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四 (3)
卷四 (3)
1. 鞏堤丸(景岳)
鞏堤丸子治陽衰,不約而遺病勢乖,韭子地絲益智味,藥苓朮附骨脂佳。
鞏堤丸,熟地(二兩),菟絲餅(炒),白朮(各二兩),五味子,益智仁(酒炒),破故紙(酒炒),製附子,茯苓,家韭子(炒各一兩),為末,山藥糊丸。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門火衰,小水不禁等證。夫遺尿一證,有虛寒,有火迫,然皆由下元不固而致者為多。
凡老人、小兒多有之,因老人腎氣已衰,小兒腎氣未足之故。蓋腎者,胃之關也。若關門不利,則聚水而成病;關門不固,則水勢下趨,不約而遺矣。方中熟地、菟絲、骨脂、韭子大補腎臟。然所以約束腎中之氣者,又在於脾,故以白朮、山藥大補脾土,益智辛香溫暖,獨入脾家,且能於固攝之中,仍寓流動之意。附子助其真火,茯苓去其邪水,而以五味子一味,固其關,鞏其堤也。
白話文:
【鞏堤丸(景嶽)】
鞏堤丸用來治療腎陽衰弱,導致無法控制排尿,病情變得複雜。配方包括炒過的韭菜籽、熟地、莧實、炒過的白朮、酒炒過的五味子和益智仁、酒炒過的破故紙、製附子、茯苓和炒過的家庭韭菜籽。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後,用山藥糊做成藥丸。
這種藥丸適用於膀胱失去儲存功能,尿液持續流失,以及命門之火衰弱,無法控制小便的情況。遺尿這種症狀,可能源自虛寒或火熱,但大多是因為下元不穩固所致。
這種情況常見於老人和小孩,因為老人的腎氣已經衰退,小孩的腎氣尚未充足。腎臟就像胃的閘門,如果閘門操作不當,就會積水生病;如果閘門不牢固,水勢會向下傾瀉,造成無法控制的排尿。配方中的熟地、莧實、骨脂和韭菜籽,主要用於強化腎臟。但是,要約束腎臟中的氣,關鍵還在於脾臟,因此使用了大量補脾的白朮和山藥,加上辛香溫暖的益智仁,可以幫助固攝同時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製附子能助長身體的真火,茯苓能去除身體的邪水,最後,五味子可以鞏固這一切,確保閘門的牢固。
以上就是鞏堤丸的詳細介紹。
2. 人參定喘湯(局方)
人參定喘首麻黃,甘草阿膠夏曲桑,五味生薑罌粟殼,遠年久嗽妙非常。
人參定喘湯,人參,麻黃(去節),炙甘草,阿膠,半夏曲(各一錢),罌粟殼蜜(炙一錢),桑白皮(蜜炙),五味子(各五分),生薑(三片),治遠年咳逆上氣,胸滿痞塞,聲不出者。夫咳嗽一證,不過辨其有邪、無邪之分,失音一證,亦不過審其金實、金破之分,總不離乎外感、內傷之間。但肺為清肅之臟,其氣下行為順,上行為逆。
若邪實肺中,則失其下行之旨,虛而氣逆,亦每成上壅之虞。故無論虛補實瀉法中,皆當兼用肅降之品。此方治久咳正虛,留邪未盡,用兩顧之法。人參、甘草益其氣,阿膠復其血,麻黃、生薑宣其邪,半夏行其濁,五味、罌粟斂其耗散,桑皮清熱下行,以順其秋金之令耳。
白話文:
【人參定喘湯(局方)】
人參定喘湯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去掉節部的麻黃、炙甘草、阿膠、半夏曲(各一錢)、用蜜炙過的罌粟殼(一錢)、蜜炙的桑白皮以及五味子(各五分),還有生薑(三片)。這個配方主要用於治療長年的咳嗽、呼吸困難、胸部感到飽脹堵塞,甚至聲音嘶啞無法出聲的情況。
