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鞏堤丸(景岳)

鞏堤丸子治陽衰,不約而遺病勢乖,韭子地絲益智味,藥苓朮附骨脂佳。

鞏堤丸,熟地(二兩),菟絲餅(炒),白朮(各二兩),五味子,益智仁(酒炒),破故紙(酒炒),製附子,茯苓,家韭子(炒各一兩),為末,山藥糊丸。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門火衰,小水不禁等證。夫遺尿一證,有虛寒,有火迫,然皆由下元不固而致者為多。

白話文:

鞏堤丸專治陽氣衰退導致的遺尿問題,以熟地、菟絲子、白朮、五味子、益智仁、破故紙、附子、茯苓、韭子等藥材,加入山藥糊做成丸劑。此丸藥針對膀胱虛弱、尿液不由自主、命門火衰、小便失禁等症狀。遺尿雖然有虛寒和火迫兩種原因,但大多數是因為下元虛弱導致的。

凡老人、小兒多有之,因老人腎氣已衰,小兒腎氣未足之故。蓋腎者,胃之關也。若關門不利,則聚水而成病;關門不固,則水勢下趨,不約而遺矣。方中熟地、菟絲、骨脂、韭子大補腎臟。然所以約束腎中之氣者,又在於脾,故以白朮、山藥大補脾土,益智辛香溫暖,獨入脾家,且能於固攝之中,仍寓流動之意。附子助其真火,茯苓去其邪水,而以五味子一味,固其關,鞏其堤也。

白話文:

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現這種病症,是因為老人腎氣衰退,小孩腎氣不足。腎臟是胃的門戶,如果門戶不順暢,就會積水成病;如果門戶不堅固,就會漏水,造成失禁。方劑中的熟地、菟絲、骨脂、韭子能大力補腎。但是約束腎中之氣,還要靠脾臟,所以用白朮、山藥大力補脾土,益智辛香溫暖,專入脾經,既能固攝,又能流動。附子助其真火,茯苓去其邪水,而以五味子一味,固其關門,鞏固其堤防。

2. 人參定喘湯(局方)

人參定喘首麻黃,甘草阿膠夏曲桑,五味生薑罌粟殼,遠年久嗽妙非常。

人參定喘湯,人參,麻黃(去節),炙甘草,阿膠,半夏曲(各一錢),罌粟殼蜜(炙一錢),桑白皮(蜜炙),五味子(各五分),生薑(三片),治遠年咳逆上氣,胸滿痞塞,聲不出者。夫咳嗽一證,不過辨其有邪、無邪之分,失音一證,亦不過審其金實、金破之分,總不離乎外感、內傷之間。但肺為清肅之臟,其氣下行為順,上行為逆。

白話文:

人參可以止咳定喘,首選麻黃,甘草、阿膠、麥芽糊精(半夏曲)與桑白皮,再佐以五味子、生薑和罌粟殼,治療久咳效果極佳。

若邪實肺中,則失其下行之旨,虛而氣逆,亦每成上壅之虞。故無論虛補實瀉法中,皆當兼用肅降之品。此方治久咳正虛,留邪未盡,用兩顧之法。人參、甘草益其氣,阿膠復其血,麻黃、生薑宣其邪,半夏行其濁,五味、罌粟斂其耗散,桑皮清熱下行,以順其秋金之令耳。

白話文:

如果邪氣積聚在肺部,就會阻礙肺氣下降的功能,導致肺氣虛弱上逆,容易形成上呼吸道阻塞。因此無論是補虛還是瀉實的方法,都應該加入具有肅降作用的藥物。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久咳、正氣虛弱、邪氣未盡的病症,採用雙管齊下的方法。人參、甘草補益肺氣,阿膠滋補血液,麻黃、生薑宣散邪氣,半夏化解痰濁,五味子、罌粟籽斂止耗散的肺氣,桑皮清熱降氣,順應秋天金氣下降的特性。

3. 威喜丸

威喜丸中黃蠟苓,二般鎔合兩相勻。元陽不固精遺濁,久嗽金傷虛火刑。

威喜丸,茯苓(四兩即以豬苓二兩共入磁器內同煮十餘沸,取出曬乾,不用豬苓),黃蠟(四兩),將茯苓四兩為末,溶化黃蠟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津下。小便青白為度。治元陽虛憊,精滑不固,白濁遺尿,婦人血海虛冷,淫濁帶下夢泄等證。專調斫喪之陽,理潰亂之陰,又治肺虛久嗽,痰火未除者。

夫以上諸證,皆從虛而不固中來,治之者似宜純用斂澀之劑。然淫濁帶下,皆屬離位之精,則又宜分消導濁。茯苓、黃蠟二味,一通一澀,交相互用,性皆甘淡,得天地之至味,故能調理陰陽,固虛降濁,以奏全功耳。

白話文:

威喜丸方劑說明:

配方:

  • 茯苓(四兩,以豬苓二兩共入磁器內同煮十餘沸,取出曬乾,不用豬苓)
  • 黃蠟(四兩)

製法:

將茯苓研磨成粉末,溶化黃蠟,混合茯苓粉末製成丸狀,大小如彈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將藥液吞下。小便顏色呈青白色為佳。

