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護心散

護心散治火邪攻,瘡毒純陽躁擾凶。甘草辰砂綠豆粉,乳香定痛妙無窮。

護心散,綠豆粉(一兩),制乳香(三錢),硃砂,甘草(各一錢),上藥四味,研細末,每服二錢。白滾湯調服,早晚二次,有神功。治瘡毒內攻,口乾煩躁,噁心嘔吐等證。服此護心解毒。此治外證之火毒熾盛者也,其燎原之勢,亟亟可危,不特津液日被煎熬,且有犯及心君之慮。

當此之時,若以苦寒之法用之,又恐苦燥惡劣之性有傷正氣,且慮愈耗其陰,《經》所謂炎上作苦。古人有久服黃連,反能助火之說,故以綠豆甘寒,清熱解毒,無苦寒燥劣之性,無耗陰傷正之虞,以之為君。而再以甘草佐之,其功愈大,其效愈彰。然營血之既結為腫者,又非綠豆、甘草可以解散,故以乳香之芳香,和營理氣,通徹表裡之藥,以解散之。硃砂鎮心安神,特所以護君主耳。

白話文:

【護心散】

「護心散」主要治療因火邪入侵導致的嚴重皮膚病變,症狀如純粹的火熱所引發的焦躁不安。此方由甘草、辰砂(硃砂)、綠豆粉以及乳香四種藥材組成,具有驚人的止痛效果。

具體配方如下:綠豆粉一兩,乳香三錢(已加工),硃砂和甘草各一錢,將這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滾水沖服,早晚各一次,療效神奇。適用於治療因火毒內侵導致的口乾舌燥、煩躁不安、噁心嘔吐等症狀。服用此方能保護心臟,解除毒素。對於那些外在病症,如火毒熾盛,其蔓延速度之快,形勢危急,不僅會煎熬體內津液,更可能影響到心臟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苦寒的藥物,可能會因藥性的苦燥而傷害正氣,甚至更消耗體內陰氣,正如古籍《經》所言的「炎上作苦」。古人有說法,長期服用黃連反而會助長火勢,因此選擇綠豆,因其性甘寒,能清熱解毒,不會有苦寒藥物的副作用,也不會耗損陰氣或傷害正氣,因此將其作為主藥。再輔以甘草,功效更大,效果更顯著。然而,對於已經凝結成腫塊的營血,單靠綠豆和甘草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加入乳香,其芳香氣味能調和營養,理順氣機,穿透表裡,幫助消除腫塊。硃砂則能鎮靜心神,特別用來保護心臟功能。

2. 透膿散

透膿散治毒成膿,服此能成速潰功。芎芷歸耆甲片皂,銀花大力霎時通。

透膿散,生黃耆(四錢),白芷,皂角刺,川芎,炙甲片(各一錢),當歸,金銀花(各五錢),大力子(一錢炒研),酒水各半煎服。治癰毒內已成膿,不穿破者,服此即潰。夫癰毒之成膿也,必由正氣充旺,方得變化而成,倘或氣血衰弱,即不能鬱蒸為熱,而膿之成也無期,即既成膿矣,亦須賴正氣以托之,方能速潰。

否則有膿而不能即潰,即用刀針決之,潰後膿亦清稀,流而不暢,仍須補托之劑,方得膿稠出暢。方中黃耆大補元氣,芎、歸潤養陰血,而以白芷、牛蒡宣之於皮毛肌肉之間,使之補而不滯,甲片、角針為精銳之品,能直達病所,以成速潰之功。金銀花以化其餘毒,酒則行其藥勢耳。

白話文:

【透膿散】

透膿散適用於治療已經形成膿包的毒癰,服用後能迅速促使膿包破裂。配方成分包括:生黃耆(四錢)、白芷、皁角刺、川芎、炙甲片(各一錢)、當歸、金銀花(各五錢)、大力子(一錢,炒過後研磨)。使用時,以等量的酒和水煎煮服用。

