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一 (5)
卷一 (5)
1. 發表之劑
表者,里之對也。發者,升之、散之、汗之,使在表之邪,由外而解,不傳於裡也。人之稟賦充實,則不特內邪不起,即六淫之邪,亦何自而來!若臟腑一有所虧,則邪乘虛而入,於是六淫之邪,各從其所合而入客之。如寒邪之來也,必傷其陽。凡人之背為陽,太陽為陽中之陽,其經行於背,陽虛寒客,故見頭項強痛等證,即可為太陽之表也。又如風也、暑也、火也,皆屬陽邪,陽邪者最易傷陰,是風、暑、火三氣外來,必先犯肺。
肺為陰,或為咳嗽鼻塞,或為喘促自汗,或為身熱刺痛,皆可為肺之表證也。濕兼四氣,皆可合化,上下表里,皆可感受。或霧露受於上焦,或水濕受於下部,或雨汗之氣客於肌膚,三者皆可謂之表病也。惟內飲酒漿,脾虛停濕者,為之裡濕耳。六淫之中,獨燥不為重病,《內經》有云:清氣大來,燥之盛也。
白話文:
表和里是相對應的,表象就是裡面的對應。發散、升發、出汗,讓表面的邪氣從外解開,不傳到內部。人體稟賦充足,不僅內邪不會產生,即使是六淫的邪氣,也無從入侵。但如果臟腑有所虧損,邪氣就會乘虛而入。於是六淫的邪氣,就會根據其性,各自入侵身體。例如寒邪來襲,必定傷及陽氣。人體的背部屬陽,太陽經是陽氣中的陽氣,行經背部,陽氣虛弱,寒邪入侵,就會出現頭項強痛等症狀,這就是太陽經的表象。
又比如風、暑、火,都屬於陽邪,陽邪最容易傷陰。因此風、暑、火三氣從外入侵,必定先犯肺。肺屬陰,就會出現咳嗽、鼻塞、喘促自汗、身熱刺痛等症狀,這些都是肺部的表象。濕邪可以與其他四氣結合,化成不同的病症,上下表里都可以感受。例如霧露從上焦入侵,水濕從下部入侵,雨汗之氣侵入肌膚,這三種情況都是表病。只有內服酒漿、脾虛停濕的,才是裡濕。六淫之中,只有燥邪不會造成重病,《內經》說:「清氣大來,燥之盛也。」
不過秋金微寒之氣,感之令人津液收束,肌膚枯槁之意。故經亦無秋傷於燥之文。須知六淫之金燥,與陰虛之火燥,為不同耳。夫表者,營衛所常行,猶都治之有城郭也。六淫者,天地所常變,猶外來之寇盜也。如寇盜之來,必由城郭而入,即知六淫之來,亦必由表而入也。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血脈。若此失治,病必由表而里,由腑而臟,成不治者多矣。故以發表之劑居其二。
白話文:
秋天的金氣帶着微寒,容易讓人體津液收縮,肌膚乾燥。因此,醫書中也沒有提到秋天會因乾燥而受傷。需要注意的是,六淫中的金燥和陰虛引起的火燥是不同的。人體表面就像城市有城牆一樣,是營衛氣血流動的地方。而六淫就像外來的寇盜一樣,是自然界中常有的變化。寇盜要進入城市,必須先攻破城牆,同樣地,六淫要入侵人體,也必須先從表面開始。
因此,善於治病的人,首先要治療皮膚和毛髮,其次是肌肉,最後才是血脈。如果治療不及時,疾病就會從表面深入到內臟,最終導致難以治癒。所以,發散表邪的藥物非常重要。
2. 麻黃湯(仲景)
麻黃法治傷寒,邪斂營中汗不宣。甘草杏仁麻桂等,用方加減在人權。
麻黃湯,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一兩,炙),治寒傷太陽之表,過衛入營,血脈凝斂,無汗惡寒,發熱身疼,頭項強痛,脈浮而緊等證。麻黃辛溫,中空外達,善行肌表衛分,為發汗之主藥。桂枝辛溫發散,色赤入營,協同麻黃入營分,解散寒邪,隨麻黃而出衛,汗之即已。
白話文:
麻黃湯是治療傷寒的經典方劑,適用於邪氣侵入營氣,汗液不暢的症狀。方中麻黃、甘草、杏仁、桂枝等藥材,需根據病人狀況加減使用。麻黃湯主要治療因寒邪侵襲太陽經,由衛分侵入營分,造成血脈凝滯,無汗、惡寒、發熱、身痛、頭痛等症狀。
然寒主凝斂,表既壅遏,則裡氣不舒,故太陽傷寒表不解者,每見喘促上氣等證。肺主一身之氣,下行為順,上行為逆。杏仁入肺,苦溫能降,辛溫能散,用之為佐,以助麻黃之不逮。又恐麻、桂之性猛,以致汗多亡陽,故必監以甘草之甘緩,濟其直往無前之勢,庶可邪解而正不傷,乃為立方之善耳。
白話文:
然而,寒性會導致凝結收縮,表層一旦被阻塞,裏面的氣機便無法舒展,所以太陽傷寒表症未解者,常常出現喘促上氣等症狀。肺臟主導一身之氣,向下運行為順,向上運行為逆。杏仁入肺,苦味溫性能下降,辛味溫性能散開,用它作為輔助藥物,以幫助麻黃藥力不足之處。又擔心麻黃、桂枝藥性猛烈,導致汗出過多而耗損陽氣,所以必須以甘草的甘味緩和之性來輔佐,調節它們直奔前行的藥性,庶幾可以驅散邪氣而正氣不受損傷,這才是配方的精髓所在。
3. 桂枝湯(仲景)
陽旦湯
風傷自汗桂枝,營弱衛強表證方。薑棗桂甘白芍藥,方中進退法精詳。加芩金匱名陽旦,表證難除裡熱張。或合柴胡或各半,作歌未便盡包藏。
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治風傷太陽之表,發熱、自汗、惡風,頭項強痛,脈來浮緩、浮弱等證。夫風為陽邪,性喜疏泄,故一傷太陽之表,即入於營,營血為其擾攘而不寧,則自汗出而邪仍不解。此風中仍有寒氣,所謂三冬凜冽之風,否則焉能即傷太陽之表,而有頭項強痛、發熱惡風等證。若春夏之風,其氣和緩,即傷之亦不過頭痛、鼻塞、咳嗽、發熱,為肺之表耳。
白話文:
陽旦湯是治療風寒侵襲,導致自汗、體虛、外寒内热症狀的方劑。它以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藥物組成,方中用藥精準,加減靈活。如果表證難除,内热較盛,可以加入黃芩,這也是金匱要略中記載的陽旦湯。也可以加入柴胡,或與桂枝湯合用,但用藥細節不能僅憑歌訣就完全掌握。
即如麻黃之治寒傷營,寒中亦有風邪。若無風邪,寒氣何能過衛入營?故風者善行數變,寒不能獨傷人,必風以動其先,引而入之,乃能為病。由是觀之,亦不必拘定桂枝湯治風傷衛、麻黃湯治寒傷營為成法也。總之,麻黃湯治寒多風少,寒氣之重者也;栓枝湯治風多寒少,寒氣之輕者也。
故此方以桂枝入營散寒,隨生薑外出於衛,微微汗出,使寒去即風亦去。營中本為風邪擾攘,恐桂枝、生薑之過於辛散,故以白芍護陰而斂營,甘草和中而緩急;大棗以養脾陰,以脾者營之源,且與生薑合用,又可以和營衛、致津液也。
白話文:
就拿麻黃治療寒傷營氣來說,寒邪之中也往往夾雜著風邪。若無風邪,寒氣又如何能突破衛氣進入營氣呢?因為風邪善於流動變化,寒邪單獨無法傷人,一定得先有風邪引導,才能進入身體致病。由此可見,不必拘泥於桂枝湯治風傷衛氣、麻黃湯治寒傷營氣這種固定的用法。總而言之,麻黃湯適合治療寒邪較重、風邪較輕的病症;桂枝湯則適合治療風邪較重、寒邪較輕的病症。
所以這個方子用桂枝入營散寒,同時搭配生薑外出於衛氣,微微發汗,讓寒邪退去,風邪也隨之消失。由於營氣本就被風邪擾亂,擔心桂枝、生薑過於辛散,所以加入白芍來滋陰斂營,甘草和中緩急;大棗養脾陰,因為脾胃是營氣的來源,而且大棗與生薑一起使用,還可以調和營衛、生津液。