對於咳嗽這症狀,我們主要是要分辨是否有外來病邪的影響;而對聲音嘶啞的問題,則需判斷是因為喉嚨受寒或受損。這些問題通常都和外感風寒或身體內部的傷害有關。然而,肺部是負責清理和肅清的器官,其運作應該是由上而下的,如果受到病邪的幹擾或肺部虛弱導致氣逆,就會產生上壅的情況。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無論是補虛或排邪,都應同時使用有助於肅清和降氣的藥材。此方針適用於長期咳嗽且體質虛弱,但仍有殘留病邪的人。人參和甘草能補益元氣,阿膠可滋補血液,麻黃和生薑可以宣散病邪,半夏幫助排除體內濁氣,五味子和罌粟殼則可以收斂氣散,桑白皮能清熱並向下導引,這樣就能順應秋季肺部的特性。
3. 威喜丸
威喜丸中黃蠟苓,二般鎔合兩相勻。元陽不固精遺濁,久嗽金傷虛火刑。
威喜丸,茯苓(四兩即以豬苓二兩共入磁器內同煮十餘沸,取出曬乾,不用豬苓),黃蠟(四兩),將茯苓四兩為末,溶化黃蠟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津下。小便青白為度。治元陽虛憊,精滑不固,白濁遺尿,婦人血海虛冷,淫濁帶下夢泄等證。專調斫喪之陽,理潰亂之陰,又治肺虛久嗽,痰火未除者。
夫以上諸證,皆從虛而不固中來,治之者似宜純用斂澀之劑。然淫濁帶下,皆屬離位之精,則又宜分消導濁。茯苓、黃蠟二味,一通一澀,交相互用,性皆甘淡,得天地之至味,故能調理陰陽,固虛降濁,以奏全功耳。
白話文:
【威喜丸】
威喜丸的主要成分是茯苓和黃蠟,兩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此藥適用於元氣不足導致的精液失控,長期咳嗽損傷肺金,虛火燒灼的情況。
具體製備方法是,取茯苓四兩,先與豬苓二兩一起放入瓷器內煮十多滾,然後取出曬乾,但最終製丸時只需使用茯苓。接著,將四兩茯苓研磨成粉,溶化四兩黃蠟,混合製成彈珠大小的丸狀。服用時,每次一丸,細嚼慢嚥,直至小便呈現青白色即可。
此藥主要治療元氣虛弱、精液控制不住、白濁遺尿,以及婦女因血海虛冷導致的白帶異常、夢中遺精等症狀。它專門調節受損的陽氣,整理紊亂的陰氣,同時也能治療肺虛引起的長期咳嗽,痰火未清的症狀。
上述各種症狀,大多源自身體虛弱而無法固守。治療上看似應純粹使用收斂止瀉的藥物。然而,白帶異常實質上是精液失位,因此還需輔以分消導濁的療法。茯苓和黃蠟兩種成分,一個具有通利作用,一個具有收斂效果,兩者互相配合,性質都甘淡,蘊含天地最純粹的味道,因此能調和陰陽,固本培元,降濁清源,發揮全面的療效。
4. 斂肺湯
久咳無邪斂肺湯,藥煎訶子味相當。耆皮白及胡桃肉,罌粟還須甜杏霜。
斂肺湯,百藥煎,訶子皮,五味子,黃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罌粟殼,甜杏霜,此為久咳純虛無邪,特設一斂固之法,為學者採擇耳。夫咳嗽一證,當辨其內傷、外感兩途。外感者皆屬六淫之邪,治法或溫散、或清解,邪去則肺氣清肅,咳嗽自愈。內傷者,除痰飲氣火外,皆屬肺氣耗散,審其陰虛、陽虛而斂固之,即有虛火以及一切雜證相間,亦不妨用兩顧之治也。
方中百藥煎、訶子皮、罌粟殼皆清虛之品,入肺而斂其耗散;五味子斂而兼補,且能保肺滋腎;耆皮固肺氣;白及補肺損;胡桃、杏仁潤肺燥耳。
白話文:
【斂肺湯】
