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發表之劑

表者,里之對也。發者,升之、散之、汗之,使在表之邪,由外而解,不傳於裡也。人之稟賦充實,則不特內邪不起,即六淫之邪,亦何自而來!若臟腑一有所虧,則邪乘虛而入,於是六淫之邪,各從其所合而入客之。如寒邪之來也,必傷其陽。凡人之背為陽,太陽為陽中之陽,其經行於背,陽虛寒客,故見頭項強痛等證,即可為太陽之表也。又如風也、暑也、火也,皆屬陽邪,陽邪者最易傷陰,是風、暑、火三氣外來,必先犯肺。

肺為陰,或為咳嗽鼻塞,或為喘促自汗,或為身熱刺痛,皆可為肺之表證也。濕兼四氣,皆可合化,上下表里,皆可感受。或霧露受於上焦,或水濕受於下部,或雨汗之氣客於肌膚,三者皆可謂之表病也。惟內飲酒漿,脾虛停濕者,為之裡濕耳。六淫之中,獨燥不為重病,《內經》有云:清氣大來,燥之盛也。

不過秋金微寒之氣,感之令人津液收束,肌膚枯槁之意。故經亦無秋傷於燥之文。須知六淫之金燥,與陰虛之火燥,為不同耳。夫表者,營衛所常行,猶都治之有城郭也。六淫者,天地所常變,猶外來之寇盜也。如寇盜之來,必由城郭而入,即知六淫之來,亦必由表而入也。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血脈。若此失治,病必由表而里,由腑而臟,成不治者多矣。故以發表之劑居其二。

白話文:

[發表之劑]

「表」與「裏」相對,「發表」指的是提升、散發、促進汗水,讓在身體表面的邪氣,能從體外解除,避免往體內深層傳播。如果一個人的體質健壯,內在的異常不會輕易產生,即便是六種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也難以入侵!但一旦臟腑有任何損耗,病邪就會趁虛而入,這時,六種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就會根據身體的狀況而侵入。

例如寒氣來襲,一定會傷害到體內的陽氣。人的背部屬於陽性,而太陽穴也是陽中之陽,其經絡位於背部,當陽氣不足,寒氣入侵,就會出現頭頸僵硬疼痛等症狀,這就可以視為太陽穴的表面問題。再如風、暑、火,都是屬於陽性的邪氣,最容易傷害陰性,所以風、暑、火三種氣候的外部影響,最先會侵犯肺部。

肺部屬於陰性,可能引發咳嗽、鼻塞,或是喘息、自汗,或是身體發熱、刺痛,這些都可以視為肺部的表面症狀。濕氣可以和其他四種氣候結合,無論上下、表裏,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可能是上焦受到霧露的影響,可能是下部受到水濕的影響,或是肌膚受到雨水汗氣的影響,這些都可以稱作表面的疾病。只有因過量飲酒,脾臟虛弱,濕氣停留的情況,可以視為內部的濕氣。在六種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中,唯有燥氣不會造成嚴重的疾病,《內經》中有提到:清氣大來,是燥氣旺盛的表現。

不過,秋天金屬的微寒氣候,讓人感受到津液收縮,肌膚乾枯的感覺。因此,古籍中並無秋天受燥氣影響的文字。必須理解,六種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金屬燥氣,和陰虛引起的火燥,是不同的。表面,是營養和防禦系統常活動的地方,就像城市有城牆一樣。六種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就像是外來的盜賊。就像盜賊入侵必定要通過城牆,就知道六種外在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也必定要通過表面才能進入。

因此,高明的治療方式是先處理皮毛,其次是肌肉,再次是血脈。如果錯過了這些治療時機,疾病必然會從表面向裏層擴散,從腑臟向臟器擴散,這樣的病往往難以治療。因此,使用發表藥物的次數佔了大部分。

2. 麻黃湯(仲景)

麻黃湯法治傷寒,邪斂營中汗不宣。甘草杏仁麻桂等,用方加減在人權。

麻黃湯,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一兩,炙),治寒傷太陽之表,過衛入營,血脈凝斂,無汗惡寒,發熱身疼,頭項強痛,脈浮而緊等證。麻黃辛溫,中空外達,善行肌表衛分,為發汗之主藥。桂枝辛溫發散,色赤入營,協同麻黃入營分,解散寒邪,隨麻黃而出衛,汗之即已。

然寒主凝斂,表既壅遏,則裡氣不舒,故太陽傷寒表不解者,每見喘促上氣等證。肺主一身之氣,下行為順,上行為逆。杏仁入肺,苦溫能降,辛溫能散,用之為佐,以助麻黃之不逮。又恐麻、桂之性猛,以致汗多亡陽,故必監以甘草之甘緩,濟其直往無前之勢,庶可邪解而正不傷,乃為立方之善耳。

白話文:

