津液,使得病人非常口渴想喝水,已經呈現出熱症傳到胃部的徵兆,但小便依然不順暢,膀胱的邪氣仍未被清除。如果不先從根本上治療,熱症是無法根除的。所以,此方以豬苓、茯苓和澤瀉來促進膀胱水分的代謝,讓熱氣向下排泄;滑石性寒,能清六腑的熱氣,也能去除肌表的邪氣,可以有效排除全身上下、體內體外的濕氣。
但只排濕不滋陰,可能會讓陰氣更耗損,熱氣更熾烈,因此加入阿膠來滋養陰氣,熄滅風火,保留津液,這也是治療陰虛兼濕熱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