透膿散主要針對內部已形成膿包但尚未破裂的情況,服用後能加速膿包破裂。膿包的形成,通常是身體正氣旺盛的表現,若身體氣血衰弱,便無法產生足夠的熱力使膿包形成,即便形成了膿包,也需要依賴身體正氣來支持,才能快速破裂。

反之,如果膿包雖已形成卻無法立即破裂,即使使用刀針刺破,破裂後的膿液也會呈現清稀狀態,流出不順暢,這時仍需使用補益和扶助的藥物,才能使膿液變得濃稠並順利排出。方中黃耆能大補元氣,川芎與當歸能滋養陰血,而白芷、牛蒡則能促進皮肉間的宣發,讓補益作用不會造成阻滯;甲片與皁角刺具有精銳特性,能直接作用於病竈,加速膿包破裂。金銀花則能進一步消除殘留的毒素,而酒則有助於藥效的運行。

3. 九龍丹

九龍丹內木香巴,乳沒兒茶血竭誇。生蜜作丸服九粒,橫痃癰毒立時瘥。

九龍丹,兒茶,血竭,乳香,沒藥,木香,巴豆(去油),各等分,為末,生蜜為丸,豌豆大。每服九丸,空心熱酒一杯送下。瀉利四、五次,方吃稀粥。腫盛者間日再一服,自消。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毒,一切因濕火鬱結,初起未成膿者,均可治之。夫以上等證,皆濕熱蘊結,挾痰與血,釀成大毒,有牢不可破之勢。

若以輕淺通套之藥,祛其濕熱,解其鬱毒,杯水車薪,決難濟事。即以大黃、芒硝等寒藥下之,亦如以水沃石,水去而石依然。故必以巴豆之大辛大熱,無堅不破,無閉不開,腐化一切有形之物,由大便盪滌而下,方能剿寇擒巨,悉無遺類。至於血竭之行瘀,木香之理氣,兒茶之化痰,乳香、沒藥芳香通絡,定痛疏邪,皆為巴豆之輔佐,而各搜求其病本耳。

白話文:

【九龍丹】

九龍丹的主要成分包括兒茶、血竭、乳香、沒藥、木香和去了油的巴豆,所有成分等量混合,研磨成細粉後,用生蜂蜜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九粒,空腹時用熱酒一杯送服。服用後可能會有四到五次的腹瀉,這時應進食稀粥。對於腫脹嚴重的情況,可每隔一天再次服用一次,病情會自然緩解。

此丹可治療像是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毒等病症,這些病症都是由於濕熱鬱結,夾雜著痰和血液,形成劇烈的毒素,具有極強的固結性。

如果僅使用一般清熱解毒的藥物來對付濕熱,解除鬱積的毒素,就像杯水車薪,效果有限。即使使用大黃、芒硝等寒涼藥物進行攻下,也如同用水沖刷石頭,水雖流走,石頭卻依舊存在。因此,必須使用巴豆這種極度辛辣且極熱的藥物,它無堅不摧,無孔不入,能腐蝕並化解所有有形的物質,通過大便排出體外,才能徹底清除病根,不留任何殘餘。至於血竭活血化瘀、木香理氣、兒茶化痰、乳香和沒藥的芳香通絡,止痛疏散邪氣的作用,都是作為巴豆的輔助,各自針對疾病的根源進行治療。

4. 大黃牡丹湯(《金匱》)

大黃牡丹湯《金匱》,腸癰濕熱瘀為害。芒硝瓜子與桃仁,服下膿行邪自退。

大黃牡丹湯,大黃(四兩),丹皮(一兩),桃仁(五十枚),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上以水六升,先將四味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膿,無膿當下血。治腸癰無論已成、未成,但覺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或遲緊,或洪數,足屈不伸者,此湯皆可主之。夫腸癰之病,皆由濕熱瘀聚,鬱結而成。

