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三 (13)
卷三 (13)
1. 三黃石膏湯
三黃石膏芩柏連,梔豉麻黃薑棗煎。溫病三焦陽毒盛,縱橫表裡火如炎。
三黃石膏湯,石膏(一兩五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七錢),梔子(三十枚),麻黃(一兩),淡豉(二合),每服一兩,姜三片,棗二枚,細茶一撮,煎熱服。治溫疫病表裡三焦大熱不解,或煩躁大渴,面赤鼻乾,兩目如火,身形拘急而不得汗,六脈洪數,及陽毒發斑等證。黃芩清上焦之火,黃連清中焦之火,黃柏清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使之屈曲下行。
白話文:
【三黃石膏芩柏連,梔豉麻黃薑棗煎】
這是一種名為「三黃石膏湯」的古方,配方包括:石膏(重達一兩五錢)、黃芩、黃連和黃柏(各七錢)、梔子(共三十枚)、麻黃(一兩)、淡豉(量為二合)。每服份量為一兩,需加入三片薑和二枚棗,以及一撮細茶,一同煎煮後熱服。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溫疫病引起的表裡三焦大熱不退的症狀,如煩躁、口渴、臉紅、鼻孔乾燥、眼睛如同火焰般灼熱、身體僵硬難以出汗,以及脈搏洪大數跳等情況。其中,黃芩能清潔上焦的熱氣,黃連則能清除中焦的熱氣,黃柏則專門清除下焦的熱氣,而梔子則能通暢三焦的熱氣,使其順暢地向下流動。
夫疫之來也,必從口鼻而入,鼻氣通於肺,口氣通於胃,肺胃為受邪之藪,故重用石膏以清肺胃,以杜其傳化之源。裡熱既清,表尚未解,故以麻黃、淡豉之發汗解表者,一行於肺,一行於胃,如是則表裡均解耳。用薑、棗者,亦不過扶正散邪;細茶者,所以清肅上焦耳。
白話文:
瘟疫的傳染,一定是從嘴巴和鼻子進入人體,鼻子的氣息與肺相通,嘴巴的氣息與胃相通,肺和胃是接受病邪的根源,所以要大量使用石膏來清熱解毒,從根本上阻止病邪的傳播。內裡的熱邪去除之後,表面的症狀還沒消退,因此就用麻黃、淡豆豉來發汗解表,麻黃作用於肺,淡豆豉作用於胃,這樣表裡都同時得到解除。加入生薑、大棗,只是為了扶正祛邪;細茶的作用,則是清熱肅清上焦。
2. 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芩芍,雞子黃鬚衝入藥。不臥心煩屬少陰,陽邪內陷陰津灼。
黃連阿膠湯,黃連(四兩),阿膠(三兩),黃芩,芍藥(各二兩),雞子黃(三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盡少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者。此病發於陰,熱為在裡。夫少陰屬腎,腎藏精,主閉藏。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由黃連(四兩)、阿膠(三兩)、黃芩、芍藥(各二兩)、雞子黃(三枚)組成。將黃連、黃芩、芍藥三味藥材以水六升先煮,取二升藥汁,去渣後加入阿膠,烊化至微涼,再加入雞子黃,攪拌至均勻。溫熱服用七合,每日三次。
此方主治少陰病發病二、三日,心中煩躁難以入睡的症狀。這種病症源於陰虛,內熱鬱積。少陰屬腎,腎臟藏精,主閉藏。
今為陽邪內擾,則陰精不能閉藏,何以上交於心主?故心煩不寐所由來也。此方以阿膠色黑入腎者,填補陰精;雞子黃之色赤入心者,奠安君主。且驢皮黑而居外,雞子黃赤而居內,得陰陽交互之理。更加芍藥以護陰而和陽,然後以芩、連從陰中直泄其陽邪,庶不復傷其陰耳。
白話文:
現在由於陽邪入侵體內,導致陰精無法固守,又怎麼能向上交於心臟呢?所以才會心煩失眠。這個方子以阿膠色黑入腎,用來補充陰精;雞蛋黃色赤入心,用來安撫心臟。而且驢皮黑色在外,雞蛋黃紅色在內,符合陰陽交互的道理。再加上芍藥來保護陰氣,調節陽氣。然後用黃芩、黃連從陰中直泄陽邪,如此就不會再損傷陰氣了。
3. 除痰之劑
痰者,其源不同,其來各異,有燥、濕之分,寒、熱之別,皆津液所化。昔人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咳出之痰,皆出於肺。因肺主皮毛,其氣下行,或外感風寒,肺氣鬱而不降,則肺中津液蒸而為痰;如肺為火逼,津液亦易成痰。此等之痰,皆出於肺,而從咳出者也。
若脾為生痰之源者,因脾虛不能運化,則胃中之津液,與一切濕濁食飲,皆易成痰,而從吐出。故痰從吐出者,皆出於胃中,因脾虛所致,故云脾為生痰之源也。其間或挾外感之六淫,或挾內傷之七氣,或腎陽不足,水邪上泛,或腎陰虧損,津液煎熬,皆能成痰,是以古人有云:痰為百病之母,奇病怪證,皆屬於痰。痰之變幻不一,醫者各察其因而治之,則痰自化矣。
白話文:
痰的成因與治療
痰的形成原因很多,來源各不相同。可以分為燥濕、寒熱兩種,都是由津液轉化而來。古人認為脾臟是生痰的源頭,肺臟則是貯藏痰液的器官,所以咳嗽吐出的痰,都來自肺臟。
由於肺臟主宰著皮膚和毛髮,肺氣向下運行。若外感風寒,肺氣鬱結無法下降,則肺中的津液蒸發變成痰液;如果肺臟有熱氣,津液也容易化為痰。這些痰都是由肺臟產生,通過咳嗽排出。
若是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則胃中的津液與濕濁的食物飲品,很容易轉化成痰,從口中吐出。因此,從口中吐出的痰,大多來自胃部,是脾臟虛弱導致的,所以說脾臟是生痰的源頭。
