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清魂散(嚴氏)

清魂散用澤蘭參,荊芥芎甘溫酒勻。產後血虛風內襲,忽然昏暈不知人。

清魂散,澤蘭,人參(各三分),川芎(五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三分),為末,溫酒調下。治產後惡露已盡,因虛感風,忽然昏暈不知人事。凡產後惡露已盡,氣血大虛,偶一不慎,即感風邪。風氣通於肝,肝為風臟,內外相召,即如類中之狀,內閉外脫等證所由來也。

荊芥芳香辛苦,獨走肝經血分,搜散風邪,故以為君。病既因虛而來,故仍以人參、甘草之補正。雖虛而得之產後,不免血氣或有留滯,故以澤蘭之去瘀行水,川芎之活血理氣。調以溫酒者,助其解散之功耳。

白話文:

產後惡露排完,體虛容易受風寒。如果突然昏迷,可以服用清魂散,裡面有澤蘭、人參、川芎、荊芥、甘草,用溫酒調服,可以溫陽散寒,補氣活血,緩解昏迷。

2. 加味芎歸湯

加味芎歸開骨散,血餘龜板共相贊。臨盆交骨不能開,服下安然產無難。

加味芎歸湯,當歸(一兩),川芎(七錢),龜板(手大一片醋炙研末),頭髮取生育過婦人發雞子大一團煅存性,治胎產五、六日不下,或初生女子交骨不開,以及死胎不下等證。當歸、川芎二味,古方謂之佛手散,統治胎前、產後一切諸證,以及安生胎、落死胎,其功甚大。蓋以二物於養血之中,寓理氣之力,其辛香之氣可散可宣,溫潤之功能和能補。

白話文:

加味芎歸開骨散和龜板的功效

加味芎歸開骨散,其中血餘龜板與其相輔相成。當臨盆時骨縫難以張開,服用此方可以安然順產,毫無難處。

加味芎歸湯的組成包括:當歸一兩、川芎七錢、龜板(手大一片,用醋炙後研成粉末)、頭髮(取生育過婦人的頭髮,如雞蛋大小一團,煅燒至存留性狀)。此方用於治療產後五、六天胎兒仍未娩出,或新生女嬰骨縫難以張開,以及死胎難產等症狀。

當歸和川芎二味藥材,古方稱為佛手散,可以治療孕期和產後各種病症,包括安胎、落胎等,功效十分顯著。這是因為這兩種藥材在滋補血液的同時,還具備理氣的作用。它們辛香氣味可以散瘀消腫、宣通氣血,溫和滋潤的性質可以調和補益。

胎產一證,皆賴此氣血,氣血一理,故即能逆者順而病者愈矣。炙龜板取其得至陰之氣,而有解脫之功。血餘則行水消瘀,且能補益陰血,還原神化耳。

白話文:

關於產科疾病,都依賴於氣血的調和,氣血相合,因此能夠使逆轉為順,病情得以痊癒。炙燒龜板是為了取得極度陰性的氣息,具有鬆解作用。血餘則能調節水分、消除瘀滯,並且能補充陰血,恢復其神妙的功能。

3. 小兒之劑

小兒之證,向有專科,以其痘證、驚風、疳積等類為大人所無。然痘之一證,古人本無種痘之法,其出也,亦無分大人、小兒,故治法亦大小一例而論,直至種痘之法行,僅種之於小兒,於是才為幼科專任。

至於疳積一證,究亦與大人一理而治,不過以小兒形體未充,臟氣未足,難於運化,易於成積,因積久不化,肌膚乾槁,腹大筋凸,乃為之疳,其實亦有虛實、寒熱、多寡、輕重之分,即大人之身體羸弱,或因病致虛,因虛成積者,亦多有之,不得妄立疳積之名,獨歸之於小兒也。所謂驚風者,名目尤覺不通。

蓋因小兒元氣怯弱,不勝外感六淫之邪,一有所傷,最易成痙,或病久致虛,亦易成痙,當須辨其邪自何來,虛從何起,按證用藥,自無不效,豈可渾以急驚、慢驚稱之哉。然小兒治所難者,因其不能言語,不知病情,其脈象又全無憑據,不特三部九候之不能朗晰,即喜笑啼哭,脈亦為之變遷,故醫者只得察其面色之浮沉,音聲之壯弱,問其二便,按其胸腹,與夫舌苔之黃白,口氣之清濁,合而得之,其表裡、寒熱、虛實自可瞭然無誤。由此觀之,治大人、小兒之法,實一理也。

茲集特採世之所尚者數方,以廣初學者之眼界,至其中之是非曲直,明眼者自能辨之。

白話文:

小孩子的疾病,向來有專門的科別,像是出痘、驚風、疳積等,都是大人沒有的。不過出痘這個病症,古代人並沒有種痘的方法,發病時也不分大人小孩,所以治療方法也都是一樣,直到種痘方法普及,才專門種在小孩身上,於是才成為幼兒科專門負責的疾病。