病既在內,與外癰之治又自不同。然腸中既結聚不散,為腫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以大黃之苦寒行血,芒硝之鹹寒軟堅,盪滌一切濕熱瘀結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潤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鬱熱,以除不盡之餘氛耳。

白話文:

【大黃牡丹湯(《金匱》)】

大黃牡丹湯出自《金匱要略》,主要治療因濕熱和瘀血所導致的腸癰。方中的成分包括大黃(160克)、牡丹皮(40克)、桃仁(50粒)、冬瓜仁(250毫升)、芒硝(90毫升)。製作方法是先將前四種藥材用水六升煮至剩下一升,然後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再煮沸,一次服用完畢。如果身體中有膿,服後會排出膿液;若無膿,則會排出血塊。

這帖藥可以治療無論是初期還是晚期的腸癰,只要患者感覺下腹部有腫脹硬塊,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小便頻率正常,但時常發燒、自汗,且畏寒,脈搏可能慢而緊,也可能大而快,腿部蜷縮無法伸直,都適用於這帖藥。腸癰這種疾病,通常是因為濕熱和瘀血在體內聚集,形成結塊。

由於病竈在體內,所以治療方式與外瘡不同。腸道裡的瘀血和濕熱如果不排除,就會形成腫塊和毒素,因此必須使用瀉下法來治療。大黃性寒苦,能活血化瘀;芒硝性寒鹹,能軟化堅硬的結塊,能清除所有濕熱瘀血的毒素,並促使其排出體外。桃仁能進入肝臟破血,冬瓜仁能潤肺化痰,牡丹皮則能清除血液中的鬱熱,去除殘留的病氣。

5. 葦莖湯(《金匱》)

葦莖湯乃號千金,瓜子桃仁薏苡仁。瘀熱肺癰咳有濁,甘寒清肅上焦靈。

葦莖湯,葦莖(二升),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升),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膿。治咳吐臭痰膿血,胸中隱隱作痛,煩滿甲錯,此湯主之。夫肺癰、肺痿二證,《金匱》論之甚詳,大抵肺癰屬實,肺痿屬虛。

故痿者萎也,猶草木之萎而不振也;癰者壅也,猶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癰之證,皆由痰血火邪,互結肺中,久而成膿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潤降之品,一則行其瘀,一則化其濁,葦莖退熱而清上,苡仁除濕而下行。方雖平淡,其散結、通瘀、化痰、除熱之力實無所遺,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濁之藥重傷其下也。

白話文:

葦莖湯,這方劑被稱為價值千金,包含了葦莖、冬瓜子、桃仁和薏苡仁。它適用於肺部因瘀熱導致的疾病,症狀包括咳嗽時咳出混濁的痰液。葦莖湯具有甘涼的特性,能清肅上焦的熱氣。

葦莖湯的成分包括葦莖兩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冬瓜子半升。先用水一斗煮葦莖,煮至剩下五升,然後去除葦莖渣,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最後煮到剩二升。每次服用一升,分兩次服用,服後可能像吐出膿一樣的痰。

這種湯主要用來治療咳嗽時吐出帶有惡臭的痰或血,胸口隱隱作痛,並伴隨煩躁及皮膚乾燥等症狀。《金匱要略》詳細地討論了肺癰和肺痿兩種病症,一般來說,肺癰是實證,肺痿是虛證。

肺痿就像草木枯萎,無法振作;肺癰就像土地堵塞,無法通暢。肺癰的病徵,通常是由痰、血、火等邪氣在肺部交纏,日久形成膿。桃仁和冬瓜子都能潤滑和降逆,一方面可以消散瘀滯,另一方面可以化解濁氣。葦莖能退熱並清上焦,薏苡仁能除濕並助下泄。這個處方雖然平淡,但對於散結、通瘀、化痰、除熱的功效全面,因為疾病在上焦,不希望用太重的藥物影響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