除此之外,痰的形成還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例如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內傷七氣(喜、怒、憂、思、悲、恐、驚),腎陽不足導致水邪上泛,腎陰虧損導致津液耗損等等,都會使身體產生痰液。
因此,古人有云:“痰為百病之母。”奇奇怪怪的病症,大多與痰有關。痰的變化多端,醫生必須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治療,才能使痰液自行消失。
又龐安常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亦隨氣而順,自無痰患。此亦先哲名言耳。此集會聚各方,治濕痰、實痰者居多,其他治燥痰、虛痰等方,散列各門,參觀可也。
白話文:
龐安常曾說:擅長治療痰症的人,不會專門去治療痰,而是調整氣機,當氣機順暢時,身體的津液也會隨著氣機順暢,自然就不會出現痰症。這是一句先賢的至理名言。
這個集錦匯聚了各種方法,其中治療濕痰和實痰的方法佔了大多數,其他如治療燥痰、虛痰等的方法,則分散在各個門類中,可以參考觀看。
4. 二陳湯(局方)
導痰湯
二陳半夏與陳皮,甘草茯苓四味宜。枳實膽星加入此,導痰湯號力頗奇。
二陳湯,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治一切痰飲為患,咳嗽脹滿,嘔吐噁心,頭眩心悸等證。夫痰之為病,先當辨其燥、濕兩途。燥痰者,由於火灼肺金,津液被灼為痰,其咳則痰少而難出,治之宜用潤降清金;濕痰者,由於濕困脾陽,水飲積而成痰,其嗽則痰多而易出,治之又當燥濕崇土,如此方者是也。半夏辛溫,體滑性燥,行水利痰,為治濕痰之本藥,故以為君。
白話文:
導痰湯
組成:
二陳湯(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再加入枳實、膽星。
功效:
導痰湯效力奇特,可治療一切痰飲引起的病症,如咳嗽、胸悶、嘔吐、噁心、頭暈、心悸等。
方義:
痰飲病症分為燥痰和濕痰兩種。
燥痰:由於火熱灼傷肺金,津液被灼成痰,咳嗽時痰少而難咳出。治療應以潤降清金為主。
濕痰:由於濕氣困阻脾陽,水液積聚成痰,咳嗽時痰多而易咳出。治療應以燥濕健脾為主。
本方以半夏為君藥。 半夏辛溫,性滑燥,能行水化痰,是治療濕痰的關鍵藥物。
其他藥物:
- 二陳湯:溫化痰濕,理氣健脾。
- 枳實:破氣消積,行滯化痰。
- 膽星:清熱化痰,利膽退黃。
現代應用:
導痰湯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痰多咳嗽、胸闷、喘息等症状。
痰因氣滯,故以陳皮理氣而行滯;痰因濕生,用茯苓滲濕而導下二物為臣。濕痰之生,由於脾不和,故以甘草和中補土,為佐也。
導痰湯,即本方加膽星、枳實,治頑痰膠固,非二陳所能除者。加膽星以助半夏化痰,加枳實以成沖牆倒壁之功耳。
白話文:
痰是因為氣滯而產生,所以用陳皮理氣疏通阻塞;痰也因濕氣而生,用茯苓滲濕引導排出,這兩味藥是臣藥。濕痰的產生,是因為脾胃不和,因此用甘草調和脾胃、補益脾土,作為佐藥。
導痰湯就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膽星和枳實,用來治療頑固難消的痰,這類痰不是二陳湯所能治療的。加入膽星,是幫助半夏化痰;加入枳實,是起到沖破痰結、清除阻塞的作用。
5. 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星夏陳,芩苓枳實杏蔞仁。丸須薑汁調成糊,痰火能除氣亦純。
清氣化痰丸,薑製半夏,膽星(各一兩五錢),橘紅,枳實(麩炒),杏仁(去皮尖,瓜蔞仁去油),黃芩(酒炒),茯苓(各一兩),薑汁糊丸,淡薑湯下。治熱痰。汪訒庵曰:熱痰者,痰因火而成也。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痰隨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橫行,變生諸證,不可紀極。
白話文:
清氣化痰丸是由半夏、膽星、橘紅、枳實、杏仁、黃芩、茯苓等藥材製成,用薑汁調製成糊狀丸劑。這方藥能化痰除熱,使氣血調和。
火借氣於五臟,痰借液於五味,氣有餘則為火,液有餘則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此方所由設也。方中半夏、膽星為治痰之君藥。痰由於火,故以黃芩之苦寒降之,瓜蔞之甘寒潤之。火因於氣,即以陳皮順之,枳實破之。然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以杏仁之苦溫疏肺而降氣,茯苓之甘淡滲濕而宣脾,肺脾肅清,則痰不存留矣。以薑汁糊丸者,用為開痰之先導耳。
白話文:
火氣依賴五臟而生,痰液依賴五味而生,氣盛則化為火,液盛則化為痰。所以治療痰症,必須降火;治療火症,必須順氣,這就是這方藥的原理。
方中半夏、膽星是治療痰症的主藥。痰因火而生,所以用黃芩的苦寒來降火,用瓜蔞的甘寒來潤燥。火因氣而生,所以用陳皮來順氣,用枳實來破氣。
然而,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所以用杏仁的苦溫來疏肺降氣,用茯苓的甘淡來滲濕宣脾,肺脾肅清,痰便不會積聚。
以薑汁糊丸,是為了引導痰液排出。