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治產後風數十日不解,頭微疼,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等證。即此觀之,雖產後中風至數十日之久,表證尚在者,仍可與桂枝湯。因內有鬱熱,故加黃芩以清之,此亦臨時加減法也。至於桂枝湯內一切或然之證,一切加減之法,不能詳載,讀者當細觀原文。
白話文:
陽旦湯,即是將桂枝湯加入黃芩的配方。用於治療產後風症,如果病狀持續數十天仍未緩解,出現頭微痛、畏寒、時冷時熱、心下不適、乾嘔、出汗等症狀。由此可見,即使產後的風症持續數十日,只要表面的症狀還存在,仍然可以使用桂枝湯。因為體內有積熱,所以加入黃芩來清熱。這是臨時調整藥方的一種方法。至於桂枝湯中的所有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及所有調整藥方的方法,無法詳細列出,讀者應該仔細閱讀原文。
4. 大青龍湯(仲景)
湯名取義大青龍,表盛胸煩汗不通。麻杏甘膏薑棗桂,疏邪解熱妙無窮。
大青龍湯,麻黃,桂枝,甘草(各二兩),杏仁(四十粒去皮尖),石膏雞子大(一塊),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治太陽病風寒外盛,陽氣內郁,表不解而無汗煩躁,發熱惡寒,頭疼身痛等證。夫邪之來也,正氣不與之兩立,必發熱以拒之。而人稟陰陽之氣,各有偏勝不同。
白話文:
大青龍湯這個名字就說明了它的功效:用來治療胸悶、發汗不暢的病症。麻黃、杏仁、甘草、薑、棗、桂枝等藥材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疏散外邪,解除發熱,功效無窮。
陽盛之人,外為風寒驟加,則陽氣內鬱而不伸,故見躁煩不寧之象。然陽氣抑鬱,何由得汗?雖用麻黃、桂枝,表亦終不能解。一若亢龍有悔,欲雨何來?必以石膏之甘寒,清其內煩,解其鬱熱,使其陽氣暴伸,表裡通暢,然後雲行雨施,一汗而解也。
先哲每謂石膏可以解肌,殊不知甘寒質重之物,止有清裡之能,不過熱除表解之意,皆由前人鑿分桂枝治風傷衛,麻黃治寒傷營,大青龍湯治風寒兩傷營衛,均為解表之方,遂致後人誤會者多耳。此方即麻黃湯之變劑,因其內有鬱熱,故加石膏,欲其和營衛、致律液,故用薑、棗。
學者神而明之,自可得其理矣。
白話文:
體質燥熱的人,如果突然遇到風寒入侵,陽氣就會被困在體內無法舒展,因此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然而,陽氣受阻,怎麼可能出汗呢?即使使用麻黃、桂枝等解表藥物,也無法讓外邪散去。就像亢龍有悔,雨水怎麼可能降臨呢?必須使用石膏的甘寒之性,來清熱解煩,解除體內鬱熱,讓陽氣得以舒展,内外通畅,才能像雲行雨施一樣,透過出汗來解熱。
古人常说石膏可以解肌,但其實甘寒質重的藥物,只能清熱解內熱,並不能直接解表。解表是桂枝、麻黃等藥物的作用,麻黃湯、青龍湯等方劑都是針對風寒入侵而設計的解表方劑,後人誤解石膏能解表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这些藥物的作用缺乏深入理解。這個方劑是麻黄汤的變方,因為病人內有鬱熱,所以加入石膏來清熱解煩;同時為了調和營衛、促進津液流通,所以加入薑、棗。
希望讀者都能明察秋毫,理解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