至於疳積這個病,其實和大人也一樣道理治療,只是因為小孩子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臟腑功能不足,不容易消化吸收,容易形成積滯,積滯久了就無法消化,導致皮膚乾燥枯萎,肚子變大、筋脈凸出,這就是所謂的疳積。實際上,疳積也有虛實、寒熱、輕重程度的區別,就像大人身體虛弱,或者因為疾病導致虛弱,因虛弱而產生積滯,也是很常見的,不能隨便把疳積這個病名,只歸類在小孩身上。所謂的驚風,這個名詞更是讓人覺得不合理。

因為小孩元氣虛弱,抵抗不了外來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只要稍微受到傷害,就很容易抽筋,或者生病久了導致虛弱,也容易抽筋。應該要判斷邪氣從哪裡來,虛弱從哪裡開始,根據症狀用藥,自然就能治好,怎麼可以混淆著用急驚、慢驚來稱呼呢?然而,治療小孩子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他們無法說話,不知道病情,脈象也毫無依據,不僅三部九候無法清楚辨別,就連喜怒哀樂,脈象都會跟著變化,所以醫生只能觀察他們臉色的浮沉、聲音的強弱,詢問他們的二便情況,觸摸他們的胸腹,觀察舌苔的黃白、口氣的清濁,綜合這些資訊,才能清楚判斷是表症還是裡症,是寒症還是熱症,是虛症還是實症。從這裡來看,治療大人和小孩的疾病,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這本書特別收集了一些時下流行的方劑,希望能開拓初學者的眼界,至於其中的對錯優劣,明眼人自然能分辨出來。

4. 啟脾散

啟脾散法妙無窮,參朮陳砂五穀蟲,查炭建蓮共作粉,兒童常服病消融。

啟脾散,潞黨參(元米炒黃去米),制冬朮,建蓮肉(各三兩),查炭,五穀蟲(炭各二兩),陳皮,砂仁(各一兩),共為末,每服二錢,開水下。治小兒因病致虛,食少形羸,將成疳積等證。或稟賦素虧,脾胃薄弱,最易生病者,皆宜服之。凡小兒之離母胎也,皆謂之後天,莫不藉穀食以為長養。

因先天之稟賦不足者,難於接補,後天之氣血虧弱者,易於滋培,故古人每有假後天以濟先天之法。不特脾胃為後天之源,抑且土為萬物之母,土旺則四臟皆旺,正自充而病自除耳。方中黨參、蓮肉、冬朮大補脾元,陳皮、砂仁助其健運,而以查炭、谷蟲消磨不盡之滯,兼廣補藥之功,真立方之妙耳。

白話文:

啟脾散這方子效果神奇,以黨參、白朮、陳皮、砂仁、蓮子、炭、五穀蟲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用開水送服,能治癒小兒因病虛弱、食慾不振、消瘦,甚至出現疳積等症狀。或者天生體質虛弱、脾胃薄弱,容易生病的孩子,都適合服用。孩子出生後,都要靠飲食來成長,天生體質不好很難補回來,後天營養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損。所以古人常以後天來補充先天不足。脾胃是後天的根本,土是萬物的母親,土氣旺盛,五臟六腑就會旺盛,身體自然強健,疾病自然消除。方子中的黨參、蓮子、白朮能大補脾氣,陳皮、砂仁幫助脾胃運化,炭和谷蟲能消磨積滯,同時具有廣泛的補益作用,可謂是精妙的方子。

5. 八珍糕

健脾啟胃八珍糕,白朮苓蓮臘米焦,藥芡甘陳俱焙炒,洋糖和作送兒曹。

八珍糕,白朮,白茯苓,懷山藥,蓮肉,芡實,以上皆放飯上蒸透曬乾微炒,陳皮(三兩焙),甘草(三兩焙),臘米(炒三升),共為末,加洋糖作糕食之。治小兒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但覺形體羸瘦,不能勝苦劣之藥者。夫藥之治病也,皆以偏治偏,故藥能治病,不能養人,食能養人,不能治病。

白話文:

八珍糕

配方:

  • 白朮、茯苓、山藥、蓮肉、芡實:將以上五味藥材放在飯上蒸透,曬乾後再用微火炒一下。
  • 陳皮:三兩,焙乾。
  • 甘草:三兩,焙乾。
  • 臘米:三升,炒香。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洋糖製成糕點食用。

功效:

八珍糕可治療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形體消瘦、難以服用苦寒藥物等症狀。

原理:

中醫認為,藥物治療疾病,只能針對特定病症進行治療,無法起到滋補強健的作用;而食物則可以滋養身體,但無法治療疾病。八珍糕結合了藥食同源的理念,以藥物調理脾胃,並用食物滋養身體,達到治療和養護的雙重功效。

是以一切病之久而不愈者,皆當調之以甘藥,以食物之適於口者,即脾胃之所補,土旺則自能生物,生生之氣自可源源而來。以上諸品,皆系純甘之味,而無雜劣之性,陳皮以行其滯氣,米穀以致其沖和,作而為糕,香甘可口,雖為食料之需,實亦治病之一法也。

白話文:

因此,所有久病不癒的病症,都應該用甘味藥物來調理。食物適合口慾,就能補益脾胃。脾胃旺盛,就能滋生萬物,生生不息的氣息自然源源不絕。上述這些藥材,都是純粹的甘味,沒有雜劣的性質。陳皮可以化解滯氣,米穀可以達到沖和的作用。製成糕點,香甜可口,雖然是食物所需,但實際上也是一種治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