【麻黃湯(仲景)】

麻黃湯的治療法則是針對風寒感冒,當邪氣侵入身體,影響到營血循環,導致汗腺無法正常排汗。方中包含麻黃、桂枝、杏仁和甘草等藥材,使用時可根據個人狀況進行適度增減。

麻黃湯主要由麻黃(約9克,去掉節部)、桂枝(約6克)、杏仁(約70粒,去掉皮和尖部)、甘草(約3克,炒製)組成,主要治療因寒冷影響太陽經絡表面,進一步進入營血層面,造成血液循環受阻,無汗且感到寒冷,伴隨發燒、全身疼痛、頭頸僵硬、脈搏緊繃等症狀。

麻黃具有辛溫特性,中空外達,能有效作用於肌肉表層和衛氣層,是發汗的主要成分。桂枝同樣辛溫,因其紅色特性易於進入營血層,與麻黃共同作用於營血層,驅散寒邪,隨著麻黃一起作用於衛氣層,一旦汗出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然而,寒氣的本質是收縮,若表層受到阻塞,內在氣機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太陽經絡受到寒氣影響未解的情況下,常會出現喘息、氣短等症狀。肺臟負責調控全身氣機,其氣下行為順暢,上行為逆反。杏仁進入肺臟,其苦溫特性能下降,辛溫特性能散發,作為輔助成分,可以補足麻黃的作用。同時,為了防止麻黃和桂枝性質過於猛烈,導致大量出汗而損耗陽氣,必須加入甘草的甘緩特性來調和,抑制其直線前進的趨勢,這樣才能確保邪氣被排除,而不傷害到正常的生理機能,這是制訂此方的良好考量。

3. 桂枝湯(仲景)

陽旦湯

風傷自汗桂枝湯,營弱衛強表證方。薑棗桂甘白芍藥,方中進退法精詳。加芩金匱名陽旦,表證難除裡熱張。或合柴胡或各半,作歌未便盡包藏。

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治風傷太陽之表,發熱、自汗、惡風,頭項強痛,脈來浮緩、浮弱等證。夫風為陽邪,性喜疏泄,故一傷太陽之表,即入於營,營血為其擾攘而不寧,則自汗出而邪仍不解。此風中仍有寒氣,所謂三冬凜冽之風,否則焉能即傷太陽之表,而有頭項強痛、發熱惡風等證。若春夏之風,其氣和緩,即傷之亦不過頭痛、鼻塞、咳嗽、發熱,為肺之表耳。

即如麻黃湯之治寒傷營,寒中亦有風邪。若無風邪,寒氣何能過衛入營?故風者善行數變,寒不能獨傷人,必風以動其先,引而入之,乃能為病。由是觀之,亦不必拘定桂枝湯治風傷衛、麻黃湯治寒傷營為成法也。總之,麻黃湯治寒多風少,寒氣之重者也;栓枝湯治風多寒少,寒氣之輕者也。

故此方以桂枝入營散寒,隨生薑外出於衛,微微汗出,使寒去即風亦去。營中本為風邪擾攘,恐桂枝、生薑之過於辛散,故以白芍護陰而斂營,甘草和中而緩急;大棗以養脾陰,以脾者營之源,且與生薑合用,又可以和營衛、致津液也。

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治產後風數十日不解,頭微疼,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等證。即此觀之,雖產後中風至數十日之久,表證尚在者,仍可與桂枝湯。因內有鬱熱,故加黃芩以清之,此亦臨時加減法也。至於桂枝湯內一切或然之證,一切加減之法,不能詳載,讀者當細觀原文。

白話文:

【桂枝湯(仲景)】

陽旦湯

風邪導致自汗的治療方子是桂枝湯,這是處理營氣虛弱、衛氣旺盛的表面症狀的良方。藥方成分包括薑、棗、桂枝、甘草以及白芍藥,其增減變化蘊含了深奧的治療原理。加入黃芩後,該方在《金匱要略》中被稱為陽旦湯,專門針對表面症狀不易根除、內部熱度上升的情況。或者可以結合使用小柴胡湯,或者各自減半劑量,但這些變化在歌訣中無法一一囊括。

桂枝湯的組成成分包括桂枝、白芍藥、生薑(各三兩)、炙甘草(二兩)以及大棗(十二枚)。這款湯主要用於風邪侵襲太陽經絡表面,導致發燒、自汗、怕風,頭頸部疼痛,脈象呈現浮緩或浮弱等症狀。風邪屬於陽性病邪,特性是容易擴散,因此一旦侵害太陽經絡表面,就會進入營氣,擾亂營血的平穩,使得自汗不斷,風邪依然存在。這裡的風邪中通常夾雜著寒氣,像是冬天的嚴寒風暴,不然如何能夠立即侵害太陽經絡表面,導致頭頸部疼痛、發燒怕風等症狀。若是春夏的風,其氣溫和,即使受影響,也只是頭痛、鼻塞、咳嗽、發燒,這些都是肺部表面的反應。