功效:

治療元陽虛弱、精液滑泄、白濁遺尿、婦女血虛寒涼、淫濁帶下、夢遺等症狀。專門調理陽氣虧損,恢復陰陽平衡,還能治療肺虛久咳、痰火未除等症狀。

藥理分析:

以上症狀皆因身體虛弱、陽氣不足而造成。治療此類疾病,看似應該只使用收斂固澀的藥材。但淫濁帶下屬於精氣外泄,因此也需要消導濁氣。茯苓和黃蠟,一味通利,一味收澀,互相配合,兩者性味甘淡,具有天地之精華,能夠調和陰陽,固護虛弱,降濁止瀉,最終達到治療效果。

4. 斂肺湯

久咳無邪斂肺湯,藥煎訶子味相當。耆皮白及胡桃肉,罌粟還須甜杏霜。

斂肺湯,百藥煎,訶子皮,五味子,黃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罌粟殼,甜杏霜,此為久咳純虛無邪,特設一斂固之法,為學者採擇耳。夫咳嗽一證,當辨其內傷、外感兩途。外感者皆屬六淫之邪,治法或溫散、或清解,邪去則肺氣清肅,咳嗽自愈。內傷者,除痰飲氣火外,皆屬肺氣耗散,審其陰虛、陽虛而斂固之,即有虛火以及一切雜證相間,亦不妨用兩顧之治也。

白話文:

久咳無邪,可以用斂肺湯治療,藥裡訶子的味道很明顯,還有黃耆皮、白及片、胡桃肉、罌粟殼和甜杏霜。

方中百藥煎、訶子皮、罌粟殼皆清虛之品,入肺而斂其耗散;五味子斂而兼補,且能保肺滋腎;耆皮固肺氣;白及補肺損;胡桃、杏仁潤肺燥耳。

白話文:

方中的百藥煎、訶子皮、罌粟殼都是清虛的材料,進入肺部收斂散失的氣力。五味子有收斂的效用,同時也能補充能量,並且能夠保護肺臟滋養腎臟。耆皮能夠固定肺氣,白及補充肺部損傷。核桃和杏仁則有滋潤肺部乾燥的效用,特別是對於耳朵的乾燥有很好的幫助。

5. 治瘧之劑

夫瘧之一證,《內經》論之甚詳,其要領所云: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又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由此觀之,凡瘧之發,無不由於伏暑而致。人身邪正,固勢不兩立。然六淫之正邪,皆可伏而後發,乘人之虛處而伏之,再遇外感之邪相觸,外內相引,新故相亂,而病作矣。

伏邪既動,必與人身營衛之氣交爭,故寒熱按時而作,正氣旺者,一日一作,正氣衰者,或間日,或二日,必待正化邪盡而病愈。蓋寒熱一次,則邪減一分,故每日發者易愈,邪化之速也;其間日與二日發者難愈,以正虛不能與之連日相爭,故休數日乃作,如此則化之遲耳。治之者,必本其所伏之處,疏之、化之,使其寒熱漸輕,然後可用劫截之法。

白話文:

瘧疾的病因與治療

瘧疾一症,《內經》中已有詳細論述,其要旨是:夏季受暑氣侵襲,秋季則容易發作瘧疾。此外,夏季暑熱時出汗不暢,秋季容易罹患風瘧。由此可見,瘧疾的發病原因,皆源於夏季暑氣的伏藏。

人體的正氣與邪氣,天生勢不兩立。但六淫之邪,皆可潛伏於體內,趁人體虛弱時入侵,並潛藏於體內。待再次遇到外感之邪時,內外邪氣相互引發,新舊邪氣交雜,便導致疾病發作。

伏藏的邪氣一旦發動,必然會與人體的營衛之氣交戰,因此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而且發作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正氣旺盛者,一天發作一次;正氣衰弱者,則可能隔日或兩天發作一次。只有等到正氣將邪氣徹底消滅,疾病才會痊癒。

因為每次寒熱發作,邪氣便會減弱一分,所以每天發作的患者比較容易痊癒,因為邪氣消散得快。而隔日或兩天發作的患者則難以痊癒,因為正氣虛弱,無法連續與邪氣交戰,因此邪氣消散較慢。

治療瘧疾,必須根據邪氣潛伏的位置,採用疏解、化解的方法,使其寒熱症狀逐漸減輕,然後再使用截斷治療的方法。

其本之者何?痰也,血也。蓋暑乃無形之邪,其所以依踞者,必賴有形之痰、血為之留伏,故古人有無痰不作瘧之論。學者於此體會詳察之,則治瘧之法無遺蘊矣。

白話文:

其本之者何?痰也,血也。蓋暑乃無形之邪,其所以依踞者,必賴有形之痰、血為之留伏,故古人有無痰不作瘧之論。學者於此體會詳察之,則治瘧之法無遺蘊矣。

其根本在於什麼?是痰和血。暑氣作為無形的邪氣,之所以能夠停留,一定需要有形的痰和血來作為它的藏匿之所,因此古人有無痰不成瘧(瘧疾)的說法。學習這些知識的人應該深入理解並詳細考察這一點,這樣就能夠掌握治療瘧疾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