對於長時間乾咳,並無外邪侵擾的情況,我們有這款斂肺湯。其成分包括訶子皮、五味子、黃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罌粟殼、甜杏霜。
此斂肺湯適用於長期乾咳,身體虛弱無外邪的情況,是一種專門收斂固肺的方法,供醫學研究者參考選擇。咳嗽這種症狀,必須區分是內傷還是外感。外感咳嗽多半由風寒暑濕等外在環境因素引起,治療方式可能是溫熱散寒或是清熱解毒,只要去除病源,肺部功能就會恢復正常,咳嗽自然消失。而內傷咳嗽,除了痰多、火氣大以外,多半是肺氣消耗過度,必須根據陰虛、陽虛的狀況來收斂固本,即使同時有虛火或是其他併發症,也可以同時進行治療。
斂肺湯中的百藥煎、訶子皮和罌粟殼,都是清虛的藥材,進入肺部可以收斂肺氣;五味子具有收斂與補益雙重功效,並且能保護肺臟、滋養腎臟;黃耆皮可固肺氣;白及片能補肺損傷;胡桃和杏仁則能潤肺止燥。
5. 治瘧之劑
夫瘧之一證,《內經》論之甚詳,其要領所云: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又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由此觀之,凡瘧之發,無不由於伏暑而致。人身邪正,固勢不兩立。然六淫之正邪,皆可伏而後發,乘人之虛處而伏之,再遇外感之邪相觸,外內相引,新故相亂,而病作矣。
伏邪既動,必與人身營衛之氣交爭,故寒熱按時而作,正氣旺者,一日一作,正氣衰者,或間日,或二日,必待正化邪盡而病愈。蓋寒熱一次,則邪減一分,故每日發者易愈,邪化之速也;其間日與二日發者難愈,以正虛不能與之連日相爭,故休數日乃作,如此則化之遲耳。治之者,必本其所伏之處,疏之、化之,使其寒熱漸輕,然後可用劫截之法。
其本之者何?痰也,血也。蓋暑乃無形之邪,其所以依踞者,必賴有形之痰、血為之留伏,故古人有無痰不作瘧之論。學者於此體會詳察之,則治瘧之法無遺蘊矣。
白話文:
關於治療瘧疾的方法,根據《內經》的詳細討論,其主要觀點認為:夏天受暑氣侵襲,到了秋天就會引發瘧疾。又說:夏季酷熱而出汗不暢的人,到了秋季容易形成風瘧。由此看來,所有瘧疾的發作,無一不是由於潛藏的暑氣所致。人體內的正氣和邪氣,本來就無法同時存在。然而,外來的六種病邪(風、寒、濕、暑、燥、火)都有可能先潛伏在人體內,等到人體虛弱時才發作,當再次受到外界病邪的刺激,內外病邪相互勾結,新舊病邪混亂,疾病就發生了。
一旦潛伏的病邪被激活,必然會與人體內的營衛之氣發生衝突,因此會出現按時發作的寒熱症狀。正氣旺盛的人,每天會發作一次;正氣衰弱的人,可能會隔一天或兩天發作一次,必須等到正氣完全清除邪氣,疾病才能痊癒。每次寒熱發作,邪氣就會減少一部分,所以每天發作的患者比較容易痊癒,因為邪氣消散得較快;而隔天或兩天發作的患者較難痊癒,是因為正氣虛弱,無法連續幾天與邪氣對抗,所以會間歇幾天才發作一次,這樣邪氣消散的速度就會慢很多。治療上,必須根據邪氣潛伏的位置,進行疏導和化解,讓寒熱症狀逐漸減輕,然後才能採用更強烈的療法。
那麼,邪氣究竟依附在哪裡呢?答案是痰和血液。暑氣本是無形的邪氣,它之所以能在人體內潛伏,必須依靠有形的痰和血液作為載體,因此古人有「無痰不成瘧」的說法。學習醫術的人應該在此深入體會和細心觀察,這樣就能掌握治療瘧疾的所有精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