就像麻黃湯對抗寒邪侵害營氣,寒邪中同樣含有風邪。如果沒有風邪,寒氣怎麼可能穿透衛氣進入營氣呢?因此,風邪具有迅速變化和廣泛傳播的特性,寒氣無法單獨傷害人體,必須先由風邪打開通道,引導寒氣進入,才能形成疾病。由此看來,我們不必固定認為桂枝湯只能應對風邪侵害衛氣,麻黃湯只適合寒邪侵害營氣。總的來說,麻黃湯適用於寒氣多而風邪少,寒氣較重的情況;桂枝湯則適應風邪多而寒氣少,寒氣較輕的情形。

因此,此方以桂枝進入營氣驅散寒氣,再通過生薑的作用,讓寒氣從衛氣中排出,達到微微出汗的效果,這樣一來,寒氣消失,風邪也會跟著離開。營氣原本已被風邪擾亂,擔心桂枝和生薑的辛香散發作用過強,所以使用白芍藥保護陰氣並收斂營氣,甘草調和中焦,緩解緊張;大棗滋養脾臟陰氣,因為脾臟是營氣的源頭,同時與生薑配合使用,還能協調營衛、促進津液生成。

陽旦湯,即是桂枝湯加上黃芩。用於產後風邪纏繞數十日不消,出現輕微頭痛、怕冷,偶爾發熱,胸悶,乾嘔,出汗等症狀。由此可知,即使產後遭受風邪侵擾長達數十日,表面症狀仍然存在的,依然可以使用桂枝湯。由於體內存在鬱積的熱度,因此添加黃芩以清除熱度,這也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方的應用範例。至於桂枝湯內涵的所有可能的症狀,所有可能的增減方法,無法在此詳細記載,讀者應仔細閱讀原始文本。

4. 大青龍湯(仲景)

湯名取義大青龍,表盛胸煩汗不通。麻杏甘膏薑棗桂,疏邪解熱妙無窮。

大青龍湯,麻黃,桂枝,甘草(各二兩),杏仁(四十粒去皮尖),石膏雞子大(一塊),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治太陽病風寒外盛,陽氣內郁,表不解而無汗煩躁,發熱惡寒,頭疼身痛等證。夫邪之來也,正氣不與之兩立,必發熱以拒之。而人稟陰陽之氣,各有偏勝不同。

陽盛之人,外為風寒驟加,則陽氣內鬱而不伸,故見躁煩不寧之象。然陽氣抑鬱,何由得汗?雖用麻黃、桂枝,表亦終不能解。一若亢龍有悔,欲雨何來?必以石膏之甘寒,清其內煩,解其鬱熱,使其陽氣暴伸,表裡通暢,然後雲行雨施,一汗而解也。

先哲每謂石膏可以解肌,殊不知甘寒質重之物,止有清裡之能,不過熱除表解之意,皆由前人鑿分桂枝湯治風傷衛,麻黃湯治寒傷營,大青龍湯治風寒兩傷營衛,均為解表之方,遂致後人誤會者多耳。此方即麻黃湯之變劑,因其內有鬱熱,故加石膏,欲其和營衛、致律液,故用薑、棗。

學者神而明之,自可得其理矣。

白話文:

這款藥方被命名為大青龍湯,其名稱寓意深遠,主要用於治療表症嚴重,胸部感到煩悶,汗腺堵塞無法排汗的情況。藥方成分包括麻黃、桂枝、甘草各二兩,杏仁四十粒(去皮尖),雞蛋大小的石膏一塊,生薑三兩,以及十二枚大棗。這款藥方主要針對太陽病,因外感風寒過盛,體內陽氣受阻,表層肌膚未能正常散熱,導致無汗、煩躁、發燒、畏寒、頭痛及身體疼痛等症狀。

當邪氣侵入,身體的正氣會與之對抗,進而產生發燒現象。人體內的陰陽二氣,各有其強勢所在,情況各異。

對於陽氣旺盛的人來說,一旦遭遇風寒突襲,體內的陽氣便會受到壓抑,無法正常運作,因此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然而,陽氣被壓抑,如何能順利出汗?即使使用麻黃、桂枝,表層肌膚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這就像一條高飛的龍,即便想要下雨,卻找不到水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使用具有甘寒特性的石膏,以清除內心的煩惱,解除體內的鬱熱,讓陽氣得以充分展現,使表裡通暢,最終達到如雲行雨降,一汗而解的效果。

前輩們常說石膏能調節肌肉,但事實上,這種甘寒且質地沉重的物質,僅有清理體內熱度的能力,並非單純為了消除表面的熱度。這些觀點,都是基於前人將桂枝湯視為治療風邪傷衛的藥方,麻黃湯視為治療寒邪傷營的藥方,大青龍湯則是治療風寒同時傷害營衛的藥方,認為這些藥方均為解表藥方,結果導致後世對此產生了許多誤解。實際上,大青龍湯就是麻黃湯的一種變化版,由於體內存在鬱熱,所以添加了石膏,意在和諧營衛、促進津液分泌,因此使用了薑和棗。

學者們應深入理解,自然能領悟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